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黎交給中國農民改造才能發展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6-11-6 09: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錯誤觀念之一:「做不到最好,就做成最大」
田青10月26日從法國回到北京,27日晚我去見他,說到第三次巴黎之行,他似乎還沒有從激動中回過神兒來,他說:「巴黎是世界藝術的中心,它的每一個細節都是藝術的,它的古樸讓你感動,只有巴黎才算得上一個真正偉大的城市。」

說時尚,巴黎當然是時尚的;但說古老,誰又能否認它的古老呢?一個城市既有歷史的蒼老與厚重,又有肉艷的摩登的生活,我們怎麼不想起巴黎?

我和田青在聊巴黎的時候,法國總統希拉克正在中國的西安參觀兵馬俑,他的妻子之前在湖北看的是編鐘。雖然他們也走了一些工廠,但是真正得到總統讚美的,是中國古人的傑出的創造。

如果人類值得驕傲的只是我們眼下的生活,那我們看看紐約,看看香港,甚至看看浦東新區好了,何苦嚮往巴黎?如果我們最在意的是眼下的生活,普京來了看看奧運場館的建設好了,何苦上長城、逛少林寺?希拉克來了看看國家大劇院好了,何苦跑到武漢和西安?

在我的太行山小城,有頭臉的人最願意把外來的客人帶到正在建設中的一所大規模的學校,據說這是現代化的從幼兒園到職業技術教育全部都有的學校。甚至有人不惜重金,希望外面多宣傳他們新建設的居民小區。

我對新的東西不反感,我反感的是以新的東西為驕傲的理由,進而把這些作為個人升遷的砝碼。其實,一個純粹的有文化底蘊有長遠眼光的政治家,應該因為他的土地而驕傲,因為他的土地誕生過的文明而驕傲。當什麼時候我們那個地方的官員不再帶著上面的領導和外面的客人看新項目等所謂政績工程,而是帶著客人參觀宋代的墓葬、金代的大鐘、元代的廟宇、明清的宅院與街道,我想那個時候,中國文化的自醒與自尊就朝比較良性的路上前進了。

中國提出「創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有好幾年了,但是至今沒有聽說哪所大學向一流邁進了多少。在各種評價體系里,排名都很靠後。不知道是誰說到了學校的規模問題,於是,將北京醫科大學硬性嫁接給北京大學,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硬性嫁接給清華大學。於是,你在北京街頭會看到無以數計的以「北京大學」為前綴的單位。以中央為榜樣,各地又嫁接了不少大學。這樣一折騰,學術水平、科研成果真的有什麼明顯的改觀嗎?沒有。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成了世界一流的大學了嗎?沒有,但是人數可能猛然擴張了幾倍。在晉中,把幾個學校合併在了一起,給了一個「晉中學院」的本科牌子,可是師資、學術水平依舊是老樣子。

前人早就說過,大學之大不是大樓之謂也,是大師之謂也。可是我們的腦子裡依舊覺得,大學是規模,而不是成果。各地都在擴張土地興建大學城,尤其是鄭州的違法佔地已經到了令中央忍無可忍的地步。拿土地資源不知心疼,拿國家資金不知心疼,在沒有人文關懷的前提下,建起來的大學城只是一些樓房,與文化的積累無關,與時代的進步無關,徒然生出許多的腐敗。

在太行山鄉下,合併學校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以「集中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為理由,撤消了很多規模不大但方便農村孩子走讀的小學,不少小學生要麼集中住在學校,要麼奔走在「跑堂」的路上。他們的父母不得不為了孩子讀書而放棄鄉村生活到縣城找房子住,花費高了,孩子上學的成本翻了幾番。而縣城的學校也不得不繼續擴張,有的小學一個班級的人數達到七十多名學生!老師怎麼個教法?實在無法可想。

老井村非常結實的新校舍,是外地人投資興建的希望小學,而今沒有了教師與學生。這對獻出這份愛心的人是多大的一個傷害啊!既然要撤消,幹嗎讓人家把錢花在這裡?只要有資金上項目,說什麼都可以,一旦項目完成,所有的後續的維護和應該有的交代就沒有了。這種「過河拆橋法」實在不是山裡人本來的作風。

關於新建的這個規模挺大的學校,我沒有調查,只感性地說幾句。我在聽說這所學校是從幼兒園到職業教育全部包括的時候,就覺得有點違背教育規律。因為一個人一生中在不同時期享受的是不盡相同的教育,如果是單一的教育,他沒有比較,會對事物理解以一個標準看。如果一個人從四五歲到二十歲一直在一個環境中呆著,他自己即使沒有被教育傻掉,可會不會煩透了呢?還有,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大集體小社會已經被實踐證明有許多弊端,而我們為什麼還滿足於做「大」,把個性化的教育搞得這樣規模化呢?能不能以此類推,連成人大學、老年大學、養老院都在一個學校里辦起來呢?

據說在這個學校創辦之前就有一個創新的什麼書院,民間資金的基礎教育寄宿制學校,主辦那個學校的人是否思考過中國的教育問題?花費那麼大的精力,在新的學校成立之後,自己的學校就沒落了,它存在了短短的幾年時間,不是一個悲傷的事情嗎?

原來有一些挺好也挺正規的學校,因為私人可以投資教育,並且能從外面引進一些花點子,於是一個又一個新的學校辦了起來。在硬體上新學校可能具備優勢,管理上也在短時間內可以創新,但是不要忘記一句老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快餐可以解決的啊!

我的一些條件還不錯的朋友,一個新學校辦起來,趕潮流趕時髦趕緊把孩子送過去,不久發現不行,再找另一個新的更時髦的送去。這是教育嗎?還是看西洋景?

中國人有一個唯我唯大的心理,很多時候做不到最好,就只能做成最大。我們國民素質不是很高,但我國人口數量還世界第一呢!北京一個電視塔很高了,上海要比它高,天津的則要更高。什麼地方造佛像,都是要爭天下第一大的。就連太行山上的一個什麼洞,早已經在路邊打出「華夏第一」的口號了。

中國的樂器製造也是一樣。建國十周年的時候,我們造了一個九尺的鋼琴放到人民大會堂。這是最大的鋼琴了,聲音不行,早不用了。什麼地方造了大鐘、大鼓、大鑼的消息經常在報紙上看到。我們的個人技術不行,但我們可以集體作戰。上百支嗩吶,上百人的威風鑼鼓,上百人的馬頭琴演奏,就是一片嘈雜的聲音。而西方的交響樂隊的編製不以大為美,什麼都有個最合適的度的問題。我們沒有聽說哪個芭蕾舞團是最大的,他們只願意說是最好的。而我們的小花戲已經是最好的了,但一定強調是百人的。一百人跳一個動作,已經算不得藝術了,類似團體操。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很多很偉大的成就,但是失敗也是明顯的,尤其是醫療改革和教育改革,我們的失敗已經成了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國家領導人最近關於醫改直接講了話,衛生部在向全社會徵集醫療改革的新方案。教育呢?教育怎麼辦?

太行山上的環境問題、文物保護問題、文化傳承問題、教育貪大求洋急功近利問題,都是在大社會背景中產生的問題,不是某一個人、某一些人的責任。但是,倘若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認識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都覺得這些事與自己無關,那麼什麼時候這個不良的局面才能有所改觀?

如果巴黎交給中國農民改造,會怎麼樣呢?

埃菲爾鐵塔建成已經100年了,太舊了,也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塔,我們要建成最高的,鐵的要換成不鏽鋼的。於是拆了重來。

巴黎聖母院,都800年了不曾重修,怎麼得了?社會的進步怎麼體現?全部是爛石頭怎麼行?拆了,建成鋼筋水泥的,外牆全部要白色瓷磚。

凡爾賽宮沒有故宮大?擴建!管理上要創新,每天固定時間有聲光電的現代技術展現巴黎公社攻打凡爾賽宮的場面吸引遊客。另外的時間要演員裝扮成法國貴族,表演皇室富麗堂皇的生活。至於他們表演完了去吃盒飯那是他們的事。還有,遊客想穿上皇帝當年的衣服照相,讓他們過過當官的癮,我們則可以大把大把地收錢。

凱旋門太矮了吧?樣子也沒有現代感。拆了,重建一個更大的,把中國美女章子怡和一群超女雕刻在上面。雕刻了就不能貼瓷磚了?那就不刻了。貼上繪有超女畫像的瓷磚上去就最有現代感。還有,這個門的名字可以招標,哪個企業願意出錢就以哪個企業的名字命名。先問問「可口可樂」干不幹?兩億美金!如果中國企業可以便宜點,自己人嗎,問問蒙牛集團,兩億元人民幣!這在巴黎,多大的宣傳啊!大家都知道巴黎有個蒙牛門!

把巴黎的所有學校和醫院都合併起來,就叫「世界人一生的學校」。從保育院到臨終關懷醫院全部在一起,規模還有誰敢比?絕對世界第一了!

巴黎所有的街道的樹、路燈都在道路兩邊?不行!先把大樹換成小樹,不好看?再換成低矮的植物。再不行把低矮植物換成草坪,把路燈裝在道路中間,這是最現代化的國際潮流。每條街道都必須在臨街的牆面上貼上白色瓷磚,我們於是成了天下第一漂亮的城市,讓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俄國人羨慕吧!2006-11-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9: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