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深圳中醫院杜少輝醫師評----張功耀先生說錯了什麼

[複製鏈接]

4

主題

20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ooking 發表於 2006-10-29 12: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深圳市中醫院 杜少輝

近期張功耀先生髮表了《告別中醫中藥》等文並與美國王澄先生髮起徵集「告別中醫中藥「的簽名活動,本不足辯,但恐謠言惑眾,故作此文以辨是非。

1、張功耀說: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先生反對中醫,其他亦是。

杜少輝說:《告別中醫中藥》一文提到魯迅先生廢除中醫的代表作是《葯》,錯了,是《父親的病》。我為魯迅先生英年早逝感到遺憾,如果他患肺病服用中藥並注意正確調理,一定能為中國文化做出更大貢獻。《魯迅全集》收錄的魯迅先生日記中記載病重期間友人營養贈品如荔枝(內山夫人之父贈),羊羹(內山君贈)等對肺病咳血無異於火上加油,而其專診醫生須藤醫生(西醫)在魯迅先生最後數月內「雲肺已可矣」(15卷302頁)。與魯迅先生時代相仿的中醫泰斗岳美中先生,患病與魯迅先生相同,本為一介貧教師,因自學中醫治好已病,后發奮學習而成中醫大師,先後多次出國,治療了西醫認為的不愈之病,為國爭了光。魯迅先生在《父親的病》中提到的為其父治臌脹(肝硬化腹水)陳蓮河當指何廉臣(2卷289頁),用原配蟋蟀一對,並譏諷昆蟲也要貞節,可能是出於藝術刻畫的需要。何廉臣先生的醫著中從未提過蟋蟀要用原配,蟋蟀用藥首見於李時珍《本草綱目》灶馬下附促織,列其名而未雲用。後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補充用法也是「治男婦小水不通、痛脹不止。用蟋蟀一個,陰陽瓦焙乾為末,白滾湯下。」「昔有人患水蠱百治不效,一日偶飲開水,水中先有促織一對在內,其人倉卒一併吞之,其病漸消。」也未言及原配。另一個新文化運動主將胡適先生比魯迅先生實在些。1920年11月20日,胡適因久患糖尿病腎病,協合醫院判其「死刑」並謂「無法挽救,速備後事」,友人勸其轉中醫治療,胡適笑答「中醫之學,不根據科學上之系統研究,他們不是賽先生(科學者)」;友勸「西醫已下定論,與其坐以待斃,何不試之」,后請京城名中醫陸仲安治癒其病(經協合醫院確認)。胡適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親筆作跋文時寫道:「陸先生用黃芪十兩、党參六兩(十六兩制)治好我的病,何以有這樣大的功效?如果化驗的結果,能使世界的醫藥學者漸漸了解了中國醫與葯的價值,這豈不是陸先生的大貢獻?」張功耀先生應該全面客觀評價文化名人對中醫的認識,這是研究歷史的起碼常識。「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猶未知也」

2、張功耀說:余雲岫取締中醫的活動是正確的。

杜少輝說:1929年汪精衛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於當年2月召開的「中央第一次衛生委員會議」上,余雲岫等一夥拋出一項「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的提案,其論有「舊醫一日不除,民眾思想一日不變,新醫事業一日不能向上,衛生行政一日不能進展」等,這一議案被政府通過,並隨即作出「取締中醫」的決議,社會各界基於義憤,通電發表一致反對,中醫界成立了「聯合赴京請願團」。蔣介石接見了請願團,並說「我對中醫中藥絕對擁護,你們放心好了」並說「我小時候有病,都是請中醫看的,現在有時也服中藥」。以蔣介石的精明,絕不會經常服用無效騙人的中藥。蔣介石與魯迅先生可以算鄉鄰了,當地的中醫能讓蔣介石信服,診療水平是不會低的。當然,魯迅父親的病如果是肝硬化腹水,現代醫學直到如今仍是束手無策。「取締中醫」的決議結果如何?時任衛生部長薛篤弼為馮玉祥的心腹,本非衛生行政人員,馮玉祥得知后拍電報責備他,措辭極為嚴厲,其後薛篤弼表態「我當一天衛生部長,絕不允許這個提案獲得實行」。后汪清衛母親患病,邀請願團北京代表名醫孔伯華診治獲愈,汪精衛頗感慚愧。中國共產黨執政后,每一代領導人都非常重視中醫工作,如毛澤東主席的「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鄧小平同志的「特別是要為中醫創造良好的發展與提高的物質條件。」當時要取締中醫的人只是螳臂擋車,遺人笑柄,其中不少人迷途知返。現在有人再提此陳詞濫調,難怪衛生部發言人斥其是對歷史的無知。

3、張功耀說:中醫是古代落第文人刻意做成的騙局,是不思進取的文化;中醫六宗帶有標榜性質,並無實質性的進步,其創新程度,還不如輕便自行車與山地自行車之間的差異。」

杜少輝說:《傷寒論》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奠基作。可作者張仲景卻並不經傳於《後漢書》。《後漢書•方術列傳下》記載的郭玉雖「仁愛不矜」,也素「醫療貴人」;而「為人性惡,難得意,且恥以醫見業」的華佗也「常在(曹操)左右」。眾人「皆競逐榮熱,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仲景卻能淡薄名利而「精究方術」。就醫術而論,仲景如願鼓噪,其風光肯定不亞於郭玉、華佗之類,可他卻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去「做騙局」,試問天下有哪個騙子不去騙名騙利?有什麼騙術能騙幾千年騙幾十億人?現在也有人網上攻擊李可、劉力紅等中醫名人,經過我的調查,大部分報導是失實的,經過我的觀察,他們的療效是確切;我們可以告訴大家,他們的人品也不錯。大家有時間不妨去讀讀盧崇漢先生的《扶陽講記》,書中所載病案都是複診多次的「絕症」。西醫為什麼不能騙治此類疾病呢?

不知張功耀先生有沒有執業醫師證,也不知其每天用中醫藥診病多少人次?只有在臨床一線工作的中醫才對中醫不同治療方法有深刻體會。正如《醫貫》所言「若讀傷寒書而不讀東垣書,則內傷不明而殺人多矣;讀東垣書而不讀丹溪書,則陰虛不明而殺人多矣」。中醫的每一次進步,都是臨床遭挫折后理法方葯的升華。每一個中醫的臨床水平提高都是不懈努力的回報。中醫藥學正是通過歷代醫家的不斷繼承而不斷發展,不斷實踐而不斷創新。中醫藥進入今天,也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不知為什麼張功耀先生卻是視而不見。我老師鄧鐵濤教授以九十高齡,仍「壯心不已」地研究重症肌無力及側索硬化症,這些都是西醫無特效治療手段的疾病;「非典」肆虐期間,又聯同其它名老中醫,為提高SARS的療效而獻計獻策、奉獻餘熱。請問這是不思進取嗎?

4、張功耀說:中醫是不科學的,中醫的絕大部分概念和陳述沒有經驗基礎,脈診沒有實際診斷價值的經驗方法;其中,「賓士於權衡,去菀陳莝」所表達的是對水腫病人的治療原則,沒有任何深入的趣味;生薑的確切藥用價值只是「止嘔」和「通關節」。

杜少輝說:丹皮爾在《科學史》中指出,「科學可以說是關於自然現象的有條理的知識,可以說是對於表達自然現象的各種概念之間的關係的理性研究。」簡而言之,科學就是經過確證的知識體系(《辭海》持相同觀點)。5千餘年歷史的中醫能經久不衰,靠的是什麼?反覆確認的臨床療效!如中醫的血瘀證,《內經》雖無瘀血一詞,但描述了瘀血的常見臨床癥狀及指出了治療原則,張仲景首先提出病名並奠定了辨證施治的臨床基礎,其後王清任的《醫林改錯》及唐容川的《血證論》又有重大發展。20世紀50年代後期郭士魁老中醫與陳可冀院士一起,倡導活血化瘀為主治療冠心病,此後從整體、細胞和基因蛋白表達分子水平科學闡釋了活血化瘀治療冠心病的作用機理,闡明了血瘀證實質,並組織全國制定血瘀證診斷標準,被全國廣泛採用,而活血化瘀的不少中藥化學單體被提取,中藥復方丹參滴丸也走進美國,「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請問張功耀先生血瘀證的概念和陳述不科學嗎?

至於脈診之道,不怪張功耀先生對此有偏見,因為臨床中醫掌握此技術也不容易。王叔和有言「脈理精微,其體難辨」「在心易了,指下難明」,年輕中醫許多沒學好脈診,不只是因為脈診難學,主要是沒有好好學習脈診的機會。大學期間只有二十多個學時的紙上談兵。今年我們舉辦了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名中醫脈診心法研習班」,聽課人員不但天天暴滿,而且愈來愈多,數十位香港執業醫師停診過來聽課,還有美國的醫生不遠萬里趕赴學藝。學習期間,恰巧一位學員的家人因腹瀉高熱昏迷數天而住進ICU,因患者已施人工呼吸,不便問診與望診,授課老師姚梅齡僅憑脈辨證,一劑葯後患者熱退轉安,如此桴鼓之應讓廣大學員驚嘆不已。我真希望張功耀先生去讀一下金偉先生的《我的脈學探索》,這是一個盲人對光明的追求,也聽聽生物力學之父馮元楨先生的話「中國的脈象,當然是無損傷診斷方法的巔峰,可是,其生理如何,怎樣同客觀的科學儀器、用數字將它們的功用解釋清楚,使得這一方法為全世界的醫生和一般人民所了解,因了解而信任,因信任而使用,這就是我們的責任。」 我也希望張功耀先生用論據證明中醫的一些騙局,因為我們任何人對本專業的認識都有限,何況有些不是自已研究的領域;又因為在任可領域,都有人打著科學的旗幟去干追逐個人名利的勾當!

對水腫的治療,張功耀先生是「知其淺而不知其深」,《內經》提出的「開鬼門,潔凈府」的觀點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臨床,潔凈府也不是完全等同於利尿療法,而發汗法治療水腫西醫現在仍未有對等的方法,更不用說闡述其機理了。但是西醫並不因此而拒絕使用中醫,腎病大家中山大學教授葉任高就有「源於中醫,高於中醫」的臨床經驗。生薑作用很多,現主要用於解表,我老家鄉下如有人患感冒,用生薑配點蘇葉,還幫窮人解決不少問題;用於止嘔中醫也很講究,如《金匱要略》的「嘔吐噦下利篇」中生薑半夏湯、小半夏湯及半夏乾薑散,只是生薑用法的變化,治療就不同。生薑不同時間服用作用也不同,這是與時間醫學相關;現代更複雜的研究如乾薑與附子同煮,可使附子毒性成分改變,這是中藥化學的研究成果。我們依據中醫「腎主骨生髓、髓生海、海通腦」的學說,從龜板提取到促進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擴增的組分。其效果強於所有已發現的細胞生長因子,因此我們申請了專利,論文也被世界權威雜誌錄用。美國《Science》(2004,303)以「Neural Beginnings for the Turtle's Shell. 」為題對與神經發育的關係的研究進行了綜述,其中一些科研結果也證明了我們的假說。在從事中藥退熱的科研中,用內毒素複製家兔發熱模型,我們一組是用小柴胡湯退熱,其退熱效果雖並不比激素與西藥解熱鎮痛葯強,但西藥組大部分動物死亡,而中藥組卻無一例死亡。而且小柴胡湯能明顯糾正內毒素所致的體內一些失衡的指標,這不正是小柴胡湯的「調和」功能嗎?請問這不是科學嗎!

5、張功耀說:中醫是不人道的,只是裝腔作勢,欺騙患者。對西醫不能很快戰勝的新型疾病,中醫都要煞有介事「辯證」一番。常用的人蔘對於某些疾病有害;中醫推行異物、污物、毒物入「葯」,令人髮指!中藥組方是用藥多多益善。

杜少輝說:對於新病種,西醫沒有新治療方法就不要治療嗎?SARS中醫療效張功耀先生難道聽而未聞?中醫在治病時非常注重保護人體的正氣,如感染性疾病,西醫可稱為「關門打狗」,而中醫是「開門驅寇」,西醫講究對抗治療,現在抗生素的檔次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貴,對人正氣的損傷也越來越重;而中醫對待致病原,不但有「清」法,還有「汗」、「下」、「利」等法,使邪有出路而不傷正。又如內傷疾病,老年人常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腦動脈硬化」等病,如此之多西醫診斷,臨床上患者服用西藥少則四、五種,多則二十種,而我們中醫臨床以證論病,一證統多病,從證型選葯既簡明也扼要。難道說這不人道?廣東省中醫院日門診量上萬人,這不是人道主義行為嗎?
至於人蔘對某些疾病如重感冒、高血壓等有害,肯定是辨證不當的結果,如中醫治療虛人感冒的常用方參蘇飲主要是人蔘。近日我一個朋友潘飛鵬,他是廣東省中醫院麻醉科的一個主任,學西醫出身,用生脈針(主葯人蔘)搶救了一例西藥治不愈的高血壓。中醫用污物、毒物入葯其實比例比較少,中醫經典《神農本草經》污物只有小便一味,毒物葯也很少,現在用污物、毒物入葯也限制嚴格,不能以偏概全。而污物、毒物入葯也不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如中醫用吡霜治療白血病,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院士從中發現了其科學道理,並由此奠定了其學術地位。至於組方,縱觀中醫大家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全書3002張處方中,共用藥20021次,平均每方6.67味葯,6味方最多,佔40.27%;10味及10味以上方不過佔5.79%。可見中醫大家並不是葯越多越好。近代名醫範文甫曾為軍伐張宗昌診病,其為山東督軍時,帶領雜湊起來的數十萬隊伍稱霸一方。某年夏患發熱頭腦昏重。範文甫處僅3味葯的清震湯,張不悅而出言不遜。范聞后譏之:「用藥如用兵,將在謀而不在勇,兵貴精而不在多,烏合之眾,雖多何用? 治病亦然,貴在辨證明, 用藥精耳! 」我至今無緣遇到一張處方49味葯的中醫,張功耀先生很幸運,他還能鼓噪到一幫人簽名。

6、張功耀說:中醫是「有意或無意的騙子」;憑著他們的智慧,他們本可以是生活得更加美好;中醫喜歡「捆綁銷售」,乘人之危,敲詐勒索。

杜少輝說:「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以這句話概括我們今天的中醫毫不為過。目前中醫的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因為中醫諸多方面暫時很難標準化,社會上就會有打著中醫旗號的騙子,醫院裡就會有不會號脈的名醫,大學里就會有掛著博導頭銜的「官導」,學術界就會有自以為是的學霸,單位上就會有武大郎開店的領導,網上就會遭遇指鹿為馬的博客,這類人雖然為數不多,卻是害群之馬;西醫雖然也有這類現象,但肯定沒中醫多,因為西醫的外科主任是要拿得下別人做不了的手術,內科主任對疑難病的診斷最後要病理確認,研究室主任要有高水平的SCI論文,這些門檻不但對學術有條件要求,也對其人品進行了檢驗,不學無術是混不下去的。「有人論中國說,倘使沒有帶著新鮮的血液的野蠻的侵入,真不知自身會腐敗到如何!這當然是極刻毒的惡謔,但我們一翻歷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浹背的時候罷」(魯迅語)。也正是中醫諸多方面暫時很難標準化,中醫也就難學難用:葉天士臨終之際告誡後人:「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以濟世。」葉天士都有如此感慨,何況我們凡夫俗子。西醫是建立在實驗科學基礎上,外科摸得著,內科診斷明,易學易用。為學好中醫,我拜訪過不少名師,九十高齡的關幼波教授還給我講授過「見肝之病,當知傳脾,當先實脾」;也是九十高齡的王為蘭教授拿著我的手去鑒彆強直性脊柱炎腎陰、腎陽虛的脈象,諸如此類似乎淺顯的中醫入門道理,經他們一講,才體會到其中被賦予的深刻內涵。現在又有幾個老師願傳授真經?又有幾個學生能得到真傳?我曾經治療過一個病情較重的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中藥前,香港某大醫院專家勸他不可服用中藥,但治療一年後勸他可不服西藥了;臨床上也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因服用西藥過多而中醫療效短期不能體現,我的同仁竟然告之中醫不能降血糖,而這些同仁有著中醫的最高學歷。西醫認識中醫需要過程可以理解,但同仁卻不能正確認識自已。一句話,其術難精!

如此處境的中醫現在其收入更是在醫藥同行中是最低的,魯迅先生在《父親的病》中抱怨一元四角的診金是不易張羅的巨款,而現在是多少呢?深圳特區在全國應是高的,如深圳市專家普通診金6元,另加挂號費2元,深圳市人民醫院提給醫生的獎金是2.5元,深圳市中醫院提到醫生頭上卻只有0.84元,中醫的辨證論治會不會有被人「敲詐勒索」的感覺?我們大學同學20年後相聚,就收入而言:是中醫不如獸醫,獸醫不如西醫,西醫不如賣葯,賣葯不如賣手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芸芸眾生樂於從事一個職業的理由也許都是相似的,而不願從事某個職業則各有所因。西醫看一個病是「批量生產」,看病「多快好省(力)」,但卻不能為患者省去大量的檢查費、高昂的藥費與手術費;中醫是講個體差異,同樣的病處方每人都可能不一樣,辨證精細需付出大量的勞動,其結果也只是開出看似簡單而又便宜的幾味中藥;水平高的中醫複診的病人多,疑難病也多,付出也越多。

魯迅先生在《父親的病》描述了名醫被敲詐的情節,中醫也是個風險較大的行業,這個風險不但來自法律,還來自診療活動的各個環節。用中醫治療病,治癒了往往花不了多少錢,但很多情況下療效判定或在醫療事故鑒定時則以西醫為標準。如曾治某75歲男,6年前因患竇性心動過速而服倍他洛克等阻滯劑,后併發房性早搏,西醫仍囑其服用原葯,最後發生心房纖顫,西醫說「你需終生服用此葯」,后經我用大劑量附子而改善。按西醫標準用藥后病情惡化是合法的,如按中醫標準,此類病證當屬陽虛,用阻滯劑豈不是犯「虛虛實實」之禁。而如附子等有毒藥的應用,因藥品質量問題也易發生醫療事故。如我用真武湯治療某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患者,附子用小量時病有所好轉,但大劑量(150克)卻腎功能損害加重,后原方改用同仁堂藥材后明顯改善。如果不是對自已的辨證有信心而堅持用藥,其結果肯定是害人(病人)害已(自已)。

我們希望生活得更加美好,卻在如此的處境下默默無聞地奉獻而不求索取;我們在從事著這樣一個個人投入大而回報少的職業,我們用我們的付出去換取他人的健康,用我們的風險去保證他人的平安。如今被別有用心的人攻擊,是誰在「乘人之危」?

7、張功耀說:5年後中醫退出,20年中醫后消亡。

杜少輝說:縱覽張功耀先生的觀點,除了5年後中醫退出,20年中醫后消亡,還有就是摘抄了名人的片言隻語,整個論點沒有數據為論據,這不科學的態度,也不符合科學精神。不知歷史,就少談文化;不是醫生,就免論醫道;沒用過中藥,就不知其作用。中西醫只是對生命現象認識層面不同,其實並不矛盾,中醫總有一天會消失,但中醫消失的當天也是西醫消失的那天,因為那時候中西醫的精華已經熔為新的一體,不分你我。
張功耀先生論點只是一個中心:不要吃中藥,都吃西藥,這才是科學;至於濫用了或吃錯了西藥,象梁啟超那樣被西醫摘錯了腎,這是先進文化;或有病吃不起西藥或此病沒西藥可治,不用中醫治療,這是人道。可是,你為什麼不罵日本人賣救心丹是落後;韓國申請韓醫是愚昧,可見你是個假洋鬼子。一言以蔽之,張功耀先生言論只是民族虛無主義在網路時代的借屍還魂而矣。郁達夫在《懷魯迅》中說的好:「因魯迅的一死,使人們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魯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

中國百姓選擇了中醫5千年,為什麼,因為中醫是文化、是科學、是人道!現在中醫面臨的疾病發生了變化,這需要我們去探索;中醫面臨的對手日益強大,這需要我們去競爭;中醫面臨的社會對我們有誤解,這需要我們去忍讓。這樣困難都是前所未有的,也許我們當中很多人會退卻,但留下的是最忠誠的戰士,「三千越甲可吞吳」,何況我們有中國人民的信賴、中國政府的支持。5年後中醫不會退出,20年後中醫將是更加輝煌。我還是想引用魯迅的話:「我們生於大陸……歷史上滿是血痕,卻竟支撐以至今日,其實是偉大的」。

張功耀,一路走好,不要誤入歧途。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新鮮人 發表於 2006-10-29 12: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oooking 的帖子

張功耀做過中醫. 但既非祖傳, 也非師帶徒. 更未上過中醫學院.  不知憑的什麼資格為人看病處方?  應該是一個典型的江湖騙子醫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新鮮人 發表於 2006-10-30 07: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新鮮人 的帖子

存廢中醫的討論是對每人科學理解廣泛程度的考試.
本文由 新鮮人 在 2006-10-30 03:00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科學"是個泛稱. 事實上從大的方面我們首先應知道社會科學也是科學.  故必須分為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兩個部分. 即使自然科學也有基礎科學及應用科學.  無疑,  醫學決不是基礎科學而屬於應用科學的範疇.

德國物理學家維爾納-馮-布勞恩眼裡的基礎研究是
「我在乾的事,就是我不知道我乾的是什麼的事,」.那麼對應用科學的理解就該是
「我所乾的事,就是我知道在我乾的是什麼的事」,顯然醫生治病決不是我在乾的事,就是我不知道我乾的是什麼的事,  而是我所乾的事,就是我知道在我乾的是什麼的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 中醫.西醫應該是一樣的.

既然醫學屬於應用科學. 那就是祗能以能否應用為最重要的考核標準.
決不是以基礎科學的標準來考核中醫. 這是無理也是無知的. 以基礎科學的標準來考核西醫.  同樣的有許多是不合格的.  西醫中有幾千個Syndrome. 為什麼叫Syndrome?
因為這些往往僅是一批人有相同的癥狀及體征.  但既不了解發病原因,  也無法為這些癥狀及體征定病名. 就叫Syndrome.  這是科學的嗎?
即使是已經命名的疾病. 也不完全知道他的發病原因和機制. 請那一位專家能很清楚明確的告訴我癲癇和精神分裂症的發病原因和機制嗎?
說實話. 我是一名西醫.  在中美兩國都做過住院醫,  但我對醫學上不清楚的問題還極多. 也許這些小草民及goodoctor先生都很知道.  那我就真是一個江湖朗中了.

我和小草民先生討論過心身醫學的問題,
所謂心身醫學就是許多心理因素可以成為某些疾病的重要發病原因,
也就是醫學不單屬於自然科學範圍,  社會科學在醫學中也有重大作用. 誰都知道,
情緒激動可以立刻使血壓升高. 現在已知道高血壓. 糖尿病,胃潰瘍, 精神分裂症等都屬於這類疾病. 你能用自然科學尤其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標準來檢測這些疾病嗎?  顯然不能.  這也就是為什麼醫學院學生要學醫學心理學.  因為醫學不完全屬於自然科學範圍.

再談談動物實驗, 幾何每一個西藥上市前必經動物實驗.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實驗動物模型都是和臨床疾病的發病原因一致. 例如癲癇和Alzheimer Disease,  它們的實驗動物模型和臨床是兩碼事. 電休克(MES).戊四唑(PTZ)等等所造成的驚瘚和臨床癲癇毫不相關. 因此所製造的抗癲癇葯. 只能抑制驚瘚發作.  而不能治療癲癇.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Alzheimer Disease,  小白鼠是不會有神經纖維纏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 而神經纖維纏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是Alzheimer Disease病理診斷的基本條件,  因此這種實驗動物模型也和臨床是不一樣的,  同理藥廠只能製造對症治療的藥物.  治不了疾病本身.  所以西醫是科學, 而且科學性很強,  但是西醫離開完全了解人類疾病的發病規律還有相當的距離. 不了解就不能稱已是科學,  因此西醫不是百分之百的科學, 中醫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不科學. 長期的臨床驗證. 也等於以人體直接做試驗, 不是比動物實驗更直接, 更能說明問題嗎?  這難道不是科學?
因此可以明確的說對存廢中醫的討論, 實際上是對每個人科學知識廣泛度的一次考試.  尤其是那些對醫學一竅不通的人. 如江湖騙子游醫張功耀之流. 既不是祖傳. 也沒有從過師. 更不是中醫學院畢業生. 居然開方行醫,  還咵咵其談,  確是對科學的諷刺和侮辱.
我還是主張在中國應是西醫為主.  中醫為輔的醫療體制.  談不上消滅和告別中醫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205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4
YuLG 發表於 2006-10-30 23:59 | 只看該作者
少數人為了迎合國外敵對勢力,實現「以華制華」、「讓中醫藥自毀於中國和中國人自己手中」的卑鄙陰謀,打著「科學」的旗號,對中醫藥大肆攻擊中傷,居心險惡毒辣。然而,「科學」亦不是萬能的,幻想以「科學」作為攻擊的利器而致中國優秀文化遺產於死地,終將事與願違、適得其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5
新鮮人 發表於 2006-10-31 1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YuLG 的帖子

張功耀--一個典型的江湖騙子醫生.  他的話值個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47

帖子

3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2

積分
37
6
老平 發表於 2006-10-31 19:49 | 只看該作者
杜少輝的文章寫得實在,學習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7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6-11-1 03:06 | 只看該作者
好!

頂一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8
新鮮人 發表於 2006-11-1 0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老平 的帖子

魚找魚, 蝦找蝦. 烏龜找王八.
我這麼一個受過中美雙重醫學教育的人,  能和張功耀這樣的江湖騙子醫生有共同語言嗎?
所以我就借別人的文章批判他了, 請原諒.

[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6-11-1 03:58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2: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