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卸任后的李瑞環 留有一份清醒的遺囑

[複製鏈接]

1185

主題

2795

帖子

1922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9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zyzx 發表於 2006-10-28 22: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3年1月23日,李瑞環在最後一次主持全國政協閉幕式時發表卸任感言,「新陳代謝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

天津日報報道,哲學素養深厚的他,對得失看得淡然,「希望我們所有的同志都能以長遠的眼光、寬闊的胸懷、平和的心態來對待進退去留問題。」

學哲學用哲學

退休后,李瑞環最令公眾關注的事情之一是出了一本書,書名為《學哲學用哲學》。

書中收錄了李瑞環1981年以來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間的有關文章和講話,記錄了李瑞環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體會,內容中不乏對當代中國現實的思索和感悟。

從內容上看,這些講話涵蓋面極其廣泛。大到治國方略,小到工程設計,幾乎包括了國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宗教、科教、統戰、宣傳等等,凡是李瑞環主管過的工作或是他感興趣的工作,都有所涉及。

該書責任編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徐莉回憶,「首長(李瑞環)說,『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記錄著我工作中對馬克思主義的體會,在工作中掌握的哲學原理和哲學的思想方法。』他非常重視這部書。」

李瑞環在書中總結道:「學懂了哲學,腦子就靈,眼睛就亮,辦法就多;不管什麼時候,幹什麼工作都會給你方向、給你思路、給你辦法。」

專職京劇改編者

卸任后,李瑞環多在京津間走動,見諸報端的報道也相對多些,一般都與京劇相關。與江澤民和朱鎔基愛好彈唱不同,他更醉心於京劇曲目的改編。最為業內稱道的是,他改編自梅派名劇《生死恨》的《韓玉娘》,先後十易其稿,從整體布局、人物性格到故事情節,都作了較大改動,被認為是「既繼承原劇精華又脫胎換骨的一出新戲,為傳統京劇的改編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在他的促成下,歷時17年之久的《中國京劇音像集萃》特輯於2003年底首發,其中收入了他親自修訂的4部戲:《西廂記》、《金•斷•雷》、《劉蘭芝》和《楚宮恨》。一位京劇表演藝術家評價這一特輯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

李瑞環對天津青年京劇團關愛有加。1986年,時任天津市市長的李瑞環就曾說,「喊一百句振興京劇口號,不如踏踏實實抓一個團」,他親自在青年劇團抓百日集訓,邀請名角,以全封閉、大運動量方式訓練年輕演員,排演名優劇目。退休后,他更親自操刀改編多部劇目,並促成了多次赴京演出。

該劇團辦公室主任告訴本報記者,就在一個月前,李瑞環還親自去了京劇團的新址考察,這是去年天津市政府為百姓做的20件大實事之一。

「沒有李瑞環同志的支持,京劇團怎麼會有今天?」團里一位工作人員感慨。

一份清醒的遺囑

今年4月,李瑞環10年助學的故事始為人知。《天津日報》報道說,李瑞環10年間拿出個人資產53.3萬元,以「一位老共產黨員」的名義,資助了148名貧困大學生。今年又捐出一筆稿費,委託天津市教委今後3年內每年再資助100名貧困大學生。

所有相關事宜,全經天津市委前秘書長方放代為辦理。4月25日,方放向本報記者再次確認了相關事實。

1996年,回天津探親的李瑞環委託老部下方放,將首筆稿費5萬元交給天津市委教衛工委,再分別發放給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的12名貧困學生。李瑞環特意交代:「一定要替我嚴守秘密。若實在推不過去,就說是『一位老共產黨員』。」

但在受助同學的強烈要求下,2004年10月21日,李瑞環與部分受助大學生進行了一場座談。

會上,李瑞環回憶了自己的童年,也解釋了資助學生的原因:「我是天津寶坻人,農村的,家境很窮,弟兄姐妹7人,上不起學,小學畢業后經常去做農活兒。 17歲去北京前,種地、趕車等我都做過,12歲開始織布,非常苦。但我很小就喜歡書,到處找書看,親戚、鄰居的書我總是想方設法借來看。」

他提及了一件辛酸的往事。有一年春節,幼年的李瑞環用賣茬子(註:高粱稈兒根部)的錢買了一本名為叫作「巧合奇緣」的書,而忘了買油條回家過年。母親非常生氣,拿起笤帚就打,他光著腳在臘月三十的晚上往外跑,凍了一宿,「後來母親把我領回家,拉著我的手哭著說,媽知道你喜歡書,讀書是好事,可是咱們家裡哪有錢給你買書呀?」

至於資助費用的來源,當日的李瑞環給出了解釋:一部分來自稿費,他寫過兩本《為人民辦實事隨談》、兩本《城市建設隨談》,還有一本《少說空話多辦實事》的冊子,以及給京劇團改過若干劇本得到的獎金;一部分是工資,「我每年從工資里拿出固定部分來資助經濟困難學生,就當我沒當過這個官,沒賺過這些錢」。再有就是自己孩子逢年過節孝敬的禮金。

1998年,他甚至鄭重地把一封遺囑信轉交天津市委書記張立昌。信中說,他身後的事要委託天津辦理,他逝世后遺留下來的東西,統統變現資助天津貧困學生。

當時的方放不禁問他:「你才60多歲,身體又非常好,急著立遺囑幹什麼?」

李瑞環說:「不少人的遺囑都是在彌留之際立的,很難真實體現本人的意願。我現在頭腦清醒,天津熟悉我的人也都在位,正好把我的心愿告訴他們,如實記錄在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19: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