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新「三大法寶」

[複製鏈接]

301

主題

1916

帖子

81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新「三大法寶」


趙國鴻



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走和平發展之路,這三項戰略思想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歷程中統攬全局,是其他政策和戰略的基礎、手段和目標。這三項重大戰略理論創新應會像「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成為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一樣,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三大法寶。

毛澤東同志在1939年寫就的「《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將「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稱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它們幫助中國共產黨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也由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此後,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一直在探索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治國之道、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

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在新世紀繼任后,經過幾年的實踐、思考、總結,逐漸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執政理念和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略,制定出一些新的戰略政策,例如樹立科學發展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等,旨在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些戰略思想先後表述在黨的十六大報告、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的決議文件、中共中央一些重要專題會議文件、主要領導人的一些重要講話、「十一五」規劃和政府工作報告等論述中,並在全國貫徹實施。這些新理論和戰略特別是「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走和平發展之路」等三項戰略獲得了全國人民和全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支持,得到了國內外各方面的肯定,在實踐中也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在很短的時間中取得了廣泛影響和顯著實效。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走和平發展之路等三項戰略思想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歷程中統攬全局,是其他政策和戰略的基礎、手段和目標。儘管還需要更多實踐、更長時段才能科學客觀地評價和確定這些理論、戰略的歷史地位,但從審時度勢、著眼全局、契合國情、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和取得的實效等方面來看,這三項重大戰略理論創新應會像「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成為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一樣,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三大法寶。

「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走和平發展之路」這三大法寶相互關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有助於建構中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和富有感召力的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走和平發展之路三者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更好更快地發展,發展是其基石。樹立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是構建和諧社會與走和平發展之路的物質基礎和客觀要求;構建和諧社會是其他兩者的目標;走和平發展之路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也是樹立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要是針對國內發展改革的。中國自己通過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解決好了十三億人大國的現代化問題,也就是對世界的貢獻,因此它們也與世界相關。和平發展主要是針對世界的,以和平的方式發展,以和平促發展,以發展促和平,是中國處理自身發展和國際關係的自我承諾和基本準則。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和平發展是中央領導集體總結歷史教訓、借鑒其他國家經驗,得出的登高望遠的大國策,有助於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三大中國革命的法寶的作用和地位有所變化,武裝鬥爭不再是主要任務和手段,統一戰線和黨的建設對於中共執政仍然很重要,二者是「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走和平發展之路」的手段,統一戰線和黨的建設本身也要遵循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和平發展的要求。統一戰線的目的是要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和平發展;中國共產黨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建設成遵循科學發展、維護和諧發展和和平發展的現代政黨,黨自身也要促進和諧、保持和諧。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個法寶是科學發展觀,它是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在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基礎上所做出的重大理論創新。簡而言之,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和統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的方針和原則,是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發展觀念、價值和思路,它將貫穿中國未來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幫助我們高效、高速、公平地建成惠及全體中國人民的全面小康社會。科學發展對發展作了更具體、精確的界定--科學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要實現世紀戰略目標除了科學發展別無他途,單純追求速度、數量的發展遲早是會遭遇硬約束而被迫停滯的。在實踐中,單單在工作前加一個科學發展的定語是遠遠不夠的。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規定,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主線,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內涵。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是所有工作要遵循的共同原則,除此之外各方面、各領域還各有其特殊的客觀規律需要認識、遵循,更重要的是,知行應該合一,對於今天的中國,行更重於知,如若不「行」,「知」就失去了意義。樹立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關鍵在於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對黨委、政府的職能、機構、機制進行相應改革,提高決策的民主、透明度、效率和效能,加強對權力的制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構建法治政府、服務政府,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科學發展意味著發展必須尊重科學,這也與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人對賽先生的追求相符。

第二個法寶是構建和諧社會。「天地之美,莫大於和」,和諧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和人個體發展的終極追求之一。建設和諧社會中的和諧範疇是繼承中國傳統和諧範疇上的發展,其中還蘊含著民主和法治,民主和法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手段,其目的也是為了實現和諧。和諧也是真善美的集中體現。構建和諧社會符合德先生、羅先生的要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理念和價值的一次飛躍,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的貢獻,因此也成為中國共產黨治黨治國追求的目標和實現的手段。經過20多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建設成就斐然,然而由於發展的不平衡,也產生了諸多矛盾和問題,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如果不見微知著、未雨綢繆,必將釀成大禍,改革開放大業可能前功盡棄。許多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遭遇到重大挫折,發展停滯、社會陷入動蕩。構建和諧社會,抓住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主要矛盾,牢牢牽住這個牛鼻子,許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中共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是全民參與、全面共享的和諧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當務之急是要解決人民最關心、最擔心、最煩心的民生問題,真正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要合理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要採取積極的就業政策保障人民就業的權利;要儘快建立和完善多層次、廣覆蓋的社保、醫保和養老保險體系,完善社會救濟制度;解決人民普遍反映的教育、醫療衛生、住房和文化方面的問題;要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要搞好新農村建設,縮小城鄉差距;要儘快遏制腐敗問題;要穩步推進政治民主改革,落實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

中國自古以來就認為「禮之用,和為貴。」,走和平發展之路也就成為第三個法寶,它是統籌處理國內國外關係的決斷,是中華民族在現實條件下復興的必然選擇。中國的迅速發展必然會對現有國際政治秩序和經濟秩序造成一定衝擊,可能引起一些國家和人士的焦慮和不安,這是近年來「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的動因。像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發展帶來的變化客觀上需要時間才能為國際社會所適應和接受,「中國威脅論」料將伴隨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全過程。為了消除國際社會的擔心,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目標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我國必須承諾並實踐和平發展。這一方面需要通過多種方式有效地向世界傳遞中國和平發展的理念和決心,佔據道義的制高點,爭取儘可能多的國際支持,同時要根據國力發展水平,逐漸承擔起相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為建設和諧世界主動盡到自己的責任;另一方面止戈為武,槍杆子裡面出政權,槍杆子裡面也出和平,必須要發展、保持與國力水平相稱、用於保障國家安全、統一的國防力量,才能確保和平發展。

目標已經確定,法寶業已找到,下一步,必須要從制度、機制、人才、組織等各方面確保用好用巧用活三大法寶,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真正做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按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