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阿憶回應月薪低所引爭議:我在說老師不敢說的話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t 發表於 2006-9-23 08: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阿憶:我是在說老師們不敢說的話

     北大副教授周憶軍昨日(22日)接受本報獨家專訪,首次回應「月薪4786元不足養家糊口」引發的爭議

    「老師們不敢說的話,我來幫他們說,他們如果不做兼職,真的只能養家糊口!」昨日,處在輿論風口浪尖上的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周憶軍(阿憶)在北大校園的草坪上,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首度就目前網站熱炒的「北大副教授哭窮」事件進行了回應和解釋。

    昨日(22日)下午,擔任班主任的阿憶帶領06級碩士班新生在北大俄文樓前的草坪上舉行了迎新見面會。像主持《實話實說》時介紹嘉賓一樣,阿憶讓同學們挨個自我介紹。隨後在旁邊的草坪上和記者聊起了「工資單事件」。草坪邊的空地上停放著他的黑色別克轎車。

    每周上一節課 備課耗時多

    據阿憶介紹,他這個學期的課程不多,給04級本科生上一堂《電視新聞》課。另外,原本這學期的研究生進修班,提前到暑假期間集中授課上完了,因此教學任務主要就是一堂150分鐘的課。「一周才上一節課,拿4786元的月薪,那你還是很輕鬆啊!」

    「你錯了!」阿憶當即解釋,「為了給學生備好《播音主持》這門課,一周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找資料。我要看片子,對比各類主持人風格,比如王志和崔永元的提問有四種類型,哪些屬於質疑型,哪些屬於幽默型等等。」

    教書之外,還有科研晉陞壓力

    除了教學任務外,阿憶還擔任06級碩士班班主任,「這些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生活,甚至談戀愛想跳樓,我都要管。」做過多年主持的阿憶沒忘把學生揶揄一把。

    有網友質疑像阿憶這樣的大學教授,一星期上一兩節課,拿4786元的月薪,應該物超所值了。對此,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行政辦公室的徐老師表示,大部分老師都有科研任務,而且老師們想要晉陞職稱,還有發表論文和寫專著的壓力。

    「哪個老師上課效果好,哪個老師偷懶應付,學生最清楚。」昨天,徐老師已通知阿憶準備下周換教室。原來,由於他的課受歡迎,很多外系的學生都趕來旁聽,座位不夠用。

    據記者了解,北大對自己的教師實行三級序列管理,教授、副教授和講師都分三級。教授的津貼每月都在3000元以上,但是副教授就只有不到2000元,講師1000元左右。

    都想「走穴」 怕丟飯碗不敢說

    阿憶告訴記者,他是去年11月調入北大的,所有手續辦完是在春節前。由於工作之餘客串節目主持人,便受到「四處走穴不務正業」的指責。為證明「清白」,他在博客寫文章貼出自己4786元的月工資單,並將每月支出一一列出,稱「如果不想辦法增加收入自救,憑那點工資不能活下去」。

    「我是想說,並不是我們想『走穴『,想出去兼職,而是在當前的生活環境下,如果我們不出去兼職,是沒法養家糊口的。」阿憶表示,在北大,像他這樣有房有車的老師並不佔多數,還有很多講師即便結婚了還是3個人、2個人一間宿舍。「我們的老師也不能當苦行僧吧。」阿憶認為,很多老師其實都在慨嘆工資低,都希望有機會多做一些社會兼職,但大家都珍惜大學教師這個飯碗,不敢說。「我不怕,我來替大家說吧!」

    「走穴」不能只想著賺錢

    不過,阿憶也認為,老師的兼職活動應該是跟專業相關的學術活動。阿憶說,像新聞傳播這樣的專業,學校更應該支持和鼓勵老師走出去,「如果不走出去搜集最新的案例素材,教學不會鮮活生動。」

    據北大校黨委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介紹,目前在北大,教師出去「走穴」的主要是光華管理學院、法學院和計算機、電子工程、生命科學等與社會聯繫緊密的幾個專業。「絕大多數老師還是在校園裡默默做著學問。」比如,剛剛因病逝世的北大中文系教授孟二冬、國學大師季羨林等。

    新聞與傳播學院大四學生小李也對教師兼職表示理解。「只要老師不影響正常教學,不要因為兼職就上課遲到,不要拖延批閱文章。」不過,小李提醒,老師出去兼職必須是確有經濟困難,同時兼職的內容要與專業相關,有利於教學。「否則,一門心思想多賺錢,那學生就遭殃了。」(本報記者 廖衛華)

    關於「無腦人」

    「無腦人是指胡亂批評的人」

    成都商報:最近,你在博客上寫的《無腦人,請你給俺指條出路,讓俺們都照著去走》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批評你是在「哭窮」,是給自己「走穴」找借口。你寫此文的初衷是什麼呢?

    阿憶:當時有個網友指責我整天又是主持節目,又是做電視節目嘉賓,對學生也不管,太不敬業,他裡面還夾雜了一句「你們這些人全都一樣」,徹底攻擊所有大學教師四處「走穴」是不務正業。我就因為這一點,想寫篇文章告訴他,不是這麼回事。

    成都商報:關於「無腦人」的提法,很多網友認為你是在鄙視文化低、收入低的人?

    阿憶:老孔(孔慶東)後來也說我「無腦人」這個提法不好。但我在博客中說得很清楚:你有文化但不看清楚一件事就胡評亂評的就是無腦人。我沒有以文化、收入、社會地位的高低來判斷誰是有腦人,誰是無腦人。

  關於「哭窮」

    沒有「哭窮」,車是以前買的

    成都商報:網友批評你一個北大教授還「哭窮」,其他農民工怎麼辦?

    阿憶:首先我沒有「哭窮」。我只是聲明了一個大學老師收入不高的現實,並且需要靠社會兼職來養家糊口。農民工的收入低,需要改善和提高,這和大學老師需要提高收入並不矛盾。

    成都商報:你在博客上列出了你的開銷,說很多老師沒有車,不需要承擔汽油費,還有人指責你為什麼生了兩個孩子?

    阿憶:這個說法太可笑了。很多老師沒有車就不允許有老師有車嗎?我的車是在當老師之前買的,是交通工具。別克車每百公里耗14個油,你算算看,一個月1000多嗎?生孩子是我們的權利,我們是按照計劃生育政策生的。

  關於「走穴」

    辭了5份兼職 下月又兼職當主編

    成都商報:你現在還有多少兼職?

    阿憶:今年3月後,我把外面的5份兼職全部辭了。包括兩個主持的節目———《非常接觸》、《翻閱日曆》,和3個節目的策劃。

    成都商報:那你現在錢夠用嗎?

    阿憶:倒貼錢,用以前的積蓄。

    成都商報:聽說你來北大以前,收入很高,月薪達到6萬,屬實嗎?

    阿憶:是,沒問題,甚至還更高。

    成都商報:那你為何放棄高薪來北大?

    阿憶:我不大太想錢的事情,反正我也不窮。有種北大情結吧(阿憶本科、研究生階段都在北大讀書――記者注)。

    成都商報:現在準備再出去「攬活」嗎?

    阿憶:前些日子,有家電視節目製作公司的老總找我去擔任他們一個電視雜誌的主編。10月份就要出版,月薪1萬多吧。(記者 廖衛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8: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