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想得零分的高考生——蔣多多現象說明了什麼?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6-7-6 08: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想得零分的高考生——蔣多多現象說明了什麼?

  議題:「學校只關心學生的分數,對學生心理和思想的了解卻幾乎是一個空白……」南陽學生蔣多多把對高考的不滿寫在考卷上,用雙色筆答題,目的是希望各科成績為零,以引起社會重視。班主任認為她是個怪學生;同學覺得她這麼做很傻;而專家則認為她心理不健康。你認為:蔣多多現象說明了什麼?

  

  多多的考試違規處理通知單

  一次孩子氣的「撒嬌」

  蔣多多不過是一個淘氣的孩子在一個不合時宜的場合做了一次孩子氣的「撒嬌」,高考存在著弊病,地球人都知道,但要找出更好的方式,恐怕時下誰都無法做到。我們不必將她的行為拔高,也不必視其為「另類」,這或許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抗議不應以犧牲自我前途為代價

  蔣多多的抗議,最終被動搖的不是高考制度本身,而是她自己的前程。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夠成功,並不是他們從一開始就與不合理的制度進行抗爭,而是首先從心理上接受他,然後在必要的時候通過自己的努力對這種制度進行改造,這也是適者生存的道理。

  你不是他們說的「壞小孩」

  多多隻不過做了許多學生想做而沒有做的事。她傻嗎?別忘了歷史的推動、科學的探索常常是靠一些所謂的「傻子」的力量。教育的不健康以及對教育改革態度的不健康,只會培養出一群所謂心理健康的學生。我認為,「多多現象」不是一個悲劇,對「多多現象」的錯誤理解才是悲劇,「多多現象」不能引起教育的地震才是悲劇。

  中國的教育體制該反思了

  專家認為,社會地位和文化水平越高的人,心理壓力越大,反映出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楊霞教授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說,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一代學子就像被「圈養」起來的大熊貓,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經不起生活的風風雨雨。從小學到大學,再到碩士、博士,中國教育選擇學生的法寶是考試,學生對付考試的法寶是死學苦練和反覆模擬考試久經「考驗」出來的成績。至於學生的心理素質、危機處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人生的意義、社會責任和對生命的珍惜等生存最基本內容,在考試和成績面前都變得邊緣化了,甚至多余。有的人遇到挫折后,不知如何面對,感到絕望。也有人在奮鬥之後失去追求的目標,對前程感到茫然,從而選擇自殺。

  中國人有句俗話,「識時務者為俊傑。」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教育體制有問題她只不過是一個不願與現實妥協的理想主義者。

  中國的教育應引起反思了,她就是一個代表。魯迅先生說過啊:「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們需要這樣的人,她是我們的英雄,是我們的先鋒,即使學習最好的學生,也會稱讚這樣的做法,教育的弊端數不勝數,中國這樣下去完蛋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