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唐代士族之家不願娶公主之原因考述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6-16 04: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唐代士族之家不願娶公主之原因考述
程國賦

唐代有個比較獨特的現象,那就是士族不願娶公主為妻,我們透過唐代正史、筆記
的有關記載,可以了解這一點,此舉兩例:
《舊唐書》卷一四七《杜佑傳》附《杜傳》:"(憲宗為長女岐陽公主選駙馬)令
宰臣於卿士家選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於文學後進中選擇,皆辭疾不應"。
《東觀奏記》卷上:"萬壽公主,上(按:指宣宗)女,鍾愛獨異。將下嫁,命擇郎
婿。鄭顥,相門子,首科及第,聲名籍甚,時婚盧氏。宰臣白敏中奏選尚主,顥銜之,
上未嘗言。大中五年,敏中免相,為寧都統。行有日,奏上曰:'頃者,陛下愛女下嫁
貴臣,郎婿鄭顥赴楚州,會有日。行次鄭州,臣堂貼追回,上副聖念。顥不樂國婚,銜
臣入骨髓。臣在中書,顥元如臣何;一去玉階,必媒孽臣短,死於種矣!'上曰:'聯知
此事久,卿何言之晚耶?'因命左右便殿中取一檉木小函子來,扃鎖甚固。謂敏中曰:'
此盡鄭郎說卿文字,便以賜卿。若聽顥言,不任卿如此矣!'"
憲宗選尚公主,士族子弟"皆辭疾不應";白敏中奏選相門之子鄭顥尚主,結果,"不
樂國婚"的鄭顥對白敏中恨之入骨,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唐代士族之家對於尚主事的態度
。其實,不僅士族如此,甚至連隱士也不肯娶公主為妻,請看《明皇雜錄》卷下的記載

"時玄宗欲令(張果)尚主,果未之知也,忽筆謂二人(按:指王迥質、蕭華)曰:
'娶婦得公主,甚可畏也。'迥質與華相顧,未諭其言。俄頃有中使至,謂果曰:'上以玉
真公主早歲好道,欲降於先生。'果大笑,竟不承詔,二人方悟向來之言。"

唐代士族之家為什麼不願娶公主為妻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由於服喪之禮的規定。在五服之中,斬衰是最重要的一種,齊衰次之。《新
唐代》卷二十《禮樂十》規定:妻死,夫服"齊衰杖周"之禮(指居喪持杖周年)。但是
如果妻子是公主,丈夫就必須為之服斬衰三年,唐文宗時,杜就曾遇到這一問題。《
新唐書.杜佑傳》所附《杜傳》記載:"開成初, (杜)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屬
岐陽公主薨,久而未謝。文宗怪之,問左右。戶部侍郎李珏對曰:'近日駙馬為公主服斬
衰三年,所以士族之家不願為國戚者,半為此也。杜未謝,拘此服紀也。'"李珏向
文宗提出這種現象以後,文宗驚愕之餘,下詔改制:"(文宗)詔曰:'制服輕重,必由
典禮。如聞往者駙馬為公主服三年,緣情之義,殊非故實,違經之制,今乃聞知。宜令
行杖周,永為通制。'"至此,駙馬為公主服斬衰三年的情況才得以改變。
其次,門第觀使然。有唐一代,尤其是唐初至中唐,重視門第,這是不爭的事實。
筆者以為,唐人所謂門第之高,不僅僅指擁有顯赫的權位,而且指具有優良的家族文化
傳統、家法門風以及令人欽羨的婚姻關係。對照上述幾個標準,我們發現,在權位方面
,李唐皇室自是貴不可言,西魏時,唐高祖李淵祖父李虎已官至太殿,被封為八柱國之
一,北周時被追封為唐國公;高祖父親李\北周時仕至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入唐,
李氏家族更是貴業子,沒有任何一個家族可與之相比。不過在文化傳統、家法門風上,
李氏家族則有所欠缺,不及傳統高門望族尤其是山東士族,《汪簽隋唐史論稿》曾論及
這一問題。
李唐皇室源自突厥,而非漢族,對此,陳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篇《統治
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之中已有詳細論述。正因為出自胡夷,所以在家族文化上,李唐
皇室無法與以往的漢族高門大姓相提並論。此外,在婚戀問題上,李唐皇室也繼承了胡
夷之風,顯得過於自由乃至放縱。筆者據《新唐書. 諸帝公主傳》初步統計,唐代至少
有26位公主改嫁,其中定安公主、齊國公主更是三嫁。太宗納弟媳楊氏為婦,高宗以
父親宮中的才人武媚娘為皇后,玄宗強佔兒媳楊玉環,武則天公開招面首,都是眾人皆
知的事實,宋代朱熹曾經說過:"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
朱子語類》卷一三六《歷代類》三)山東士族重視文化、門風,如時人稱頌柳公綽:"仆
射柳元公家行,為士林儀錶。"(《因話錄》卷二)從門第觀角度來說,唐代傳統士族看
不起皇室的門第、鄙視皇室的文化傳統、家法門風。
李唐皇室對待山東士族等傳統高門的心情是複雜的,既排抑之,又欽羨之。他們在
登上皇位之後不久,便急於抬高皇族門第,壓低崔氏等山東高門,太宗命人修撰《氏族
志》一事即為明證。《貞觀政要》七《論禮樂》:"(太宗自稱)我今定氏族者,誠欲崇
樹今朝冠冕,何因崔民干猶為第一等,只看卿等不貴我官爵耶!不論數代已前,只取今
日官品、人才作等級,宜一量定,用為永則。"同時,李唐皇室又希望與具有良好文化傳
統、家法門風的士族結姻,但常常遭到士族的拒絕。山東士族看重婚姻,唐人柳芳說過
:"山東之人質,故尚婚婭。"(《新唐書. 儒學傳. 柳沖傳》附傳)他們本來就"恥與諸
姓為婚"(《太平廣記》卷一八四《七姓》),再加上鄙棄皇室的文化傳統、家法門風,
所以不願與皇室聯姻,既不願意嫁女於皇室(參見《太平廣記》卷一八四《盧氏雜說.庄
恪太子妃》條), 也不願娶公主為妻。
最後,不少公主不修婦禮,在社會上造成不良的甚至是惡劣的影響。唐朝公主豪侈
、驕縱者有之,專橫、淫蕩者有之,妒悍、殘暴者也有之,公主不修婦禮的情況不僅存
在,而且並不少見,這在歷朝歷代中是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它與北朝以降的"胡風"也
有著密切的聯繫。翻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我們可以看到, 長廣公主"豪侈自肆"
;合浦公主"負所愛而驕......見(浮屠辯機)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魏國憲穆
公主"恣橫不法,帝(按:指德宗)幽之禁中";襄陽公主"縱恣,常微行市裡。有薛樞、
薛渾、李元本皆得私侍";宜城公主"下嫁裴巽。巽有嬖姝,主恚,n耳劓鼻,且斷巽發
"。在這幫不法公主當中,以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二人最為突出,二人豪侈浪費,生活奢
華,貪淫放縱,賣官鬻爵,干預朝政,排斥異己,聲名狼籍,以至到唐宣宗時,還以此
作為教導公主的反面教材:"(萬壽公主)每進見,上常誨曰:'無輕待夫,無干預時事
。'又降御札勖勵,其末曰:'苟違吾戒,當有太平、安樂之禍。汝其勉之!'"(《唐語
林》卷一)公主不修婦禮,甚至專橫、淫蕩、殘暴,使士族之家望而生畏,怎敢攀龍附
鳳?唐宣宗曾經意識到這一點,他要求公主謹修婦禮,《幽閑鼓吹》記載:
宣宗囑念萬壽公主,蓋武皇世有保護之功也。駙馬鄭尚書(顥)弟嘗有疾,上使
訊之。使回,上問公主視疾否,曰:"無。""何在?"曰:"在慈恩寺看戲場。"上大怒,
且嘆曰:"我怪士大夫不欲與我為親,良有以也。"命召公主至。公主走輦至,則立於階
下,不視久之。主大懼,涕泣辭謝。上責曰:"豈有小郎病乃親看他處乎?"立遣歸宅。
畢宣宗之世,婦禮以修飾。我們從宣宗的感嘆聲中可以窺知,公主不修婦禮,也是士族
之家不願與皇室結親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0: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