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為什麼要尚武?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6.6.15

按:民國時期軍事學家蔣百里曾對一個民族的生存狀態與軍事力量之間的關係,作過一個精闢的論斷:「我於世界民族興衰,發見一條根本的原則,就是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一致者強,相離者弱,相反者亡。」

本文的所有觀點均來自開篇的這段話

古代西方文明發祥於希臘,就其地理條件而言,生存空間狹小,若要生存,必然要保衛自己的生存空間不被侵佔,同時又有強大的慾望去侵佔別人的生存空間。這種環境遵循的是「強者」的法則,即「弱肉強食」,各民族、部落的關係不是「主」便是「奴」,這完全由暴力來決定,即便是平等的關係,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決非「天賦人權」的觀念產物。在這種情形下,出現了斯巴達這種典型的軍事政體,斯巴達人一生下來就要被訓練成戰士,從嬰兒開始淘汰,體質弱點的嬰兒就丟出野外喂狗,從小要在軍事學校從業,與家人離別.過集體的生活.在十四歲按命令要出外面殺奴隸.殺不到的話就受到巨大的懲罰.每年的必須要吃一些像血一樣紅的飯菜.。溫泉關之戰,斯巴達人以三百人對抗波斯二十萬大軍(有些誇張)樹立了「不自由毋寧死」豐碑,但是要注意古希臘民族所崇尚的「自由」就其歷史實踐的客觀內容而言,包含著自己不受奴役,同時又極力去奴役他人兩個方面的內容,與現代人把自由理解為自己不受奴役,又同時不去奴役他人的內涵完全是兩回事。誠如哈佛大學社會系教授奧蘭多.帕特森所言:「西方的『自由』觀念創造了民主、自由和經濟繁榮,但『自由』也是西方文化中擴張、侵略本質的根源,如奴隸制度就是『自由』觀念的產物」。

之所以有這種思想,是因為現實教會了他們,自由的人可以讓別人成為奴隸,不自由的人就要成為奴隸。而自由與不自由的分界點就在於你的拳頭要比對手更硬!所以在勝利之後,希臘人和亞述人對待俘虜是十分殘酷的,通常要把敵人淪為奴隸,甚至殺掉。反觀中國,則要溫和的多。夏滅商,商滅周后都保有敵人的子民和後代,並保障他們作為貴族的權益。

這也就不奇怪,在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和眾神們通常都是一副貪婪的嘴臉,他們最偉大的功績就是侵佔了土地,搶奪了別人的財物,《荷馬史詩》中的英雄們完全是一群只知道利益的嗜血的怪物。其原因就在於戰鬥對於希臘人而言就是生產的主要形式,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比生活更重要的生活。後來的亞歷山大東征,只不過是希臘人爭奪生存空間和民族性格的一次總爆發。

再看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雖然生存空間廣闊,但生存條件艱難,一次旱災,一場大雪,甚至於狼群的一次掃蕩,對於游牧民族來說都是一次滅頂之災!在生存中他們發現,從其他部落中奪取有時候比自己生產要獲得的更多,尤其當他們發現其他民族有自己不能生產的物品時。當然,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和擅長騎射的生活技能也使得他們天然的具有轉為軍事優勢的力量,其迅速的劫掠,然後是閃電般的撤退常常給定居民族以措手不及的感覺。長此以往,也養成了游牧民族注意軍事的生活方式,我們看《蒙古秘史》中,可以看到在鐵木真第一次稱汗時,他的叔叔和堂兄弟們對他立誓,其中提到「掀翻敵人的帳篷,踏滅他們的爐火,搶劫他們的妻女,拿走他們的財物,」如果不是成吉思汗佔有了那麼多的國土,我們不禁懷疑這是不是一篇強盜的宣言了。

最後再來看我們中國這樣的農耕型社會吧!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廣大的「兩河流域」,生存空間可謂廣闊,而適合耕作的土壤和氣候又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所以當西方人為爭奪生存條件而活的時候,中國不用考慮生存的問題,只需要按部就班的耕作就能過上平安的生活,如果發生戰爭,反而對農耕民族是一次巨大的破壞,大量的勞動力要調離土地,要供給給軍隊數量巨大的軍事裝備,而這些軍事裝備在平時的生活中一無是處,同時戰爭又使大量的農田破壞或荒蕪。

如果說戰爭對古希臘民族和游牧民族是「不打仗吃什麼?」的問題的話,那麼對漢民族卻正相反,「打仗吃什麼」才是農耕民族的核心所在?戰爭掠奪對農耕民族產生不了誘惑,且從根本上與農耕生活的秩序相悖。農耕民族發動戰爭的唯一目的就是保護農耕社會的秩序不受侵犯。所以中國不必尚武更不會尚武!戰爭的目的不過是攫取最大利益,當不戰爭比戰爭獲得的利益更大時,為什麼要進行戰爭?

網上的很多板油一提起秦國漢武帝就膽汁過盛,下體充血,鼓吹漢民族的尚武精神!其實不知,漢民族從來沒有什麼尚武精神,漢民族所進行的一切對外戰爭,除了純粹的對西南民族的侵略外(主要是西南,也不乏其他弱小民族),大部分都是為保衛農耕秩序的戰爭。(而且對弱小民族的侵略只是一個王朝的插曲,絕非主流)至於秦皇漢武的對匈奴作戰,根本就是在保衛農耕,免受游牧民族的破壞。而且通常這種戰爭也是有限度的,即使好戰如秦始皇,也不過是將匈奴擊敗,北築長城而已!漢武帝曾想一勞永逸的剷除匈奴,結果反而給漢民族造成巨大的破壞!秦皇漢武的用武都造成漢民族的衰弱,所以秦漢也並非一個尚武的時代。一個真正尚武的國家應該是能在戰爭中取得比在和平中更大的利潤,馬其頓是,羅馬是,蒙古是,但秦不是,漢也不是,中國曆來的王朝都不是,甚至元和清也不是,任何一個民族,當其主體跨入農耕型社會時,尚武就不會成為國家的主流。漢民族進行戰爭的主要目的就是進行保衛農耕經濟不被破壞,同時進行有限度的擴張,鴉片戰爭以前的主要戰爭概莫能外。觀四大文明古國,最終文明流傳下來的疆域廣闊者,唯中國而已。其原因之一就在於埃及,巴比倫和古印度都曾違反這一農耕民族的鐵律,過度擴張導致滅亡。

中西方的差別反映到軍事思想上有很大區別,西方戰爭思想中的最高哲學是「百戰百勝」,只有百戰百勝才能攫取更多的利潤。而中國的上善法則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能避免戰爭就避免戰爭,能用別的方式解決就用別的方式解決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衛農耕經濟不被破壞,一旦爆發戰爭,即使打勝,對農耕民族的破壞是肯定的。當然,這決不是畏懼戰爭,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們也常常會採取一些與農耕社會的生產方式相結合的軍事制度來維持國防。例如:通過「寓兵於民」、「兵民合一」、「募兵制」(招募剩餘農業勞動力)、軍隊屯田和完善的動員體制等措施,減輕國家負擔,使維持一支戰略規模的陸軍,同時利用農耕民族的特長,修築軍事要塞和長城以及一些戰略預警設施。況且農耕民族的動員能力也是驚人的,漢武帝時,漢民族就組織了一支戰略規模的騎兵,唐朝時,精銳唐軍,甚至步兵也要騎馬,以達到機動作戰,到達作戰地點后再下馬步戰,其花費可想而知,但漢民族還是能承受如此大規模的耗費的,甚至在明成祖時,甚至組織了鄭和船隊這樣完成與農耕社會生活格格不入的軍隊,組織了七次大規模的航海,可見漢民族一旦進行戰爭,其爆發力和持久力也是十分驚人的。拿破崙曾看到這一點,當有人問他會不會進攻中國時,他曾說:「不要去驚醒它,中國是一頭沉醉的雄獅,當他醒來時,會震驚世界。」

這樣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我們心目中的完美軍人總是岳飛,袁崇煥這些人了,因為他們首先是一個道德上的君子,然後才是一個優秀的將領,他們都「執干戈以為社稷」,為保衛農耕社會的安寧而征戰,最終完成了光輝的死亡。而漢代陳湯率軍 「出百死,入絕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斬郅支之首,縣旌萬里之外,揚威崑山之西,掃谷吉之恥,立昭明之功,萬夷懾伏,莫不懼震」班超率三十六人橫行西域數十載,北制匈奴,西懾諸胡,唐代高仙芝率中國軍,隊由西域深入不毛之地,翻越帕米爾高原,征服數國,繼而又與阿拉伯軍隊血戰恆邏斯,說到單純的軍事才能可能完全不在袁崇煥之下,甚至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聲名卻頗有不同,如果在西方他們可能會被稱為與拿破崙和凱撒齊名的人物,然而在中國卻常常被史學家所詬病。原因就在於他們進行的不是保衛型的戰爭,也不符合」以德服遠「的原則。中國既然進行戰爭的利益不大,所以進行侵略性的戰爭慾望就不強烈,所以在中國,儘管有」江漢浮浮,武夫滔滔「」牧野洋洋,檀車煌煌「等對於戰爭的美化,但更多的是」君子於役,不知其期「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作春閨夢裡人|」等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所以戰爭符合「正義「(其實是農耕社會的利益)就極為重要。在中國即使是進行侵略,也必須在道德上有一個可靠的依據,而西方在近代以前是不費這番心思的。

中國這種特殊的戰爭性質造成中國古代戰爭很多有別於西方地方,如:在春秋時代,逃兵是不會被殺頭的,春秋時最有名的逃兵就是管仲,他在齊國的戰爭中三次逃跑,他的朋友鮑叔卻為他辨解,說他家有老母。後來管仲還做到齊人相國,其原因在於戰爭對於農耕的破壞性,當一名戰士以農耕社會的法則來行事時是可以原諒的,這在希臘和羅馬是不可想象的,希臘人對逃兵的處罰只有死刑,羅馬好一點,推行「什一律「,逃兵們抓鬮,十分之一的要處死。更別提做個大臣了!有意思的是,後來完全反了過來,西方可以寬恕曾經逃跑的士兵,美國總統柯林頓就有逃避兵役的劣跡,但中國卻甚至於曾經被俘的士兵都不能原諒。說到底,還要歸功於「孱弱」的儒家,或者精確的說是孟子,是他「毒害」了中國人民,把捨生取義這些觀點灌輸進中國人的頭腦,中國農耕社會的劣根性之一在戰爭中被一掃而空,當中國進行戰爭中,士兵們的路幾乎只剩下戰勝和死亡兩條,中國的軍隊在精神面貌上煥然一新。

最後想問一句:中國為什麼非要尚武?中國為什麼非要按西方走過的路走?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6-6-16 16:53 | 只看該作者
與狼共舞時,
一定要比狼更兇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74

帖子

15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
3
maba 發表於 2006-6-17 16:05 | 只看該作者
是啊!都是尚武的人逼的,不尚武不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373

帖子

8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85
4
sws0225 發表於 2006-6-23 23:56 | 只看該作者
崇文尚武――民族傳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5: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