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與美國比,中國房價高得太離譜了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6-6 13: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薛涌

最近房價飛漲,民憤洶洶。有主張「市場規律」者,認為房價上漲乃經濟發展之必然;另有主張居者有其屋者,認為房價已經超出了老百姓的購買力,甚至有了抵制買房運動。中國大城市的房價到底合理不合理?簡直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裡,我不妨提供一個比較的國際視野。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勞工統計局的一個研究首次系統地把房價放入家庭收入和開支的大背景中,追蹤了美國和紐約市從1901年到2003年的數據,對我們很有參照意義。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單純比較國際房價沒有意義。比如,最近一個大房地產商說,他到倫敦一看,類似地段的房價,倫頓比北京高十倍。這話固然不假。但是,英國的人均GDP為三萬多美元,中國才一千多美元。人家在這方面比中國高出將近三十倍。這麼一看,十倍的房價就不算高了。美國勞工統計局的這個研究,好處在於把住房消費在家庭消費中所佔的比例作為基本的評估標準,而且追蹤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為我們作橫向比較提供了便利。

這個研究的基本結論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食物消費在家庭消費中所佔比例會降低,但住房消費所佔的比例會逐漸提高。大城市的住房消費上漲尤快。

1901年,紐約人平均家庭收入僅為675美元(以當時的美元價格計),80%用於生活必需品的消費。其中,食物消費平均356美元,佔去了44%;住房消費為191美元,佔14%;另外,衣物消費為106美元以上。這樣一來,一個家庭只剩下22美元的可支配性消費資金,只有通過借貸才能維持。那時紐約經濟遠不如現在繁榮,人均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還低,孩子出去當童工乃是慣例,並且一大半的「一家之主」(即男性成人勞動力)是移民,沒有積蓄和特別技能,經濟景觀比當今充滿民工的中國大城市還不如。不過,當時紐約的生活費用也並不太高。比如全美家庭平均的食品消費佔家庭消費的43%,住房消費的比例為14%,在這兩項上,紐約都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一個百分點。

一百多年後今非昔比。2003年,紐約平均家庭收入為66000美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五萬美元上下)高出33%;家庭消費為50319美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5%。其中食品消費佔家庭消費的14%,即7000美元,還是僅比全國水平(13%)高出一個百分點;但住房消費猛漲,達18919美元,占家庭消費的38%,比全國平均水平(33%)高出五個百分點。

從歷史的眼光看,經濟發展自然會帶來住房消費在家庭總消費中的比例的猛漲,以及食品消費比例的急劇下跌。二戰以前,美國無所謂以個人住房為主的房地產業,城市老百姓居住環境很差。戰後通過了退伍軍人法案,規定退伍軍人享受優惠住房貸款,許多人到銀行繳一美元定金就拿到了優惠的購房貸款,有所謂「一美元買棟房」之說。在五十年代艾森豪威爾任上,政府大量鼓勵郊區和高速公路的發展,使郊外中產階級獨戶住房小區蓬勃發展。結果,到1960年左右,美國家庭的住房消費在總消費中的比例超過了食品消費而成為第一大開支。同時,隨著私人車的發展,交通消費也超過了衣物的消費。

可見,住房消費的上漲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相關。紐約在一個世紀左右的時間,住房消費在家庭總消費中所佔的比例,提高了14個百分點;全美在這方面也提高了10個百分點。一富就說房子貴,確實有經濟規律的因素。不過話說回來,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水平,比美國1901年時高,卻比當今的美國低得多,大致相當於美國戰後初期到1960年時的水平吧。單從這個面向看,住房消費在家庭總消費中所佔比例,要高於14%,低於38%,在20-30%之間比較合理。當然,中國國情特殊。一是人口密度太大,一是發展太快。把這兩個因素相加,住房消費在家庭消費中的比例接近當今38%的紐約水平,也不算離譜。

但是,要超出38%這個水平,特別是超出太多,房價就太貴了。畢竟中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食品,衣物,交通等生活必需品在家庭消費所佔的比例肯定比美國高。比如,紐約一個年收入66000美元的家庭,僅7000美元就把食品消費打發了,一個月平均才580多美元。北京上海一個三口之家,年收入66000人民幣,一個月用580 塊購買食品很難打得住。衣物消費所佔的比例更會比美國高出許多。這樣一來,留給住房消費的錢就很少了。

如今紐約家庭平均18919的年住房消費,換算成房價究竟是什麼概念呢?按最傳統的預付20% 本金,三十年貸款的支付方式,只能購買30萬美元左右的住房。即使是這樣,紐約房價太高也成了媒體上吵翻了天的主題。北京上海的家庭,如果年收入六七萬,購買40萬的住房已經接近其消費極限。而那些每平米一萬的住房,供應的應該是年收入達到20萬的家庭。目前中國大城市家庭收入離這個數字還遠。40-30萬元以下的住房,才適合當下中產之家的消費水平。

429

主題

1069

帖子

878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8
沙發
有希望 發表於 2006-6-8 01:00 | 只看該作者
同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3
空手 發表於 2006-6-8 08:36 | 只看該作者
很難拿中國市場和發達國家市場比,規範市場和不規範市場的關係. 中國個人收入懸殊太大,對有錢人而言,房子太便宜,對窮人說,房子太貴.

而發達國家市場已經很成熟的,個人收入上的差距也不會太的,好象美國大多數工薪階層都是在10萬左右(好象中國人收入高些,20萬?),如果房子在100萬,當然是可以的. 澳洲工薪階層一般在5-7萬,房價40-50萬,應該也是可以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7

主題

1580

帖子

88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3
4
dy6e 發表於 2006-6-17 11:40 | 只看該作者
不是市場經濟體制就不受經濟規律約束了嗎?以前的「大躍進」,違反經濟規律,結果全國人民都受到了經濟規律的懲罰;「計劃經濟」體制,違反經濟規律吧,結果得改革。現在的樓市肯定不符合經濟規律,肯定又要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
不過,令人心酸的是:每次違反經濟規律而遭「報應」時,受傷的總是勞苦大眾!
   不管是不是實行市場經濟,經濟規律總是在起作用。只是,市場經濟才更易符合經濟規律;而計劃經濟乃至「官場經濟」總違反經濟規律。
   不是市場經濟不表示政府萬能。真的萬能,大躍進文革就沒必要死那麼多人了,現在我們也早超過小政府的美國了。
林間松韻,石上泉聲,靜里聽來,識天地自然鳴佩; 草際煙光,水心雲影,閑中現來,見乾坤最妙文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59

帖子

22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22
5
知至真致 發表於 2006-6-30 21:44 | 只看該作者
房價貴還是有人買是因為我們中國有一步分先富起來的人.在北京,上海房價是高可是那裡有不可替代的東西.在許多省會城市.一千多的房子到處都是.所以沒有必要動不動就拿上海,北京相比.
真性真情,不造做虛飾,放之自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59

帖子

22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22
6
知至真致 發表於 2006-6-30 21:46 | 只看該作者
房價上漲推高美國家庭資產凈值
是有道理的
房價上漲推高中國家庭資產凈值
同樣有道理
真性真情,不造做虛飾,放之自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5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7
7
gu991 發表於 2006-12-7 12:52 | 只看該作者
房價貴還是有人買是因為我們中國有一步分先富起來的人.在北京,上海房價是高可是那裡有不可替代的東西.在許多省會城市.一千多的房子到處都是.所以沒有必要動不動就拿上海,北京相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4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5
8
jjyy3916 發表於 2006-12-10 16:06 | 只看該作者
「房價貴還是有人買是因為我們中國有一步分先富起來的人.在北京,上海房價是高可是那裡有不可替代的東西.在許多省會城市.一千多的房子到處都是.所以沒有必要動不動就拿上海,北京相比.」
我是沿海一個郊縣普通機關工作人員,夫妻年收入不足四萬。但當地房價每平米都要兩三千,哪裡有便宜的房子,你教我。(不要叫我去西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288

帖子

6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2

積分
61
9
angelkill 發表於 2006-12-23 00:21 | 只看該作者
在中國稱房奴就知道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1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7
10
線條人 發表於 2007-2-3 16:05 | 只看該作者
我現在27歲了,月收入800元,一年才9600元.在石家莊免免強強夠花.還是勒緊腰帶.沒有結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2: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