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缺憾人生

[複製鏈接]

53

主題

366

帖子

23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西樓尋夢 發表於 2006-5-24 18: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INDENT]  蘇軾詞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十有八九。佛教稱人世間為「娑婆世界」,即是忍受許多缺憾的世界。在這存在著各種缺憾人生的舞台上,我們觀看著別人的喜怒哀樂,也演繹著自己的悲歡離合。
  帕斯卡爾說,人是會思想的蘆葦。然而,人也是世界上最貪婪的動物。
  人的一生,總是慾壑難填。每當我們的主觀願望和客觀事實背離的時候,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強烈反差,就會使我們產生缺憾的痛苦。
  人生如遠行,走哪一條路都意味著放棄另一條路。不同的人生道路留下不同的缺憾,諸葛亮有諸葛亮的缺憾,賈寶玉有賈寶玉的缺憾。猶如夜幕里蘊藏著光明,缺憾之中不僅埋藏著逝去的青春和曾經的夢想,缺憾的背後還隱伏著許多生命的契機。
  缺憾人生,使人類有了理想。理想,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或者說,就它的不能實現性而言才是理想。人生有缺憾,我們才有追求完美的理想和熱情,也只有接受人生的缺憾性,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追求完美人生。

  上帝是公平的,他不會把所有的幸運降臨在一個人身上。有愛情的不一定有金錢,有金錢的不一定有健康,有健康的不一定有快樂。
  人的弱點總是與優點相伴而生,雷厲風行的男人可能粗率,文靜的女孩可能不善於交際,體貼的男人可能太過細膩,有主見的女人則多固執。正如蘇東坡希望「鱸魚無骨海棠香」的那種完美,而在現實中恰恰是:鱸魚鮮美卻多骨,海棠嬌媚但無香。
  面對人生缺憾,清人李密庵主張所謂「半」的人生哲學,日本有一派禪宗書道在揮毫潑墨時總留下幾處敗筆,都是意在暗示人生沒有百分之百的圓滿完美。更有日本東照宮的設計者因為自覺太完美,恐怕會遭天譴,故意把其中一支樑柱的雕花顛倒。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完美狀態也是可怕的。這世界上的事物不僅相輔相成,也相反相成。人的運氣若是太好,另一種概率就會在負極聚集,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故智者「求缺」。
  人生缺憾的必然性要求我們學會放棄。為了那些不能放棄的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我們必須放棄那些生命之外可以放棄的東西。

  小說影視,是人類文化情感的載體。人們對生活的不同感受,在閱讀小說和觀看影視的時候,就會帶著自己的主觀經驗去體味。憑藉這種幾近身臨其境的感受,隨著情節的進展而有喜怒哀樂的變化,會在不經意中將自己變幻成劇本中的男女主角,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投射作用」。很多時候,與其說我們為劇中的人物感動,倒不如說我們被自己的想象所感動。
  蒲松齡之所以在《聊齋志異》撰寫那些人與鬼狐精怪之間的生死戀情,想必也是感慨人間真摯愛情的欠缺,借寫作而使心靈遨遊在虛幻的浪漫愛情故事之中。
  人類總是在缺憾里尋找著希望,人類永遠需要浪漫而溫馨的夢。
  喜劇使我們的缺憾在圓滿美好的夢幻里獲得補償;悲劇則使自身的痛苦在更深更烈的悲慘中稀釋。然而,惟有悲劇中那種缺憾的痛苦,才給人帶來更豐富的感受和更持久的歡樂。
  英國作家奧斯卡
不經憂患,詩賦不工。

6

主題

90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0
沙發
lycheng33 發表於 2006-5-25 08:48 | 只看該作者
西樓尋夢:好久不見,還好嗎?
再讀你的感悟,透!
背離和反差的缺憾痛苦,大概是從明事以來無法擺脫的折磨,所以憂鬱、所以嘆息、所以免不掉夜闌人靜的不能成眠......
放棄也許比把握更難些!學會珍惜,大概是一路風雨修鍊的最好效果吧?
「我悲觀於生命的最終結局,卻樂觀於活著的每一天」,很好。積極的人生,才對得起生命。
而今的年月,感受尤沉,好自為之,保重了!
飛過大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3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5-25 13:41 | 只看該作者
問候西樓大哥,謝謝美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366

帖子

23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4
4
 樓主| 西樓尋夢 發表於 2006-5-25 17:21 | 只看該作者
感謝lycheng33和水影兒的寶貴留言!
看見你們,好親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3: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