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BBC:透視:園丁和"祖國花朵"& 網友意見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5-18 13: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B]透視:園丁和"祖國花朵"[/B][/CENTER]
   BBC中文網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 江迅

  [CENTER]童真無拘[/CENTER]
  

  國際兒童節即將來臨,先說一個發生在飛機上的故事,是從一篇散文里讀到的,具體描述有點困難,卻還依稀記得大概。

  那是飛往新加坡的行程。作者前排坐著一家澳大利亞人,40來歲的父母帶著兩男一女三個孩子,最大的男孩有十一二歲。在他們找座位時,作者注意到,每個孩子幫父母背了大小不一樣的背包,父母並不幫助孩子找座位,而由孩子自己對號入座,背包則由父母幫著放入艙頂的存包廂內。

  坐定后,父母沒有喋喋不休地關照孩子聽話坐好,父親拿出書讀,母親則翻閱報紙。兩個男孩玩著撲克牌,小女孩站在邊上看著,母親間中會加入進去一起玩一陣,與子女輕輕交談,更多的時候,只是用滿臉愉悅的笑容和溫情的眼神與孩子交流。用餐的時候到了,孩子們還在玩牌,你說他笑,打打鬧鬧,父母沒有大聲喝斥他們。

  作者說,做父母的似乎警覺,阻止孩子打鬧,是阻止孩子天性的自然進發。等到盒飯來了,孩子們立刻安靜了,父母的飯菜還沒有送到,大的男孩親熱地喚著媽媽,讓她分享他的水果。

  飛機快到新加坡了,甬道上站著那個最小的妹妹,她雙手捧著一隻小籃子,籃子里放著糖果。她默默站著,臉上一絲猶豫的神情,母親坐在位子上伸出頭微笑著鼓勵她。她動作有點遲疑,走到前後旅客跟前分發糖果,每當一位旅客取了一顆糖果,便笑著謝她,她則轉過臉看看母親,母親笑著點頭,繼續鼓勵她。下了飛機,三個孩子每人各自拉著一隻小箱子……

  作者說,這些細節讓他尋找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諸多缺陷。這何況不是中國父母教育孩子值得思考的問題。

  [CENTER]過分呵護導致心靈扭曲 [/CENTER]
  

  中國小學生參加軍訓在四川省巴中市的小學,大都向學生家長收取每月5元人民幣左右的所謂"清潔費",以此雇請女工打掃教室和廁所。學生放學后紛紛離開教室,兩個中年婦女拿著掃帚抹布走進教室忙忙碌碌。

  這無疑助長了學生們的惰性,連教室掃地都請人包辦了,以後什麼都要靠別人,容易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理念。在黑龍江省哈爾濱,一所學校安排學生軍事訓練,出乎意料的是眾多家長向學校提出請假,原因是孩子有這樣那樣的"疾病",不適宜"日晒雨淋",參加"激烈運動"。

  多次聽說每逢新學期開學,最令學校班主任頭痛而勞神的,是重新給學生安排教室座位。在河南鄭州,原本每個新學期開學,因學生的生長發育不同,所有學校的班主任都會作一次重新排座,誰在前,誰在後,誰在左,誰在右。

  然而,"孩子聽力不好","孩子視力不好","孩子自制力差",諸如此類,都是家長要求給孩子安排一個好座位的理由。"我與某某領導關係好","我能幫老師辦某某事","請老師吃飯"等等,都成了調整座位的手段。

  其實,把自制力差的孩子安排在老師眼皮底下,並不能決定孩子上課的注意力就一定集中,座位的作用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也只是佔一小部份。家長對孩子座位特別關照,客觀上給孩子心理帶來壓力。

  [CENTER]扼殺個性[/CENTER]

  2006年2月的一天廣州舉辦"陶宏開報告會"。席間,一個年約十六七歲的男孩突然舉起手,而後站起來,用顫抖的聲音問:"陶教授,你在美國生活了18年,你的教育方式來自西方,怎能照搬過來教育東方人?"陶教授一時沒有回答,男孩接著又結結巴巴問:"你知道網路遊戲什麼時候發明的嗎?你知道馬加爵在哪裡被抓的嗎?你知道他殺了幾個人嗎?你知道……"全場一片嘩然。在場的家長和老師竟發出一片"噓"聲,男學生沒能把話說完。

  他極力想往下說,卻緊張得語無倫次,被"噓"得委屈落座。噓聲陣陣中,"別再問了,我們不是來聽你無聊提問的","閉上你嘴,我們是來聽陶教授作報告的"……老師和家長吆喝著。

  那男孩緊張得臉色蒼白,有點激動,當即離席,他母親在過道上將他堵下,他一臉抗拒地站在過道上,直到報告會散場。當眾挑戰權威卻被迫患上失語症,學生看問題的方式與成人不同,應該讓孩子說出自己心裡的真實看法。學生的真誠,學生的獨立思考,就這樣被抹殺了。

  [CENTER]教育孩子大有學問 [/CENTER]
  

  不說外國的孩子有許多好習慣,就說同是華人世界的台灣、香港地區,孩子打完噴嚏會說"抱歉",為影響大家而打個招呼;電梯里遇見不相識的鄰居,會對他點頭微笑;在街上與人擦肩而過而不小心輕微碰撞,會輕聲說對不起……這些品行往往是在不經意間讓人感動的,是大人們創造了一個環境和氛圍,令孩子們耳濡目染的。重要的是,今天的父母該為孩子做什麼,給孩子成長提供一個什麼樣的環境。

  在中國大陸,人們常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可是在"私家花園"里的園丁,雖傾心關注,但事與願違,許多思維許多做法卻適得其反。園丁如何讓這些心愛的花朵茁壯成長,大有學問。

  本文不代表BBC的觀點,對本文或本欄目有何評論和意見,請用設定表格:

  [B]網友意見:[/B]

  顯然文中的部分事實是片面的比如說小學雇請工人打掃教室的情況 實際上 在大陸9成以上的中小學 以及職校 技校 藝校,打掃學校的任務都是由學生完成的 和阿井所訴的台灣情況一致 中華民族向來主張勞動光榮 課後的衛生執勤 旨在為培養責任意識 和體驗勞動的辛苦 同樣我們也會有評比 鼓勵那些做的優秀的班級 至於四川那所學校 估計是走在時代的"前鋒" 是學西的吧作為materialist,我覺得之所以產生社會和家庭對兒童成長的扭曲的愛 實際是由獨生子女政策 以及人口眾多導致競爭加劇導致的。中國大陸學生接受的教育還是相當不錯的 唯一的缺憾是來自民族的本性 就是太過於注重科學的教育 而忽視了人格的教育 情況會好轉的 至少有政策出台了 但是實踐 往往比政策來得慢一拍~,(中國人)

  事實說話, Singapore

  那就用君子之心去度此文章算了,作者是對中國嚴於律己,對西方則寬以待人.只可惜作者那麼崇拜的西方教育卻教出成群的戰爭販子,種族分子,性變態者...隨著走出國門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大家會看到更真實的西方,而不是因為現在大批有計劃的洋奴宣傳下而得出來的理想化西方.中國教育的確很有問題,教出來的人對外象羊,對內象狼.是要能反過來,中國人的尊嚴就有了.

  奇怪,

  一直覺得江迅的文章是很中肯的,可是這篇卻明顯帶了偏見。就比如你說四川巴中學校請清潔工打掃衛生的例子,請問了,在澳洲,又有哪個學生是放學后還要自己打掃清潔的??我就做過澳洲清潔工的工作,從教室到廁所,統統一手包辦,那些澳洲幸福小孩一放學就跑一見了;反而是中國大部分的學校有學生自己打掃教事衛生的規定,並且還有人來檢查,打分,以培養自理能力。因此,江迅舉出這個例子來,我覺得相當的無法理解,很有可能是您的孩子沒在中國上過學,所以缺乏了解吧,要不然沒理由不知道中國學生放學都要輪流打掃清潔這個普遍的事實。不過,您所說的中國教育十分扼殺個性我倒是同意的。

  令,澳洲

  作者寫作初衷非常好。吸取別人的長處,反省自己的缺點。是為祖國的兒童教育的積極思考,也是對改進祖國兒童教育做的努力。值得我們的肯定和支持。 中西各國,在兒童教育上,各有千秋,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原因,各有優勢,也各有偏失。我們應該盡量公允的看待中西方各國在兒童教育上的優劣是非。 需要我們去思考,去比較,去取長補短。切實的為兒童教育的改善,獻計獻策,作出實際的努力。 儘管西方當今在兒童教育上也會顧此失彼。他們在中小學教育中,在廣泛的中小學校里,對青少年缺乏有效的約束和引導,也是非常值得惋惜的。例如,孩子可以自由的吵鬧;校園暴力、吸毒、性犯罪等不斷增加;在學業上教師缺乏有效的制約手段,而導致基礎教育的相對薄弱。這些劣勢我們,看在眼裡,當引以為戒。但是,西方對孩子個性自由發展的尊重和鼓勵,並不能因為部分的失敗,而被我們視而不見,或加以否定。西方在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和民主自由意識等方面的成績,是可圈可點。值得習慣了家長專制的我們進行反思和學習。 本人也非教育專家。但是對作者的出發點和一片熱誠,持非常支持的態度。希望多看到,更多的誠懇的,切實的,對兒童教育進行思考,提出建設性意見的文章。

  康嘉桐, UK

  同意樓上意見。這太新聞確實很片面,我所接觸的香港人素質也不怎麼樣,會在公共場合大聲斥責下屬,甚至會罵人,我相信這也是少數香港人,不能代表大多數香港人。同樣文章作者說的四川中學也不具有代表性,不過,作者的見解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中國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的一直都是很傳統的。

  aas,中國

  關於中國教育制度的問題,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像樓上幾位,你們的社會地位,所處的家庭身份不同,說的當然都各自有理。今天,我謹以一個學生的角度,說幾句。我是在內地受到的教育,報道中說的那些事,我也經歷過。軍訓時裝病,學校打掃除時,也是借口家裡有事逃避……高考之前,父母對於這些事,從來不在意。包括有時候,我想在家裡洗碗,都會遭到拒絕…… 現在到香港讀大學,看到一些國內的學生,不能不說句心痛。我周圍就有很多朋友,一個學期除了學費,住宿費外,還會花掉父母幾萬塊錢。筆記本電腦,手機,照相機……什麼都不能少。好像個個家裡是開銀行的。看到有些內地學生,會自己在寢室燒飯,都是投來譏笑的眼光…… 我不知道這些現象是因為個別家庭的過分溺愛造成,還是中國教育制度留下的弊端……總而言之,看到這些,我感到很心痛,也很無奈。

  Helen,中國

  不知道是一胎化政策(獨生子女)影響了可憐的家長的選擇,還是可憐的教育跟不上經濟的發展. 總之,可憐的國人似乎更重視子女物質上的保障,對於人格的培養,大概全都打算到共產主義時期交給偉大的黨去完成... 請原諒在下使用外國郵箱,因為大陸郵件屬於偉大的黨,我的隱私隨時可以被偉大的黨查閱,我不想因為我追求自由而失去自由,但我願意為那些渴望得到自由的人們獲得自由,拿起武器,直到永遠...

  孫舞空,可憐的中國大陸

  一開始覺得外國的教育比較新奇,有全盤接受的想法,後來發現一些不太適應中國的教育,所以還是要吸收海外的一部分觀點再結合中國特有的東西,才能出來既有個性又有創新的教育!

  小強,中國

  我認為這篇文章切中時弊,看教育的優劣成敗,應該看其成果。中國人的優秀品行固毋容忽視,但我們的確不能否認,中國人的教育存在很大問題,我說的"成果",就是人。中國人在國外,如遊客、留學生、移民等,都有教育不足人性扭曲缺乏禮儀的表現。在此並非指所有人,但又有那一種劣行是所有人都犯的呢?個體行為有時也能反映群體的共性。 不願自我檢析,不願承認過失,恐怕也是教育不足、人性扭曲的一種表現。

  sun,紐西蘭

  我的小孩在美國念小學時沒在學校掃過地.回台灣后o從小學到高中畢業o每天最後一堂課之前的二十分鐘要打掃班級教室或校園、走廊等外掃區o或倒垃圾、清理資源回收物.職務是自願或由班上的衛生股長分配o輪流替換.每天打掃後有老師到各班評分o校方每個月表揚各年級整潔比賽前三名的班級o發獎狀.得到嘉獎的班級往往會慶祝一番.有一次o兒子的班導還請全班同學禮拜六早上到校外西餐廳吃早餐o獎勵他們得到整潔冠軍.在這種學校教育之下o小孩從一個不會打掃、抱怨連連的書獃子o轉變成清潔高手.台灣的家庭也要求小孩幫忙打掃房間、洗碗、拖地板.因此o家長們倒是很支持學校力行"朱氏家訓"的做法.至於打噴嚏后隨口說"對不起"以及看到旁邊的人打噴嚏就說"保重"的基本禮貌o我的小孩們和他們的同學也都會自然的表現o這在台灣也不是稀奇的事o少見者多怪也. 我比較關心的是o發問的小孩被旁人噓下來的事例.如果一個社會不能鼓勵多元化、自由、有創意的思想o受害的不僅是個人o而是整個國家的發展.先秦戰國時代o諸子學說百家爭鳴o是中國的思想史上最令人心動的歷史.可惜o接下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o漢武帝的獨尊儒術o沿續到今天共產黨的一黨專政o都是中華文化只重視權力o容忍當權者獨裁o不容個人異議的最佳明證.到了二十一世紀o如果中國還是自以為文化高人一等o不重視個人獨立思想的自由o不尊重個人言論發表的自由o那中國的進步不可能趕上西方或東方的日本.很多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o我很好奇o難道人多就可以佔領全世界嗎?套一句龍應台的話:"請以文明說服我"

  阿井 ,台灣/新竹科學園區

  培養公民的教育和培養奴隸的教育當然不會一樣

  傀儡子,中國

  新聞不是求客觀么, 這條新聞卻很偏激,文中的一些確有其事,可只是個別現象,不能代表整體。筆者好像很頌揚西方的教育方式,又舉例說僱人清掃,請問筆者在沒在英國受過教育,這裡的學校都不用學生清掃,都是僱人。還有關於打噴嚏,那些說抱歉的香港台灣人還是少數吧。

  jessica, uk

[I]2006年05月16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46北京時間 18:46發表[/I]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3: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