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真是替那些受苦的老百姓感到很傷心。他們祖祖輩輩居住的『家』被平了,新的『家』又不知在何方,到哪裡去躲風避雨!人們常說:家是心靈的港灣。一個人,出門在外,萍蹤不定是非常辛苦的。人們到處漂泊、打工、掙錢,而不管在外面受了什麼委屈,最後回到了家,即便是個小巢,也是人生的溫暖所在。連『家庭』觀念很淡薄的西方人也說:East, west, home is the best。家,就是有這種功能。以前有一次我說大躍進時人民公社最糟糕的是『公共食堂』,一個研究生不解地問:『食堂有什麼問題?』我說,城裡職工是不會覺得『食堂』有什麼可怕,他們也還一直可以回家做飯。可是億萬農民一下子都不讓在『家』里做飯了,家裡連一點吃的都沒有,那還有個『家』嗎?億萬農民一下子沒有了家!他可到哪去歇腳?到哪裡能放鬆、能有個令人放懷的依託?雖然農民沒有文學家那般細膩的感觸,但他們也需要得到心靈的慰藉,需要有一個呆在裡邊能夠無憂無慮的『家』、一個屬於自己或一家人的空間!這也是天賦人權。難怪古代皇帝動輒就要滅門和流放,難怪文化大革命要大肆抄家,就是要讓人們失去最後的心靈依託。在人文意義上,這太殘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