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進了一次逼債公司

[複製鏈接]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6-5-8 0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進了一次逼債公司  





  在國外,除了經濟上不斷增加的壓力外,其他方面的壓力也開始增大;於是,我們在一家華人報紙上登了一則廣告。

  一天晚上,忽然來了一個電話,是一男子的聲音,聽口音是廣東人或香港人;他問我做不做口譯,我知道我自己的聽力和口語能力應付口譯還很是困難,所以我說沒有口譯服務。他連忙解釋,不是什麼專業的內容,也不是會議,而是讓我跟他到一個政府部門去填一個表。

  我一想政府部門填表的口語翻譯當然沒有任何問題的,於是我便說:「你怎麼付酬?」其實這種問題不應該是我問的,因為我是刊登廣告的人,應該是顧客問我的價格;但當時對於多倫多的口譯市場價格,我一無所知。還是這個人主動告訴我,現在都要30元,他也付30元。我問他,是什麼政府部門?有多遠?他告訴我路不遠,他開車來接我,但那個政府部門叫什麼他也說不清楚,反正我到了那就知道了。

  他看我沒有再反對,便告訴我他姓聶,並告訴我一個電話號碼,說是那個政府部門的,要我第二天先給那個部門打個電話,講一聲他要去了。我問他家的電話號碼,假如有什麼變化以便和他聯繫,他說他是在他朋友那兒打的電話,他會主動再打電話給我。在電話中我聽出他很交際,而且對我不反對去給他翻譯帶有感激之情,於是便沒有多想。第二天一早我便先給那個部門掛了個電話,告訴對方聶先生今天上午將去他們那。對方只是強調了一下:一定要來!到了約好的時間,我來到路邊;小聶開的是一輛嶄新的韓國產白色現代牌汽車。車裡面髒的不得了,座位上還有幾個喝空的裝咖啡的紙杯子。一路上,小聶海闊天空,我想問一下去幹什麼?他總是把話題叉開。不過在談話中我也了解到一些他的情況,他從香港到加拿大有7年了,但目前好像還沒有工作。
  
  汽車沿著多倫多市中心的一條最主要南北向的高速公路一直向北開。50分鐘后,汽車過了北約克區,他還向北開,這時我開始奇怪了。哪有政府部門設在遠郊的,於是我便問他是去什麼部門?填什麼表?他看不講也不行了,於是便簡單的告訴我,他從皇家銀行領了一張信用卡,結果透支了一點錢。皇家銀行立即讓他還賬,但他還不起,於是皇家銀行便把這個要帳的任務交給了一家公司,現在我們就是去這家公司。

  他這麼一說我明白了,我們去的是「逼債公司」。在西方社會,有許多人或公司欠債不還,假如將此事通過法院來解決,大多是一次性的審判,假如欠債人硬說自己沒錢,或宣布倒閉,債權人可以通過「逼債公司」去幫助自己要錢。

  逼債公司的僱員雖不是怒目圓睜,但卻都是那種膀大腰遠,力大無比的大漢,他們三天兩頭來找欠債人,並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有意擾亂欠債人的正常生活與工作,欠債人假如設法償還了債權人的錢,那逼債公司的任務就完成了。由於逼債公司的工作人員要有能力去對付那些內似於黑社會的欠債人,因此其工作人員都身懷「武藝」準備隨時和那些敢於用武力來抗債的人較量。以前我只知道有逼債公司,沒想到今天我就要陪著一位欠債人去面見逼債人。我的心裡忐忑不安起來。

  車一直向前開,我腦子卻總在胡思亂想。我想今天怎麼會被他騙上了這條賊船。然後我又後悔頭一天晚上只告訴我同事我要外出替別人做翻譯,可就是沒告訴同事們記下來接我這輛車的車好,今天我要是失蹤了,報案時也能有點線索提供給警察。因為在加拿大,人失蹤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怪不得那些大型的翻譯公司都不給小聶服務,看來我這個賺外快是不應該的,他要不是騙我說是去政府部門,打死我也不會上這個當的。反正已經到了這裡,我也看看逼債公司是什麼樣的,算是長長見識。到多倫多還沒有一年的我,真是一言難盡呀!
  
  按照地址我們找到了這家逼債公司的辦公樓。逼債公司在這座大樓的四樓,乘電梯到四樓,氣氛馬上和樓下大廳里春季溫室花園的環境形勢對比:這裡沒有任何花木,牆上沒有任何油畫或裝飾,我心裡頓時又緊張起來。
  
  接待櫃檯的禮儀小姐是一位高個子白人,她沒有表情的問了小聶的名字,約會時間和約會人,然後按了一下辦公桌上的一個按鈕。她用對講機告訴對方,小聶已經到了。對方的聲音十分粗壯,他告訴接待小姐,讓我們等一會。作為一個女同志到這種地方,我心想「完了完了」。接待室里即沒有沙發也沒有茶几,更沒有報紙雜誌供等待的客人閱讀,只有一排金屬的扶手椅,我們倆都做下來,一副等待審訊的樣子。我看看錶,比約會的時間晚到了接近一個小時,我想「可能召見我們的人正在接待別人,也可能是故意整我們,懲罰我們不按時赴約」。正想著,一位個高1。90米以上的非常壯實的黑人走了出來,他問是不是聶先生來了,我們趕快回答「是」。我們跟他進了一間辦公室,辦公室內有一張非常大的不帶抽屜的桌子和3把椅子,這室內陳設就像是警察局的審問室,他示意我們坐在他的對面。他在桌子上放了一本厚厚的文件夾,然後準備和我們談話。我一想「他們千萬別把我當作是小聶公司的人或朋友」,所以我立即搶先表示,我是小聶請來翻譯的。這時他明白了我們兩的關係。他開始問話……
  「你在信用卡上欠了皇家銀行1。1萬元,你知道嗎?」

  「知道,皇家銀行3個月前通知我了。」

  「你一共有幾張信用卡?」
  
  「只有這一張。」

  這個黑人的眼睛幾乎一直盯著我問,只有講特別長的句子時他才稍微看小聶一下,我不知道他有沒有什麼企圖,我只知道我按照他的口吻給小聶翻譯。他的一雙手真大,那支鋼筆握在他的手裡顯得特別小,有點滑稽。我想他這一拳頭要打過來的話,可真夠人受的。他瞪了小聶半天又接著說:「欠債要還錢,假如你明天能還上7000元,這個信用卡馬上就可以用。」「我沒有這麼多錢,能不能每月先還一百元?」這位黑人冷笑了一下,大吸一口氣,接著說「那不行,你知道嗎?一個月100元就連利息都還不上,所以你要想辦法,找朋友親戚借。」

  「我沒有親戚,朋友那裡也借不來。」

  「你有沒有汽車?」

  「沒有。」聽小聶說沒有汽車,儘管我嘴上照他的原話翻譯,但我心裡可急壞了,老天!你怎麼撒這麼個慌?我們剛才不是開一輛白色的汽車來的嗎?

  「沒有汽車你們是怎麼來的?」那位黑人用更快的語速和更低的嗓音問道。

  「我借的別人的車。」

  「你有沒有房子?」

  「沒有。」

  「那你住在哪裡?每月房租多少?」

  「我住在政府的低收入住宅里,每月房租200多元。」

  「你每月工資收入多少?」

  「我沒有工作。」

  「你太太每月工資收入多少?」

  「我離婚了。」

  「那你有孩子嗎?」

  「我有一個孩子。」

  「你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我沒有電話。」

  這位工作人員問話一句接一句,我翻譯時也只好隨著他的語速保持很快的節奏。所有問的這些問題,這位黑人工作人員都記錄在一個表格中。然後他說:「信用卡的利息是很高的,所以你必須有一個還錢的計劃,目前給你兩種選擇,第一是仍然保持信用卡,在一周內還上5000元,然後每個月至少還1000元以上。」「第二是宣布個人破產,但下個月還好還上1000元,然後再分10年還完,每月也要還近200元;但宣布破產後,你以後很難再貸快買房子,沒汽車,而且也成立不了公司,並且在7年以內不準再申請新的信用卡,因為你的信譽破產了。加拿大所有的銀行都會查到你的檔案,我希望你最好不要選擇破產。」「你3天之內主動打電話和我聯繫,告訴我你的決定。假如3天之內你不做出決定,第四天我還會要你來的。」聽他這口氣,就像是警察在教訓犯人。我心裡一個勁的說:「沒問題,沒問題。」我就差點沒有點頭了,那錢彷彿是我欠的一樣。

  平安的離開了這家逼債公司,我頓時感到鬆了一口氣,外面的空氣很好。我猜想小聶這時候的思想壓力可能夠大的,但和他交談,他遠不像我想的那樣。他只是說:「要是這事放在銀行就好說了,可銀行為什麼非把這事交給這家公司,人家也有欠銀行的錢,但都沒有逼這麼緊;皇家銀行就是不及別的銀行,又要宣布破產,還要還錢,哪有這個道理?」

  皇家銀行是加拿大資產最大的一家銀行,而且也是經濟效益最好的一家銀行。銀行與逼債公司的結合,是銀行避免呆帳和資金流失的一種措施,銀行肯定還要付逼債公司傭金,所以逼債公司都對債務人逼得很緊。在國內,國外我還是第一次到逼債公司,我想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來逼債公司的。小聶打開車門,我們上了車。我默默地想,這個小聶不僅是不守時的人,還是一個撒謊的人。首先騙我跟他來,然後肯定也對逼債公司的人說了不少假話。現在翻譯的事情都做完了,他壓根不提付我報酬的事,雖說他很難,可我在外容易嗎?我也要吃飯的。

  正說著,他把車開到一個加油站旁邊的小停車場停下來,他要我在車上等以下;我看他從加油站房子的側門進去了,我推測他可能是去找某個熟人商量對策,或者去借錢。看他半天沒出來,我直後悔,這時間耽誤了多可惜,我當初真不應該答應他這件事。正在這時,他從那個小門出來了,用一個紙托盤端了兩杯咖啡,還拿了一個紙包。進了汽車,他遞給我一杯咖啡。經過前面的一番折騰,我也渴了,而且,既然沒有報酬,我再不喝咖啡,那不整個就是義務勞動,所以我也就不客氣的接過咖啡。他又從紙包中遞給我一個蛋糕,對我說:「我早晨起床晚了,沒吃早晚就出來了。」他三口兩口的結束了他的「早飯」。然後從口袋裡掏出30元給我,並說聲「謝謝」。他沒拿出錢時,我心裡總是惦記著那30元錢,現在反而不好意思了,因為我剛才還把他猜測成一個不付報酬的無賴。接下了那30元,並告訴他,我馬上要出差,不在多倫多,假如有什麼事還要翻譯的話,不要再找我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我實在不想再捲入得更多。

  有了這一次去逼債公司的經歷,我就比較留意加拿大個人與公司倒閉的消息。據加拿大政府部門統計,從80年代末期,加拿大個人與公司破產得指數居高不下,直到1998年這種情況才開始轉變。1997年一年,加拿大公司與個人的倒閉總數為9。7萬個,公司約佔其總數的10%,而個人約佔總數90%。我不知道那位小聶究竟是否宣布了個人倒閉,但加拿大一年的倒閉總數約佔總數的0。3%還多,不能不提醒人們在經濟生活中要小心謹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2: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