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粟裕得罪的兩個半元帥>有感

[複製鏈接]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6-4-20 04: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讀<粟裕得罪的兩個半元帥>有感

1958年粟裕大將被戴上一頂「資產階級個人主義野心家」的帽子,成了我軍解放后第一批被「批倒批臭」的高級將領之一。強加給粟裕的罪名是「反黨反領導的極端個人主義者」。主要根據:一是說粟裕「一貫反領導」,與陳毅、聶榮臻和彭德懷三位領導都搞不好;二是說粟裕「向黨要權」、「向國防部要權」,「爭奪軍隊領導許可權」;三是說粟裕「告洋狀」。

粟裕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那麼多貢獻!結果功勞屁用都不頂!要整照樣整!這次不要說是"四人幫"和毛主席的過錯,從文章看得出來,黨的高層要整誰就整誰.誰老實就整誰!整誰有價值就整誰!誰得罪了我就整誰!

陳毅、聶榮臻 彭德懷 徐向前...不要怨在中央被人整,想想自己整別人的時候,有事實根據嗎?有良心嗎?有公平和正義嗎?

所以,不要怪毛主席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即使毛主席不發動"文化大革命"或者在"大躍進"前就去世.類似於"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鬥爭也照樣"如火如荼".只不過是時間的長短問題.如果斯大林能夠再多活20年,百分之百也會有"反右傾"和"文化大革命"的出現.

想想看,在社會主義的哪一個國家沒有過"轟轟烈烈"的政治鬥爭和慘烈的整人運動?

插一段小故事,這也是粟裕被整垮的外部環境:

朱可夫是蘇聯元帥,1957年10月27日前為蘇聯政府國防部長。在蘇德戰爭期間,朱可夫一直是蘇軍最高統帥部成員。1942年8月起直到戰爭結束,擔任僅次於斯大林的副最高統帥。戰後,曾擔任首任駐德蘇軍總司令和德國蘇軍佔領區最高行政長官(有點類似於美國的邁克阿瑟將軍,但後者的處境與前者比還是要好些)。后因功高蓋主,被斯大林貶為地方軍區司令員。斯大林逝世后,朱可夫恢復了國防部副部長的職務,並於1955年2月出任國防部部長。1957年6月,在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上,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受到莫洛托夫等多數主席團委員的反對,會議以7∶4的表決結果,要求赫魯曉夫辭去黨的第一書記職務。赫魯曉夫則要求召開中央全會。在中央主席團休會期間,朱可夫命令國防部門用軍用飛機火速把在各地的中央委員接到莫斯科。朱可夫這一著,為赫魯曉夫在中央全會上擊敗莫洛托夫等人,並把他們打成「反黨集團」起了決定性作用,並因此由蘇共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升為主席團委員。

毛澤東也在60年的一次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當著大家的面對粟說「你不要恨我呀,我也是聽了彭德懷的一面之詞啊!」毛澤東的這句話有很耐人尋味.

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中說道:正是在這個時候,朱可夫「攫取了很大的權力,開始使領導成員感到擔心。主席團的其他委員一個個來找我,表示他們的關注。他們問我,我是否像他們那樣能夠看出,朱可夫正在努力奪權--我們正面臨一次軍事政變。我得到情報,朱可夫在同軍區司令員的談話中,確實流露出波拿巴式的意圖來。我們不能讓朱可夫在我們國家裡演出南美洲式的軍事接管」。「『是的』,我告訴其他同志說,『我知道朱可夫在搞什麼。我同意你們的意見,我知道我們應當做什麼。他的不正當活動使我們別無選擇,只有解除他的職務』。這是我們唯一有責任做的事。」

1957年10月27日,塔斯社發表一份官方公報稱: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解除蘇聯元帥格奧爾基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沙發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6-4-21 04:15 | 只看該作者
粟裕得罪的兩個半元帥



送交者: huasendg



1958年粟裕大將被戴上一頂「資產階級個人主義野心家」的帽子,成了我軍解放后第一批被「批倒批臭」的高級將領之一。強加給粟裕的罪名是「反黨反領導的極端個人主義者」。主要根據:一是說粟裕「一貫反領導」,與陳毅、聶榮臻和彭德懷三位領導都搞不好;二是說粟裕「向黨要權」、「向國防部要權」,「爭奪軍隊領導許可權」;三是說粟裕「告洋狀」。對此,粟裕一邊檢討,一邊也儘可能地做了實事求是的說明。

粟裕得罪的這「兩個半」元帥是誰?
一.彭得懷 二.聶榮臻 半個是徐向前.
為什麼說「兩個半」,因為在文化大革命后,葉劍英和楊尚昆曾對粟裕和家屬說到這個問題,說他只不過就是得罪了「兩個半」元帥。
徐向前為何不願給粟裕平反是個謎,據說是聶作了徐的工作,徐的耳根很軟嗎?

不過,粟裕在文化革命結束后,給中央打了個報告,希望平反。葉把這個報告批給了其他中央領導人(不包括聶榮臻和徐向前)。 同時,葉也通過楊尚昆給粟裕打招呼,叫他親自到這兩個元帥家去上門把問題說清楚。

粟裕是個老實人,他就去了。這也是在粟裕打過報告后,親自訪問的兩個元帥,粟裕向兩個元帥徵求意見,請他們同意,這個舉動真是難得。兩個元帥大大的狡猾,兩個人都當面答應粟裕,同意平反,粟裕非常高興,因為這兩個元帥是他平反路上的最大障礙。

胡耀邦在84還是85年的時候曾經對粟的家人暗示過有兩個元帥不讓粟平反,很明顯徐向前是一個,因為葉劍英一直是為粟大將平反奔走的人,那麼只剩下其他兩個元帥了。結果是,兩個元帥都阻撓平反粟裕,鄧就順水推舟了,搞的葉劍英也很為難。因為這一個半元帥是排在老葉前面的,老葉雖然當時大權在握,但對這兩個元帥一點辦法都沒有。

中央對粟裕的平反決定也是在這兩個元帥死了后才做出的。

整粟裕顯然是毛老師批准的,現在還沒有推測出來粟裕怎麼得罪毛老師了。劉伯承在紅軍時代看不起毛,肖克在長征時曾倒向張特立。粟裕的戰法是很獨特的,是自成體系的,在關鍵的時候,似乎更好,更有有用,更能見成效。是不是不放心粟裕?我也說不清楚。當上學上到碩士的時候,和導師之間的關係就微妙了。我的經驗是導師並不喜歡有獨立見解的學生,一旦導師覺得在某些方面不如學生了,特別是公開場合,他會不高興的,也會把面子找回來的。彭老總59年垮台後,毛澤東也在60年的一次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當著大家的面對粟說「你不要恨我呀,我也是聽了彭德懷的一面之詞啊!」,粟自己也認為會給自己平反了,可事後卻毫無結果.

彭德懷作風霸道,當時在軍委主持工作,副總理加國防部長,黃克誠任軍委秘書長,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副總參謀長。這樣就把粟裕加在中間。如果把粟裕趕走,彭黃就可完全掌握統帥部。彭對政治還是很感興趣的。1957年11月,粟裕作為彭德懷率領的中國軍事代表團的成員,根據原定的日程對口拜會了蘇軍總參謀長。粟裕從借鑒蘇軍經驗的角度,向蘇軍總參謀長索科洛夫斯基提出,請對方提供一份蘇軍「關於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工作職責的書面材料」,以便參考。這件極其正常的事,卻被軍委領導認為粟裕是「告洋狀」。 正是由於存在著這樣一些隔閡與意見分歧,性情比較暴躁的彭德懷往往對粟裕出言不遜。甚至當粟裕在上報的文件上寫了「彭副主席並轉呈中央、主席」字樣時,他都會大發脾氣,說:我不是你的通訊員!」彭曾說:"人家是專家,我是丘八。"彭老總曾當面指責粟「你這個人很陰險!」他不敢到南京軍事學院去。黃也是個很可笑的人,總是犯右傾的錯誤,並且自命不凡。五九年上廬山的時候,一開始就要當反兵,還把老毛數落了一頓,英雄不可一世的樣子。到後來又翻臉檢舉揭發彭德懷。還不如不說話,既可保全自己,又不傷害別人。

聶榮臻的資格很老。從蘇聯回來,任軍委參謀長。南昌起義的時候任十一軍黨代表。粟裕與聶榮臻共事時間甚短,惟一出現的一次誤會,是發生在聶任代總長期間。當時聶榮臻擔心毛澤東事情太多、太忙,認為不必事無巨細都直接報主席那裡去,因此要求軍隊方面的報告,都要經他批閱后,再根據情況看是否有必要上報。過去一向按毛澤東提出的要求每半個月報告一次的粟裕,自然也必須照聶代總長的意見辦理。沒想到毛對軍隊系統的報告減少格外關注,在1952年夏提出了批評。為此聶榮臻不得不寫報告向毛澤東作了檢討。(《張震回憶錄》:「毛主席在頤年堂召集軍委開會,通知我列席。會議由毛主席主持。他開門見山地說:今天這個會,算軍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席的交班會。我與彭總談過,總理太忙了;今後軍委的日常工作由他主持,但對外暫不公布。朝鮮戰場看來大仗打不起來,最後是要和談停戰的,待停戰後再正式公布。還沒有等大家發言,毛主席突然把話題一轉,嚴肅地說:最近一個時期,我感覺工農青婦的菜,擺滿一大桌,吃也吃不了。可是,軍隊系統的菜太少,我餓得慌。你們為什麼對我封鎖呢?……我看了看聶總,他的表情很平靜,只是一言不發。毛主席見聶總不吭聲,就對著他說:你講話呀!過去政治局開會,我請你列席,你也不講話。我怕把椅子坐壞了,就不請你了。…… 接著,毛主席又對聶總說:榮臻,你講講。聶總還是不做聲。毛主席更生氣了,說:如果你不講,就做組織調整。這時,其他領導同志趕緊出來打圓場,表示不要急忙處理,由榮臻回去後向毛主席寫個報告再說吧。會議就沒有繼續開下去。」)粟裕認為自己也有責任,因此也向毛澤東作了書面檢討。沒想到毛澤東不僅在他的檢討上作了批示,表示"檢討很好",而且把粟裕和聶榮臻的工作做了對比,肯定了粟裕半年來的工作,同時對聶榮臻又作了批評。他還特地把這個批示交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聶榮臻等傳閱,這就引起了聶榮臻的很大誤會。

陳毅曾經兩次被請出新四軍。他對七戰七捷很煩感,要批臭。他可能懷疑粟裕是饒漱石一條線的。在一起合夥做生意總會有矛盾的。陳毅對粟裕意見還是挺大的,也批判到點子上了,殺傷力也不小,根本不是明批暗保。陳毅主要批的是粟裕的態度問題,下了狠手,沒有下死手。陳對粟裕的批判完全是投機主義行為,在老毛講了粟裕的好話后,陳也是第一個出來說粟裕過關的人。但另外兩個半就不是這樣,特別是除彭以外的那一個半,害了粟裕大半輩子,直到這一個半死了后,中央才給粟裕平反的。

林彪夠義氣,在批粟的會議上說:最近一直有病。不知為什麼打勝仗的挨批。明天不來了。林的地位高,功勞大,可能彭,聶,陳等不敢惹他。林和粟裕是戰友,在南昌起義的時候地位相差不是很大。

粟裕在工作中有驕傲情緒也是事實,也難於避免。重溫粟裕的軍事著作,就是放在現在也是很適用的,用詞嚴謹,邏輯性強,在當時如果得以實施的話,對於中國的國防建設必然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本文網址: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showthread.php?t=34874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3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4-21 21:26 | 只看該作者
歷史上有兩種人沒有好下場,一種是功勞過大的人,另一種是不願迎合上司的人。他是兩者集於一身,焉有不挨整的道理!不過,他算是幸運了,只是靠邊站,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15: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