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L-15高教機高速滑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3-7 14: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03月07日 11:54 中國航空報
[CENTER]
L15高教機[/CENTER]

  2月19日-20日,洪都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自行研製的第三代高級教練機――L15高教機進行了高速地面滑行試驗,在兩天的高速地面滑行試驗中,L15高教機各系統工作正常,符合設計要求。
  l月17日,L15高教機完成了低速地面滑行試驗,取得了又一個階段性勝利。春節前完成了飛控系統結構模態耦合試驗、EMC靜態定量試驗、發動機試車情況下的飛控系統試驗和發動機測振試驗。2月12日-18日,進行了中速地面滑行試驗,經過7天共17次滑行試驗,L15高教機在中速滑行中各系統工作狀態良好,中速滑行試驗順利完成。2月20日,L15高教機高速地面滑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B]相關專題: 中國國產最新L-15先進新型高級教練機[/B]

  在第九屆北京國際航展上,中國洪都飛機公司首次展出了L-15(練-15)新型高機動性超音速高級教練機的模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L-15高級教練機是中國新一代高級高機動性超音速教練機,用於訓練第三、第四代戰鬥機的飛行員。據說,它是中國第一種按西方標準研製的教練機。

  許多人不理解,中國目前已有K-8和FT-7教練機可以訓練戰鬥機飛行員,為何還研製FT-2000和L-15高級教練機?答案很簡單,這些教練機已經不能滿足第三和第四代戰鬥機飛行員訓練的要求。例如亞間速的K-8教練機不能保證戰鬥機飛行員超音速飛行訓練的需要,而2倍音速的FT-7教練機不適合高機動性飛行訓練。

  在去年珠海航展和本次航展上,中國貴州航空公司還展出了FT-2000低成本高級教練機。該機后機身與其他F-7系列飛機相似,但將機頭進氣改為機身兩側進氣,改善了飛行員前下方的視野,同時該機改用與F-7MG類似的雙三角翼,可以大幅度改善機動性。但目前國際上的新一代戰鬥機均擁有大迎角飛行性能,並採用電傳操縱系統,多數戰機還採用雙發布局,而在這些方面FT-2000教練機都有較大甚至隔代的差距,所以FT-2000教練機也不能完全滿足第三和第四代戰鬥機飛行員訓練的要求,例如單發FT-2000教練機根本無法實施蘇-27戰鬥機飛行員單發飛行的訓練。

  現役新型戰鬥機的性能雖能夠滿足飛行員訓練的要求,但它的飛行成本太高,特別是用昂貴的現役新型戰鬥機訓練新飛行員極不經濟,於是L-15高級教練機便應運而生。

  L-15的總體布局為雙座雙發單垂尾常規式氣動布局,採用類似於美國F-18和台灣IDF戰鬥機的大邊條加中等後掠角上單翼,肋部進氣,側面又與K-8極為個似。採用雙發設計,可在滿足雙發戰機訓練要求的同時提高安全性,並可獲得較大推力,提高了飛機的高速性和機動性;肋部進氣的目標是增大進氣量,提高大迎角進氣特性。

  大邊條翼加中等后驚翼是第三代高機動性戰鬥機的典型設計,目的在於利用大迎角下邊條渦流的有利於擾來提高機翼升力。該機大概是中國飛機設計中首次菜用大邊條翼。

  大面積單垂尾是國產飛機的傳統設計,但L-15垂尾的位置卻相當引人注目--前緣已經到達機翼后緣的位置,在國產飛機中是位置最靠前的。垂尾大幅度前移是為提高飛機大迎角下方向操縱性。由於垂尾前移。大迎角下其頂部部分面積尚未被機翼遮蔽,舵面操縱仍然有效,但這樣卻減小了方向穩定性,為此L-15除了增大垂尾面積外,還在腹部設計了雙腹鰭加以彌補。這樣設計可以使L-15獲得與新一代戰機那樣好的大迎角飛行特性和盤旋機動性,能夠滿足飛行員這方面飛行訓練的需要。

  L-15配備有電傳操縱系統,具有和新一代戰機相似的操縱特性;座艙內擁有綜合顯示/控制系統和先進的人-機介面。

  該機採用鈍圓形機頭,加上肋部進氣導致機身中部以後寬度較大,蜂腰不明顯,可能會增大阻力,顯然它不是一種高速飛行的飛機。

  L-15的串列雙座座艙前後具有較大高度差,這是明顯的教練機特徵,後座飛行員前向視界較好,適於教官乘坐,代價是阻力增大。L-15的最大爬升率150米/秒,幾乎是台灣AT-3教練機的4倍,在教練機中相當突出。

  根據模型推測,L-15要比K-8大許多,機長大約為14米。教練機對續航能力要求較高,L-15續航進間2.5小時,可以保證在一個航次中完成多項訓練。它的全壽命為10000小時/30年,具有高的可靠性、維護性和費效比,訓練使用和推護成本低。適合訓練新一代戰鬥機飛行員。

  L-15外掛架具有廣泛的甜酸性,使飛機可以改裝為對地攻擊機。由於L-15具備許多優勢和特點,不能排除其今後拓展國際市場的可能性。

  有人認為:L-15是作為K-8的過渡機和蘇-27這類高性能作戰飛機的高級教練機而研製的,因此既具有教練機制的特點,也具有高機動性戰鬥機的一些特點(採用廣泛應用於第三代戰鬥機的氣動外形),因此,飛行學員從K-8過渡到蘇-27等戰機時將面臨的較大技術跨度,可以通過L-15得以緩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3: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