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虛構的世界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2-17 13: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BY自回歸
   
人只能在絕望的基礎上建立一種幸福。我認為我可以建造了。尤瑟納爾
蘇珊桑塔格《中國旅行計劃》說:「我上一年級的時候,就對班上的同學說我出生在中國。我想他們一定印象深刻。我清楚我並不是在中國出生的。」桑塔格認為她小時候的謊言是因為她希望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對於這個小學謊言的解釋,研究者認為它仍然是謊言,因為桑塔格她從小到大一生都自信會引人注目,比如少女時期的桑塔格對別人因她讀書過多而不方便嫁人的擔心不置可否,並選擇了17歲的某天走進社會學講師里夫的課堂,使這位28歲的博士在十天以後成為她的丈夫。這樣看起來,桑塔格確是在用后一個謊言解釋前一個謊言,雖然這二者之間早已經經過時間融蝕而本無聯繫。

這只是作家們虛幻的謊言世界的一種。格里耶在一次訪談中談到,在作者為了寫作而觀察實景的時候,下意識的覺得自己虛幻的作品才是自己真實的世界,而現實的海鷗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虛幻作品作出鋪陳所需要的道具,而不是真實。所以格里耶會被大家認為是個瘋子;或者,和薩特等人是一類的。當然,格列耶也給了大家窺視他的機會,《重現的鏡子》里,打碎的鏡子還可以拼出一個看似真實的形象,但是那究竟勢不是格里耶,就不是這本自傳要解決的問題了。正如作者自己說「我不是一個真實的人,我也不是一個虛構的人」。

所以作家們都被批判為生活在虛幻世界中的人,或者遊離於真 實世界和個人虛幻世界中的人。但其實作家,最為真實。

比如什麼是海鷗?任何有名字的東西都把每個人心中的具體評價剝離之後所剩下的多數人所共同認為的東西。但是對於每個人而言,他看到的每一隻海鷗都是具體的帶有感情和辨別的實際。脫離了這種具體和實際,這個名字可能毫無意義。這並不是白馬非馬或者馬非白馬的哲學問題,而是,作家比常人更加真實,因為他要把每個人的具體抽像出來,再還原於每個讀者。這個還原的過程才可以讓大家找到對於各自具體的共鳴,或者讓大家發掘這種具體上還可以有共鳴。此時作家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就只能升華為腦海中世界的道具。似乎每個人心底會有一口深井藏著一些不為人所知自己也不會表達的東西,但是如果想把它帶出深井,爆於天日,它必然在陽光下乾裂刺痛,甚至讓生命消失。文字,就找到了這樣一種力量,可以在深井間打通一些時空的隧道,各種情緒井然有序來回穿梭,引導它們的,就是生活在這個地下世界的作家的情緒和筆端。[/COLOR]

這樣的意識或許是自發,它來源於敏感的天性。 對於小時的蘇珊桑塔格而言,想像中國出生的謊言顯然不帶有寫作的目的。但是逐漸的,想像和虛幻的東西在作家的心中成為了永恆,只有這個參照系才可以構建真實的引發人們感情的文字,這些文字,個個都寫在讀者的心底。也有可能來自於真實的自覺。晚婚的遲子建經過巨大的創傷,重新拾起了筆,而當過多的真實苦難在經過其文字的修鍊時,《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就「彷佛悲的水流經慈的河」,一切巨大的傷痛都化為無形和安靜,

另一個脫離於現實的虛幻的世界。

對於別的作家來說,寫作究竟是什麼感覺?虛幻的構造是否會真實導致精神的分裂?但是對於重生的遲子建來說,尤瑟納爾這句話我想她一定深有體會:人只能在絕望的基礎上建立一種幸福。我認為我可以建造了。同樣的,又是真實基礎上的永恆謊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2: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