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曾經滄海難為水」的理解

[複製鏈接]

123

主題

2376

帖子

695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nail_house 發表於 2005-12-23 23: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愛情體驗得如此深邃堅貞,表達得如此經典、如此美,真令我無話可說。

  "曾經滄海難為水",對我而言則是:曾讀此詩難為詩。它把人對某種生死之戀的刻骨銘心寫絕了。

  滄海之後,再無水了,那該怎麼辦呢?人總不能在無水的海岸上坐以待斃吧。

  或許有兩種可能。

  要麼在記憶之海里繼續沉浸,在往事里打撈珠貝,打撈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滄海也將自己漸漸淹沒。

  要麼在生存之岸上重新開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澆灌生存的荒漠,或許,當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會令他想起被滄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生命的水域就這樣得以延續。

  而記憶里波光重疊著波光,倒影重疊著倒影,使人生有了繁複的層次和密度。

  愛的體驗是如此,人生的其他體驗是否也是如此?

  讀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書,你真的不想再讀那些沒有靈魂的輕薄之書了。

  登五嶽飽覽山水之勝,你內心裡滿是奇峰深谷,你還想再看那些被眾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樣子、毫無野性和靈氣的商業之山嗎?……

  愛情、讀書、攬勝、交往……都會有近似的體驗。

  滄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澀;滄海,幾乎就?quot;無限",就是生命與情感的極境。

  所以,大部分人並未到過滄海,更沒有到達滄海深處。

  頂多只是遠遠地想象過滄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

  或者站在海邊看了一眼大海:果然是很大很深的。

  或者在退潮的海灘上拾幾枚貝殼。

  沒有真正經歷過滄海,所以,對水就不挑剔:鹹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淺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濁水也是水。

  曾經滄海,再也見不到水,是聖者的苦愛。

  未經滄海,到處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氣。

  "曾經滄海難為水",我又覺得,曾經到過滄海深處,記憶里灌滿海水的人,當他上岸,當他回過頭來,會不會看見那一汪不顯眼的、清清淡淡的泉水?或許清淡清澈的泉水,也能讓他領略到另一種仁慈,另一種福祉?使他陷於絕境的人生獲得拯救?

  何況,"除卻巫山不是雲",也是可以再商量的,巫山上的雲是最純潔美麗的,而且有著神話的色彩,倘若把所有的山都看做神山,那麼每一座山上升起的雲都是神話的雲,美麗的雲,她們繚繞著孤獨的山峰,填補並裝飾了天空的巨大空虛,而且,藉助風和氣流的醞釀,她們會降下雨,降下雪--

  雨和雪會化做天下的好水。

  正是:

  曾經滄海仍有水,

  除卻巫山也是雲。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為詩人悼念亡妻韋叢(字蕙叢)之作。其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妻子的忠貞與懷念之情。詩的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

  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於海」比喻「游於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並不明顯,是意隱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難為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寫。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就全詩情調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1: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