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迦南與中國

[複製鏈接]

687

主題

6068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積分
21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htsl 發表於 2005-12-22 07: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蘇三

有人認為腓尼基人屬於閃米特人。嚴格些說,腓尼基人中大部分是閃米特人,同時也有其他民族。閃米特人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從沙漠地區遷到敘利亞地區。這個部族中包括巴比倫人、亞述人、希伯來人、腓尼基人等。閃米特人是一個泛稱,很明顯他們應該帶有兩河流域的文明特徵。
在公元前2000年代初,沿地中海東岸建立起若干奴隸制城邦,集中在這些地區的民族被統稱為迦南人,具體地點在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沿海地區,實際上他們深入到紅海以及阿拉伯半島。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希臘人常來地中海東岸經商,他們見到「迦南人」時習慣稱他們為「腓尼基人」,原因是他們這裡出產一種從貝殼提取的紫紅色染料,「腓尼基」就是「紫紅色」的意思。
YIN123  兩河流域南部蘇美爾陶器
有個事實需要注意,假如說早期的「閃米特人」還包含了「希伯來人」的話,那麼在後來分離出來的「迦南人」就把「希伯來人」給剝離出去了。也就是說,「迦南人」是「腓尼基人」,後來「腓尼基人」與同期的「以色列人」已經分離開來。
在中國,儘管大家能夠看到「三代」之間的許多共同性,但是也看到了三代之間的差別。比如商朝人自稱為「商」,而周人卻喜歡稱呼他們為「殷人」。這就表示,起碼周人不認為自己屬於「殷人」團體。假如「周人」是猶太人的話,他們對於「殷人」的距離感符合他們在地中海東部的相互關係。結合中國古文中「衣」就是「殷(深紅)」,這是不是提示我們「紫色」顏料與用來做衣服的絲綢的典故,「衣」、「殷」通假,否則「衣」為什麼一定要是「殷(深紅)」呢。
中國是生產絲綢的國家,而當時生產名貴紫色染料的是腓尼基人。他們之間的聯繫順理成章。腓尼基人又是世界著名的商人,我們有什麼理由排除腓尼基人與中國商人的聯繫!深紅為紫。「衣」、「殷(深紅)」同義,就等於向我們暴露了腓尼基人與中國商人的同源秘密!
腓尼基人曾經佔領過地中海東岸這些城市:Simyra、 Zarephath、 Jubeil、 Arwad、Byblos、 Acco、 Sidon、Tripolis、Tyre以及Berytus。Tyre(推羅)和Sidon(西頓)是其中最強大而具有統治權的城市。這些城市並非屬於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城邦聯合體。 中國同時的夏商周或許部分借鑒了同樣的格局。

以上的資料其實有矛盾含混的地方。首先腓尼基人多被看成是「閃族人」,閃族人具有歐羅巴人種特徵;但《聖經》告訴我們「迦南人」應該是「含族人」,是一種深膚色人種。當腓尼基人又被看作是「迦南人」使,我們確實很難說他們到底是什麼人種,或許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混合才是他們的特色。
或許我們可以試著解釋這些矛盾。比如,在最初的早期他們是從兩河來到地中海東岸的,甚至我們可以再誇張一些認為他們有可能是從伊朗、甚至中國西北地區越過大河而來,經過千年發展,最終與靠近非洲的含族混合就產生了「迦南人」。
假如按照嚴謹的治學態度最好的辦法或許是把這些矛盾的資料給刪除掉,但我認為迴避這些矛盾是不正確的。通過這些「矛盾」的資料更全面地展示給讀者一些有關概念才最好,或許以後某些讀者自己會去繼續分析與搜集資料找到確切的腓尼基人發展軌跡。讓我們以開放的眼光與開放的方法去研究歷史,在確實不能給出確切答案的時候就保留那些矛盾的說法是最可取的。對史前資料收集不能採取過分苛刻的態度。
沿著以上的矛盾資料,我還有了一個新設想:腓尼基文化複合體很可能在亞洲呈含族人特色,而在地中海(尤其是北岸)他們卻多呈現閃族人特點,所以才有了以上的矛盾傳說。

無論外人怎麼稱呼,腓尼基人是怎麼稱呼自己的呢?據說他們稱呼自己為「迦南人」。而「迦南人」的意思就是「商人」,這也符合中國商朝人自稱「商人」的習慣。

在人種上這些人膚色如何?我猜想他們可能比較接近中國人。在這裡請大家再一次地回憶我前幾本書里提供的許多古埃及人的雕像與畫像,腓尼基人很可能接近他們。而山東「將軍墓」那裡出現的駕船的蒙古人種與陸地上的大鼻子打仗的場面,我此時才願意更痛快地接受這樣的推理:腓尼基人可以是蒙古人種,或者說接近蒙古人種的模樣,他們駕船攻打了早先屬於歐羅巴人山東。我有三個比較明確的支持條件:1,在《聖經》里以色列人一直與迦南人有明顯的差別;2,迦南人與埃及緊鄰;3,正是在迦南人出現在埃及附近地區的5000年前這一時期,古埃及人的人種突然從黑人轉變為我們常見的壁畫上的那些接近中國人種的人。
就地理上看,腓尼基人生活在聯繫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的中間地帶,恰好承擔的是一個運轉物質與精神文明的傳送帶。他們很可能在當地最先充當近距離的商人,後來因為嘗到甜頭開始進行遠途貿易。他們就這樣逐漸擴大腳程,最終成為職業商人,整個民族和團體全部成為商人,隨後構織了一張全球商業大網。

我一直觀察到這個事實,中國甲骨文產生之前的類文字元號與這地中海東部一帶的所有古老文字都很接近,迦南文、腓尼基文,甚至烏加利文。現在看他們接近才是正確而符合邏輯的,而最接近的就是腓尼基文字。
考古告訴我們,文字的起源是由於商業的出現,他們需要記錄數目與合同。一些文字元號在中國的出現其實可以說就是商業的痕迹,而且恰好是與地中海東岸這批職業商人交易的痕迹!
在船舶尚不發達時期,他們更多採用了陸路到達過中國的西北。在半坡遺址出現過零星的符號,在二里頭夏文化也出現了明顯為同類型的符號。這些都說明了遠古中國與地中海東岸的聯繫。但奇怪的是,這些符號並不多見於仰韶文化最典型的甘、青,而是出現於陝西,然後是河南二里頭。這給我們一個啟示,除了海路的可能外,很可能有人從印度、緬甸、雲南、四川而進入陝西。也說明,這個時期海路還不夠發達,因為從海上而來的商人還沒有從山東深入內陸。甲骨文的出現是海路完全成熟的一個標誌,它給我們指出了大約的時間。而大汶口文化發現的符號顯示了埃及人曾經試圖在海上登陸的企圖。

「中國」的英文名字叫「China」,有人說這來自陶器,然而我相信它另有來源。當時東亞地區可能有許多名稱攪纏在一起,但是哪個勢力在後世強大,他們的稱呼就會被保留下來,很明顯後來佔據優勢的是稱呼「China」的這個群體。後來的「秦」(Qin),甚至「sina」,我認為都與「China」是同一個概念,他們的起源不是別的,而是「迦南人」(Canaan或Cana,希伯來語為kena'ani,阿卡德語作Kinahna)。假如你懂發音,一下就明白了,「China」其實就是「迦南」,他們的差別很小,考慮到幾千年並且是在遠距離的流變,這個推理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迦南人有自稱「迦南人」的習慣,假如有許多迦南人定居於中國經商,東亞這裡確實是可以成為另外一個「迦南」的。
Sinai(西奈)由於是迦南人的居住地,所以Sinai也成為迦南的代稱。「原始迦南文」的表述是「Proto-Sinaitic」又作「Proto-Cnaanite」,所以不難看出中國之「Sina」與「迦南」的雙層對應聯繫。

從大約4、5千前越來越多的迦南商人到中國去,並且他們越來越多的人定居在那裡,並且想家的人把中國命名為他們的故土「迦南」。這是另外一個可能。很可能在這個時期有兩個地方都叫「迦南」,這就是地中海東岸與東亞各有一個。這個稱呼一直使用到今天,只是中國人並沒有留意到China正是Cana或Sina。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正是腓尼基符號比較集中的陝西,也就是說,正是後來迦南商人比較集中的陝西被稱呼為「Qin」,後來整個中國也被簡稱為「Qin」, 「Qin」就是「Sina」,學英語的人會知道許多人在一些「不良」的發音習慣,會在最後收尾的「n」後面加一個母音「e」,我大學時的一個老師因為這個習慣過分明顯甚至被同學們命名了一個綽號就叫「ne」。所以,在古代「Qin」很可能與「Sina」分別不大。
有必要說明的是,儘管「腓尼基」也自稱「迦南人」,但是4000年前腓尼基人的概念還沒有出現呢,所以我們不能說有類似迦南文字出現的地區或時代就有了腓尼基人。但是,從這條線索我們完全可以說,晚期仰韶文化與夏文化里很可能都有迦南文化的痕迹,他們與創造出甲骨文的商朝有文化聯繫是合乎邏輯的――假如腓尼基人確實參與了商朝建設的話,后商時期發生了質的變化,這需要從同期的中東大環境尋找諧振的源泉。YIN124 黎巴嫩古代的Byblos文字

「迦南」是音譯,意譯有幾個意思,其中之一是「商人」。中國恰好就有一個朝代被命名為「商朝」。並且商朝人自稱為「商人」。這符合他們在中東的習慣,腓尼基人自稱「迦南人」,也是「商人」。但他們又被外人稱呼為「紫人」,他們在中國也被外人稱呼為「殷人」,「紫色」其實就是「殷」。加上「China」發音接近 「Cana」,「Sinai」接近「Sina」。中國在大約4000年前後出現許多類似腓尼基字母的文字元號,「后商」期間中國的甲骨文接近於一種紅海文字――也是腓尼基文字的一個很近分支。假如我說這麼多現象都只是巧合,那將是一個罪過。

「Canaan」還有一個響亮而神秘的意思,經常用來作為比喻「樂土」、「天堂」以及「讓人嚮往的地方」。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這是中國古人對於故土「迦南」的呼喚?還是對葉門附近「薩巴」的呼喚?或許兩個地方都是「樂土」因而印證了他們的某種文化同源關係。由於腓尼基商人從地中海到紅海的穿梭,他們在世界上可能繁殖了不止一個「樂土」,甚至中國不也叫「迦南」了嗎?但是相對於中國人來說,他們部分人可能還是知道在遙遠的西方還有一個地方就是神聖的「樂土」。
假如秦朝是商朝的繼承者,那麼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的問題就又一次浮出水面,周人與他們不同族。
似乎對於周留下的文化毫不留情地毀滅的秦始皇假如是個商人後代就可以解釋他的諸多行為了。他毀壞了許多,但他開創了到「泰山」封禪的風氣。在我看來,「泰山」就是商文化的經典之經典。我懷疑泰山之「泰」實際上就來自於腓尼基的兩大代表城市之一:「Tyre」(譯為「推羅」、「蘇爾」或「提爾」)。Tyre這個城市在腓尼基文化中非常重要,「腓尼基紫」曾經因為這個城市而被命名為「Tyrian Purple」,非常明顯的是,tyre可以翻譯為「泰」。
「泰」從甲骨文造字開始就「從水」,也給這個解釋以一線光芒,腓尼基人就是「水上民族」。泰山是最初在汪洋大海中航海到中國北方的一個燈塔,所以泰山曾經具有的神聖意義並不是從秦始皇這裡奠定的,而是從遠古的某個海洋民族奠定的。
腓尼基人還有把自己的城市建立在懸崖峭壁的習慣,他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敵人的襲擊,後來的中國人有崇拜山的習慣,並且有把廟宇建立在峭壁的習慣,是不是也是這方面的繼承呢?   
YIN124-1  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
地理上的迦南核心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其邊界其實隨著不同的歷史時期不盡相同。今天人們說到「迦南」通常可以指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以及敘利亞,但偶爾也會單指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地區。
有一種觀點認為,迦南人實際上由兩部分人組成:當地人與外來移民,當地人叫外來人為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今天的「中東人」實際上就是以迦南人為核心發展出來的族群。一般情況下迦南人指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他們之前被稱呼為是Amorite人,有人說他們從東北方而來。在大約3000年前左右,迦南人與腓尼基人是一回事,並且這一時期猶太人佔據了整個迦南

YIN125 巴力神(Baal)是雷神大約公元前1400年前後Baal取代了El神。我認為這個Baal實際上就是中國「暴」(bao)的來源,從意義和發音上看都符合,「雷暴」的合用似乎也驗證了這一點。腓尼基人崇拜巴力神,比如漢尼拔(Hannibal)的名字中「Hanni―bal」的後綴就是巴力神(Baal)。雷神在中國傳統中也有很深的淵源,中國人賭咒發誓常說「天打五雷轟」就是把雷神放在無上的裁判地位的證據。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腓尼基人最早生活在薩巴王國,就在我們已經很熟悉的紅海。在一些古書里稱腓尼基人來自「厄利垂亞海」,這是「紅海」的古名,不過也有人認為「厄利垂亞海」在古代泛指紅海、印度洋與波斯灣。「厄利垂亞」是一個小國家,在1993年才從衣索比亞脫獨立出來,它直接面對紅海,與今天的葉門相對,曾經是薩巴王國的一部分。

許多考古學家認為,腓尼基人是不能從迦南人中分離出來的,他們就是從沿海逐漸培養出來的一群具有超強航海能力的族群。
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這樣的人堅定地認為,腓尼基人的形成一定與一些外部因素有關,尤其與以色列人有關,核心與「但人」有關,並且牽涉到生活在「朋特國」 (索馬利亞)的「但人」部落。 他認為腓尼基人的老窩就在「朋特國」。也難怪今天的索馬利亞人會認為他們才是腓尼基人的後裔了。
無論怎麼說,無風不起浪,奔著「嚴謹」的態度,對類似的線索寧信其有,不能信其無。
有關這個線索,一個有趣的辭彙鏈接可以參考:Land of Punt,Puntite,Punt,Pont,Phunt,Poenit,Po.
許多人也認為腓尼基人發展的頂峰是公元前1200-800,具體原因不清楚。但這段時間卻是中國西周的歷史。我在《鎖定兩海》中認為中國的西周與亞丁灣這裡的薩巴王國有關。
有人會問我,一會兒你認為商朝與腓尼基人有關,又過一會你認為他們與西周有關,並且西周可是推翻了商朝的啊,怎麼解釋?
這個疑問很好,我們是否可以如此設想:在地中海沿岸發展時期的腓尼基人是早期,其代表文字為腓尼基字母,時間從大約3800年前開始;在紅海時期發展的是晚期腓尼基人,他們從大約3300年前開始,其代表文字為「原始阿拉伯文字」和「南阿」。這兩個群體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前者更多傾向於商朝,後者更多傾向於周朝――更細的劃分是從「后商」開始,並且很可能在薩巴王國這裡腓尼基人與「但人」結合。

腓尼基人的權利結構建立在這三個基礎之上:國王、寺廟神職人員、元老會。 以Byblos為核心腓尼基人開闢了地中海與紅海的海上道路。 Byblos受到連續不斷的攻擊,在大約公元前1000年Tyre和Sidon建立。從此腓尼基人開始以城邦制王國而聞名,同時他們就常常被稱呼為 Sidonia或Tyria,後來腓尼基人在一個又一個輝煌戰果取得后,他們與迦南人一樣成被稱為Zidonians或Tyrians。我懷疑這兩個城市建立的時間要提前一些才能符合我們的推測。
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保有財產的權利。
沙發
mahoupao 發表於 2005-12-22 12:53 | 只看該作者
古老的中東有一個民族名為閃米特(Shamia),它的支族分為阿拉伯,猶太,迦南等...

馬後跑跑  泡炮馬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3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5-12-22 18:2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17: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