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千古名篇之《出師表》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12-10 22: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千古名篇之出師表


出師表

                  諸葛亮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沙發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12-10 22:52 | 只看該作者
譯文
  
先帝創建大業尚未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現在天下分成三國,益州地區困苦窮乏,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然而在朝中侍衛大臣毫不懈怠,在外面忠誠將士捨身忘死,這是因為他們追懷先帝對他們有特殊的恩遇,想將此報答給陛下啊。陛下確實應當擴大聽聞,廣開言路,使先帝留下的美德得以光大,使忠臣志士的精神得以振奮,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自暴自棄,任意稱引譬喻,言而失義,因之堵塞忠誠勸諫的道路。
宮廷中的官員和丞相府的官員,都是一個整體,獎善罰惡,不應該不一樣。如果有邪惡不正、觸犯法令的人和盡忠行善的人,應當交付主管官評判他們應得的懲罰和獎賞,來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應當出於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內遷外府法度不一。
侍中侍郎攸之、費t、董允等人,這都是賢能老實、志向心思忠誠純正的人,因此先帝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認為宮廷里的事,不論大小,都同他們商量,然後再去辦,這樣一定能增加益處,彌補不足,收到更好的效果。
將軍向寵,品性良善,辦事公正,精通軍事,當年試用他的時候,先帝稱讚他有才能,因此群臣舉薦他作中部督。我認為軍中的事,都同他商量,這樣一定能使軍中將士和睦相待,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安排得當。
君王接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落到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談論到這事,沒有不感到非常可嘆,對桓、靈二帝深為遺憾。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賢能,能以死殉節的忠臣,希望陛下接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興盛就可以計日而待了。
我本來是個平民百姓,親自在南陽耕田種地,只想在動蕩不安的亂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諸侯那裡顯聲揚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微,學識鄙陋,而降尊屈駕,親自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向我徵詢對當代大事的看法,故此我甚為感動,於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遭逢戰敗,在戰事失利之際我接受了任命,在艱危困境之中我領受了使命,從那時以來已經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小心,所以臨終之時把國家政務託付給我。領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完不成先帝的託付,因而損害先帝的明見,所以在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荒涼不毛之地。現在南方已經平定,武器軍備已經充足,應當勉勵並率領大軍進兵北方,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盡自己駑鈍之才,剷除邪惡勢力,復興漢朝天下,返回到故都去。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所應盡的本分。至於考慮興利除弊,進獻忠言,那就是修之、t、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完成討伐奸賊,復興漢朝王業的任務交給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懲處我的罪過,來上告先帝的英靈。如果沒有發揚盛德的言辭,那就責罰攸之、t等人的輕忽職守,來顯明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當自己謀划,徵詢治國的好辦法,明察並採納正確的話,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訓示。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現在該遠行了,面對奏表我眼淚落下,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12-10 23:00 | 只看該作者
[分析]

  本文是諸葛亮在出師北伐前對朝廷內政所提出的建議。文章總結了「親賢臣,遠小人」才能使蜀漢興旺的歷史經驗,表示作者「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表現了諸葛亮憂心國事、鞠躬盡瘁的忠忱。

  三國鼎立形勢形成后,中原的曹魏實力最強,蜀漢的實力最弱。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了鞏固的統治地區,有了政治鬥爭的立腳點。為了「北定中原」,「興復漢室」,諸葛亮一方面率兵親征中原;另一方面對內政提出積極建議,主張「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謹慎用人。他的這些主張是針對當時蜀漢統治的時弊而發的。做為一個政治家,能夠分析、認識社會現實,並有針對性地提出醫治方法,表現了他的政治才能。由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並不完全是出於回報劉備「三顧」的恩遇,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恢復漢室」的政治抱負。他憂心國事,鞠躬盡瘁的忠忱,正是他實現其政治抱負的表現。這是歷史上的政治家諸葛亮的可貴之處。

  諸葛亮的政治抱負是有著很大的階級局限的。這首先表現在他的「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上。東漢統治者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才激起廣大農民階級的反抗和鬥爭,最後形成各地軍閥稱雄割據的鬥爭形勢。諸葛亮不顧這種現實,強調「興復漢室」,這正是他的封建正統思想的表現。在諸葛亮看來,只要最高明統治者是個姓劉的,就可以天下太平,這是歷史唯心主義。

  文章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先帝創業未半……可計日而可待也)包括五個自然段。文章分析了「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形勢,並據此提出了改革時弊,勵精圖治的建議。對形勢的分析,是他提出建議的基礎。雖然話不多,卻很重要。接著提出了對內政的建議:第一項建議是「開張聖聽」,作者指出,蜀漢的形勢雖然「危急存亡」,但先帝所遺老臣中,「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只要能「開張聖聽」,就可以發揮這些人的積極作用,鞏固、發展蜀漢政權。第二項建議是賞罰嚴明,「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第三項建議是「親賢臣,遠小人」,因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而「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這條建議,是漢室興衰的歷史經驗的總結。

  第二部分(臣本布衣……不知所言)包括四個自然段。文章敘述了作者二十年來以身許國的經過,表露出作者勤於國事,鞠躬盡瘁的一片忠忱;以使後主體念創業的艱難,從而發憤圖強,振興蜀漢天下。在敘述二十年的經歷之後,作者又講到劉備對他的囑託和他自己受託的心情,表示了自己出師北伐的決心,最後再次囑咐後主要「自謀」、要「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表現了作者臨出征時,對後主的無限依戀。

  這篇文章是議論、敘述與抒情相結合的散文。文中對後主所作的建議是議論,但又兼敘了自己以身許國的經過。在議論和敘述當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摯感情。文中反覆稱念「先帝」,目的是激勵劉禪追念祖德、發憤圖強,又深切地表示自己對先帝的思念和忠忱。

  文章在結構上富於變化。如第一部分的三項建議,第一項是由分析當時形勢引出的;第二項建議則是直接提出要「宮中府中,俱為一體」,不使「內外異法」的意見;第三項是先推薦一些人才,建議後主任用,並從歷史上總結出「親賢人,遠小人」方能使國家興旺的經驗。從行文結構上,使文章成為富於變化的文學散文,而不是象有的奏書那樣乾癟、條文化。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12-10 23:08 | 只看該作者
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說:"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  

我現在把它們都貼上來, 以全忠, 孝,友。。。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6: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