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靈甫

[複製鏈接]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5-12-1 1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抗戰名將張靈甫


張靈甫---每個學過中學歷史的人大概都對這個名字有所耳聞。他在當年風靡全國的戰爭大片《紅日》和《南征北戰》中家喻戶曉的反面形象,深深的印在很多人的心中。大陸史學把他定位成死不悔改的內戰罪人,而台灣學界對他的評價則是忠勇壯烈的軍人楷模,人物色彩黑白分明的不可調和。然而,當我們翻檢歷史,試圖透過斑駁迷離的史料,去探究去揭開某個歷史人物的面紗,卻往往發現,面紗下面的面目本不是非白即黑的。
  
  張靈甫1903年生於陝西西安南郊。幼時喪母,同父兄一起長大。自幼熟讀古今歷史,書法上頗有造詣。在西安讀中學接觸了大革命的洪濤和風起雲湧的學生愛國運動。他也是西安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之一。但是命運的差錯,他沒有接受到共產主義的熏陶和洗禮,反而結識了另一個陣營的先驅:在辛亥革命年代就與孫中山齊名的革命黨元老於右任。二人緣於書法的共同喜好而成為了忘年之交。當他懵懂地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正是這位於右任,在關鍵時刻成了他的引路人,而這條道路,決定了張靈甫今後一生的命運。
  
  張靈甫20歲的時候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在一直是全國學生運動和社會思潮的交匯中心的北京大學,張靈甫卻發現了學生運動難以對時政產生有力的影響,漸漸的,他對學生空喊口號遊行的方式厭倦了,加上當時軍閥的一些戰事對他的價值觀產生了影響,自此認為非武力不能解決問題,這也和毛澤東的「槍杆子里出政權」有類似之處。讀了一年大學,他便輟學,投筆從戎了。
  
  在於右任的推薦下,張靈甫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四期,隨即加入國民黨。在軍校的1年裡,張靈甫漸漸樹立對蔣介石的忠心(估計是老蔣採用各種灌輸信條,人心拉攏,禪精竭慮積累自己的軍事班底,確實有其感召人心的高明之處。)
  
  軍校畢業后,張靈甫參加北伐,在北伐軍第21師,從最基層的步兵排見習官做起,不久見習合格即升任排長,他的戰爭生涯,就此起步。最初的戰鬥生涯,張靈甫表現積極勇敢,可以說是不要命,經常身先士卒帶兵衝鋒。他的這些特點為他以後的軍中升職提供了契機。北伐結束后,各路北伐軍開始整軍縮編。張靈甫調任第1師第2旅第6團1營2連連長。在這個當時有「天下第一師」之稱的蔣軍嫡系部隊中,張靈甫開始嶄露頭角。隨後第1師參加了蔣桂之戰,督師討伐馮玉祥,蔣桂馮閻中原大戰,張靈甫率領他的連在戰火中經受了實戰考驗,自己的作戰理論、經驗也得到了提升。在胡宗南升任第1師師長后,張靈甫也被提升為第3營少校營長。此時馮閻西北軍正在發動中原大戰中一次著名的猛烈炮戰,第3營的官兵們正被前所未見的猛烈炮火炸得灰頭土臉,士兵們戰戰兢兢龜縮在掩體中。張靈甫新官上任,一抵達陣地就發現營里官兵士氣不振,大為不滿。炮聲中,新任營長神情嚴厲,狠狠地為部下打氣道:「我等應努力奮勇作戰,堅定必勝信心,發揚黃埔革命精神,打勝這仗。」炮彈在連排長們的頭頂上呼嘯著,炸開的彈片和著衝天的泥土亂飛。張靈甫不為所動,他沉著臉的樣子相當嚇人,目光帶著逼人的殺氣。連排長們對這個從原第2連連長升上來的新營長並不陌生,張靈甫在戰場上的拚命作風和對部下嚴厲的要求,早就令他們心生敬畏,在這個時候,誰也不敢在他面前露怯言退。在戰場上,一個具有獵豹般攻擊鬥志的帶兵官可以將綿羊般的部下帶成群狼。他的部下後來回憶時也毫不掩飾對老上司冷峻鎮定的軍人氣質表示崇拜之情。
  
  第1師在中原大戰時打出了名氣,成了蔣介石手下名符其實的王牌師!
  
  在國民黨著名的戰將中,有一類是屬於接受過較完整的高級軍事教育者,比如邱清泉、廖耀湘、孫立人等,而更多的則是如張靈甫這類在實戰中憑戰功和個人天賦一步步晉陞高階者,比如杜聿明、王耀武、胡璉等人。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這一點上,張靈甫與他後來的對手解放軍將士們,似乎並無太大的差別。
  
  一二八事變,當時駐上海的十九路軍奮起還擊日軍,著名的淞滬抗戰因此打響。蔣介石命令第1師改稱第43師,緊急開往常州、無錫、江陰等地部署上海戰場的二線陣地。得知將被調往抗日戰場,張靈甫象一頭嗜血的獵豹聞著了血腥般地興奮起來。但是此時的蔣介石尚無意繼續上海的戰事,只想在國際調停下將戰事早日結束。這個「第43師」也就只能停留在上海附近無所作為。三月十四日,滬戰由國際協調而停火。張靈甫與第1師的其它官兵一樣,對未能在抗日戰場上一顯身手感到萬分遺憾。他還得再等待漫長的五年,才有機會跟隨另一支部隊重返淞滬戰場,打響他為國家民族而戰的第一槍。
  
  1932年,蔣介石圍剿張國燾和徐向前的鄂豫皖根據地,迫使紅軍戰略轉移。胡宗南的王牌第1師追擊紅軍途中,張靈甫和紅軍發生了一次激戰。
  
  在陝西縣爐丹村,獨2團下的張靈甫的第3營被紅10師曹光南部切斷和團部聯繫,陷入重圍。雙方一經交火,張靈甫便掂量出了對方的實力,憑他的實戰經驗,他明白硬沖是不行了,於是當機立斷,調整部署命各連退回村裡佔領各自的陣地。同時被紅軍分割包圍的獨2團團部第1營與團部則與紅軍展開了激戰,在紅軍的強烈攻勢下,第1營與團部迅速瓦解,團長李龐在督戰時中彈陣亡。群龍無首的第1營與團部的潰兵向獨立旅本隊方向逃竄,撇下孤零零留在爐丹村的張靈甫第3營不管了。曹光南瞄上了已經成為瓮中之鱉的張靈甫,他把大部隊拉了回來,團團圍住第3 營,準備一口吃掉這盤大餐。
  
  入夜時分,張靈甫並沒有因被迫孤軍夜戰而張惶失措,而是冷靜地指揮第3營迅速進入陣地,編成火網,以火力抵消紅10師的密集衝鋒。張靈甫認為部隊在黑夜中胡亂突圍逃跑無疑是在自尋死路,於是他決定先堅守住陣地,等天亮了再說。紅10師對第3營的猛烈進攻持續了一整夜,但張靈甫憑藉著火力優勢頑強抵抗,紅10師的多次衝擊均未能奏效,自身反而遭受到了損失,紅10師師長曹光南本人也在激戰中犧牲。轉移中的紅軍沒有戀戰,他們在黎明前悄然撤走,張靈甫頓時如釋重負。
  
  爐丹村的這一仗雖然在兵力懸殊的不利形勢下進行,但張靈甫僥倖沒有象他的團長那樣遭遇沒頂之災,這場戰鬥給他帶來的不是毀滅,而是多了一項可資炫耀的「戰功」。 戰後,胡宗南獎賞第3營八百塊大洋,張靈甫也因功晉陞步兵中校。
  
  紅四方面軍轉往大巴山區進入了四川境內后甩掉了窮追不捨的中央軍,繼而在川北輕鬆打垮了四川軍閥的防線,結束了歷時近三個月的流亡,在川陝邊區建立了新的根據地。
  
  一九三三年,張靈甫晉陞獨立旅第1團團長。張靈甫的治軍非常嚴格,訓練紮實,他帶兵講究寬嚴並濟,重賞重罰,帶出的部隊軍風在國民黨軍隊中稱得上嚴謹。他個人在操守方面也相當潔身自好,一不嗜煙酒,二不打牌賭博,也不好色,因此麾下的官兵對團長的嚴厲心悅誠服。張靈甫後來的部下也說:「他對下面的確是很嚴,可他對自己更嚴。長官以身作則,大家也沒話講。」第1團在張靈甫的從嚴訓練下,成了胡宗南全師的頭牌勁旅。
  
  華北七七事變的槍聲,激起了全國軍民要求抗戰的強烈悲情,也點燃了有愛國心的中國軍人心中淤積已久的復仇怒火。西安事變使得國共的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此時張靈甫已經轉到俞濟時的第74軍,直接上司是第51師師長王耀武。張靈甫任第305團團長。第74軍的確是國民黨軍中的一支傳奇部隊,這個軍在抗戰時期曾經被軍委會當作整個華中戰場的總預備隊,抗戰時期華中戰場的每一場硬仗,幾乎都活躍著第74軍勇猛矯健的身影。第74軍的赫赫戰功使日軍恨之入骨。戰後日本防衛廳編纂的正式官版戰史《中國事變陸軍作戰》頻頻提及日軍與第74軍的作戰情況,並咬牙切齒地稱之為「支那第一恐怖軍」。
  
  19378年11月,淞滬戰場的國軍由於日軍在金山衛登陸而被抄了後路,不得不轉入了總撤退。第74軍奉命擔任蘇州到吳江防線的防守,並展開一翼沿太湖警戒,防止日軍由太湖登陸,以掩護淞滬戰場撤退中三十萬大軍的側翼。軍長俞濟時認為位於水陸要衝的望亭鎮將是日軍必取之地,便命令王耀武派一個團前進配署在望亭。王耀武叫來第151旅旅長周志道,把張靈甫配屬給他,交代周志道指揮第151旅與第305團突出陣線,負責固守望亭,遲滯追擊的日軍。由於兵力不敷分配,張靈甫不能將第305團整團帶至望亭布防,只得抽調劉光宇的第3營一個營的兵力。他的主要任務是守備京滬鐵路在望亭的一三七號鐵路橋與運河鐵橋,除阻止日軍陸路進攻外,也要防止日軍汽艇侵入太湖。毫無疑問,日軍要越過運河,必將試圖奪取鐵橋,守橋的任務將十分嚴峻。張靈甫決定親自在第3營壓陣守橋。
  
  十一月二十一日,天剛蒙蒙亮,日軍第9師團向望亭鎮發起了攻擊,一波接著一波的日軍潮水般地向鐵橋方向湧來,一眼望去,微明的晨曦中,一片鬼影瞳瞳。張靈甫在上海憋足了勁正沒處使,這回總算等到了發泄的機會。待日軍進入有效射程,一聲令下,第3營官兵手中的機槍、步槍發出了憤怒的吼聲,衝到陣前的日本兵頓時倒下一大片,死傷狼藉。不甘失敗的日軍緊接著又組織了數次衝鋒,在第3營的頑強阻擊面前,都沒能逾越鐵橋一步。日軍被激怒了,他們招來飛機向第3營的陣地進行猛烈空襲,並在重炮掩護下再次發動連續的衝鋒。張靈甫的部隊沒有強大的炮兵支援,更不可能有空軍的助陣,他的手裡,有的只是並不先進的輕武器,還有手下官兵作為中國軍人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在日軍絕對優勢的兵力和陸空火力立體攻擊之下,固守在一三七鐵橋的第305團第8連拚死力拒,損失慘重,連長劉德勝上尉在戰鬥中犧牲。劉光宇大叫:「大橋告急!」
  
  張靈甫在指揮所聞訊,立刻與周志道一起趕到鐵橋畔,他們不顧日軍劇烈的槍炮掃射轟炸,操起槍桿親臨死線督戰。士兵們見團長和旅長都冒著槍林彈雨並肩上陣,士氣大振,再次一鼓作氣將日軍打了回去。
  
  三天,足足三天,日寇眼巴巴對著近在咫尺的太湖,望橋興嘆,無法進撲。第305團在張靈甫的沉著指揮下,就象一根堅固的鐵栓,把日軍第9師團牢牢地卡在望亭,一步也前進不得。
  
  西撤的數十萬國軍,此時正爭先恐後向西奔突,真正是兵敗如山倒了。在這種絕望的戰況下,留下阻擊的小部隊往往處於絕境,只能以血肉之軀與追擊的日軍拼消耗、拼傷亡,成為丟卒保車策略下為大局而犧牲的小卒子。張靈甫當然明白自己的處境。「死守!」這是上級的命令。作為職業軍人,張靈甫執行戰鬥命令向來是不含糊的,在望亭,他與全團官兵抱著必死的勇氣,承受著敵人的狂轟濫炸,捨命抵擋日軍的猛攻,擊斃日軍千餘人,至少為一部分在混亂中潰退的大部隊爭取到了三天寶貴的喘息時間。
  
  張靈甫的團損失也不小,望亭之戰,第305團傷亡官兵六百餘人,幸運的是,張靈甫還能帶著剩餘的部隊全身而退。
  
  1937年12月,南京保衛戰打響。唐生智擔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第51師奉命守備南京城防從方山至淳化鎮的一部份外圍防線。
  
  王耀武向各團團長下達了作戰部署:紀鴻儒的第301團佔領宋墅到淳化鎮的正面,程智的第302團佔領方山到宋墅的正面,該兩團先期構成第一線陣地;張靈甫第305團負責第二線陣地,把守從高橋門到河定橋一線,邱維達第306團一部則置於湖熟鎮,防範敵從右翼進犯。王耀武的布防,基本是沿當時的京滬國道而展開的一個縱深防禦陣地。由於守城的決定臨時做出,具體的準備工作毫無系統可言,原有的戰鬥工事非常薄弱,經過各部加急修築,陣地堅固程度仍然不如人意。
  
  淳化第一線的第301團於十二月四日開始已與進攻的日軍主力接戰,前面傳來的戰況很不樂觀,兩天里第301團官兵傷亡大半,紀鴻儒快要頂不住了。
  
  時間刻不容緩,張靈甫已經來不及從容修築完整的第二線陣地,他在高橋門附近快速檢視一周,即命令全團集合陣前。張靈甫對部下的精神狀態還是相當的滿意,整齊的隊列,鋼盔下一張張被戰火熏得黝黑的面孔,疲憊中依然昂揚著為國殺敵的戰鬥豪情。遺憾的是,對其中的許多人而言,未來的幾天,南京很可能將是他們年輕生命的最後終點。對於戰場上的生與死,張靈甫對部下的詮釋是典型的鐵血軍人式的訓示:「作戰須步步求生,而存心必時時可死!蓋有光榮戰死之決心,乃能作絕處逢生之奮鬥!」 團長的訓話斬釘截鐵,接下來的宣誓儀式,更將全團的情緒推向了高潮。張靈甫肅立隊前,面向紫金山,親率全團官兵向中山陵方向b拜,官兵們挺槍舉拳向孫中山寢陵同聲宣誓:誓與首都共存亡!!
  
  淳化的戰鬥,以身負重傷的第301團團L紀鴻儒被抬下陣地而告終,團里的十二名連長,四分之三非死即傷,全團官兵傷亡一千四百餘人,第301團幾近全軍覆沒。十二月八日凌晨,淳化失守。王耀武見情勢不妙,不得已將第51師的陣線向後收縮,他命令第305團向淳化後方東山屯、上坊鎮一線推進,掩護51師主力後撤。
  
  日軍穿過已經沒有對手的淳化鎮防線,原屬第305團防地的河定橋一帶,由於根本沒時間構建像樣的工事,也被日軍乘虛佔領。但是,日軍隨後的進展遇到了頑強的阻力。張靈甫率第305團力主半路截殺而出,力阻強敵。打瘋了的鬼子目標直指京城,根本不把這支中國軍小部隊的攔擊放在眼裡,各色炮火對準第305團的陣地一頓狂轟,企圖用優勢的火力將弱小的對手迅速從前進的道路上一把抹去。
  
  炮擊剛停,日軍的步兵在戰車的掩護下向第305團的陣地沖的意義,這時的張靈甫,唯有以個人英雄主義的感召,以身作則向部下示範人在陣地在的無畏勇氣。了過來。陣地上臨時單薄的工事在敵人猛烈的炮火轟擊中盡毀,第305團的士兵幾乎無處藏身,許多人只得匍匐在敵人炮彈炸出的淺坑中掩蔽,向衝上來的日軍開槍還擊。敵人的步兵仗著戰車的掩護,向陣地步步逼近,短暫的對射過後,攻守雙方在陣前短兵相接,刀槍鏗鏘處,鮮血飛濺,不斷有人倒下。仗打到這個份上,幾乎是回到了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冷兵器搏擊狀態。作為一名本身具備相當戰術指揮水平的團長,要在近戰肉搏中要求部下勇敢奮戰,犧牲拚命,什麼細緻的現代戰術布署,都已經沒有討論
  
  他迅速組織起火線敢死隊,自己端起衝鋒槍,親自率隊向日軍發起反衝鋒,堅決將來敵逼退。衝殺中,張靈甫的左臂中彈重傷,他匆匆包紮後繼續投入戰鬥,部下力勸團長隨傷兵撤過長江到後方就醫,張靈甫勃然作色道:「昔日項羽兵敗,猶不願渡烏江,我豈能因傷渡長江?當與敵決一生死以踐誓言!」團長負傷不退裹傷猶戰,榜樣在前,官兵們無不感奮力拚,在張靈甫的帶頭衝殺下,第305團終於在夜戰中拚死奪回了河定橋陣地,把日軍堵在南京東南郊的大門之外。
  
沙發
mahoupao 發表於 2005-12-1 14:44 | 只看該作者
張靈甫起碼是抗日英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3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2-1 19:37 | 只看該作者
這點是肯定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1: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