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八年前讀的書,到現在大概都忘得差不多了,那時只讀個故事.時至七八年後,再次拿起《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來讀,卻難以想像現在,心潮澎湃,像個小學生第一次要去春遊時,激動,興奮,情不自已.
這大概又是我的慣例――讀完一本書總忍不住會發出些感慨,沉浸在書中不能自拔一段時間――這也許就是別人所說的酸腐氣.酸腐氣就酸腐氣吧,我改不了了.在這一點上,我破罐子破摔.
但是,這次我卻是多麼希望讀完這本書的震顫能夠一直激勵著我,就像第一次念a,o ,e時,媽媽拿著竹枝,一邊教我一邊打.初中時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感動和熱情似乎又回來了,儘管這丟失和淡忘的時間並不長,可是也只需一兩年,一兩年,人的變化是多麼快呀,所謂的信仰,價值觀……一不小心,面目全非.
我們這一代都是從單純的中國式愛國教育開始的,這種開始使我一直有著順從的心理.當然在青春期時也叛逆過,但終究在規矩的格子里.
是的,我還天真――也許有些人要笑話我太天真.但現在我願保留這份尚未遠去的天真,也不需用"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來叫囂,我想,這也許可以叫一種堅持.我明白了,平凡的人生,不像但丁的《神曲》里所說的"人生原本不是為了像獸一般活著,而是為了追求美德和知識."也不像羅素"為了人類的痛苦而活"具備這種大愛的精神.我想,這種平凡,和有些人所標榜的高尚無關.
平凡人是普通的,卻又是輝煌的――因為平凡人像沙子一樣,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存在.而輝煌的人生集中在青春里.塞謬爾.厄爾蔓的《青春》里寫道: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態……是生命深泉的自在涌流……芳齡二八是青春,步入不惑卻依然奮鬥不已也是青春.這個激揚的時代使青春有了更廣闊的內涵和外延.青春需要這種魄力的火熱和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堅韌的信念.而《平凡的世界》正是為我們展開了這樣一副火熱的圖景:主角孫少安白手起家歷盡艱辛辦起了村裡的第一座制磚瓦房;弟弟孫少平走出了貧困的農村,從一個像乞丐般討別人買勞動力到加入煤礦開採的熱火朝天里;還有雙水村的眾多默默無聞的用雙手改變過去創造未來的人們……苦難,在生活這樣的註解里有了更深層的意義.若路遙先生的這本書寫到現在,在他的作品里不可避免要涉及到走私、知識經濟、網路、飛船、反恐……他寫到1984年完.那時很多像我一樣,才剛剛出生,剛剛用好奇的眼光注視著這個陌生的世界.二十幾年過去,轉眼間,新一代在我們身後又即將長大.苦難,這個詞,對我們,對他們,也許來說都有些遙遠.但是,生活的浩瀚大海里又怎麼會缺少苦難的波濤呢?這時的苦難,有了一種新的意義,也不管這是什麼意義,堅持跌倒后爬起來的信念,這,也許是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一點.
情感的失意、事業的失落、失去親人的痛苦……人生像潘多拉的盒子,總有太多的意外飛出來,真的有太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潮起潮落,好或壞,幸福或苦痛,但和生活相比,一切似乎都渺小了.生存也走出它原始的意義.人為什麼而活呢?我是誰?……沒有誰有一把洞穿未來的魔鏡,看到將來時的我和你.只是,但願在人的內心裡,永遠有這樣一塊乾淨的地方,長著堅強,開著希望的青春之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