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創]摑栗子

[複製鏈接]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5-9-10 23: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來見韓國店有糖炒栗子賣,勾起一段往事,查了一下中文網站,跟栗子有關的文章很多,從產地,栽培,銷售,營養價值,烹調,藥用甚至宮廷秘聞,無所不包,就是沒見到如何收穫, 咱就來點兒土的, 也是本人當年還乾的來的活兒。

栗子不象其它水果, 其果實分多次成熟,而外殼多刺扎手. 鄉下管收栗子叫摑栗子,到是恰如其分. 每逢采栗季節, 隊上都從山貨店買來竹竿兒,但可不是那種黏蜻蜓知了(有一部連續劇里, 李蓮英亦用此法好讓皇上睡午覺) 的小兒科貨色, 這種毛竹大約兩三丈長,十幾斤重,要使足了吃奶的力氣才能掄的動,而且要做到竹尖兒力度恰到好處, 才能做到指哪兒打哪兒,不能打著旁邊沒熟的。栗子熟了的時候, 外殼從綠色變成棕色, 且逐步開裂,如果打下來沒熟的,還得用爪鐮 (一種小巧無把兒的農具,僅在板栗產區見過) 把栗子摳出來,這揀栗子的可就慘了, 而且,外貿收購時還要減價 (皮色花白)。一般為一個強壯男勞力打,
4-5 位老太太揀,然後裝進一種細長的麻袋裡,最後由隊里用牲口馱到收購站去。有的山坡太陡,就得由男勞力扛, 150斤左右一袋, 下山時非常危險, 一不留神就會滾坡 (老鄉叫跑坡)。當地民風淳樸,積德行善者眾,每每逢險境都有農婦相助 (甚至小腳兒老太太),用揀栗子的籃子 (將荊條在溪水中泡軟后編結而成, 這著兒一直沒學會) 幫我提一些。

一般每棵樹要打十來次, 最難打的是樹尖的栗子, 首先要爬樹 (城裡孩子上樹摘棗的絕技到變成了謀生的手段),而且在樹上要雙腳站穩,兩手持桿兒,干這種活兒還真得有點兒工夫。曾見過兩位老鄉從樹上摔下來,被抬回村兒里。打樹尖的栗子還有一難,這成年栗樹雖大,但只有主幹禁的住人,所以有時候只能垂直打頭頂上的,而栗子殼兒象刺蝟,砸到身上就是一片兒血點兒,又疼又癢,真象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栗子熟透后,會自己掉下來,若揀的不及時就全都便宜了松鼠了. 很多人都喜歡觀賞松鼠覓食,因其後腿及尾部肌肉發達且爆發力強,故縱跳搖尾自如非常可愛, 當時可真沒有這份兒閒情逸緻,油鹽醬醋全指望著這點兒山貨呢 (最好的年景滿分兒值七毛二,我只能拿到五毛,再刨去糧菜就所剩無幾了)。不過, 這松鼠肉倒是味美無比 (諸君在北美可千萬別試,這種動物是狂犬病病毒的攜帶者)。對於經常幾個月見不著油水的年輕人,那碗中之肉真比親爹還親,鄙人當時還吃過蛇,野兔,青蛙,麻雀,狍子等. 不過吃狍子要小心鐵砂,有時候土造獵槍能把狍子打的象篩子. 捕野兔主要靠鐵絲套,傍晚下套兒,天不亮就得去查,有時候會被大動物吃的只剩下腦袋, 老鄉說狐狸精於此道.

栗子收后, 上等貨全數出口 (當地最好的品種叫做「五找栗子」, 即兩個找一兩,一斤奔二十)。每個社員能分到幾斤二等貨自用。但也有例外, 您要想吃好的,就打的快一點兒,把老太太們甩開,揀上一些,挖個坑埋了,再在最近的樹上用鐮刀刻個記號 (就像小爐匠上威虎山那樣兒)。秋後, 生產隊允許社員掃蕩殘餘果實, 許多人都是大藍小藍往家拿, 大都美其名曰從松鼠窩掏的, 這招兒絕活兒是跟房東大哥學的。

報載本鄉出了一些乾鮮果品萬元戶, 真是為鄉親們高興, 願這些善良的人們家家安居樂業, 戶戶豐衣足食。

http://www.banli.net.cn/2/20055162256-1.html   板栗專業網

註:我們附近的老式中國夫妻店近年大多倒閉了, 大規模連鎖式經營的韓國店來勢兇猛 (請教過韓國同事,這些店分別為兩個財團所控制,一個來自漢城) , 其自營農場果園甚至養魚場, 價格優勢亦吸引了很多當地顧客. 還好, 店內中國貨應有盡有隻缺北方餃子。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9-11 03:30 | 只看該作者
上大學時,走在街頭上,路過糖炒栗子攤,饞S人。

無名老師對昔日生活的回想,挺讓人感動的。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3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5-9-11 12:25 | 只看該作者
謝無名兄好文。往日的記憶,酸甜苦辣都有,五味雜陳,寫出來都是很有價值的人生經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5-9-11 19:31 | 只看該作者

多謝

多謝二位鼓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5-9-17 18:46 | 只看該作者

更正

*有一部連續劇里,李蓮英亦用此法好讓皇上睡午覺

應為太后, sorr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5-12-29 00:11 | 只看該作者

故地重遊

秋收剛過, 核桃栗子蘋果梨等全部採摘完畢, 村頭男女老少抽煙喝茶聊天兒,一群頑童追打嘻戲,一派祥和. 多年未曾返鄉, 新房林立,面目全非, 只得問路,沒想到其中一人竟直呼吾名, 並冠以老弟, 仔細看來乃本隊一同姓大哥 (當年曾教我不少農活,隨婦女隊出勤一年,榮升二等男勞力), 本想直奔房東家,但盛情難卻就先去了這家. 環石條路盤延而上來到了一戶氣派的農居, 其外型與當地舊式房舍相差無幾 (五開間, 大概有200多平方米),但裝修卻很考究,清一色高檔新式門窗, 起居室內裝修入時, 現代傢具, 高檔電氣 (立式空調, 大屏幕電視及立體聲音響等) 一應俱全。敘舊片刻,起身告辭轉赴房東家。

見過哥嫂,述及往事, 感慨萬千,房東大爺大媽已乘鶴西去,記得當年離鄉時大嫂已是身懷六甲,遂問及晚輩,大嫂笑答,剛才應門的後生就是你未曾謀面的大侄子,他隻身一人在外地求學就業,現休假在家。眾人落座,時鮮土產擺滿一桌子, 有掛著露水的酸棗, 山裡紅及自然熟透了的柿子 (便於採摘與運輸,一般果品公司收購的多為6-7成熟,經物理-放置后熟 或化學方法 -過氯氣處理后才能應市) 及核桃栗子。談及家中近況, 兄嫂告知,雖非大富大貴,到也是衣食無憂,大哥當了多年村支書,既沒有耽誤山上的活兒 (有幾百棵栗樹及若干其它果樹),鄉里還給發可觀的補貼,剛剛離任。兒子也時常孝敬家中,糧食大多購自串鄉糧販。家裡的房子是近年蓋的,但還是北方鄉間老式民居,木石結構 (當地盛產花崗岩,北京動物園的圍牆就取材於此),進門為灶間,兩口大鍋,兩邊各兩間, 正屋盤了一鋪土炕,陳設簡樸如故,只是比過去多了一部電話, 看來大哥一定為官清廉,
這村支書官兒雖不大,但也貴為一方土地,刮地三寸, 諒也不難。大嫂倒茶, 侄子點煙,數巡過後,問及想吃點兒什麼, 記得當年大媽做的豆麵湯甚為可口, 遂點了這道, 誰知家中已多時不作此飯, 豆面酸菜全都沒有,大嫂問米飯炒菜行不行, 大哥正色道, 兄弟首次還鄉, 想吃這一口兒,你就是走遍全村也得給我把這湯作出來。

豆麵湯雖可口,但做起來很麻煩,先要將小米煮至半熟, 撈出來趁熱在豆面里滾 (其程序跟搖元宵差不多),然後嗆鍋加酸菜湯,加豆麵疙瘩及酸菜,如果加肉湯味道更好。這頓飯讓大嫂忙了兩個多鐘頭,其間四處轉了一圈兒,院子里堆滿了栗子殼 (做飯燒炕用,煙散盡后還可以放在火盆兒里取暖),廂房裡堆著幾千斤栗子 (鋪蓋濕沙數寸以保鮮) , 過去外貿公司收購過篩后貨分三等 (兩毛四到三毛六一斤),時下由小販收購再送外貿 (三到四塊, 貨分六等, 現場過篩)。

村口小溪邊蓋起了漂亮的小樓, 是城裡人建的礦泉水廠,大哥告知為承包經營,全村收益。原公社已撤銷合併至其它鄉政府, 大院改成了度假村 (當地被划入了重點旅遊區),但時下各種旅遊節目 (皇家游農家樂等) 遍地開花,競爭激烈,效益一般。村邊山坡上,全都是清一色的中幼栗園,當年的麥地已經蕩然無存,小麥收購價為一毛六,而成本僅澆地的電費和化肥就要兩毛多,但上邊的種麥畝數是一定要完成的。

回到家中, 菜已上桌, 四碟素菜外加各色農家小菜擺滿了一桌兒 (有一年,因沒錢買足量的鹽, 再加壓菜石用得不夠份量,一缸蘿蔔全都壞了, 而過冬的主糧為煮白薯加棒喳兒粥, 沒有鹹菜實在是難以下咽,故幾乎吃遍了全隊鄉親的百家菜) 甚是誘人。大侄子連開數瓶燕京啤酒,酒過三巡,感覺良好,開始胡說八道 (酒後吐真言, -酒精反應的一個階段,輕度興奮,欣快, 心理戒備降低),言及當年迎娶大嫂往事, 侄子甚覺有趣, 遂細細到來。此村位居山中,較為閉塞, 黃花兒閨女大都遠嫁距城鎮較近的平原,故村中後生娶妻實屬不易。承蒙二老高看, 每次嫁女聘媳場面上都少不了我, 記得在大哥的相親席上, 好像說的是其為人勤勉, 忠厚老實尊長護幼, 且千傾地一根苗兒, 肥水絕不流外人田 (鄉間習俗, 嫁女如潑水, 出門后權責皆無)。誰承想一席酒話引得大嫂聲淚俱下, 曰進得門來,受苦受累,一天福兒也沒享過 (好像耳熟),愚自知失言遂道, 當年為湊聘禮, 全家數載節衣縮食,除了禮金以外,四季服裝八套,還包括一套昂貴的毛嗶嘰呢,大嫂破涕為笑,並答:是華達呢。

待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7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12-30 06:00 | 只看該作者
好久不見無名老師,祝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5-12-30 10:41 | 只看該作者

新年快樂

新年快樂,最近這幾個月特別忙,疲於奔命,所以就沒動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5-12-30 23:18 | 只看該作者

出嫁

接下來,又給侄子講了他大姑出嫁時的情形, 大姐夫出自平原,習武數年後在京城某衙門開車, 有一年其機關砍掉老樹,滿滿的一解放車大柴 (鄉間管較粗而質不足以充梁檁的枯枝叫大柴, 過冬燒炕特別好用,用茅草將其點燃后可享受一夜的熱被窩兒, 當時供銷社的收購價是八分錢一斤, 隊里統一收集交售以資秋後分紅. 也有膽兒大的將大柴裹在灌木細枝裡帶下山, 但如果被看山的抓著則將重罰, 亦或當街示眾) 拉進村兒, 羨煞了圍觀的父老鄉親。我最愛跟大姐夫侃的就是御林兩軍(現在網上的各式正版演義, 還是百看不厭) 的故事。文革中無正業可務, 閑書中記憶最深刻的當為「紅旗飄飄」(開國將帥, 每人一號) 及「文史資料」 (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國軍名將,滿清遺老遺少皆有份, 「我的前半生」即為其之一章擴編而成,)。自古以來,有志莊戶子弟, 提槍上馬, 以命相搏殺開一條血路, 幸運者得以封妻蔭子 (最近在平安里解放軍出版社見到了一本近期將星錄, -建軍節書展,諸總部及勁旅首長來自山東河南鄉下的不乏其人) 至少也混個城鎮戶口。

本文純為節日消遣,若有得罪,還望見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10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3-2 17:20 | 只看該作者
錯字
工夫-功夫

sorr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11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5-16 01:11 | 只看該作者

大英博物館門前烤栗子


這賣栗子的主兒是本地人,炭火烤栗子,外皮不加任何輔料絕對天然,還管剝殼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12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12-28 00:29 | 只看該作者

打核桃

農諺雲: "麥子上場核桃半瓤", 收完小麥后就得接著打核桃了. 核桃收成相對穩定不象栗子的大小年分明, 而且一次成熟收起來就省事兒多了. 一般都是先派幾個人上山, 揀那順溜一些的小樹砍幾捆回來當杆子用. 開打前隊長先摘幾個看看成色, 再嘗嘗然後一聲令下就開打. 一棵中等大小的樹一個人很快就能打完, 裝在驢馱子里運回, 上場再由婦女們用爪鐮剝青皮兒. 核桃皮化學成分非常複雜腐蝕性比較強, 一天下來十指漆黑奇癢無比, 而且還染衣裳. 有的剝不幹凈就得堆在一起然後蓋上麻袋, 過幾天殘餘的核桃皮就自己腐爛脫落. 下邊的活兒就是把光溜兒的核桃放在驢馱子里, 扛到幾百米外的小溪邊, 因為太近不值得用牲口, 還不夠裝卸費事兒的呢. 咱替驢當過不少差, 象有的大寨田地塊兒太小, 驢不好掉頭那犁地的美差就歸咱了, 當地土話叫作拉豁子, 只要肚子里有食兒, 拉起來一遛小跑兒還挺好玩兒, 再回頭看一眼那筆直的溝壟, 還真有點兒成就感, 不過扶犁的(扛豁子)都是老把式, 否則莊稼長出來歪七扭八就該讓人笑話了. 核桃在溪水裡洗乾淨撈出用漂白粉水泡一下, 再用清水洗凈, 扛回場上晾乾就可以送供銷社了, 為了趕上歐美的節日供應, 外貿都是限期收購. 青核桃油性小透著一股清香很好吃. 就是內皮有一點兒澀, 剝了以後往飽了吃都沒事兒. 有些成色不夠或有傷的核桃, 再加上山核桃老百姓用來榨油或碾碎作烙餅, 加上新收的麵粉那餅色澤金黃, 香脆可口, 真乃人間不可多得的美食. 自從大嫂進了門咱只得搬回了宿舍, 但每當老丫頭一露頭兒, 咱就知道口福又來了.

在南方市政廳和公園揀過幾回核桃皮康, 但有人告知那是松鼠過冬的口糧, 從此就再也沒採過.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6-12-28 00:41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1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12-30 23:48 | 只看該作者

故人

探親在家, 看地方台補補京城文化, 見一位官員似曾相識而且聲音也熟, 講得是老百姓最關心的退休福利等柴米油鹽一應事項, 組織嚴密, 思路清晰, 而且現場答疑也是得心應手, 遊刃有餘, 最後報上大名不期竟是故人。

初下鄉時, 眾人大多情緒低落, 因為當時大規模上山下鄉已近尾聲, 少數搭上末班車的大多與牛鬼蛇神沾邊兒. 最近某海外中文網站有一帖描述了海淀區的情形, 跟西城非常近似. 記得當時最得意的是從軍, 最早失蹤的同學是幾位總參子弟, 地震時有個院子外牆塌了, 咱偷瞄了一眼, 這處宅子由兩家中將共享. 接下來就是幾位北京軍區的, 記得那宅子原為前清一品大員官邸, 大軍進城后改成了校尉宿舍, 後來又成了帥府. 出國前見到了其中一位, 潛艇軍官, 那戰鬥故事真是嚇人, 一次被困在某港兩個多月, 最後斷食斷水, 遺書都寫了. 還有一位出身好的(工人)上了越南戰場, 當時河內防空蘇中分擔, 老大哥坐在防空洞里操縱薩姆系統, 而咱這兄弟玩得是老式高炮, 那就跟拼刺刀差不多, 就咱這點兒膽兒和覺悟, 如果見了那陣勢一準兒得抱頭鼠竄. 接下來就是招工, 第一批是保密單位, 北京鐵路局通訊段, 要查三代, 數百里挑一. 第二批是儀錶局的北京無線電廠, 就是生產牡丹牌系列的那家(收音機錄音機及電視). 後來首批與飛利浦合資, 一位當車間主任的同學還幫咱買過一台半價的搶手時髦貨-雙卡立體聲收錄機. 這撥兒幸運兒工作輕鬆乾淨, 有好幾十. 第三批是機械局的重型機械廠, 當翻砂工等, 這類工種糧食定量高(42斤/月), 就是粉塵大點兒, 見到最多的塵肺病人就是從礦務機械兩局來的, 這批走了不少. 下一撥就是一商局所屬的百貨大樓和東風市場, 被挑中的大多眉清目秀, 身段嬌好. 還有就是二商局的幾家釀造廠, 一般幹活稍微累一點兒, 而且還有味兒, 有些工種還有點兒危險, 如作醬油(豆餅酸浸出工序), 不過要是作高級醬菜, 連吃帶拿也不錯. 畢業分配的最後一批是北京竹木廠, 作兒童車等, 但挑來揀去還是不合格, 大概是怕咱居心叵測, 搞破壞傷了革命接班人.

臨行前獲准探視, 見過老爹. 眾目之下他什麼也沒說, 只是遞給我一支嶄新的普通鋼筆, 大概是九毛多, 但是這是老人的最大付出, 本人當然明白, 六斤窩頭票兒錢對於身陷絕境, 強制重體力勞動的老爹意味著什麼. 下鄉后眾人心灰意冷前途渺茫, 大多數人都是吃飽了混天黑, 但有一位同宿舍的主兒經常練書法和讀唐宋詩選等, 而且這字體是改良型宋體字, 清秀蒼勁, 絕非一日之功, 而其詩詞歌賦功底之深恐不及項背. 後來慢慢了解到, 這位來自書香世家, 小說紅岩中曾述及其祖父如何幫助地下黨, 而且這位文人深謀遠慮, 抗戰時期三個子女兩個送了抗大, 一位去了黃埔. 最近讀李志綏醫生回憶錄, 其中有多處提到了這位同學的近親. 插隊同學里有人已是位居方面(小耳朵里見的), 亦有人下崗在家, 不過蒼茫大地萬事皆空, 前人栽樹, 後人乘涼, 能為子女打好基礎, 令其安居樂業也就知足了.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6-12-31 08:1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1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1-10 22:15 | 只看該作者

山區學校

冬閑返城休息, 告知老爹咱也要教書了, 而且是鬍子眉毛一把抓, 與另一位當地師範畢業生包攬三個年級的化學課. 他聽了雖然很高興, 但覺得這不太可能, 就你那兩下子還想教書, 小學念了個半吊子, 中學那點玩意兒也就是個擺設兒, 知道點兒旁門左道也登不了大雅之堂, 給我丟人現眼是小, 誤人子弟是大, 你要真想教書這3個月就不要混日子, 老爹當即手書三份拜貼, 託付兩位學者. 記得無機老師是位出身華東師大的後起之秀(50年代末), 而有機是位前輩. 還特地交待教書是門藝術, 光有學問而沒有技巧那就象茶壺裡煮餃子, 有貨也倒不出來, 所以最後一位老師是北京市中學特級教師, 那課講起來就象郭老爺子的單口相聲, 言簡意賅, 妙趣橫生. 那會兒中學老師中藏龍卧虎, 哪路神仙都有(名校畢業生因出身不好等多種原因), 記得有一個晚期胰腺癌的病人(39中的老師), 見到了他家老爺子, 就是當年的北平城防副總司令侯老將軍. 聽一位政協老人講過, 北平和平解決前夕, 政府曾派了一架專機來, 但只接黃埔出身的軍警憲特和欽點學者, 而這批保定陸軍官校的只能望機興嘆(另一種說法為: 允許將領撤離是中央軍放下武器的先決條件). 記得中學勞改監護宿舍有一付對聯: 廟小神靈大, 水潛王八多, 橫批: 牛鬼蛇神.


第一個學期真是小心翼翼, 如履薄冰, 最初的幾節課每次備課都是周末去縣城, 縣裡有兩個市屬中學, 兩校的化學教研組長是一家人, 都是五十年代的科班出身. 每次名為備課, 實際上是掃盲兼拾遺補缺, 還把積多年心得的教案和帶答案的習題集都給了我. 窮鄉僻壤實驗條件很差, 所以大多只能干講. 記得初三的化學啟蒙課開宗明義就是化學價, 搖頭晃腦背順口溜: 一價氫、氯、鉀、鈉、銀, 二價氧、鎂、鈣、鋇、鋅, 磷二、四、六, 碳二、四, 酸根、鹼根要記真(這是跟一位輔仁出身的老師借的, 恐怕有些中學校友還記得). 一個學期以後學校來了兩位新教師, 都是正經八擺的科班出身, 好象是東北師大的, 都戴著右傾的帽子, 年輕人大概齊不大知道右派、右傾的區別, 當年老人家網開一面, 對有些出身較好或"錯誤"較輕的問題學生改造使用, 故這些人得以免除牢獄之災或流放之苦, 國內一些知名學者及方面大員就戴過這頂桂冠. 一次兩位觀摩我的課, 咱使出了渾身的解數,講得是高二有機的命名法: 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 回宿舍后, 那位化學老師(與我同宿舍)要了我的教案, 看了看說了一些客氣話, 隨即問我這是不是你寫的, 咱趕緊說這是借的, 他說這教案功夫不潛, 不過您講得熱鬧是熱鬧, 但火候還不行. 另外一位語文老師的評語是: 聽您講這天干地支毛病是沒有, 不過就象喝白開水. 後來這位同事專門給我講了兩次天干地支的來龍去脈和應用變遷, 受益匪淺, 而那位化學老師的課咱一節都沒落.

學校接受就近幾個村兒的初中生和全公社十幾個自然村的高中生, 班級不多, 所以備一次課大多只能賣一次膏藥, 但好處是一半以上的工作時間都可以用來看書. 學校規模不大教師不多, 一個羅卜一個坑, 有人沒來就得臨時找人代課, 所以其它科目的課也得有所準備. 咱代過歷史、地理、語文、政治, 尤其是體育, 敝人的課還特受歡迎, 體校學得那點兒花拳繡腿, 除了摔跤和體操以外, 一點兒都沒浪費, 還當過模範教師.

鄉間民辦教師待遇參差不齊, 一般教小學拿的是工分, 家不在當地的有幾塊錢伙食補助. 公社中心學校代課老師吃的是縣教育局的官餉, 與師範學校畢業生的起薪一樣, 除了買工分以外吃飯也夠了, 而且咱第一次掙了滿分(10分-強勞力). 鄉間民風純樸, 對教書先生的尊重遠勝城裡, 每年夏收一到, 敝人辦公桌上時新水果不斷, 各色桃、杏、李子、梨、酸棗等接踵而來, 而且大多為向陽樹尖的上品. 有一次期末例行家訪, 一位同姓家長拿出了家裡所有好吃的, 還說咱們一筆寫不出兩個 字, 這侄子、侄女都交給你了, 如果哪一個不聽話, 怎麼管教全隨你, 咱絕沒二話. 其實有些學生跟咱歲數差不了多少. 隔三差五有的家長打著山雞、野兔、 狍子 、松鼠, 也常請咱去喝一壺. 上次回鄉村口問路, 咱的稱呼就是老弟和老師, 有的學生還找到房東家敘舊, 而且非得用山貨塞滿敝人的所有口袋.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1-12 18:34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1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1-18 22:02 | 只看該作者

老玉米

玉米可是寶, 充饑果腹救人於危難. 最近在兩本書里都讀到了玉米栽培(五月花和魯賓森漂流記, 在兒子的一本教科書里發現了一個書目: 美國中學生必讀, 趕緊惡補文化, 爭取半年內達標. 網上免費電子書庫配上電子字典, 語言文化一勺兒燴, 還真收穫不小, 如果當年讀過這些書, 再考托福、GRE就不至於那麼費勁兒了.

小時候經常吃棒子麵, 從稀粥、糊糊到窩頭、絲糕, 吃過自家和各類食堂的窩頭, 有的加一兩分錢就有糖精或大棗、紅糖, 香甜可口. 這絲糕就更好吃了, 尤其是灑上點心渣兒的兩樣兒面發糕, 那時候買什麼都要票兒, 但也有例外, 點心渣兒就不要, 家門口兒小鋪兒六分錢一兩, 而且裡頭好東西不少. 京城普通糕點最常見的就是桃酥(老北京叫大餑餑)、薩奇馬、江米條和月餅, 大概齊都是一斤要六兩糧票兒, 一毛一一兩, 而這碎渣兒里酥皮兒、青、紅絲和糖等是應有盡有. 記得困難時期, 家裡老保姆的兒子從郊區買來大袋的棒子麵, 攙和上榆淺兒或馬齒筧一蒸, 味道也不錯.

鄉下玉米吃法很多, 最好吃的有兩種: 新鮮棒子米撈飯和烙糕子, 做起來都挺費事兒. 前者的做法是將新鮮玉米過夜浸泡, 然後上碾子輕推去皮, 玉米粒一破兩半兒, 下鍋大火急燒(緊鍋粥, 慢鍋肉), 水開后20分鐘撈出, 過涼水即可. 有一次隊上的驢讓別人給借走了, 咱自告奮勇替房東大媽推了一回碾子, 幾圈兒下來就犯暈, 趕緊戴上驢眼罩就沒事兒了, 後來學了平衡系統才琢磨過味兒來. 烙糕子的做法前幾步類似, 只是將棒子麵磨的非常細, 加水調成稀漿后再攤成煎餅狀, 裡邊加棗泥或蔬菜即可. 準備玉米食品關健的是要用當年的收穫和手工研磨, 用大隊的鋼磨加工的棒子喳熬出來的粥味道就差多了, 大概是高溫所致的理化變化所致.

掌柜的經常買新鮮玉米煮著吃, 雖說美國的甜玉米味道不錯, 但鄙人卻是不敢領教. 在鄉下吃過死秧玉米, 有一年發山水淹死了即將成熟的莊稼, 隊里給分了半背簍, 上頓接下頓連吃了兩個多禮拜, 味同嚼臘, 很多年以後一見老玉米還是頭疼反胃. 有一次聚會碰上一位農學院的老兄, 他說吃煮玉米是一種很大的浪費, 能量利用率只有近三分之一.

本人烹調心得
棒子麵兒粥: 用涼水調濃漿后等半個鐘頭再攪和一次, 這樣就沒有疙瘩, 調入開水鍋十分鐘, 關火悶十分鐘即可.
貼餅子: 最好用燙麵, 加少許蘇打, 如果野外聚會帶上您家的炒菜鍋, 揀點兒樹枝, 水開鍋熱后即可開貼, 侯老爺子的段子里有一句: 涼鍋貼餅子, 出溜PIA就變棒子麵兒粥了(咱還真干過一回).

http://www.yeoldelibrary.com/hsa.htm  中學生必讀
http://www.lang.nagoya-u.ac.jp/~matsuoka/AmeLit.html   英美文學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1-19 20:22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1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2-20 01:06 | 只看該作者

過年

大年三十兒, 兒子打了個電話回來賀歲, 當家的一高興, 一陣子風風火火這年夜餃子就上了桌兒, 經典的北京餃子而且還是全部手工, 和面機和打碎機全都沒用, 豬肉、青蔥、白菜, 另外還有一盤兒糖醋新鮮小黃魚, 是咱這第一助理過的油. 俗話說江山易改, 本性難移, 秋後買了兩箱大白菜, 青口的炒菜做湯而白口的留著做餡兒. 老娘怕兒子在學校吃青菜太少, 所以總給他包薄皮大餡兒的包子吃. 咱開了一瓶智利紅葡萄酒, 切了幾塊兒墨西哥城的新鮮乳酪. 前兩個月去免費清牙, 前邊的主兒有些情況, 所以讓咱足足等了一個多鐘頭, 正好看了兩期國際評酒雜誌. 智利和阿根廷紅酒物美價廉, 味道濃郁, 質感厚重, 以目前通行的百分製為標準, 90分左右的品牌價格僅相當於同檔次法國、義大利或加州貨的40%(10美元以下相當於20幾塊的法國紅酒), 而且大多數釀造商均祖籍法、意. 加州情形亦類似, 酒業四大家族(經營規模過10億)均為法意後裔. 未經老化的乳酪味道特殊, 聽有些從內蒙插隊回來的主兒說, 當地的奶豆腐特別好吃估計就是這玩意兒, 不過最好短期內消費. 進餐前為老夥計也準備了年飯, 一條蝦幾塊碎豬肉, 這隻綠殼烏龜已經入戶半年有餘, 有一次周末散步在小溪旁發現了這傢伙, 他不閃不躲還盯著咱, 掌柜的遂道看來還真是王八看綠豆, 跟你對上了眼, 乾脆把您這兄弟帶回家得了.

歲月流逝, 想來想去還是對鄉間過年印象較深. 過去鄉下一年大概只能吃上幾次豬肉, 一般為麥收、秋收后和陰曆年, 而只有過年才管夠. 一般老百姓不捨得自己殺豬, 因為每交售一頭豬供銷社都獎勵佰拾斤飼料票兒, 可以在公社糧站買粗糧, 而當地年均口糧3百多斤, 根本吃不飽, 這飼料倒是可以補缺. 一般豬只能吃谷糠、麩子、白薯秧兒、野菜和樹葉兒等, 所以那豬看起來特苗條, 只長架子不長膘兒, 而鄉間習俗如果過年這幾天肥肉不管夠那來年運氣就不好. 節前老隊長到學校找到敝人, 說城裡能不能買著肥肉, 咱們鄉下人一年忙到頭兒總不能連口肥肉都吃不上, 咱正好放寒假, 二話沒說揣上鄉親們的錢利馬兒回城. 當時城裡供應已經明顯好轉, 買肉只是看看購貨本兒, 節前豬肉每人每次可以買五斤. 文革中吃不起肉, 冬天一般就到處奔波買緊俏貨, -8分錢一斤的大棒骨或油渣兒熬白菜、羅卜解饞, 所以對方圓數里的食品店了如指掌, 騎輛自行車半天之內買了50斤肥肉, 裝滿了兩個手提包, 即刻回村兒. 從初一到初十, 十戶鄉親每家一頓晚飯, 八碟兒八碗兒, 主要是各類油炸麵食、豆腐、各色蘑菇等山區土產, 大碗酒、大塊兒肉, 二鍋頭、大前門, 歡歡喜喜過大年(劫後餘生, 那會兒老爹已經脫離苦海, 每月都給敝人補貼, 加上工資已是豐衣足食).

寫完一看有點兒不對勁兒, 象是憶苦思甜, 大過年的得圖個吉利: 祝各位同胞做買賣的日進斗金, 從政的步步高升, 作學問的神遊書海..., 總之一句話, 新年快樂, 恭喜發財.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2-20 04:44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1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8-11 22:31 | 只看該作者

山民與貢米

偏居一隅, 盡食五穀雜糧, 雖說是粗茶淡飯但也是健康飲食. 當時的公糧交售制度因地而異, 山區坡陡水涼水土流失, 糧食畝產不高, 記得只是夏收時交售少量的麥子, 其它雜糧也就是湊合糊口, 瓜菜白薯半年糧. 見過幾家夏收前(青黃不接)熬棒子渣粥, 先放水及1-2碗棒子渣, 8成熟后加很多一指寬的菜瓜條(半熟, 當地土話叫作青瓜蛋兒) 、豆角兒, 起鍋前加一把粗鹽(八分錢一斤, 當時一斤紙袋包裝的精鹽要一毛六)、幾滴油即可. 這種粥味道還行, 就是稀湯掛水不頂時候, 不過時下用來減肥倒是佳品. 當地試種過稻子, 但是只長桿兒不打糧, 所以一般村民吃不到大米. 有一年不知哪路神仙牽的線, 秋後用雜糧換大米, 玉米、雜豆、高粱、小米兒等什麼都行, 二斤換一斤. 問過大隊會計, 他說出米的公社用雜糧頂公糧, 這樣百姓就能吃飽. 這米來自大興縣紅星人民公社, 上中學時語文課本里(浩然)有一個先進人物事迹就是這兒的: 大名鼎鼎的大白樓村支書王國福. 咱還瞻仰過他家的宅子, 記得是土坯牆茅草頂. 現如今教訓兒子還經常借用這位的名言: "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還有一句太太經常借來鼓勵俺: 小車兒不倒只管推, -這話是外糙里不糙, 與"后出師表"中的"鞠躬盡瘁..." 差不到哪兒去. 大興米也叫作南苑稻, 雖說名號沒有京西米那麼響亮, 但也位列"八大貢米". 70年代新街口兒有一家"特殊糧店", 這幾種米就是招牌, 但就是價錢貴點兒, 一般人們就是慕名買一點嘗嘗, 不過好象最好吃的是晉祠貢米. 本人名下分到了30斤, 留出近半帶回家, 剩下的用來解饞. 這種米顆粒均勻玲瓏剔透, 用山中井水茅草大鍋做出來滿屋清香. 記得最深刻的一頓就是炸鐵雀就貢米, 凌晨即起扛起汽槍就奔了場院, 一陣子打了一串兒麻雀, 回來后兩口大鍋左右開弓, 甩開腮幫子一通猛招呼(夏收分紅不扣糧菜錢, 半年辛苦拿到48塊, 在新街口兒體育用品商店買了一支遠射程汽槍, -36塊, 外加3000發子彈. 回城后因市區禁止打鳥兒, 送到平安里委託行又找回來22塊).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8-12 19:5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9
1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12-8 22:21 | 只看該作者

靠山吃山

山上野味兒不少而且有些動物專門禍害莊稼, 象狍子食量驚人還特挑食專吃尖兒上的幾片嫩芽, 一個早晨就能毀掉一畝地的黃豆苗兒, 所以每年隊里都得派人看青苗用火槍打, 不過一般老百姓沒有無縫鋼管, 土製火槍容易漏火傷人. 山上蘑菇種類很多, 比較容易採到的主要有兩種. 一種為大型蘑菇-栗樹蘑, 成熟的一般直徑有半尺至一尺, 一斤左右. 因為栗樹怕風一般都種在山溝沙地里, 吃這種蘑菇要反覆洗凈殘存的沙子, 新鮮的和山雞肉一起炒味道鮮美. 還有一種就是松蘑, 尺寸不大但是密度很大, 一般雨季后出去很容易就能採到一籃子, 不過最好是晒乾后再從新泡. 吃過一回新鮮的, 用家裡帶回來的豬油一炒一口氣來了一大碗, 結果上吐下瀉整整折騰了一天.

為了掙工分俺還採過野生藥材, 主要是柴胡, 黃芪和黃花兒(十斤才能出一斤乾的), 新鮮的百合用茅草烤一下好吃又耐餓. 每年隊里都要組織人上山割荊條用來編筐(收水果用)和糞畿子, 這種活兒不大容易, 因為這玩意兒都長在比較險的地方不好找而且危險, 有時別人割過的低槎不易察覺, 一腳下去鞋就扎穿了.

比較有意思的活兒是摘梨, 山裡頭品種很多不過一般供銷社只收鴨梨和京白梨, 其餘的老百姓大多只能留著自己吃或走親戚時用. 本公社比較有特色的品種有幾種, 一種叫作奶子香, 個頭不大也就是海棠大小, 可以放上一冬天滿屋清香無比.  還有一種叫作潔梨, 收的時候其貌不揚-青色而且硬得象石頭, 一般用舊被子等捂上幾天就逐漸變軟, 味道非常特殊香甜可口餘味無窮. 鄉下的果園比不了國營農場的專業經營, 一般很少作系統的剪枝所以樹體高大枝條散亂, 一般先要用繩子把主要樹榦攏起來才能禁得住人. 先摘樹尖最好的放在筐底, 然後用一般成色的填滿, 最後再蓋上一層好的就能送收購站了.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12-8 22:4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1: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