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蔣介石「論」持久戰

[複製鏈接]

219

主題

323

帖子

29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EETH 發表於 2005-9-5 21: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反對孤注一擲的作戰方法,強調對日作戰是一場長時期持久的戰鬥。他反對「一線配備」與「一次決戰」,認為那樣做,一敗之後,將永無復興之望。「以時間為基礎,與敵相持,在久而不在一時....... 我們現在對於日本,只有一個法子,就是作長期不斷的抵抗,他把我們第一線部隊打敗之後,我們再有第二、第三等線的部隊去補充,把我們第一線陣地突破以後,我們還有第二、第三各線陣地來抵抗,越能持久,越是有利....... 」。
  
   「對日抗戰是不能避免的。由於中國的力量尚不足擊退日本的進攻,我將盡量使之拖延。.......當戰爭來臨時,我將在沿海地區做可能的最強烈的抵抗,然後逐步向內陸撤退,繼續抵抗。最後,我們將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維持一個自由中國,以待英美的參戰,共同抵抗侵略者。」――選自1936年6月蔣介石對英國人李滋羅斯的談話
  
  「我們既是一個弱國,如果臨到最後關頭,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國家生存。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選自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著名的「最後關頭」演說
  
  「戰區以持久抗戰之目的,限制登陸之敵發展,力求收各個擊破之效。各個擊破不能達成時,則依狀況逐次後退於敵艦射程之外另設陣地,施行韌強抵抗,待後方部隊到達,再行決戰,而收最後勝利。」――選自1937年9月6日,蔣介石發布的第二期作戰計劃
  
  
   「倭寇揚言3個月滅亡中國,現在打了近3個月,連我們一個上海還沒佔去,各位統帥所部努力抵抗,不惜以壯烈的犧牲給倭寇以絕大的打擊,此種為主義為國家拚死抗戰的精神,已經充分表現出來了,一般外人看見中國軍隊裝備欠缺,武器不良,以為一旦對日作戰,必不能抵禦侵略。......近3個越來,我們雖沒有取得大的勝利,但在我們預定的消耗戰和持久戰的策略之下,已使敵人受到意外的打擊,在精神上我們已實在打敗了舉世共棄的倭寇。」――選自1937年10月29日,蔣介石在前線淞滬參戰部隊師長以上會議
  
  「國民政府茲為適應戰況,統籌全局,長期抗戰,本日移駐重慶。此後將以最大之規模,從事更持久之戰鬥。以中華民族之眾,土地之廣,人人抱必死之決心,以其熱血與土地凝結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離。外得國際之同情,內有民眾之團結,繼續抗戰,必能達到維護國家民族生存獨立子目的。」――選自1937年10月29日,蔣介石在國防最高會議上所作《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與抗戰的前途》報告
  
  「中國抗戰前途日益光明,在各條戰線上的中國軍隊,已退到山區,能阻止日軍的形勢更對我方有利。主要是抗戰已使全國統一,國民團結,任何強大的敵人都無足為懼。」――選自1938年蔣介石國民黨紀念周集會上的演說發言
  
  「此次我軍撤退愈速,敵進將更遲緩。在長期戰爭中,不可以一時之進退定其勝敗,戰略之撤退,如能達到預期之結果,即勝利也」――選自1938年6月3日蔣介石日記
  
  「第一,武漢絕非日軍指日可破之地,我軍堅守至少5個月;第二。縱令武漢將來有不能守之一日,殊亦無損於抗戰之豪末;中國的目的,固在長期作戰以消耗敵人力量,而獲得最後勝利,相信武漢保衛之戰,必使敵人遭受重大損失。」――選自1938年7月18日蔣介石答英國《每日先驅者報》記者斯諾
  
  「余對防守武漢,決不作無謂之犧牲,必保相當兵力,待機應用,以作最後勝利之基礎」――選自1938年7月18日蔣介石日記
  
  「此次兵力之轉移,不僅我國積極取守為攻之轉機,且為徹底轉敗為勝之樞紐,決不可誤認為戰爭之失利與退卻。蓋抗戰軍事勝負之關鍵,不在武漢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抗戰持久之力量......自今伊始,必須更堅定,更塌實,更刻苦,更勇敢奮進以致力與全面之戰爭與抗戰根據地之充實,而造成最後之勝利。」――選自1938年10月27日蔣介石發表的《為國軍退出武漢告全國國民書》
  
  「抗戰一年多了,不少長官劃分了抗戰階段,應該這樣明確,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撤軍、岳州淪陷為止,這是我們抗戰的第一時期,以後的戰爭,為第二期。這兩期戰略方針,也是不同的,有區別的。第一期為誘敵深入,消耗敵人,可以說是純軍事行動;第二期則為轉敗為勝,轉守為攻,政治與軍事同時進行。在第二期抗戰中,要政治重於軍事,民眾重於士兵,精神重於物質,游擊重於正規,從而達到轉敗為勝,轉守為功的目的。.......
  
  第二期作戰中,敵人兵力使用已經到了極大的限度。今後他再也不能有更多的兵力使用到中國來,他們派到中國來的這麼多部隊,隨戰區擴大而力量分散,已經疲憊不堪,今後他們只有隨兵力之消耗減損而趨於失敗。我們的挫折,客觀上也只是到此限度為止。從今以後,由於作戰經驗的增加,戰略布置的完成,以及軍力的增加和敵我實力的消長,士氣盛衰的對比,我們的把握和信心,一天天提高起來!......
  
  我們覺得第二期抗戰策略應是變敵後為前方,積小勝為大勝,不使敵人利用我戰區人力、物力資源。」 ――選自1938年11月25日蔣介石在國民政府軍委的第一次會議的講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1: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