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個留澳博士的不同活法

[複製鏈接]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5-3-12 13: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來源: 百萬富瓮 於 2005-03-11 19:28:21   


  在某些前輩看來,八零年代、九零年代、二零零零年代,留澳的學生是一代不如一代。這話或多或少也有些道理。因為八零年代留澳的學生絕大部分是來讀博士的;九零年代留澳的學生則多是過來速成一個碩士;到了二零零零年代,一個個小留學生在國內高中都沒有讀完就跑過來,能不能在澳洲混到一個學士學位,還不大清楚。

  不過,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讀博士的前輩也沒有什麼了不起。誰叫你們窮來著?如果不是那些冷僻專業的博士生研究課題澳洲本土乏人問津,澳洲的大學也不會給你們開獎學金,你們也不會來不是嗎?拿到博士學位,又有幾個人能找到好工作?咱們(九零年代)雖然自己掏錢,短短一兩年只拿個碩士,但專業不是計算機、金融,就是MBA,可都是熱門的好專業,投資回報率高著呢。

  前輩們的經歷通常不與外人道。包了幾頓餃子,才掏出三個故事來。在澳洲的華人圈裡,打麻將、邊喝白酒邊吹牛這些國內普遍流行的集體活動大都已經失傳了。唯有包餃子得以發揚光大。原因有三:一是因為餃子是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典型食品。平時吃多了麵包片和賣當勞,喝多了牛奶,很需要吃些地道的中國食品以校正口味;其二是包餃子是一種充滿家庭溫情的集體勞動,包含的工作有和面、切陷、配陷、擀餃子皮、包餃子和最後的蒸煮這幾步。需要多人一起進行策劃分任務。兩口子做起來太累,聚上八九個人,剛好開工;其三是很多鬼佬都對餃子鍾愛有加,一起包一起吃,有助於增進中西交流。

  包餃子的時候累得大汗淋漓,吃餃子的時候就比較放鬆了,並會說起很多故事。尤其是一些功成名就的前輩們在座的時候,晚輩們渴求的眼光加上甜言蜜語往往能與他們手中的葡萄美酒相混合,給前輩們帶來一種飄飄然的感覺,並在不知不覺中說出許多過往的舊事來。



靠賣豆腐發家的王博士

  「你們可知道,如今在商場上春風得意的計算機連鎖店老闆王先生,最初居然是靠賣豆腐發家的?」經濟學家李博士透露了一個讓我們大吃一驚的秘密。

  「當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他當年讀的那個專業比我的還難找工作。我好歹還有一個學電腦的老婆支持我。他老婆卻是啥學歷沒有,就是人挺能吃苦。結果是王先生放著博士論文不做了,和老婆兩個挨家挨戶推銷他們自己做的豆腐。每個星期來一次。送到我們家門口,我們當然或多或少都會買一點。後來他們的豆腐作坊還越做越大了。還不時的請幾個幫工。他的豆腐作坊可原始了,再重的活都得靠人力,很辛苦的。不少幫工做了兩個月就做不下去了,他們兩口子倒是從來就沒說過一個苦字。

  「豆腐做得不錯,銷售渠道穩定了,他們也就把作坊給賣了。轉而開了一家電腦零售店。由於他們對顧客熱情,服務也盡心儘力,很快贏得了讚譽和客戶的好評。我老婆所在公司在他們那裡買了電腦,出了毛病,一個電話馬上就過來修。很多小配件都白送。由於不少華人在很多大公司從事計算機有關的工作,如系統管理員等,往往能夠影響公司的購買計算機的購買選擇。王先生也因此源源不斷的拿到了這類公司的大定單。

  「現在王先生的電腦公司已經是本地最大的電腦零售公司了。不久前他們公司和悉尼一家公司協議合併,組成了更大的計算機連鎖店。

  「我們也問過王先生當年為什麼連快到手的博士學位都不要了,卻跑到外面賣豆腐?他說:『那時首先考慮的是要解決生存問題。我們不是為賣豆腐而賣豆腐的。』――在國外就是這樣,沒有誰會給你飯吃。一切要靠自己努力。」




歷經四個階段的李博士

  在開車送我回家的路上,李博士講起了他自己的故事。他說,當年他還在攻讀博士學位,撰寫博士論文的時候把老婆辦過來了。老婆英語不好,很難找工作。李博士雖然有全獎,對付自己還行,兩口子一起夠嗆。李博士描述道:「老婆過來后我們經過了這麼四個階段:喝粥階段;有菜階段;有菜有肉階段;小康階段。」

  李博士在越洋電話中就這樣對老婆做工作:「老婆,你過來就是找不到工作也沒有關係。我們倆個粥還是有得喝,餓是餓不死的……」

  「老婆剛過來的時候英語聽說能力很不行,只好關在家裡聽收音機,看電視,自己提高。我們倆口子也就處於喝粥階段。後來有進步了,就四處打聽有什麼工作既輕鬆,又能提高英語口語和聽力的。朋友說有,你到福利機構紅十字會去看看,了解了解吧。或許能找個陪老的工作先做起來。我們查到地址就去看了看,果然有。情況是這樣的:澳洲很多老人是沒人管的。西方的子女沒有贍養的義務。那麼政府會管一點。老頭老太去福利機構登個記,象徵性的出幾塊錢,政府貼一多半,請人來照應你。應聘者可以管上十幾戶,每戶一個星期只需去一次,每次個把小時左右。名義上是收拾打掃一下房子,協助買點東西,其實更多的時候你什麼都不需要做,只是陪他們聊聊天。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寂寞了,沒有人和他們說話啊。他們會談他們的過去,自己的奮鬥發展史什麼的,一談就是幾個小時不歇氣。當然說得也慢。別人不願意聽,拿來練聽力倒還真不錯。

  「陪老的工作收入雖然不高,一個星期十幾塊到幾十塊,但對家庭生活費的貢獻卻特別重大,對生活的改善作用十分顯著,至少碗里有菜,不用總是喝粥了。

  「光有菜,碗里沒肉還是不行啊。老婆英語能力提高后,就應聘到了一家旅店做前台,收入就比陪老高很多了。於是跨入有菜有肉階段。

  「老婆雖然在國內有計算機學歷,但這邊競爭力不強。業餘時間充分利用,開始自學考大公司的認證證書,在拿到一堆資格證書以後終於找到了一個計算機系統管理員的工作。我也拿到博士學位了,在政府部門獲得了一個穩定的工作,這樣就能買房子買車,漸漸跨入小康階段了。」



堪培拉大腕陳博士

  參加旅行團來澳洲旅遊的中國人,只要你到堪培拉來的話,就很可能碰到陳博士。當然如果我不給你指出來,你一定聯想不到。就是那個一邊開著中巴車,一邊不停的對著麥克風講個不停的導遊先生。個子不高,黑,總是忙上忙下沒閑過。這就是堪培拉最成功的華商陳博士啦。

  這就是擁有兩家中餐館,一個旅行社,一個禮品購物店的陳博士嗎?一點都不起眼,也不派(老實說是很土)嘛。

  不錯,就是他了。

  陳博士經常帶團到黃金海岸去,那邊的太陽倍兒厲害,所以曬這麼黑。他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二點。所以看上去不怎麼光鮮。他的眼睛和耳朵總是很敏銳,因為他要從他載的遊客中捕捉到有價值的商貿信息,所以特別平易近人。

  從開餐館到開旅行社,再到做大買賣。陳博士的路一步一步,走得很踏實。

  我們的一門課程《企業家精神》布置了一個大作業,要求我們至少採訪兩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把他們的故事和經歷整理下來,並做出分析和評論。我馬上想到了陳博士。把電話打過去,約個時間面談。陳博士說,好啊,明天晚上十一點四十左右我收工後會開著中巴車路過你的住處,我們就在車上談吧。

  「陳先生能先談談你的創業背景嗎?當初你為什麼會選擇獨立創業這條路呢?」

  「我在拿到博士學位以前就辦好了PR。那時老婆孩子都沒過來。由於我學的專業是地質,如果在這邊找份對口工作的話就會很不穩定。老婆孩子就難以安定了。所以我認為解決家庭問題是頭等大事。最初開餐館的動機來源於朋友們的意見。我有幾個華人朋友是做旅行社的。最初華人遊客一般只是遊覽一下悉尼和墨爾本,以及黃金海岸和大堡礁。來堪培拉的很少,當地中餐館也沒有哪家看好這個市場。所以來堪培拉的遊客是找不到價廉合口的餐館就餐的。開旅行社的朋友就說了,你在堪培拉開一個針對遊客的中餐館的話,客源我們可以給你保證每天都或多或少有一點。你再在當地拓展一下,存活下來應該沒問題。

  「最初的本金是找朋友們借的。因為我人緣不錯,信譽也好,所以很順利的湊足了開餐館的錢。剛開始是我自己做廚師,老婆跑堂。堅持物廉價美原則,基本上壟斷了來堪培拉旅遊團的遊客就餐市場。半年後還清了借款,有了積累,就另雇了廚師。目前我們的廚師是青島大賓館請來的國家特二級廚師。

  「隨著中澳旅遊協議的簽訂,來澳旅遊的中國旅遊團增長迅速,來澳的大陸遊客已經超過了港澳台的遊客了。另外有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堪培拉觀光。所以我就又辦了一個旅行社,堪培拉這一塊可以交給我來導遊。漸漸的我們旅行社的業務也越做越大,可以接待全澳範圍內的旅遊項目了。

  「親自當導遊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接觸到很多有價值的朋友。因為我發現來澳旅遊的中國人主要是這幾類:一是握有實權的政府官員,花公費來旅遊;二是富商,借來澳旅遊之機考查商貿投資環境。這兩類朋友都很值得結交。

  「我們商貿公司的葡萄酒出口項目就是這樣拉到關係的。澳洲葡萄酒出口歐美市場的量很大,但在中國市場目前還做得不行。我就是在導遊過程中找到了國內大型葡萄酒的生產廠家老總和國內主要葡萄酒進出口公司的老總的。現在由我們出口到中國的葡萄酒及葡萄酒原漿的量是最大的。

  「在我看來,開餐館只是為了混口飯吃,開旅行社是為了尋找商機以便牽線搭橋。做貿易才是真正發家致富的路子。」

  陳博士最近把分公司開到了中國北京,還準備投標買下澳大利亞堪培拉的一所公立職業學校,生意蒸蒸日上。從借來的五千澳元起家,到身價超過兩千萬澳元,陳博士只用了短短七年。

  三個博士,三種成功方式。

89

主題

3669

帖子

79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98
沙發
james2000 發表於 2005-3-14 18:42 | 只看該作者
這三個博士怎麼都沒有炒房地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3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5-3-17 06:34 | 只看該作者
在外面,都不容易,...其實都不在做最適合於自己做的事,但都是在做最可行的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9

主題

3669

帖子

79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98
4
james2000 發表於 2005-3-17 10:35 | 只看該作者
[QUOTE=空手]在外面,都不容易,...其實都不在做最適合於自己做的事,但都是在做最可行的事.[/QUOTE]

是啊,理想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不面對現實是行不通的啊。 [:444:]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5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5-3-17 16:24 | 只看該作者
[QUOTE=james2000]是啊,理想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不面對現實是行不通的啊。 [:444:][/QUOTE]
在外面就是這麼回事,你LUCKY找了份好工,你不LUCKY,要靠自己混,但不管幹什麼,自己都不要輕易GIVE UP.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7: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