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墨爾本歸來談印象

[複製鏈接]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5-3-8 17: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來源: 紅袖添香Syd 於 2005-03-07 22:28:30   



一、短登墨爾本前的準備:

1、 了解到達地的天氣情況,準備短登的衣物。
2、 準備一點常用藥品,已備短登期間的不時之需。
3、 準備行李。我們帶了兩個ace大包,兩個背包,一個拉杆箱。主要是將平時採購的東東儘可能的先運過去一些。
4、 收集資料,包括幾個方面:
第一, 到達后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情況,
第二、開戶的銀行;
第三、遇到緊急情況后的措施;
第四、稅號的網址以及醫療卡辦理情況。
下面是我收集的資料,先聲明都是網友們寫的,我集中在一起的,原作者不要砍我哦,先謝謝你們。

第一、 交通工具的情況
首先、機場到墨爾本市區的方法
1, 計程車 (Taxi)
機場外有排班車,從機場到墨爾本市區車資約澳幣30元。 出了國際候機大廳就可以看到很多黃色計程車排隊有序等待你的到來。
叫車熱線
Arrow Ph: 13 2211
Black Cabs Ph: 13 2227
Embassy Ph: 13 1755
Silver Top Ph: 13 1008

2. 租車
在機場一樓有多家計程車公司,可以立刻現場租車、取車。另外也有先預約車子的服務。 不過前提是你必須有中國駕照,而且必須已經翻譯好。
公司 澳洲國內直撥電話 國外預約電話
Avis 136 333 (61 3) 9338 1800
Budget 132 727 (61 3) 9338 6955
Hertz 133 039 (61 3) 9338 4044
Thrifty 1300 367 227 (61 3) 9241 6100
National 131 045 (61 3) 9335 5188

3.機場巴士
機場巴士 是最經濟實惠的選擇,提供機場到墨爾本市區接送,每30分鐘就有一班車,單趟車票11元澳幣,在市區有好幾個接送站。搭乘前,可在機場售票處購買車票。如需任何相關訊息可直接電洽: (61 3) 9662 9275 。
如需其它巴士公司的訊息可以直接到機場服務中心詢問。 (本貼由Taxi提供)

其次、澳洲的幾種交通工具:

Tram,電車,相比Train而言,Tram更適合短途。因為它的Stops很密,尤其是在City,幾乎每個街口都停。方便是方便,但缺點是走長距離的話靠就它太慢了!Tram沒有總站,不過所有的Tram一定都會到達/穿過 City的。

Bus,分佈地域最廣的公共交通。在不通Train和Tram的地區,它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其實,Bus可能更多是被當作一種過渡的工具,用它前往較近的Train Station。缺點是班次間隔長,30 mins左右一班,而且很多Bus在周六下午和周日停駛。

Train,在市中心是在地下跑的,就是地鐵。出城后就鑽出地面,成了輕軌,
Melbourne Train 的拓撲結構是環形Plus星形放射。在City,由東南西北幾個大站構成一個環,繞城一周。出城后,則各奔東西。Flinder Street Station 為總站,所有的Train都發於此,止於此。

Taxi,這裡一般稱為Cab,它的特點是快捷、昂貴。與國內不同的是,別太指望能在街上隨時揚招到Cab!這裡人少Taxi更少,要打的的話,最保險的辦法是:打電話叫車!

公交費用,Greater Melbourne被以City為中心分為三個區。Zone1,Zone2和Zone3。在地圖上分別以黃色,藍色和紅色表示。跨區的費用就要貴一點。
公交票分為Short Trip,2 hours,Full Day,Weekly,Monthly,Yearly 和 2X10。除了Short Trip 的票只能一個車次有效外,其他車票都可在有效時間內無限次換乘任何公交車,但理論上你每次都要在電子驗票機上驗票(Validate Tickets)。2X10 就是兩小時的票可以用十次。計算到單位成本,當然是 Yearly 票價還分為Full Fare 和Concession 兩種,後者只能由Concession Card持有者購買,如學生和老人等等,價錢大約為全票的50%。
綜上所述,一張車票的構成為Zone+Period+Condition,其實自動售票機的設計也是這樣的,你只要選擇不同的buttons,它會顯示應付的總額。如果你跨區,必須在選Zone是選擇Zone1+2 或Zone2+3或Zone1+2+3。
Tips:1、下午6點以後的2hrs 票可有效到次日凌晨2點!

2、車票的Validate時間是整點,如2:05pm Validate的2hrs票,失效 時間是 5:00pm!

3、有一種叫CabCharge的東東,可以在各大城市通用。坐完Cab后,填上總額簽字后交給Driver即可。減少Cash的攜帶,方便!

4、電車上的自動售票機是「Coin Only」的。

5、電車在City以外無人報站,也不是每站必停的。你必須提前一站拉鈴提醒司機停站。

6、Train和Tram地圖的Website:http://www.railpage.org.au/railmaps/melbourn.htm

第二、開戶的銀行
「這裡的主要銀行有,ANZ,CommonWealth,National,HSBC(滙豐銀行)和Bank Of Melbourne。各個銀行的手續可能不完全一樣,但大致步驟是:取號、排隊(如果有隊的話、注意一米線!);Receiption 把你們Assign給一位Account Manager;Account Manager 會詢問你們的具體情況,介紹各項服務,並按照你們的要求辦理具體業務。

這裡的銀行業務品種繁多,但存錢主要可分為Saving Account、Cheque Account 和Long Term Deposit幾種,Long Term Deposit的利息當然相對高一 些。 Account Manager會立刻給你們建立帳號,並讓你們當場鍵入Bank Card和Internet Banking的密碼。Bank Card大概會在三到五個工作日後寄給你們。(garden_state提供)

比較好的兩家銀行:
St.george bank. 在悉尼中小銀行中, St.george bank還是有一定名氣的, 雖然它的分支機構不如四大銀行, 但也還是不少. 中小銀行的服務總是Perfect,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外匯交易中它佔有絕對優勢. 我曾用近半年的時間觀察各個銀行的美元與澳元外匯匯率, 在98%的時間裡, St.george是最好的。 所以想換外匯的朋友, 請到St.george去。

HSBC (滙豐銀行)(jinwong1976提供)

第三、遇到緊急情況后的措施

全澳洲緊急呼救電話:0 0 0 (警察,救護車,消防車)
護照遺失: 必須立刻向當地警察局報失,憑警察局的報告速去最近的大使館,領事館或自己國家的辦事處辦理護照補辦手續,預備2張照片。如果知道原來護照的號碼,發行地和日期,補辦時間會很快。
澳洲中國大使館 www.chinaembassy.org.au
墨爾本中國領事館 www.chinaconsulatemel.org
悉尼中國領事館 www.chinaconsulatesyd.org
機票遺失: 立刻通知航空公司在當地的辦事處,並申請補辦手續。

旅行支票遺失: 立刻將遺失支票的號碼通知發行該支票的銀行或在澳洲的分行。旅行 支票一定要在使用時簽名,否則銀行不負責賠償。

行李物品被竊: 立刻通知警察局,警察局會提供翻譯服務,並開具遺失報告,回國后,向保險公司索賠。

受傷,生病: 任何急病要立刻去醫院診治。病情輕微者最好去所買的旅遊保險公司指定的當地醫院,這樣您不用花費任何費用,由醫院同保險公司來結帳。澳洲的大醫院都有中文翻譯服務。

交通事故: 應該立刻報警,並同租車公司取得聯絡,澳洲的交通法規比較複雜,不可輕易地向對方說「對不起」,在警察到來之前,紀錄下對方的車牌號碼,如果邊上有證人,紀錄下證人的姓名和地址等。在有人員傷亡的情況下,應立刻呼叫救護車。 (unswfan提供)

第四、稅號的網址以及醫療卡辦理情況
我們複印了「歡迎來到維多利亞」的小冊子,上面有網址和辦理的手續。

此外,我們還記下了網友們推薦的國際長途卡,兩種,一種是green card ;一種是good morning card。

出發前我們將這些資料和複印的機票、護照以及照片放在一個文件袋中,以備不時之需,將機票、護照原件以及米放在隨身的腰包里,準備出發。


二、出發、過上海海關
從我們住的地方打的到銀河賓館坐機場3線(上海共有6線)大巴65分鐘到了上海浦東機場(售票員說是85分鐘),下車后拖著我們的行李去check in 準備登機。
1、 等待check in 的時候我們給我們的ace打了包,20塊錢一個,進了大廳就可以看到打包的地方,打包完全自願。
2、 酒類不可以隨身帶,快到我們check in 的時候才發現頭頂上的布告,趕緊又把酒打到託運的行李裡面,一直以為不超過規定的量是可以隨身帶的,原來不可以。
3、 如果不知道行李是否超重,可以在等待的時候到別的空著的櫃檯先讓工作人員稱一下重量,他們會告訴你是否可以通過,不行的話還可以往外拿。我們是20公斤的行李票,走之前很想稱一下行李有多重,但是沒有合適的稱。等待check in 的時候,就讓工作人員幫助稱,一個29.1公斤,一個26.4公斤,一直奇怪,沒裝多少東西呀,竟然都快30公斤了!但幫助我們稱重的工作人員問了我們要去的地方后,說可以通過。我們還是有些擔心,畢竟不是他給我們check in 。結果,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我們全神貫註定的盯著海關那個mm的時候,她一句話也沒說就在我們的登機牌后貼上了行李的標籤!而我們前面的那位就比我們多了一點點:30.2公斤,說了很多好話最後還是要往外拿東西。我們興高采烈的拿著登機牌去等待登機。
4、 盡量在人多的時候再進去吧,或者是登機前的最後一刻進去。我們進去的時候,就我們兩個人,門口的兩個保安大概已經閑了很長時間了,不厭其煩的、仔細的看了我們的隨身行李,用手反覆的試了試重量,最後硬是說老公的背包太重。可實際上老公55升的背包里只是幾雙鞋、兩把傘以及一點零碎,而我的拉杆箱里是我們帶的一套瓷器!他們讓我通過,卻讓老公拿出一點。明顯的是閑著無聊的表現!什麼東西我也不想落下!當然我也不犯著得罪他們,把老公包里的東西拿出一個放到我的拉杆箱里走人,當然這都是背著兩個氣人的保安完成的。
5、 不知道為什麼海關人員要拿著一個東西照照過海關的某些人的身體,卻不照我們,我隨身的包里有指甲剪和眉毛夾,竟然也過去了,沒人要求我拿出去。那~~~要是身上攜帶了超過規定的米是不是也可以過呢?這個問題到現在還迷惑著我,因為我們當時身上連規定的米也沒帶夠!
6、 飛機晚點了,所以最好要有吃的東西,喝的東西,玩的東西,然後就是逛來逛去、逛來逛去。


三、10月17日國航ca177飛行中,輾轉反側,一宿無語:真的很難受呀。

四、過墨爾本海關

能從窗戶看到外邊的白雲的時候,飛機已經在澳洲的上空飛行了,我們到了澳洲了!激動的心情沖淡了一夜的疲勞和不適,飛機降落的時候我們精神抖擻的踏上了墨爾本的土地。每走一步,好奇都充滿了我們的頭腦,我們來不及去想下一步要面對的一切,就這樣一步步地來到了墨爾本海關的門口。

提出我們的大包,耐心的等待海關人員的審核。輪到我們了! 但是,沒有聽到傳說中的「welcome to Melbourne」。遞上我們的資料,那個不算胖的男的海關人員只看了我們一眼,就問我們帶了藥品還有其他的嗎?我們在飛機上填申報單的時候,申報了兩項,一個是藥品,一個是木製品,其實就是兩把筷子。我們剛說完yes就聽到他說出了一長串的句子,我望著老公,老公望著他,他望著我們,我們一臉的迷惑,沒其他反應!
他讓我們通過了。

儘管在登陸前不止一次地看到網友們說自己是八級的英語水平,到了澳洲還是聽不懂,也不止一次地看到網友們舉例子說明澳洲的英語有多難懂。但是這些都絲毫安慰不了我們當時的心情,在墨爾本這塊土地的大門口,那一大句我們聽不懂的話就像一個棒子打在我們的頭上,我信心全無!開始崇拜的看著每一個會說話的人,當然說的要是英語!這麼大了還沒有崇拜過什麼人,沒想到第一次有了崇拜的情結,崇拜的竟然只是會說話的人!

接下來的順利已經不能讓我這個典型的雙魚座的人興高采烈了,我老老實實的、順從的跟在老公的後面,像極了一個老式的平民家庭的家庭主婦和老公出行的樣子!

出海關的過程經歷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了,但是回來后還是有人問我們怎樣過的?老公也說,對我們這可是第一次,所以我還是再亂幌孿隆

1、 申報的東西最好放在一起,而且最好是很方便得就能拿出來。只要是有了申報的物品,就可以走紅色的通道。我們走紅色通道的時候,紅色通道上就我們兩個人,而隔壁的綠色通道上的隊伍有20多米!我們是短登,申報的東西不多,都放在老公的背包里,過最後一道關時全拿出來給工作人員看,他們把筷子拿到一邊,仔細的翻了翻我們的藥品,就ok了,我們特意的問筷子?結果他們說no problem!為了能走紅色的通道,大家短登的時候好歹申報一點物品吧。

2、 什麼物品可以過?木製品中知道筷子、切菜板是可以的,我們過了安檢時看到一個人拿的有木框架的一幅畫也是可以的,酒是可以的,藥品是可以得,我們到了墨爾本之後看到的例子中,茶葉是可以的,煙是可以的,調味品包括花椒竟然也是可以的,不知道還有什麼植物的種子或葉子是可以的?其它還有什麼是可以的,大家再補充補充,以便以後後來者的攜帶。

3、 機場的免費地圖有的時候是要向工作人員要的。在墨爾本機場,我們推著行李車,把大廳檢閱了一遍,再檢閱了一遍,沒有找到傳說中的免費地圖,最後只好問工作人員, 很爽快地給了我們一份。

4、 我們有了地圖,又把墨爾本機場大廳檢閱了一遍,沒有找到傳說中的green card 和good morning card,又檢閱了一遍,再問,還是只在換匯的窗口買到了磁卡。沒有見到我們出發前精心準備的資料中的這兩種卡!網友們,他們在墨爾本機場大廳的哪裡呢?後來在glen warverly區的centro里的一家華人店裡,我們還是沒找到它們,最後買的是hello 卡,5個刀100分鐘,有效期六個月。

出了機場大廳,我和老公不約而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抬頭看看傳說中的藍天,18號的墨爾本,不知道是天氣不太好,還是我們的心情不太好?天並不比上海的藍多少,這和我們聽到的,像想到得太不一樣了。難道我們要失望?

迷迷惑惑中,我們乘機場大巴(實際上我們做的那輛小得很,但是車的後面專門拖有一個行李箱)然後換成taxi趕往我們的目的地。(後來聽他們說也可以在機場乘大巴到city ,然後坐火車或電車到目的地,但是我們有很多行李,坐火車是不可能的了。)一路上我們都在看天,期待著藍天白雲。隨著目的地的不斷臨近,我們的心情也隨著藍天白雲慢慢的,慢慢的明朗起來。最後,還沒到達目的地,我們就看到了一直嚮往的、真正的、傳說中的藍天白雲!

我們真地來到了嚮往中的墨爾本!沒有失望!不愉快的心情隨之消失。


五、在墨爾本的日子裡(10月18號到24號)

按照我們最初的計劃,我們準備兩周的時間分別到悉尼和墨爾本轉悠轉悠,但是我的師長說,人生地不熟的,既然鐵定了墨爾本了,還是在墨爾本好好感受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適應,以後又的機會逛。老公覺得很有道理,行程計劃鎖定墨爾本,後來由於工作的原因,又將時間從兩周改為一周。我們決定在墨爾本生活一周,完成此行的三大項(稅號、醫療卡、開戶)之後,各大超市、汽車行、商場、交通、學校是我們的目標。除此之外,沒有具體計劃了。

1、 三大項:
以前一直聽說,如果第一次登陸不開戶的話 ,下次登陸辦理會很麻煩。於是我們達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滙豐銀行準備開戶。但是,在我們和工作人員討論(當然用的是中文了)開什麼樣的戶的時候,意外的得知:只要你沒開戶,以後你每次登陸的前六周只要拿護照就可以,過了六周之後再辦理,哪怕你是第一次登陸,也會像網友說的那樣「很麻煩」,原來是這樣!帶的錢又不多,我們乾脆不開戶了。

都不需要開戶了,稅號和醫療卡也就用不著辦了。所謂的三大項就這樣「解決」了。接下來就可以逛來逛去,逛來逛去了?

2、 老公卻想起了一件更重大的事情:我是有815表的人,我原來是保證到澳洲之後向澳洲的醫療機構報到的,可是我在準備行李資料的時候完全得忘記了這件事!虧得老公記得呀!趕緊到網上查電話,可是既不記得那個醫療機構的名稱,一時也搜索不到815表。好容易在freeoz上找到了這個表格,又打不開!我有些著急了。在這裡,要感謝freeoz的筒子們,我們在這裡發出sos后,很快就有了回應,終於找到了電話。可是又一網友說,還需要access number,這個號碼就在你的表格上。趕緊又打國際長途,幾經周折,終於確定了號碼。就是這樣的一件事情,花了我們一天的時間。非常感謝大肚青蛙、分分、西邊雨以及那位告訴我們需要access number的網友,我查了很久,沒有查到的你的大名呢。

所以,自我感覺準備得很充分了,看來還是不夠的。再一次提醒有815表格的朋友們,走之前別忘了戴上你的表格。

3、 生活考察的結果:

總體印象:
引用老公在這一周內常說的一句話:墨爾本的物價真低呀,澳洲人民真是太幸福了!我也覺得是這樣,打個比方,如果國內人均工資和澳洲的人均工資數字上看都是2000塊的話,我們買一雙阿迪的鞋要好幾百塊甚至上千塊,可是澳洲人民只要一百多塊就可以了。在這兒看到的最多的都是幾個刀,十幾個刀,幾十個刀,一百多個刀的東西。而在國內動不動就是幾百塊。所以老公和我會有這樣的感慨。

下面的印象都是以不換算成人民幣為前提的,因為你不會總拿著人民幣在澳洲花的,你還會掙澳元的不是?也不是以有錢人的眼光來看的,上層的人生活不是誰都能過上的,我就連想都想象不出來。

第一、衣
相信很少會有幾個移民到了澳洲就去買衣物的,所以,就只說說感受吧。
以前一直聽說,澳洲的衣服老土得很,但是看了之後,發現除了超市的衣服之外,商場里的衣服時髦得很。弔帶杉,露背裝,低腰牛仔褲,連衣裙,統統漂亮得很呢,而這些時髦的衣物並不都是頂尖的品牌(反正在國內我也不買這些大牌,因為買不起)。原來的觀念一下子就轉變了。看到街上澳洲人得穿著,更不覺得土。倒是被他們的開放和自由以及我行我素得穿衣風格深深感染:既可以看到穿著19世紀的宮廷禮服逛超市的女子,也可以在大街上看到了披著黑色披風翩翩而行的男子。除了這些所謂的另類,正常的也會看到40歲的婦女,穿著粉色的弔帶杉,白色的百褶裙,宛如國內18歲的少女,完全打亂了我們的一貫的習俗。常有的那種「你這個年紀,這顏色不適合你,那個款式不適合你」的問題在澳洲人身上根本不存在。而我,覺得這挺好,也許我不用在擔心在我這樣尷尬的年齡里我該穿什麼樣的衣物了。
一點小小的提示:既然墨爾本一天四季,那我們就盡量的多帶開衫,冷了穿上,熱了好脫。你還可以帶披肩。

第二、食
吃的東西都很便宜,等有了澳洲的工作,就更加得深有體會了。一個壽司1點五個刀到三個刀,好吃的要命,三個裝的raffaello巧克力1點6刀;一個御料理8點8個刀就可以吃飽了。在上海8塊錢可能你就吃不飽。雞翅2到3個刀一公斤,羊腿2個刀一個,牛肉8個刀一公斤----------

第三、住
據說墨爾本的房價一般在40到50萬刀。看看這些房子,北京幾百萬上千萬的豪宅有的可能也沒這麼大的花園吧。
雖然一時還買不起,但是在墨爾本不是有人打零工也有好幾棟房子嗎。所以期待中。
第四、行
剛過去沒有工作時會覺得交通費很貴,但是,幾千塊人民幣,幾萬人民幣,十幾萬人民幣-----你都可以買到車,這該多好呢。

最後,說說哪些東西該帶,哪些不需要
如果你有足夠的行李額度,或者海運,那當然是能帶的都帶,畢竟剛過去,以人民幣換算成澳元花起來是會很不適應的。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額度,又不海運。那我覺得這些小東東是有必要帶的:
第一、 廚房用品
洗碗用橡膠手套、微波爐和烤箱用手套、筷子、刀、圍裙、製冰盒、洗碗布、電飯煲,此外,塑料製品較貴。
第二、 洗手間用品
香皂盒、毛巾、拖鞋、浴巾、浴衣、牙刷、適量牙膏、馬桶座、沐浴球、梳子
第三、 卧室用品
拖鞋、薄厚各種睡衣、暖手袋
第四、 零碎的東西
膠帶、塑料繩、簽字筆、指甲剪、指甲挫、大衣和西服用蒸汽熨斗。
這些小東東剛過去就用的著,可是買起來又覺得很不合算,比如沐浴球三個刀一個,在國內超市一塊五到兩塊人民幣就搞定了,牙膏,比如高露潔和佳結士,從數字上看,是一樣的。甚至還要低一點,但換成人民幣就不一樣了。所以,本打算一點不帶的就可以考慮帶一點。拖鞋,國內的十幾塊錢一雙,這邊也十幾塊一雙,不過是澳刀,還不如國內八、九塊錢一雙的。等等。

以下這些東東是可以愛帶不帶的:
鍋:這裡十幾個刀到幾百個刀的鍋都有,看你想用什麼等級的。如果嫌沉,那就不帶了;
碗和盤子:從十幾個刀一套到十幾個刀一個都有。我們因為在這邊有一套新的,批發價加免稅還花了我們400個大洋,不捨得落下,所以才帶上的。

以下東西是我覺得不需要帶的:
洗頭膏、沐浴露,化妝品;檯燈。
有人說要帶檯燈,可是我看了價格,一個普通的檯燈要50幾個人民幣,但是在國內同樣質量的檯燈比如飛利浦普通式樣的也要這個價。
(先想到這裡,幾個快走得催我交作業,我只好匆匆想到這裡)

4 、玩
玩,偶就不說了,可能是太老的緣故,歐們出去走上一天,基本上第二天就只有在附近逛逛的力氣了。所以在這一周里,只去了海灘,亞拉河,皇家植物園,動物園、中國城,墨爾本大學和莫那時大學。

就只說說動物園:
從我們住的地方坐火車到citty ,然後換乘55路車,前往墨爾本動物園,看望我們心儀已久的考拉和袋鼠。
我們到的時候,動物們都在準備吃午飯了,等到我們看到考拉和袋鼠的時候,他們都在睡覺了。結果我們看到得考拉就是這個樣子的:我們看到的袋鼠是這個樣子的。(馬上貼上來)
我們很是不甘心,每個人花了20個刀,看到的竟然只是考拉的屁股,躺著的袋鼠!要不是累了,真想走回去 ,痴痴的在考拉樹下等它醒來,也好把20個刀賺回來。
唯一能安慰我們的是有幸看到喂獅子的壯觀場面,興奮得看了很長時間。還有一個叫wobats穴居動物,可愛呢,胖胖的樣子四肢朝天的躺在那兒,著實的看了半天。
沒看到考拉,就買些考拉的玩具,可是在動物園裡的玩具店一看,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一個鑰匙扣考拉要15個刀,大一點的要40個刀,都還made in china。唉,算了。

5、墨爾本感受:

總體印象:引用老公在這一周內常說的另一句話:墨爾本,我喜歡!

第一、墨爾本的天氣
說起墨爾本的天氣,大家掛在嘴邊的就是一天四季,再就是有時冷得很,風大得很,雨無常得很。但是,到底怎樣的一天四季?對我這半個北方人來說,我的想象中:一會兒艷陽高照,一會兒又戚風冷雨;中午無袖衫,下午穿毛衣,晚上就要穿棉襖;甚至於剛剛還是夏天的裝扮,一會兒立馬就得穿上秋天的衣服-------
以前,有網友問我,為什麼選擇墨爾本,我說,我喜歡有季節變化的城市。但是,真地那樣變化,也太有點難以接受了吧?

但是,到了墨爾本,就發現自己原來的想象太可笑了。她畢竟是個海洋氣候的城市嗎!

首先感受的是陽光。10月中下旬正是墨爾本的春天,所以一點冷很正常。陽光很好,中午的時候,照在身上有點熱,但是這種熱不是南京的悶熱、不是上海的濕熱,也不是國內大多數城市深春時那種鬧哄哄的燥熱。這種熱乾淨、神清氣爽。經過一片陰影,熱立馬就消失,又會覺得有點涼意。

當然,不管白天有多熱 ,晚上都要蓋被子!我認識的一個師長說他們家一年四季被子都在床上!對於經歷過南京那樣晚上熱得睡不著覺的人來說,這該是怎樣的一種享受啊!(夏天席子和空調的錢全省下了!)

在墨爾本的一周,我們還感受了一次颳風和下雨。但是,到處都很乾凈。所以,步行也不用擔心弄髒了鞋子,唉,以後要是有工作,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天穿什麼去上班了,真好!

所以,覺得冷,就多穿點,熱,就脫掉嘍。在大街上,穿露背裝的和穿薄棉襖的可以在同一片天空下自由自在的---------該做啥做啥!
我喜歡墨爾本的天氣。

第二、墨爾本的人

一周的時間,接觸的人很少,不會有深刻的體會。但是,總體感覺不錯,人們都很友好。
第一次站在墨爾本馬路上的時候,沒有像第一次來到墨爾本這塊土地大門口那樣挨棒子(當然是我們自認的棒子)。
坐機場大巴時,一個棕色皮膚的男人主動和我們說話,告訴我們該下站的地方。下站后,又幫我們搬行李,搬完行李,又到大街上為我們攬計程車,然後告訴我們大約需要多少錢。看著他肥胖的身軀,似乎很吃力的行走著,卻主動幫我們搬行李,真是感動。
在city,正當我們拿著地圖亂轉辨方向的時候,又一個人主動地詢問我們,自告奮勇的帶我們到乘車的地點。每次問路,人們都很熱情,有的甚至帶我們找地方。
我們自己可以決定自己幫不幫別人,但是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幫助自己。所以,對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心裡藏著十二分的感激,對那些願意幫助別人的人,我們心裡藏著十二分的崇敬。所以,在我們能做到的時候,我們也願意加倍的付出。
我喜歡這裡的人,我也力爭做一個讓人喜歡的人。

第三、墨爾本的環境
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是個花園城市,適合人類居住------(誰拿臭雞蛋砸我?閃先!)

第四、其他
所有的草地都可以或躺或坐,可偶們在國內被許多警示牌嚇怕了,很是不習慣在草地上行走呢。
所有的學校和小區都沒有圍牆,一如這裡的人,自然、少有約束。
所有的公共汽車站都完好無損,舊,但是乾淨。
所有的牆上都沒有辦證的電話號碼,塗的鴉你可以盡情的欣賞。
所有的免費資料都很精美,偶還不習慣看過就扔掉。
所有的-----------

所有的所有都很好。

但是,我的心情很是複雜。在這裡,我已經改變了原來要做個家庭主婦的願望。因為,我覺得在這裡,做個家庭主婦會太寂寞。可是,半輩子在象牙塔里生活,我好像已經沒有了應付社會風雨的能力了,偶想不到偶到了社會上能做什麼。沒有工作,接觸不到社會。那個好,就只是別人的好,只是旁觀著的好。偶看著那些洗碗的、拖地的、賣東西的,這些在國內可能想都不會想的工作,在這裡我開始羨慕了,因為,就是這樣的工作人家可能都不會要我做,歐開始能體會那些沒有工作的人的壓力了。
歐在慢慢的說服自己從這裡起步。
偶心中的鐘擺正在向墨爾本擺動。


六、離開墨爾本
10月25日早上5點,我們在兩個手機刺耳的鈴聲中從可親的床上跳起來,準備去趕8點20的飛機。老公的設想是:半個小時打包,15分鐘洗漱,6點坐上火車到city轉乘機場大巴。
我們真的半個小時打好包,15分鐘洗漱好,6點零1 分趕到了火車站!結果,火車6點鐘開走了!!下一班火車6點26分!
偶們想當然的認為早上的火車有著和白天一樣的頻率。沒有看時刻表。
6點26分開車,到city 打的,還是來得及的。我們安慰自己。
但是, 快到26分的時候,廣播里不斷的播送著:下一班火車6點45分。我們又想當然的認為,下一班指的是26分之後的那一班 !焦急地等待中我們根本沒聽到26分的火車竟然取消了(又或者我們根本沒聽懂!)。
狼狽的時刻到了。
偶們拎起行李,衝下火車,奔向站台工作人員去證實。可是,偶的第一句話竟然是help!然後脫口而出的竟然是一句中文!(真丟人捏!)
搞懂了之後,偶們已經處在焦急的狀態了。6點45分的火車,再大約45分 到city,那是萬萬來不及了。可是現在到哪裡去打車?!
感謝glen waverley火車站的設計人員,在離偶們很近的地方就有一個通往馬路的出口,而出口處就停著三輛計程車!
衝進了車,偶開始祈禱了!偶們一路無語,只有偶不時的、沉重的出氣聲。司機明顯地感到了偶們的焦急,計程車以100碼的速度飛奔(誇張什麼呢!其他的車也是這個速度)。
7點40分,偶們趕到飛機場,又衝進大廳。Check in,一切辦好,沒有遲到。偶們開心呀!但是,飛機又晚點了!還是開心呀,反正今天是能走了。於是,偶們倆就在墨爾本的候機大廳悠閑的品嘗了一瓶澳洲的啤酒。入口有點苦,回味綿、短。但願不是一切都這樣。

1、 早上趕飛機,還是再早點起吧;
2、 想坐火車和機場大巴,先研究好時刻表吧。
3、 從這兒出關,指甲剪也要託運的;

9點45分,飛機起飛。一個多小時後到達悉尼機場。
進悉尼海關,偶迷惑了。偶們前面的幾個深顏色皮膚的人老遠就脫掉了鞋子,老公說他們要放鬆:)偶們真正搞懂為什麼要脫鞋子后,他們又把腰帶抽出來了。都搞懂了之後,偶前面的一個白皮膚的人又被要求把手錶摘下來了。偶剛想照著做,工作人員就讓偶們過關了!

偶回來了!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沙發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5-3-8 18:16 | 只看該作者
寫得不錯,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有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3: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