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的吃飯與懷鄉

[複製鏈接]

120

主題

254

帖子

18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sdymm 發表於 2005-2-9 2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春節臨近,各大車站爆滿,「回家」是每年春節前的一大主題。春節對於普通的中國人,意味著:回到故土、吃團圓飯。「月是故鄉明」、「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同樣表達的是中國人的懷鄉情結。而對於幾千年來徘徊於飢餓與溫飽之間的中國人來說,對吃,有著天然的熱衷;在饑饉年代,吃是生存,在度過了溫飽階段的今天,吃已成為一種文化,如何從滿足口腹之慾,升華到精神層面,是個問題。

  中國人特別講究飲食文明。鐘鳴鼎食,是古典的莊嚴儀式,使人進入精神的殿堂,推杯換盞,多少矛盾因此而緩解,多少無言默契全在碰杯之間。

  中國人的鄉土觀念特別重,別以為這是一種純粹的感情,這裡邊包含著口腹之慾。

  對吃,中國人十分寬容

  孔夫子說過「食、色,性也」。在那生活條件很簡陋的年代,能把吃飯和性事坦然地當做人生的大事肯定下來,這本身就是對人性的一種深刻的洞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在孔夫子死後幾千年,就一直弄不清楚。直到五四運動期間還要勞魯迅的大駕莊嚴地宣告一番:一要生存,二要發展。生存,就是吃,發展,就是性。但是,孔夫子是有些矛盾的,他偏偏要把對於女性的愛好和道德對立起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聖人說了,凡人當然不敢違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對女性,尤其是美人是有高度警惕的,對於性愛最愛做出一種厭惡的樣子。所謂「萬惡淫為首」者是也。但是,對於人性的另一種需求――吃,中國人卻十分寬容。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最重大的事情就是吃飽肚子。不懂得這一點,就不懂得中國。

  不能領悟這條最普通的真理,就不能洞察中國的人情世故。

  吃這個字,從口,本來是表意的,本義是口腔,有發聲和進食兩種功能。但是中國人好像更重視吃的功能,不說話無所謂,不吃飯,就活不成。早在甲骨文就有「口井」,計口分田,井田制,到了《說文》中就乾脆把發聲排除了:「口,人所以言食也」。實際上在許多聖賢典籍中,口就等於是人了,《孟子
閱 盡 人 間 窈 窕 姿 懶 過 花 叢 凝 思 秋 花 解 語 隔 千 隅 雲 中 無 寄 錦 書 字 此 情 一 笑 誰 知
沙發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5-2-9 23:35 | 只看該作者
好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0: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