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星座文化:流行時尚的背後是什麼? [貼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4-11-26 14: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星座運程說我今天不適合黃色,所以這件衣服不能穿。」當越來越多的「星相」、「占卜」、「運程」充斥各大網站、雜誌、廣播、電視娛樂節目的時候,作為「新新人類」的青少年開始把這些「權威」的預測當成自己判斷的標準。小到服飾的選擇,大到工作的取捨,「星座運程說」成了最值得信賴的理由。


   
    各種各樣的「占星術」充斥互聯網
    作為一種流行文化,星座文化讓「新新人類」彼此間找到了共同語言,在他們眼中,不知道星座的人是落伍甚至是「老土」的。但是,流行的是否就是健康的?這種緣自西方的非主流文化在標榜流行時尚的同時,其背後傳遞的是怎樣的思維方式和人生觀?青少年為何會迷上星座文化?它給青少年帶來了什麼?     

    星座文化入侵青少年精神世界

    「期末考試考得不好,是因為那天我沒有學業運。」「我以後要嫁給一個天秤座的男人,否則,我的婚姻會不幸福。」「我這星期的幸運數字是五,做什麼最好都跟五有關。」在記者採訪的過程中,青少年看似天真的話語引起了很多家長的憂慮。「真是難以置信,我的孩子這麼迷信!」廣州的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十二歲的女兒幾乎每天晚上都要上網去查看自己第二天的「運程」,以此來決定自己的選擇。

    目前,「星座」現象已成為一種在青少年中流傳的文化現象,它根據一個人的出生日期,對應地划入某個星座名稱中,由此得該個體的氣質、性格等人格特徵,據此預測一段時間內工作、生活諸方面的發展趨勢,提出「忠告」類建議。這是西方占星術的一個內容,更有將血型、生肖與星座相結合、應運而生出的各類繁多的星座文化。

    近日,記者在某搜索網站輸入「占卜」兩字,共檢索出50.1萬個網頁。輸入「星座」兩字,共檢索出297萬個網頁。從搜索結果看,星座文化包括占星奇緣、十二星座解說、北斗星易學書、周公解夢等等,內容十分「豐富」。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已有8700萬網民,其中三成以上是學生,18歲以下的達1500多萬人。那麼其中受互聯網星座文化影響的青少年會有多少?目前很多網站都設置防火牆,過濾、屏蔽含有色情關鍵字的網頁,但屏蔽星座網頁的卻很少。一些家長知道孩子上網算命,一般都認為是「好玩」而不加阻止。

除了很多大型網站專辟有星座站點,包羅詳盡的與星座有關的「知識」,廣播節目中也有固定的星座欄目,預測對應的「運勢」,提供將星座與生活其他方面相結合的建議;雜誌中有類似心理測驗的星座測題;電視娛樂節目中也可見到某個具有星座特徵的明星;甚至有專門介紹星座「常識」的書籍;形形色色的廣告也不乏利用星座來影響青少年消費群體的。     

  「新新人類」為何迷上星座文化?

    星座文化在青少年和傳媒中存在和流傳的現象引起了有關專家的注意。標榜「新新人類」的青少年為何會迷上星座文化?教育心理學專家認為,星座文化迎合了青少年社會認知的需要和自身信念體系形成的需要,與這一年齡段的心理特徵發展有關:

    第一,青少年及青年初期是自我意識迅速發展並日臻成熟的階段,他們更關注對自我心理層面的了解,如性格、氣質、態度傾向、能力水平等。星座文化迎合了青少年這種對自我認知的需要:通過查找出生日期所對應的星座,即可獲得該星座的人的一般性格特徵。操作簡單,結論概括,以及神秘主義不容質疑的權威口吻,吸引了很多青少年的注意。另一方面,青少年期自我意識的獨立性常通過自我形象得以表現,如選擇自己所屬星座的圖案或符號的飾品、衣服、日常用品,是青少年彰顯其個性自我的物化表現。

    第二,青少年不僅存在對自我了解的需要,還存在對自我―他人關係順利建立的需要,星座文化成了青少年解決人際問題的一種工具。利用星座對人際問題進行歸因,尋求解決的辦法。即通過所謂的星座配比度歸因,配比度低,則歸因於不可控因素如「星座天生相剋,所以總處不好」,由此可以獲得一種心理平衡。

    第三,青少年正是信念體系形成的時期,需要正確的主流文化指引。青少年處於當前多元思想相互碰撞、良莠不齊的環境中,當主流文化不能提供具體的、速效的解決方法時,星座文化就作為一種流行文化發揮了替代作用。星座內容中常常詳細地列出針對不同星座的「人生箴言」,從為人處事到生活態度,從職業選擇到個人理財、從每日運勢到整年運程,都以先驗的、權威的形式陳述,逐步使青少年對星座的預測、建議產生信任感以至依賴性。此外,對都市青少年來說,流行意味著時尚,了解流行的占星術,代表著擁有前衛的觀念及生活風格,這也是他們追求個性化自我的表現。

    專家認為,星座文化的流行,不僅僅與青少年內部心理需求的發展有關,而且與社會環境的諸因素誘發有關。其中主要是學業、工作壓力和大眾媒體的傳播。

    在星座欄目中,有相當比例是有關學業和工作狀況的預測。目前學業和就業壓力導致不少青少年產生焦慮,從而使他們寄希望於星座推測的「運程」,以緩解焦慮引發的應激心理。而大眾傳媒對星座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則進一步引發了青少年的好奇心,星座文化是切合了傳媒傳遞信息特質的商業文化,大眾傳媒藉此推廣一套星座與個性相聯繫的信息,抓住了廣大的青少年消費市場。

當星座文化以一種流行時尚的姿態佔領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后,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星座文化津津樂道甚至將其當成了一種精神必需品,有關教育專家對此表示了憂慮:星座文化並不單純是一種流行文化,它所傳遞的思想和思維方式,對青少年人生觀以及信念體系的形成都將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長陳冀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占卜」、「星座」等內容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一些研究表明,青少年對於傳統迷信大都具有正確的認識。但同樣是算命,到互聯網上搖身一變成了『科學預測』,便在青少年眼裡大大提高了可信度。所謂的「星座」、「運程」,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高科技迷信。

    「長期接觸這類迷信信息,很容易使青少年走上極端。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大到學業、情感等的選擇,一些人就會被這些信息所左右。」陳冀京說,由於有了「運程」的說法,青少年在犯錯誤或遇到挫折的時候總可以為自己找到借口,這會導致他們逃避責任和不敢面對困難。「而在這種迷信思想的影響下,他們消極的人生觀就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

    教育學家認為,星座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唯心產物,最終依附的是宿命論思想,且以更西化、更加流行化的面貌出現,其影響是潛隱而緩慢滲透的,所以對青少年正確、健康的信念系統的形成和發展極為不利。

    星座文化的特點決定了它很容易被青少年接受,雖然其人際性指向的內容對青少年社會認知的發展有一定積極影響,但強烈的宿命論對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極大的消極影響。星座文化採用的評價形式容易引導青少年作出簡單化、片面化的人際判斷和價值判斷。

    專家認為,多元文化的衝擊是今天社會中每一個人不可避免的現實。在這種背景下,學校作為主流文化的主要傳遞者,擔負著引導青少年正確信念體系發展的重要責任,極有必要了解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和需要,幫助青少年順利解決選擇問題。另一方面,對青少年產生更廣泛影響的大眾傳媒,應該借鑒流行文化「流行」的因素,以切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滿足他們身心發展需要的形式,宣傳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念,抵制消極低靡的文化侵蝕,為青少年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精神環境。(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