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歸說「歸」

[複製鏈接]

228

主題

245

帖子

37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x6031 發表於 2004-8-27 07: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很多「海歸」為自己變成「海帶」而鬱悶的時候,今年2月從美國歸來的北大學子李漫波,卻有一種進入「第二個青春期」的衝動。他接受筆者採訪時說,人的第一個青春期始於十四、五歲,「忽然間,你想脫離父母,做一個獨立的人,給自己一個新的定位,於是就有了一種交織著危機、焦慮、興奮、刺激的感覺」。新近半年多的「海歸」經歷,則讓他重新拾起了這種感覺,因為你被「拋入」了人生中又一個重大選擇,「於是再次體驗到一種應急和亢奮狀態」。他說與其他「海歸」們閑聊,都有這種感覺。

有著8年留學和在美國大公司工作經歷的李漫波,回國后應聘了一家軟體公司的副總裁。談及選擇海歸的心路歷程,他說最觸動他的,是這些年中國變了,外界對中國的看法變了,海外學子的心態也變了,「歸去來兮」成了一種大勢,一種讓多數人羨慕的選擇。「九十年代剛出國那陣,周末好友聚一塊,聊得最多的就是國內的落後和腐敗,抱怨牢騷一大堆」。但不知何時起人們的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兩年聚會的主題變成『回國』了,所爭論的已經不是回不回,而是什麼時候回」。多數人的心態是晚回不如早回,怕「過了35歲就不大行了」。

李說促成這種轉變的力量,主要不是來自國內的家人和朋友,而是來自國外的輿論和媒體。「你翻開華爾街日報、商業周刊,重要版位充斥著中國的事」,象前陣子商業周刊的封面文章說現在的經濟既非牛市也非熊市,而是「龍市」。不少美國人對中國信心似乎比我們還強,「這種反饋對海外遊子的衝擊力是非常大的」。這一點從我周圍的華人圈子裡就看得特別清楚,現在剛出國讀書的人都會聲明「我不會呆多長時間」,好像在美國留下來已不是讓人羨慕的選擇了。

統計數字也支持了李漫波的說法。1978年至2002年我國共有58萬多人出國留學,回國的達到15萬多人,近十年留學回國人員以每年13%的速度增加,2002年達1.8萬人,2003年超過2萬人。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現在每年出去的人雖然仍以30%的速度增長,但回國人員的增長速度卻達到了50%。

談及「海歸」所要應對的挑戰,李漫波認為最根本的並非就業和薪酬,而是如何調整心態,時時注意在「海歸」與「本土」之間尋找某種平衡,既揚西方知識所長,又與中國文化相銜接。「如果找不到這種平衡,你就成了『香蕉人』(外面黃,裡面白),美國人看你是中國人,而中國人又看你是美國人,哪頭也沾不上,總是處於圈子的邊緣。」這個平衡點把握住了,你在國外又真的學有所成,那麼理想的位置和薪酬只是遲早的事情。

李強調,尋找中、西文化的平衡不是和稀泥,也不要一味地遷就哪一方,「好的東西是不分海內海外的」。譬如企業間拉關係,國外也有,甚至比國內還厲害,就是先達成人與人的信任,然後再去合作。差距是美國企業的MBA教材里對此有系統的理論總結,國內則多是未成文的,憑感覺。這當然不是說美國的東西都是好的,美國有許多好的東西,也有不好的東西,中國也是一樣。有的海歸急於「適應環境,適應大家」,該堅持的也不堅持了,「那樣對自己對企業對周圍的人都是損失」,你作為海歸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還應該看到,這些年中國的文化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不要老拿出國前的眼光看現在。再就是不要老和國內同行比位子比待遇。你在美國拿了學位到英國找工作,有沒有和英國同行比過?沒有吧。為什麼回到自己的國家就放不下架子?「這也是個心態問題」。現在中國已經成了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了,留學生已不再是稀有資源,海歸們回來當然有個和國內同行比的問題,但比的只能是知識和能力,「留洋」的頭銜本身已不再是多重的砝碼了。

至於海歸們普遍關心的工作和薪酬,李漫波認為需要具體分析。世界HR實驗室近期對隨機抽取的1500多個「海歸」樣本進行統計,結果顯示35%以上的「海歸」存在就業難,40%的「海歸」感覺自己的職業方向出錯。有的公司已經出現了僅拿2000-3000元月薪的海歸。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近年來留學市場良莠不齊,出去者未必是精英,不少留學機構也純以賺錢為目的,教學質量缺乏保證。二是留學歸國人數劇增,海歸就業面臨買方市場。三是國內教育和企業經營迅速與國際接軌,人才的「可替代性」提高。四是企業用人走向務實,不再惟洋文憑是舉。不過李漫波認為這並非壞事,它可以讓國家和個人真正理性和務實地對待留學,也可以讓海歸們真正理性和務實地對待自己。實際上,有真才實學的海歸人才永遠是缺乏的,例如同是海歸,有的初次就業只能拿到2000多元的月薪,有的卻能拿到5、6萬元,還供不應求。
Leo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0 09: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