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壽福康寧」背後的血腥(圖文)

[複製鏈接]

62

主題

354

帖子

11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過貢獻的斑竹

Rank: 3Rank: 3

積分
1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冷f 發表於 2004-8-19 15: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本新    來源:中國武當網

道教講求長壽,追求今世的幸福安寧。武當山南岩宮石壁上,摩崖石刻「壽福康寧」四個醒目的大字,既詮注著道教信仰的真諦,也十分附合人們生活追求的心理,幾百年來吸引了無數的遊人香客。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這瀰漫著和平、清平淡泊氣氛的四字背後,有著一場爭權奪利的血腥的政治鬥爭。
    細心的遊客也許會發現「壽」字與「福康寧」三字在書法上不盡相同。據考證,「壽」字為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禮部儒士王愚所書。「福康寧」卻是嘉靖二十年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夏言所書。可惜的是摩崖上夏言題名已經風化,故這四字多年來一直被人誤為王愚一人所書。
    明朝中葉,明王朝度過了自己的黃金時代,開始走向衰敗。昏庸的嘉靖皇帝面對四面楚歌的政局,不整頓朝綱、振興大業,卻受宗教影響,迷信神靈,認為神能拯救一切。封武當為玄岳,祈真武大帝護國佑聖,掀起了一股「玄岳治世」的熱潮。夏言當時還是個小官(吏科),由於他生來機敏,認準了皇帝心理,於嘉靖七年上書主張「分祀天下」,建議修築大型祭壇,這一建議果然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夏言立即被擢為侍讀學士,接著便青雲直上,升為禮部尚書,成為皇上的親信。
    由於全國上下到處築壇祭神,以致於道觀林立,但全國各地災禍不斷,田原荒蕪,餓屍遍野。朝廷中一些清醒的官吏,為拯救社稷,竭力反對乩仙之事。作為才子入閣的夏言,為了表達自己與皇帝一條心,就派了親信弟子王愚上武當山祭祀真武。
    王愚上山的主要任務,是將夏言親筆書寫的「天子萬年」四個大字,上供神靈(這四個字刻於武當山南岩石殿後),祭祀完畢,王愚趁機揮筆寫下了一個「壽」字,匆忙之中將年號也忘記題寫了。王愚為什麼寫「壽」字呢?原來他是為嘉靖皇帝祈壽,並想通過同路方士向皇帝傳送自己忠君的信息。
嘉靖皇帝很快知道了這次祭祀活動的全部過程,極為賞識夏言,夏言成為明王朝中第一人臣加封上柱國的人。
    遺憾的是,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鬥爭異常尖銳、殘酷。嘉靖二十年,由於「遭宮婢變」,皇帝從此「移居西內,日求長生,郊廟不親,朝講盡變。」奸臣嚴嵩暗中聯合同黨設計相鬥,使夏言連連失利,接著又在皇帝面前大進讒言,終於使夏言獲罪。
    夏言遭貶后,嚴嵩繼續向皇帝進讒,等待夏言的命運將是誅滅九族。這時,夏言只有通過神靈來拯救自己,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神靈能賜給他一個安「寧」太平的日子,有個健「康」的身體,落個幸福的晚年,就是當前最大的「福」氣。他虔誠地寫下了「福康寧」三字,並派專人送上了武當山。
    夏言的祈禱,終於喚起了嘉靖皇帝的惻隱之心。嘉靖便下旨,宣召夏言「復少付兼太子太師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仍赴閣辦事。」此時夏言威信乃高於嚴嵩。夏言性耿直,看不慣朝中那些飛揚跋扈的人,便斥逐奸黨,包括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在內,「夏言欲發其罪,嚴嵩父子長跪榻下泣謝」。夏言憐嚴嵩老臣,故沒治罪。誰知釀成大錯,反被嚴家父子及其奸黨暗算,皇帝終於經不起挑唆,在嘉靖二十七年三月,夏言重新獲罪,冬十月,落了個棄市的悲慘結局。
    夏言的「福康寧」三字,剛好與王愚的「壽」字相諧成趣,今天我們懷著興緻讀這四個字時,有關這四個字背後的故事怕是已鮮為人知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1: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