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林雲書法 「無我無人說自在 非空非色見如來」

[複製鏈接]

4

主題

7

帖子

1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owudi 發表於 2011-10-9 12: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howudi 於 2011-10-9 12:51 編輯

林雲書法 「無我無人說自在   非空非色見如來」



這句佛偈原為佛門密宗黑教林雲法王的書法作品,刊於美國三藩市「雲林禪寺」出版的2010年度月曆中。這短短的十四個字可說是深得般若波羅蜜的真諦,值得我們細心品味。

大乘佛教的眾多經典,特別是般若系列的重要著述,諸如「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小品般若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乃至「大方等大集經」、「大般涅槃經」、及「華嚴經」等都反覆說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非色非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等理論,並且認為只要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們就能破除煩惱,到達永遠享有快樂的「彼岸」。

然則所謂「無我無人」和「非色非空」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說只要我們明白了這兩句話,我們就能活得自在,有如親見如來呢?要找這個答案卻也不太容易,否則佛教的先賢大德也不必花費那麼大的力氣‧寫下了那麼多的佛典來說明其中的意義了。林雲法王這句偈的珍貴處,在於只用一句話就把那眾多經典的精要濃縮下來,展現在我們面前,省卻了我們自己去鑽研原始佛經、尋章摘句之苦。

「無我無人」
「無我無人」可以說是大乘佛教,特別是它的哲學思想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念之一。佛教認為我們心目中的「我」其實是不存在的,所以說是「無我」。當然,要認識和接受這個理念的確是很不容易的。讀者讀到這裡,恐怕會問﹕如果真的是「無我」,那麼究竟是誰在寫、誰在讀啊?不正是你在寫,我在讀嗎?如果說是無我,那麼我這個讀者難道會灰飛煙滅嗎?

佛教的解說則是﹕每一個個人其實無時無刻不是在改變當中。比如說,我們的心理狀態和生理結構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改變中。我們看小孩,總覺得他們一天比一天長大、成熟。我們看老人,或會覺得他們一天比一天虛弱、衰老。從這個角度看,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其實已經是兩個不一樣的人了。如果我從現在所處的時間和空間來看過去的我,我可以說過去的我己經不復存在了,因為現在的我和過去的我的確有著這樣那樣的差別。

當我展望將來,我又預測不到未來的我將會是什麼樣子,因為未來的事還沒有發生呢。所以說,未來的我是仍未存在的。

那麼現在的我呢?佛教認為這個現在的我也是不存在的,因為這個我分分秒秒都在改變當中。在每一剎那之間,一個舊的我就已經脫變而成一個新的我。

歸納來說﹕過去的我己經不存在了﹔未來的我還末存在﹔現在的我也不存在,因為在每一剎那之間一個新的我己經脫變出來了。由此,因為過去、現在、未來的我都不存在,所以說是「無我」。同樣,每一個個人都是在不斷地改變當中,因此也引伸而成「無人」。

但是理論還歸理論,實際還歸實際。恐怕沒有多少人覺得自已是活在剎那之間,而是起碼該有幾十年的光景吧。所以佛教又有「畢竟無我」的說法,因為無論怎麼樣,到了最後,當我們離世的時候,我們始終是一無所有的。

「非空非色」
所謂一無所有,就如佛教所說的「一切皆空」。在佛教的哲學思想里,「空」就是一無所有,猶如虛空,是相對於「色」的一個概念。在佛教,「色」是泛指世間的萬事萬物。舉凡有形有像,有顏色,可以眼見、觸摸、感受到的事物和現像,都統稱為「色」。

雖然說「空」就是一無所有,而「色」就是萬事萬物,但是佛教並不認為色和空是對等對立或非此則彼的,反而認為色和空是相輔相成、互為表裡的; 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面就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為什麼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因為萬事萬物必須一個無色無形的空間來孕育和容納它。當事和物在某一個空間裡面形成了,這些事物就變成了它所處的空間裡面的一份子,和這個空間互為影響,甚至融為一體,不可分割,所以說色就是空、空就是色。

讓我試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譬如一位實業家想要發明一種新產品,其中必然經過一定的過程。他的腦海里先有一個念頭,構想著這個產品該是什麼形狀、如何運作等等,然後他把這個構想付諸實行,進行打造,最後產品製成了,成為一件實實在在的物體。在這個過程當中,空無一物的構想,或可比喻為「空」,而最後的製成品就屬於「色」。如果原先的構想沒有付諸實行,也就沒有後來的「色」(產品)。而這個構想(空)也是體現在後來的產品(色)當中,所以構思和產品已融而為一,不可分割,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既然佛經裡面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為什麼林雲法王又把它說成是「非空非色」呢?那是因為既說「空即是色」,所以「空」其實並不空,因為它也是「色」呢,因此說「空」是「非空」。又因為「色即是空」,所以一切萬事萬物,其實到底都是一場空,因此說「色」是「非色」。

那麼「非空非色」又怎能見如來呢?當我們理解到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諸如功名利祿、金銀財富、名譽地位,即所謂「色」者,其實都是「非色」,因為到頭來這些全都是一場空,我們就應當常常提醒自已,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可捨棄的。

同時我們又應該理解到世上又有一些東西是垣久存在、永不磨滅的,比如道德倫理、因果輪迴等,或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說的「修一切善法」,則是「非空」。如果我們能夠一方面「非色」,無欲無求﹔另一方面「非空」,樂善好施、愛人如己,我們不就是有如親見如來嗎?

至於「無我無人」,則是破除煩惱的不二法門。當煩惱破除了,我們就能生活得逍遙自在。但俗語說「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而不如意事卻往往替我們帶來種種煩惱。佛教教我們破除煩惱的方法很多,諸如多行善不為惡、嚴守戒律、請求佛和菩薩加持守護等,而最為徹底的則要數般若波羅蜜所述說的「無我無人」的觀念。

因為「無我」,所以我所擁有的一切,諸如金銀財富,甚至身體器官,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捨棄的。因為「無人」,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也沒有惡人、壞人、仇人。假若有人要來搶劫我、謀害我,我也毫不記恨,因為我的一切所有,無不可舍。他要劫我,我就讓他劫。也劫去的,就是我舍給他的。這就正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裡面如來所說﹕「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當我們無求無怨、無悔無恨,我們不也就是生活在快樂自在,而且無有煩惱中嗎?

此外,「非空非色見如來」可以說是最能解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裡面如來所述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金剛經」的這個「求」字,應該是「尋求」的「求」,而不是「請求」的「求」。否則如來既為一切眾生的無量福田,怎會認為眾生對他若有任何訴求,就是行邪道呢?這段經文的意思大概是說﹕如果人們單從容貌、膚色、形態、聲音等方面來判斷誰是如來、誰不是如來,這些人摸錯門路了,肯是見不了如來。

如來無相、無音聲、無語言,即所謂「非色」。但是宇宙中又實有如來,否則我們何必要敬佛、念佛和拜佛,所以如來實際上是「非空」。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到如來既「非色」亦「非空」的這個特性,我們將能對如來有更大的認知,有如親見如來了。

佛即是如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說﹕「佛知一切法如相‧‧‧‧‧‧得是如相故,佛名如來。」那麼為什麼叫「如來」?所謂「如來」即是「本來如是」、「無有變異」的意思。

什麼是「本來如是」、「無有變異」?我們大概可以把它理解為「永恆不變」、「永遠存在」。所以諸佛如來永恆不變,永遠存在。因為如來永遠存在,所以「不滅」﹔既為不滅,所以「不生」。在我們一般眾生所能理解的,有生的就一定有滅。佛既無滅,所以也是無生。同時,由於如來無有變異,所以如來「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因為增加了或減少了、染垢了或漂凈了就是改變了)。

如來的體性無量無邊,包含一切,其中甚至含有種種矛盾和對立的現像,所以佛經裡面常把許多看來是完全相反的東西說成是無有分別,諸如「不垢即是不凈」、 「不生即是不滅」、「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菩提即是煩惱、煩惱即是菩提」,「不可得即是得」等等。

但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真的能夠用平常心來看待一切對立的個人、群體、或事件,把他們看成「無有分別」,我們就能易於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比如說苦和樂,一般人大都會追求快樂而厭離痛苦。佛教的典籍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知道什麼叫做苦,我們又怎會知道什麼才叫樂?我們對樂的認識是基於對苦的了解,所以苦和樂是永遠並存的。我們不太可能由消滅痛苦來取得快樂,因為苦本來就是我們生活里的一部份。要常常生活在快樂當中,只能透過我們在觀念上把痛苦的看法徹底改變,那就是「不以苦為苦」。

「非色」就是「不以色為色」。如果我們能夠不以色為色,我們就不會為了追逐功名利祿、聲色犬馬等等「色」而疲於奔命。

「非空」就是「不以空為空」。如果我們能夠不以空為空,我們就不會因為明知「畢竟空寂」而變得消極頹廢,從而不去「修一切善法」。

感謝大家把這篇文章讀完。祝願大家恆不忘失林雲法王的這句佛謁「無我無人說自在,非空非色見自來」。

*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的看法和理解,並不代表林雲法王的意見或雲林禪寺的立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5 06: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