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孔乙己、吶喊和狂人日記

[複製鏈接]

28

主題

27

帖子

5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朱蓬蓬 發表於 2004-9-21 04: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孔乙己、吶喊和狂人日記
朱蓬蓬
近日,讀《南方都市報》,有摩羅的一篇文字,這篇文字介紹了魯迅先生的兩個意思。
一個是1924年1月12日《京報副刊》發表孫伏園(化名曾秋士)《關於魯迅先生》一文。說魯迅喜歡《孔乙己》,「在寥寥數頁之中,將社會對於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寫出來,諷刺又不很明顯,有大家風度。」不過,魯迅要表達的是,對於弱者的同情,揭示人間的冷漠。可是這些年來,中學課堂對於《孔乙己》的解讀,老說作者是諷刺孔乙己的迂腐,批判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這一解釋跟作者的立意距離甚遠。
另一個意思是,魯迅先生聽說《吶喊》、《狂人日記》被請進中學課堂,感到極為沉痛,他很不願意讓孩子讀到這些作品。他說,不應該讓孩子看見血腥、醜惡、殘酷和絕望,而應該把充滿理想、充滿光明、充滿善念和愛心的作品提供給孩子。
我們相信,孫伏園先生說的這兩個意思,也許的確是魯先生內心的想法。但為什麼直到今天,幾乎是過去了一個世紀,人們還是在說孔乙己是迂腐呢?學生還是在研究學習《吶喊》和《狂人日記》呢?現實的情況似乎和魯迅先生的立意仍然距離甚遠。
也許,因為中國古老的文明是悠遠的,讓人沉痛的東西也不能不留存得久長一些。從封建到半封建殖民地經濟,再到今天的市場經濟,如果說封建禮教的本質是吃人,那麼血淋淋的資本張揚也是吃人。雖然我們的社會主義有了許多雷鋒、張思德那樣的戰士、孔繁森那樣的幹部、馬祖光那樣的院士......但在一些時候,一些地方,一些人們,還缺少對弱者的同情,表現更多的是人間的冷漠,那麼,學校的老師在解讀時,怎麼能不諷刺孔乙己的迂腐呢?看來,要今天的孔乙己「與時俱進」,去掉迂腐,還得一段時間。也許,到孔乙己們真的去掉了迂腐,人間也就不再會有冷漠了。
對於《孔乙己》是如此,對於《吶喊》和《狂人日記》可能也不例外。誰不希望把充滿理想、充滿光明、充滿善念和愛心的作品提供給孩子呢?誰又願意讓孩子看見血腥、醜惡、殘酷和絕望呢?
過去,孩子們從家庭到學校,都是比較單純的,只有到走上社會,才會知道社會的複雜,但現如今,家庭本身就夠複雜的了,到學校、走上社會就更是複雜,吹牛拍馬,勾心鬥角,玩弄權術,欺上瞞下,假冒偽劣,拉幫結派,買官賣官,腐敗墮落,貪贓枉法......上個世紀有的,這個世紀還在有,上個世紀吶喊了的,這個世紀還得吶喊,上個世紀的狂人日記,這個世紀還在繼續書寫,因為血腥、醜惡、殘酷和絕望還在層出不窮,花樣翻新。
魯迅先生在地下怎麼會知道,今天的中國,雖然已經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一手硬,一手軟」的情況依然存在,當公正、公平、誠信還沒有到位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還非得把血腥、醜惡和殘酷告訴孩子不可,如果你不告訴孩子的話,說不準什麼時候你的兒子就殺人了,你的女兒就被人當二奶包了,而提前告訴,則可以提高警惕,可以防微杜漸。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已經聽到一種說法,魯迅先生的作品過時了,要從學校課本里把魯迅的東西拿掉。
我們不敢對專家學者的意見說不,問題是孔乙己還沒有擺脫迂腐,新時代仍然需要吶喊,各式新版的狂人日記還在繼續出爐,而只有我們的社會充滿理想、充滿光明、充滿善念和愛心以後,才有可能出現魯迅先生所期望的充滿理想、充滿光明、充滿善念和愛心的作品。
2004年9月13日
朱蓬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09: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