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zz)中山先生批判洋奴、恢復中華之名言選

[複製鏈接]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xcowboy 發表於 2011-7-19 06: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txcowboy 於 2011-7-19 06:19 編輯

原帖地址:

http://tieba.baidu.com/f?kz=1110189822

中山先生批判洋奴、恢復中華之名言選

孫中山論四維八德——《民族主義演講「八德」》:「講到中國固有的道德,中國人至今不能忘記的,首是忠孝,次是仁愛,其次是信義,其次是和平。這些舊道德,中國人至今還是常講的。但是,現在受外來民族的壓迫,侵入了新文化,那些新文化的勢力此刻橫行中國。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舊道德,以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舊道德。不知道我們固有的東西,如果是好的,當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棄。」以中山裝四個口袋演講「四維」引用《管子》:「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孫中山對GC國際代表馬林說:「 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丵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

孫中山論革丵命:「余之謀中國革丵命,其所持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迹者,有吾所獨見而創穫者。」「革丵命之名發於孔子。湯武革丵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丵命就是恢複數千年歷史上之文明。」「上至歷朝制度之沿革,大則兩間之天道人事,小則泰西之格致語言,多有旁及。」

孫中山論共和:「共和者,我國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遺業也。我國民之論古者,莫不傾慕三代之治,不知三代之治實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之者也。勿謂我國民無理想之資,勿謂我國民無進取之氣,即此所以慕古之意,正富有理想之證據,亦大有進步之機兆也。」「取歐美之共和以為模範,同時仍取數千年前舊有文化而融貫之。」

孫中山論東方文化的優越性:「專就最近幾百年的文化講,歐洲的物質文明極發達,我們東洋的這種文明不進步。從表面的觀瞻比較起來,歐洲自然好於亞洲。但是從根本上解剖起來,歐洲近百年是什麼文化呢?是科學的文化。是注重功利的文化。這種文化應用到人類社會,只見物質文明,只有飛機炸彈,只有洋槍大炮,專是一種武力的文化。歐洲人近有專用這種武力的文化來壓迫我們亞洲,所以我們亞洲便不能進步。這種專用武力壓迫人的文化,用我們中國的古話說就是『行霸道』,所以歐洲的文化是霸道的文化……我們東洋向來輕視霸道的文化。還有一種文化,好過霸道的文化,這種文化的本質,是仁義道德。用這種仁義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壓迫人。是要人懷德,不是要人畏威。這種要人懷德的文化,我們中國的古話就說是『行王道』。所以亞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

孫中山說要喚醒固有的道德知識:「我們自被滿清征服了以後,四萬萬人睡覺,不但是道德睡了覺,連知識也睡了覺。我們今天要恢復民族精神,不但是要喚醒固有的道德,就是固有的知識也應該喚醒他。」「指南針、印刷術、火藥、瓷器、茶葉、絲織、造房、弔橋……外國現在最重要的東西,都是中國從前發明的!」

孫中山論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我們中國的新青年,未曾過細考究中國的舊學說,便以為這些學說就是世界上頂新的了,殊不知道在歐洲是最新的,在中國就有了幾千年了!」「現在要恢復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們固有的能力一齊都恢復起來!」

孫中山論華夷之辨:「觀中國歷史之所示,則知中國之民族,有獨立性質與能力,其與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或狎習而與之同化;其在政治不修及軍事廢馳之時,雖不免暫受他民族之蹂躪與宰制,然率能以力勝之。」「余之民族主義,特就先民所遺留者,發揮而光大之。」

孫中山論知難行易:「今即以古人之說證明之,中國大成至聖有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言,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商鞅又云:民可與樂成,難與圖始,從可知行之非艱,知之惟艱,實中國上古聖賢遺傳之學說。」

孫中山論民權在中國最早:「到底君權對於中國是有利或有害呢?中國所受君權的影響,可以說是利害參半。但是根據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來講,如果應用民權,比較還是適宜得多。所以,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張民權。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便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稱堯舜,就是因為堯舜不是家天下。堯舜的政治,名義上雖然是用君權,實際上是行民權,所以孔子總是宗仰他們。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又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又說: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他在那個時代,已經知道君主不必一定要的,已經知道君主一定是不能長久的,所以便判定那些為民造福的就稱為聖君,那些暴虐無道的就稱為獨夫,大家應該去反抗他。由此可見,中國人對於民權的見解,二千多年以前已經早想到了。」

孫中山論民生就是祖宗寶藏:「將來倘能成立新國家,另有新組. 織,則必不似舊世界之痛苦。預料此次革丵命成功之後,將我祖宗數千年遺留之寶藏,次第開發,所有人民之衣食住行四大需要,國家皆有一定之經營,為公眾謀幸福。至於此時,幼者有所教,壯者有所用,老者有所養,孔子之理想的大同世界,真能實現,造成莊嚴華麗之新中丵. 華. 民. 國,且將駕乎歐美而上之。」

孫中山論舊文化:「今日中國的舊文化,能夠和歐美的新文化並駕齊驅的原因,都是由於孔子在二千年前所做的宣傳工夫。」

孫中山答日本人:「我輩之三民丵主義首淵源於孟子,更基於程伊川之說。孟子實為我等民丵主主義之鼻祖。社會改造本導於程伊川,乃民生主義之先覺。其說民丵主、尊民生之議論,見之於二程語絲,非列寧及其他近世社會主義之糟粕。不過演繹中華三千年來漢民族所保有之治國平天下之理想而成之也。」

孫中山論民族道德:「窮本極源,我們現在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聯合起來做成一個國族團體外,就要把固有的舊道德先恢復起來。有了固有的道德,然後固有的民族地位才可以圖恢復。」「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去統一世界,成一大同之治,這便是我們四萬萬人的大責任。」

孫中山論軍人精神:「孔子之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三達德,軍人精神之要素。」

孫中山北伐宣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

孫中山指出西方民丵主的缺陷:「歐美現在實行民權,人民所持的態度總是反抗Z.F,根本原因就是由於權和能沒有分開。中國要不蹈歐美的覆轍,便應該要照我所發明的學理,要把權和能劃分清楚。人民分開了權和能,才不致反對Z.F,Z.F才可以發展,中國要分開權與能是很容易的事,因為中國有阿斗和諸葛亮的先例可援,如果Z.F是好的,我們四萬萬人便把他當諸葛亮,把國家的全權都交到他們,罷丵免他們,收回國家的大權。歐美人民對於Z.F不知道分別權與能和界限,所以他們的民權問題發生了兩三百年,至今還不能解決。」

孫中山指出馬克思的缺陷:「人類因為要有不間斷的生存,所以社會才有不停止的進化。所以社會進化的定律,是人類求生存。人類求生存,才是社會進化的原因。階級戰爭不是社會進化的原因,階級戰爭是社會當進化的時候所發生的一種病症。這種病症的原因,是人類不能生存。因為人類不能生存,所以這種病症的結果,便起戰爭。馬克思研究社會問題所有的心得,只見到社會進化的毛病,沒有見到社會進化的原理。所以馬克思只可說是一個社會病理家,不能說是一個社會生理家。」

孫中山座右銘《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孫中山論中體西用:「發揚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恢復我一切國粹之後,再去學西方之所長。」「自成童就傅以至於今,未嘗離學,雖未能為八股以博科名,工章句以邀時譽,然於聖賢六經之旨,國家治亂之源,生民根本之計,則無時不往複於胸中。」「外瞻世界之大勢,內察本國之利弊,以日新又新之精神,圖民生之幸福。」

孫中山論自由:「歐洲以前因為太沒有自由,所以革丵命,要去爭自由。我們是因為自由太多,沒有團體,沒有抵抗力,成一片散沙。個人不可太過自由,國家要得完全自由。」

孫中山論中國的五權憲法好過西方的三權憲法:「余游歐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選舉之弊,決不可無以救之,而中國相傳考試之制、糾察之制,實有其精義足以濟歐美法律、政治之窮,固主張以考試、糾察二權,與立法、司法、行政之權並立,合為五權憲法;更采直接民權之制,以現主丵權在民之實。如是余之民權主義,遂圓滿而無憾。」

孫中山高度評價隋唐科舉制:「現在各國的考試製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製度原來還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所以中國的考試製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

孫中山與劉成禺談話:「吾讀《通鑒》各史類,中國數千年來自然產生獨立之權,歐美所不知,即知而不能者,此中國民族進化歷史之特權也。祖宗養成之特權,子孫不能用,反醉心於歐美,吾甚恥之!」

孫中山說中國並非一盤散沙:「中國四萬萬之眾等於一盤散沙,此豈天生而然耶?實異族之專制有以致之也。在滿清之世,聚會有禁,文字成獄,偶語棄市,是人民之聚會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皆已削奪凈盡,至二百六十餘年之久。種族不至滅絕亦云幸矣,豈復能期其人心固結、群力發揚耶!」

孫中山《黃帝頌》自豪宣稱:「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針,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孫中山論漢語漢文之偉大:「以其文論,終不能不謂為富麗殊絕。夫自皰羲畫卦,以迄於今,文字遞進,逾五千年……蓋一民族之進化,至能有文字,良非易事;而其文字之勢力,能旁及鄰圉,吸收而同化之。所以五千年前,不過黃河流域之小區,今乃進展成茲世界無兩之巨國……雖今日新學之士,間有倡廢中國文字之議,而以作者觀之,則中國文字決不當廢也!……彼於中國文明一概抹殺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國人之心性理想無非古人所模鑄,欲圖進步改良,亦須從遠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補偏救弊之方。夫文字為思想傳授之中介,與錢幣為貨物交換之中介,其用正相類。必廢去中國文字,又何由得古代思想而研究之?抑自人類有史以來,能紀四五千年之事翔實無間斷者,亦惟中國文字所獨有;則在學者正當寶貴此資料,思所以利用之。如能用古人而不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為古人所奴,則載籍皆似為我調查,而使古人為我書記,多多益善矣。彼歐美學者於埃丵及、巴比倫之文字,國亡種滅,久不適於用者,猶不憚搜求破碎,復其舊觀,亦以古人之思想足資今人學問故耳。而我中國文字,詎反可廢去乎?」

孫中山論宇宙:「太極而物質→天體而地球→生元而物種→人性而人類→互助而民族。」

孫中山論《大學》:「就人生對於國家的觀念,中國古時有很好的政治哲學。我們以為歐美的國家近來很進步,但是說到他們的新文化,還不如我們政治哲學的完全。中國的一段最有系統的政治哲學,在外國的大政治家還是沒有見到,還沒有說到那樣清楚的,就是《大學》中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一段話。把一個人從內發揚到外,由一個人的內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這樣精微展開的理論,無論外國什麼政治哲學家都沒有見到,都沒有說出,這就是我們政治哲學的知識中獨有的寶貝!」

孫中山批判邯鄲學步、削足適履:「中國幾千年以來社會上的民情風土習慣,和歐美的不大相同」,所以「不能完全仿效歐美。」「如果不管中國自己的風土人情是怎麼樣,便像學外國的機器一樣,把外國管理社會的政治硬搬進來,那便是大錯。」

孫中山批評留學生不好的傾向:「到了美國之後,不管中國為什麼要派留學生,學成了以後究竟對中國有什麼用處,以為到了美國,只要學成美國人一樣便夠了。所以他們在外國的時候,便自稱什麼『佐治、『維廉、『查理,連中國的姓名也不要·甚至有在美國的時候,連中國人住的地方都不敢去,逢人說起國籍來,總不承認是中國人。中國貧弱,美國富強,在少數留學生中產生這種不健康的心態本不足怪。但古人有「貧不奪志」之訓,「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孫中山自傳,明恢復中華之志:「生於晚世,目不得睹堯舜之風,先王之化。心傷韃虜苛殘,生民憔悴,遂甘赴湯火,不讓當仁。糾和英雄,建旗倡義,擬驅除殘賊,再造中華,復三代之規,步泰西之法。使萬姓超蘇,庶物昌運,此則應天順人之作也!」

孫中山強調要靠人倫宗族來恢復中華:「勵志、合群二事,吾民族首要之方針也。今諸君一心以改良風俗為任,注重教育,組合群力,皆為民治最優厚根柢。又能守其祖先發憤自雄、百折不撓之心志,以出而效力於國家,則將來闞氏之立功業於宇內、著勛績於史冊者,必能接踵而起,為世欽仰。」「中國國民和國家結構的關係,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再然後才是國族。這種組. 織一級一級的放大,有條不紊,大小結構的關係當中是很實在的,如果用宗族為單位,改良當中的組. 織,再聯合成國族,比較外國用個人為單位當然容易聯絡得多。」

孫中山盛讚中國古代的自治:「中國古代之治理,教養建施;後世退化Z.F,則委去教養之職務,而聽民人各家之自教自養,而Z.F只存一消極不擾民者,便為善政矣。」「聯合數鄉村,而附有縱橫二三十里之田野者,亦可為一試辦區域。」

孫中山高度評價古代的家族、鄉族作用:「我們中國不是沒有統計方法的,試看各族各姓里,都有一個很詳細的家譜,那就是個證據了。」「吾國家天下數千年,群之事不備於有司,家教而族約以為一家,有人事業文章可傳者,官吏或不具,惟家乘所詳,視官史且信。若里居、生歿、婚異,凡為群之狀,非家乘一無所稽焉。是為政之敝,而固無謬於自治之意也。」「國與民相系而不離。某居、某婚、某生歿、某何業、逮財若干,公之籍各具,無或取征於家。其為家也簡,二世以上恆異處。人視其族,亦恆不獨親,是去極治乃甚修,而於國之治,為能範圍其民而不渙者也。」「家教而族約以為一家。」「自人民繁衍,而姓氏生;姓氏生,而家族之見重,由是家族以起。然此家族亦甚好,合無數之家族即成為國家。」

孫中山盛讚中醫:「救死扶傷。」「徹底的民族主義和徹底的民生主義。」

孫中山論仁:「誠如唐韓愈所云「博愛之謂仁」,敢雲適當。博愛雲者,為公愛而非私愛,即如「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與夫愛父母妻子者有別。以其所愛在大,非婦人之仁可比,故謂之博愛。能博愛,即可謂之仁。」「此次革丵命為順天應人之事業,必能成功,前已言之。設若不成功則如何耶?古有人云:「濟則國家之靈,不濟則以死繼之。」死者,即成仁是也。」

孫中山論勇:「孔子有言「勇者不懼」,可見不懼即為勇之特徵。孟施捨古之勇士,其言曰:   「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由是以觀,「不怕」即勇之定義,決無可疑。」

孫中山高度評價中國武術:「自火器輸入中國之後,國人多棄體育之技擊術而不講,以至社會個人積弱愈甚,卻不知最後五分鐘之決勝,常在面前五尺地短兵相接之時。」題匾「尚武精神!」

孫中山論恢復中華要從家、鄉入手:「《尚書》所載堯的時候,「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他的治平工夫,亦是由家族入手,逐漸擴充到百姓,使到萬邦協和,黎民於變時雍,豈不是目前團結宗族造成國族以興邦御外的好榜樣嗎?如果不從四百個宗族團體中做工夫,要從四萬萬人中去做工夫,那麼,一片散沙便不知道從那裡聯絡起。從前日本用藩閥諸侯的關係,聯絡成了大和民族。當時日本要用藩閥諸侯那些關係的原因,和我主張聯成中國民族要用宗族的關係是一樣。」

孫中山盛讚我國曆法的優越:「我國陰曆自軒轅時代創行至今,沿用數千年之久,中經五十餘次更改。其法原較陽曆為善,惟閏月一層,不便國家預算。光復之初,議改陽曆,乃應付環境一時權宜之辦法,並非永久固定不能改變之事。以後我國仍應精研曆法,另行改良,以求適宜於國計民情,使世界各國一律改用我國之歷,達於大同之域,庶為我國之光榮」。

孫中山論中國與歐洲:「歐洲的科學發達、物質文明的進步,不過是近來二百多年的事。在數百年以前,歐洲還是不及中國……至於講到政治哲學的真諦,歐洲人還要求之於中國。」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8: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