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2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和Palla兄討論「佛說摩登女經」與「楞嚴」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7-16 09: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1-7-16 06:24 編輯

Palla兄的引述「摩登女經」從而質疑「楞嚴」當中句子的真實性,令到愛讀「楞嚴」
之學者有點無所適從,現今與兄你討論:--

大前題:------「佛說摩登女經」與「楞嚴經」兩個不同版本的譯述。

小前題:-------Palla兄認為楞嚴經卷一描述,故事實際上是改編自『佛說摩鄧女
經』

讓我們現在分析一下:-----

首先說「佛說摩鄧女經」 普通人都可以看得出它是一平鋪直敘的故事式的散文,當
中並未提到任何佛法,因為它前面有「佛說」兩字,所以學佛之人或會聯想到這個故
事是由阿難受女色引誘的考驗而告誡弟子戒律之重要性.

以下是「佛說摩鄧女經」當中的一段,請留意紅綠色所標之字句


佛說摩鄧女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阿難持缽行乞食。食已阿難隨水邊
而行。見一女人在水邊擔水而去。阿難從女[曷-曰]水。女即與水。女便隨阿難,視
阿難所止處。女歸告其母,母名摩鄧,女於家委地卧而啼。母問女:「何為悲啼?」
女言:「母欲嫁我者,莫與他人。我於水邊見一沙門從我[曷-曰]水,我問何字,名
阿難。我得阿難乃嫁。母不得者,我不嫁也。」

母出行問阿難。阿難者,承事佛。母已知,還告女言:「阿難事佛道,不肯為汝作
夫。」女啼,不飲食,言:「母能知蠱道。」母出請阿難歸飯。女大喜。母語阿難:
「我女欲為卿作妻。」阿難言:「我持戒不畜妻。」復言:「我女不得卿為夫者便
自殺。」阿難言:「我師佛,不得與女人共交通。」母入語女:「阿難不肯為汝作
夫,言其有經道者不得畜婦。」女對母啼言:「母道所在。」母言:「天下道。無
有能過佛道及阿羅漢道。


摩鄧女復言:「但為我閉門戶無令得出,暮自當為我作夫。」母閉門,以蠱道縛阿
難。至晡時,母為女布席卧處
,女大喜,自庄飾。阿難不肯前就卧處。母令中庭地
出火,前牽阿難衣,語阿難言:「汝不為我女作夫,我擲汝火中!」阿難自鄙為佛
作沙門,今日反在是中,不能得出。佛即持神,心知阿難,阿難還至佛所,白言:
「我昨日行乞食,於水邊見一女人我從乞水。我還到佛所。明日,有一女人名摩鄧,
請我欲得歸飯我。出便牽我,欲持女與我作妻。我言:我持佛戒不得畜妻。」

疑點一:--(紅色)摩登母既然知道佛法之偉大奧妙,不可輕易違抗的話,為何明知
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疑點二:(綠色)---佛陀如何救出阿難這裡交待得含糊,佛陀有六通,稍為有點佛法
常識的人士都很難估計佛陀用了那一通??


接著我們講「愣嚴經」經文如下:----(卷一)

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兼復
親延諸大菩薩。城中復有長者居士同時飯僧。佇佛來應。佛敕大殊,分領菩薩及阿
羅漢,應諸齋主。唯有阿難,先受別請。遠遊未還,不遑僧次。既無上座,及阿□
黎。途中獨歸。其日無供。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
最後檀越,以為齋主。無問凈穢,剎利尊姓。及旃陀羅。方行等慈,不擇微賤。發
意圓成,一切眾生,無量功德。阿難已知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葉,為阿羅
漢,心不均平。欽仰如來,開闡無遮,度諸疑謗。經彼城隍,徐步郭門。嚴整威儀,
肅恭齋法。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
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



如來知彼淫術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於時世
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敕
文殊師利將咒往護。惡咒消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阿難見佛。頂禮
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
三摩,禪那,最初方便。於時復有恆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
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經中所提的描述只是因為波斯匿王要飯僧,不見阿難,所以輕輕帶出一段這小故事。

這裡所提的「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是摩登女,並非阿難。
咒有千百多種,無論大乘或密乘不同的咒語有不同的效果,,有慈悲咒,解難咒,魔
咒,等等
阿難已經是證了初果的,無論如何是不會受情愛所困的,怎麼能夠達到初果羅漢呢?
佛在這裡已經講到功夫了,;所謂的入流,反而無所入。換言之,他證到空的境界,
就是緣起不起了,緣起性空了,也就是證到了性空,念念都是空的境界。所以如果
要證得初果的人去破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摩登伽女,就用了娑毗迦羅先梵天咒。而佛陀是吩咐文殊拿「愣嚴咒」去破解「梵
天咒」並非是聯手齊去破。

最後一點是兩部經時間上的差別問題,」佛說摩登伽女經「是在中國後漢時期,亦
即是公元紀前後,而「楞嚴經」是唐朝武則天時傳入中國的。時間上相差幾個世紀,
這個可能Palla兄以先入為主吧!

結論:---可能性有三個:--

1,楞嚴經的部分描述是作者抄襲於「佛說摩登伽女經」而改篇的

2,,楞嚴經的部分作者描述是用大乘佛法去補償 小乘佛法不足之處

3。兩部經都是有「緣起」之相同之處,在大乘佛法之中「緣起是有五種那就是:--

業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六大緣起(這是密宗的)

佛說摩登女經是,摩登女對阿難產生不正常的情愛那就是業力的產生,所以是業感緣起,而
楞嚴經所講到的咒語是藏在八識田裡,所以是賴耶緣起.。










我手寫我心!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沙發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6 20: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1-7-16 21:02 編輯

疑點一:--(紅色)摩登母既然知道佛法之偉大奧妙,不可輕易違抗的話,為何明知
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我答如是:這一點沒有什麼疑問,摩鄧明知自己的蠱道對三寶弟子無效,但知其不可為而為,只因她深愛自己的女兒。儘管女兒任性,讓她蒙羞,她還是勉為其難,想方設法要達成女兒的心願。摩鄧的母愛也是感人的。

疑點二:(綠色)---佛陀如何救出阿難這裡交待得含糊,佛陀有六通,稍為有點佛法
常識的人士都很難估計佛陀用了那一通??


我答如是:一點都不含糊,這是「神足通」。只在一念中如其所願而入其像定,事情就成辦了。換言之,佛陀連開口說一個字都不用,只在一念中就完成了救援工作,哪有像楞嚴經所說的費那麼大的勁嘛!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6 20:53 | 只看該作者
楞嚴經的漏洞很多,例如作者說佛陀接受波斯匿王請食,卻說阿難先受別請、遠遊未還,其實阿難身為佛陀的侍者,佛陀前往施主家中受供,他都要陪侍在場的。此外,作者稱佛敕文殊,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這又說明了作者不懂律制。文殊菩薩是在家眾,並不是僧團的成員,是不能與出家眾一同受供的。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7-16 21: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2樓 的帖子

呵呵!母愛真偉大啊!
我們先不要講咒語,阿難一個堂堂大男人也敵不過兩個小女人,須要佛陀去救,,
真是引人笑柄!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5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7-16 21: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3樓 的帖子

這個適宜老兄大德你入一入定,見一見作者,教他一些律制!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6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6 2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4樓 的帖子

一個大男人如果真的動粗,兩個小女子的確不是對手,所以當然不是阿難敵不過她們,而是阿難心地仁慈,不忍傷害摩鄧母女。我並不覺得它可笑,我反而覺得楞嚴經的佛陀要唸那麼大的一篇咒語去對付一個會使兩手巫術的妓女才是真的可笑。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7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7-16 21: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6樓 的帖子

那就求同存異吧!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8
zjd713 發表於 2011-7-17 04: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1-7-16 12:13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6 04:53
楞嚴經的漏洞很多,例如作者說佛陀接受波斯匿王請食,卻說阿難先受別請、遠遊未還,其實阿難身為佛陀的侍者 ...


哎~~說你不解經意真是一點不錯啊。首先需要想一下楞嚴經的目的何在??概括而言,是借阿難的事來宣說楞嚴定。

你提的第一個問題,經上簡潔講了。「屬諸比丘休夏自恣」,印度屬於熱帶,有比較長的雨季,加之夏天昆蟲較多,為了避免殺生,所以才需要「結夏安居」,不出去乞食,這是佛定下的規矩。阿難之所以在波斯匿王請客時不在場,問題在於阿難定力不足,違戒在先。所以才沒趕上請客,才會獨立出去乞食。而佛也有規定,出門乞食需要至少2個人,以便相互監督,一個定力不足的阿難獨立出去乞食才引出了這個故事的主題。。。如何修定,這才是重點。


文殊是諸佛之師,道行已達佛地境界,之所以轉世是為了幫助釋迦摩尼佛宏法,以他來帶領諸眾再合適不過了,經文中七處征心,十番顯見后,文殊見諸大眾還是不明白,也是他主動出來打圓場,以開示大眾,可想而知其分量了。。。


老兄一天到晚玩文字遊戲,完全不解經意所在,重點何在,實在無聊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9
zjd713 發表於 2011-7-17 04: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1-7-16 12:32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6 04:42
疑點一:--(紅色)摩登母既然知道佛法之偉大奧妙,不可輕易違抗的話,為何明知
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1.摩登母若真知佛法偉大為何不皈依佛法而投向外道??可想而知,你的思維不是以因及果,而是以果猜因

2.救人不是重點,這是佛經不是西遊記,也不是警匪片的劇本。。。經上明確說明了救人用的是楞嚴咒,當然你讀楞嚴咒和佛的有很大差異,為什麼??道藏的《道法會元》里也記載了很多符咒,佛道家的咒語的威力是建立在修行者自身道行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只有達到天人合一境界時才能有所效果。這也好比中國傳統術數中,如梅花易數也是一個道理,明心見性了,由心而發,才會有用,所以佛才不是用報身讀咒,而是用法身讀咒。。。


楞嚴經每個細節都有其道理,你如果只是泛泛而讀,如何能有收穫??那只是書讀你,而不是你讀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0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7 09:11 | 只看該作者
「屬諸比丘休夏自恣」,印度屬於熱帶,有比較長的雨季,加之夏天昆蟲較多,為了避免殺生,所以才需要「結夏安居」,不出去乞食,這是佛定下的規矩。阿難之所以在波斯匿王請客時不在場,問題在於阿難定力不足,違戒在先。

我評如是:這不是阿難違戒,而是說明了楞嚴經的作者不明僧制,胡編亂造。再者,接受國王請食比外出乞食所得更豐盛,定力不足而未一同受供的說法犯了常識性的錯誤。

文殊是諸佛之師,道行已達佛地境界,之所以轉世是為了幫助釋迦摩尼佛宏法,以他來帶領諸眾再合適不過了,經文中七處征心,十番顯見后,文殊見諸大眾還是不明白,也是他主動出來打圓場,以開示大眾,可想而知其分量了。。。

我評如是:菩薩無論有多高的證量,只要他未經僧團依律剃度、授予大戒,他就是個在家居士。在家眾當然不能與僧伽共行僧事,受供也一樣。有問:菩薩若現比丘相呢?答曰:這不但不如法不如律,而且十分嚴重。如前所述,未經剃度受大戒者就不是比丘。既非僧伽的成員,卻以比丘的形象出現,甚至共行僧事,這在戒律學上稱為賊住(盜住),屬於重大惡行。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11
zjd713 發表於 2011-7-17 09:26 | 只看該作者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6 17:11
「屬諸比丘休夏自恣」,印度屬於熱帶,有比較長的雨季,加之夏天昆蟲較多,為了避免殺生,所以才需要「結夏 ...

呵呵~~看來你連楞嚴經起因的基本先後順序都不清楚啊,因為有「結夏」所以才只受供養不出去乞食,因為阿難在結夏時擅自出去才沒趕上國王請客,因為大家都不在,肚子又餓了才會獨自去乞食,因為獨自乞食而又定力不足才會有這一劫,因為有這一劫才會有此經,因為阿難平時以博聞見長才忽視了修定,因為很多人都有同樣的問題,所以此經才以談定為主。佛的所有經典都是因緣而生,你連此經的題目和緣起都沒搞明白啊。。。


佛家有所謂方便般若和實相般若,有第一義諦和方便法門,沒搞懂這點還能談什麼??呵呵~~~在第一義諦里甚至連因緣都可以捨去,所以佛以三個月亮作比喻,真月、捏指所觀第二月、水中第三月。。。呵呵~~說捏指的第二月是為了破水中月,但是這還不是第一義。。。你現在玩文字遊戲還只不過是水中觀月罷了。。。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2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7 09:29 | 只看該作者
於時復有恆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我評如是:我說楞嚴經的作者胡編亂造,真是一點也不假,信手拈來就是一堆錯誤。要知道,佛時世間無辟支佛,而當辟支佛出世時,世間已無正法可聞。獨覺根器之人若生於佛時,必入於聲聞眾,例如大迦葉尊者。簡單的說,佛和辟支佛不會併立於世,此乃佛學常識,楞嚴經的作者卻慒然不知。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3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7 09: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zjd713 11樓 的帖子

這些方便啦!實相啦!說穿了就是談玄說妙罷了。唸一大篇咒語去對付一個妓女,一點也不方便,而且勝之不武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4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7 09: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1樓 的帖子

首先說「佛說摩鄧女經」 普通人都可以看得出它是一平鋪直敘的故事式的散文,當中並未提到任何佛法

佛說摩鄧女經中並不是沒有佛法,而是沒有引人暇想的玄談和華麗的文字。早期的佛典基本上都是樸實簡要,看似平淡無奇。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15
zjd713 發表於 2011-7-17 09: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1-7-16 18:01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6 17:29
於時復有恆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我評如是:我說楞嚴經 ...


哎~~一點常識也沒有啊,在佛出世以前,有些人通過聲聞、緣覺悟道,通過緣覺悟道者稱為「辟支佛」。。。所以釋迦摩尼才對大迦葉說,即使沒有佛的出現,憑他自己的頭陀修行也可以成就「辟支佛」果位。。。但是佛出現后情況就不同了。。。經中所指「辟支佛」顯然是指在佛出現以前成就果位的悟道者,你要是不稱之為「辟支佛」,請問你叫他們什麼?所有這些稱謂也不過是「權益」。。。在佛教中眾生平等,遍地都是法界,一個稱呼不過是用來表示修行的境界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16
zjd713 發表於 2011-7-17 09: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1-7-16 18:34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6 17:33
回復 zjd713 11樓 的帖子

這些方便啦!實相啦!說穿了就是談玄說妙罷了。唸一大篇咒語去對付一個妓女,一點 ...


是啊,在你看來不懂得自然是「玄妙」。。。呵呵~~~人的天性罷了。。。所以我基本上可以說楞嚴經你看不懂。。。。當然看不懂本身不是你的錯,但是看不懂又喜歡胡說八道我就不得不評一下了。。呵呵~~~看你的行事作風和方舟子倒是有的一比,雖然很多東西在學術、義理上一點不懂,但是喜歡從旁枝末節上來「打假」,刻意迴避針對學術本身討論,呵呵~~實在可發一笑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17
zjd713 發表於 2011-7-17 09: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1-7-16 18:41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6 17:38
回復 Djogchen 1樓 的帖子

首先說「佛說摩鄧女經」 普通人都可以看得出它是一平鋪直敘的故事式的散文,當中 ...


呵呵~~佛經是經過多次集結而來的,各類佛經中故事出現重疊的現象屢見不見。所以才會有每個故事做重點不同,《佛說摩鄧女經》著重的是故事,《楞嚴經》著重的是義理,就就好比同樣是談《時間簡史》,科教片和學術論文自然會有差別,但是不存在什麼真假問題。。。當然一些人很喜歡看科教片,但這不表示學術論文因為你的看不懂而不真實一說,甚至荒唐地說學術論文改編自科教片?。。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8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7-17 11: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1-7-16 22:10 編輯

回復 Dhammapala 13樓 的帖子

Dear brother, you have two different speech.:--。





再者,摩鄧女並不是妓女,只是一個熱情又任性的女孩,
一心想要與阿難結為夫妻,摩鄧以威脅恐嚇的手段,逼令阿難娶其女而不可得




我反而覺得楞嚴經的佛陀要唸那麼大的一篇咒語去對付一個會使兩手巫術的妓女才是真的可笑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19
renee209 發表於 2011-7-17 11: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renee209 於 2011-7-17 11:57 編輯

"首先需要想一下楞嚴經的目的何在??概括而言,是借阿難的事來宣說楞嚴定。"

此言極是,要說解決問題,對佛陀來說那是輕而以舉的事。但是,佛陀更是惦記著 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以後的佛弟子,當他們遇到同樣問題時,佛陀又不在,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佛經中,借題發揮,明知故問的情形很多,為的就是要說法,要讓後世的眾生頂受佛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20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7-17 1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18樓 的帖子

摩鄧女本來就不是妓女,我所謂可笑,指的是楞嚴經的作者編出來的那種荒誕情節。

把人家一個熱情善良的女孩醜化成一個會邪法的妓女,把持戒嚴謹、潔身自愛的阿難尊者扭曲成違律犯戒的無慚比丘,再貶損佛陀與妓女鬥法、讓無上正等正覺與巫術旗鼓相當。可歎的是,這種謗佛、謗法、謗僧的敗劣作品居然有那麼多佛教徒奉為至寶,還想用它降魔呢。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 03: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