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女海歸系列]...1

[複製鏈接]

2

主題

6

帖子

25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eopard 發表於 2004-9-19 00: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邵峰晶是成功學者中為數不多的女性,她研究的方向是最前沿的軟體智能技術。邵峰晶從山東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后留校任教。之後赴日本滋賀大學經濟學部、大阪大學基礎工學部留學,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

她在日本的年薪相當於上百萬人民幣,但她卻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踏踏實實地為國家做了很多事。5年間,她先後獲得省部級成果獎4項,完成的多項項目都轉化成了經濟效益,僅數據倉庫技術研究這一項目,就為國家節省了至少幾千萬資金。

邵峰晶出國時是1985年,雖然那時中日邦交已實現正常化,但跟現在相比,民間交流少之又少,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更是鳳毛麟角。

像絕大多數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青年一樣,中日之間那段無法磨滅的歷史同樣深深地刻在邵峰晶的心裡。邵峰晶回憶起當年出國時的情景依然充滿感慨。

但是到了日本之後,她漸漸發現其實「人民之間的交往是友善而親切的,並沒有受政治因素的太大影響」。在邵峰晶身邊,是一群熱情友好的「中國迷」。

很多美好的生活片段至今還留在邵峰晶的記憶中:

「有一次我跟幾個日本朋友聚會,他們準備的茶很好喝,我就隨口說了句『你們的茶真好喝』,沒想到他們竟異口同聲地說:哪裡好喝,日本早先哪有茶?這都是隋朝唐朝時我們的遣唐使從中國學來的。

「每次在日本買了漂亮衣服,他們也總是告訴我『日本的紡織是從中國學習的』,甚至當我說到日本的字很簡單,很好寫時,他們也會說:這是什麼字啊?這都是中國字的偏旁。」

甚至邵峰晶每次搬家的時候都「不敢」讓他們知道――他們會一大早就拉著嶄新的傢具到她的住處:「在日本搬家你們不懂,我們來幫你搬,這些傢具你們隨便挑,喜歡的就帶走,不喜歡的我們就拉回去,沒關係的!」

邵峰晶是幸運的,但這樣的幸運並非每個中國人都會遇到,在邵峰晶看來雖然大家的機遇各有不同,但作為他鄉的學子更應從自身找原因。

「海外的中國人應該時刻注意的一點是,民族自尊心永遠要保持,要在心裡永遠強調自己是中國人,以做中國人為榮。」

邵峰晶不僅自己做到了,也這樣教育子女。她的兩個孩子都出生在日本,並在那裡度過了童年,到現在還能講一口流利的日語。在邵峰晶的教育下孩子們一直以做中國人自豪。每次邵峰晶帶孩子們到使館區玩,當有人說「看,來了兩個日本小孩」時,孩子們就會不高興地大聲糾正:「我們不是日本人,我們是中國人!」

雖然在日本生活了很多年,邵峰晶的老公至今仍在日本工作,但他們一家始終沒有加入日本國籍。

邵峰晶這樣告訴記者:「加入日本國籍其實是相對容易的――放棄原來國家的姓氏,取個日本的姓。也有很多人勸我們加入,特別是我老公學的是醫學專業,外國人只有加入日本國籍才能在日本得到臨床的許可,但是作為中國人,又是孔孟之鄉的山東人,放棄中國的姓氏,是我們夫婦兩人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邵峰晶看來,在海外是受人尊重還是受人歧視不在於一個人的國籍,而在於自身,只要勤奮努力,誠實做人,走到哪裡都會受人尊重。「我們一家人在國外從來沒有感覺到受歧視,跟周圍鄰居、公司同事都相處得很好,孩子們在日本的學校也很有『孩子緣』。」

「所以我覺得作為海外華人自身,有責任也有能力正確地引導周圍的輿論,這樣走到哪裡都能堂堂正正地做人,相反如果流露出羨慕日本,覺得『中國不如日本發達,日本人多有錢啊』之類的情緒肯定會被人瞧不起。」

邵峰晶回國了,不少人為她惋惜,覺得她在經濟上受了不少「損失」,可邵峰晶卻不這樣認為。

「的確,單純從經濟角度考慮,我個人收入減少了很多――我的年薪在當時留學生中最高,相當於100萬人民幣,回到國內我的年薪是4萬元左右。但是我覺得人一生應該全面地認真地考慮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幸福。對我來說人生的幸福在於心裡的平衡和充實,而這是不能用金錢換取的。」

在旅居海外的10年中,邵峰晶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跟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也切實地認識到科技在國家發展進程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人生的幸福在於對社會的貢獻」這個堅定的信念早已在她的心中紮下了根。「每當看到通過我的努力而創造出來的成果給周圍的人帶來方便的時候,我的心裡會充滿成就感,這也是我覺得最充實最幸福的時候。」

邵峰晶是一位科學家,同時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殷切地希望改革開放后出生的年輕一代能夠懂得「經濟作為人生髮展的基礎是不能沒有的,但是對個人經濟生活要求的太高也沒有必要,只要你的經濟基礎能夠支撐你為社會充分發揮你的才能,這就夠了。人生如果只是盲目地追求金錢,就會在心中產生難以填充的空虛感」。

也許是跟自己的經歷有關,談到年輕人怎樣更好地發展事業時,邵峰晶表示,她鼓勵年輕人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出國留學。

「我認為作為中國新一代的年輕人如果有機會還是應該出國深造的,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因為我年輕的時候在國外深造並工作了10年左右。我感覺到在發達國家多學習一些先進文化,拓展視野,提高生活理念,對年輕人將來開展事業會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什麼是美,怎樣才會美」是所有女性共同的話題,邵峰晶也不例外。

深受兩種文化的影響,美在她的心裡有與眾不同的定義:「我記得去年全國人代會代表座談的時候,海爾總裁楊綿綿曾提到『成功於她的事業的女性是最美的』。」

「我們生活中有的女性過多地追究服飾容貌方面的美,這樣花瓶式的美是片面的,我覺得作為女性只有在事業上不斷地充實並完善自己,才是真正有魅力的。在日本對女性美的評價中有這樣一句話『你看,她的眼睛中透著一種事業美!』日本女性常常用『事業是女性最好的化妝品』來激勵自己在事業上努力奮鬥。」

那麼,跟日本女性相比,中國女性需要取長補短的是哪些方面呢?

「除了更多地注重文化方面的積累之外,中國大多數女性還應注意的是要把女性自身特點和女性作為社會一員在工作中的定位區分好。」

邵峰晶曾在青島大學舉辦的「女性為什麼就業難」的講座中也曾提到這樣的觀點,「你在家庭中一定要明白你是一個女性,要有作為女性非常溫柔、非常善於協調的一面,社會也因為你,而有了更強的生產力。而中國很多女性在該溫柔的時候不夠溫柔,在該剛強的時候又不夠剛強。」

邵峰晶舉了一個例子:「現在不少女孩子工作的時候往往過分地強調自己是女性,應該得到別人的照顧,處處表現出一副柔柔弱弱需要別人保護的樣子,這樣怎麼能把工作做好?」

「我覺得這種作態都是非常沒有必要的,女性的陰柔之美並不應該以這樣的方式表現出來。其實工作中大多數情況下應該忘記自己的性別,只有你忘記了自己的性別,才能夠擺正心態,克服自己的弱勢,客觀地塑造自己,跟別人平等競爭。當然在家庭中就不一樣了,女性一定要充分地溫柔、賢惠。」

談起老公,邵峰晶的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我跟我老公是在大學畢業留校工作期間認識的。那時候也不知為什麼,遇到他就突然找到了甜蜜的感覺――大概是緣分到了吧。我們相處得很融洽,出國時也戀戀不捨,後來他跟我一起來到日本。我們一起走過的那些日子中,他給了我很多關心和理解,從不像有些男人那樣大男子主義。」

也許有人會覺得搞科研的人生活會比較嚴肅,但恰恰相反,作為研究尖端技術的科學家,邵峰晶的智慧也同樣體現在富有情趣的家庭生活中。

「在家裡,我是稍微有一點『霸氣』的,當然並不是不講道理,我是指在家庭生活的小事上搞點小伎倆,反而能營造輕鬆和諧的生活氣氛。」

邵峰晶的生活之道中有一條是,妻子對丈夫的依賴並不體現於俯首貼耳的順從,主要應該是精神上,比如當你想起他,心裡就會感到很踏實,什麼事情都願意跟他商量,聽聽他的意見。

「我們一起走過了這麼多年,熱戀的激情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相互依戀,不可分割的親情。」說到這裡,離開日本時的一段記憶又浮現在邵峰晶的眼前。

「臨行前,日本朋友來為我們送行,一個朋友送的禮物中有兩隻碗,是用日本帶眼兒的小錢幣編起來的,很精緻,上面用日文刻了一行小字,大致意思是『兩人攜手人生,再難也不累』。我想所謂伴侶,就是這樣相互扶持,攜手人生的感覺吧。」
黑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2: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