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首選粟裕抗美援朝 為何最終是彭德懷

[複製鏈接]

3326

主題

3337

帖子

478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xgpzj 發表於 2011-6-23 09: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澤東首選粟裕抗美援朝 為何最終是彭德懷

  一、杜魯門悍然出兵朝鮮。中國主要戰略方向由東南轉到東北。毛澤東再次點將粟裕。

  1949年6月至1950年6月,被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授予攻台作戰的指揮重任,同時主持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實際工作的副司令員粟裕,在整整一年間,將主要精力放在準備攻打台灣以及解放沿海島嶼,剪除台灣外翼上。正當他率領三野全部及其他野戰軍四個軍共16個軍近65萬人,積極準備發起「國內戰爭中最重要和最後的一次戰役1」的時候,1950年6月25 日,朝鮮戰爭突然爆發。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出兵朝鮮,並命令其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協防颱灣。同一天,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部分聯合國成員國隨從美軍出兵朝鮮的決議。遠東美軍司令麥克阿瑟還在7月14日與蔣介石簽訂了台灣「保衛協定」。

  面對美國直接干涉中國內戰的行動,毛澤東於6月28日發出號召,提出:「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周恩來也於同日呼籲:「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類,尤其是東方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制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2。」顯示了中國政府毫不畏懼頭號軍事強國的決心。隨後,全國開展了「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

  美國出兵朝鮮與台灣,使中國東北和東南兩個方向都受到嚴重的軍事威脅,中國所面臨的軍事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而東北是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工業中心,戰略地位更為重要。中共中央冷靜地分析了新形勢,認為朝鮮戰局已趨複雜化,美國很可能繼續擴大戰爭,甚至攻擊中國東北地區。因此,中共中央領導人審時度勢,決定推遲解放台灣的時間,將主要戰略方向由東南轉到東北。

  7月7日,受毛澤東的委託,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周恩來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國防會議,討論朝鮮局勢和國防問題。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中南軍區暨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總後勤部部長楊立三、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海軍司令員蕭勁光、軍委鐵道部部長藤代遠、軍委作戰部部長李濤、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炮兵副司令員蘇進等參加會議。周恩來首先傳達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對形勢的估計和成立東北邊防軍加強邊防,必要時出國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的決定。並且說明一旦邊防軍參戰,「改穿志願軍服裝,使用志願軍旗幟3」。然後提出了東北邊防軍所轄部隊、人數、指揮機構等方面的安排,並以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會議對這些做了初步的決議後於當天報毛澤東,毛澤東在當日24時批示:「本日會議事項同意,請即按此執行4。」軍委隨即開始著手實施各事項。

  7月10日,在增加了第四野戰軍暨中南軍區第三政治委員譚政、第四野戰軍暨中南軍區參謀長趙爾陸、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賀晉年、第四野戰軍暨中南軍區炮兵司令部司令員萬毅等四位與會人員后,周恩來再次召開保衛國防問題會議,對第一次會議的決議內容略加修改,其中除以粟裕為司令員兼政委外,又增設蕭勁光為副司令員,蕭華為副政治委員5。同一天,周恩來致電東北軍區司令員高崗,通報了會議的部分內容:「為加強東北邊防準備,軍委已決定 13兵團及42軍與炮兵第1、2、8三個師等調至東北本溪至安東、通化至輯安線集結待命6。」

  7月13日,周恩來將《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的正式稿上呈毛澤東,並附信說:「此決定系根據兩次會議商定寫成的。第一次會議草成之決定,業經主席批准,著手實施,嗣譚政、趙爾陸、賀晉年、萬毅四同志來到開第二次會議,略加修改,遂成此稿。現繕好送閱,請主席再次批准,交總參謀部作為各項實施之根據7。」毛澤東批示:「同意,照此實行8。」這一天,軍委正式頒布了《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確定:

  「(一)抽調第13兵團(第38軍、39軍、40軍),第42軍,炮兵第1師、2師、8師和一定數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戰車部隊組成東北邊防軍。這些部隊最遲於8月5日前抵達指定地點,完成集結。

  「(二)以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為副司令員,蕭華為副政治委員,李聚奎為後勤司令員。

  「(三)以15兵團領導機關為基礎組成13兵團領導機關,以鄧華為司令員,賴傳珠為政治委員,解沛然(解方)為參謀長,杜平為政治部主任9。」

  組建東北邊防軍,在東北邊境地區預先集結部隊,是中共中央與軍委在戰略上的明智之舉,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爭取了軍事上的主動權。從《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可以看出,東北邊防軍司令部機關和13兵團兵團機關同時建立,明顯是兩級機構。東北邊防軍是應朝鮮戰爭而預先籌劃組建的戰略方面軍,與一般性質的邊防部隊截然不同,其部隊的組成是從全國其他野戰軍中抽調而來的。13兵團抵達東北后,編入東北邊防軍序列,僅是其所屬的一部而已。與其同時第一批編入邊防軍序列的其他部隊還有:第四野戰軍42軍,炮兵第1師、2師、8師和一定數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戰車部隊。

  長期以來,若干公開的出版物中,往往將東北邊防軍等同於13兵團,將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的職務等同於13兵團司令員鄧華的職務,或者想當然地說,「原擬選粟裕,但粟裕因病正在青島休養。而且一旦出兵援朝就可能不僅是一個東北邊防軍的問題了,各個野戰軍都會有部隊參戰,需要一個有能力的掛帥者。」言外之意,東北邊防軍原本不是由全國各野戰軍抽調部隊組成的,粟裕只是一個兵團司令員,沒有指揮過數十萬的大規模部隊,甚至粟裕還不是「一個有能力的掛帥者」。顯然,這些以訛傳訛的結論是有違客觀史實的。

  國防大學教授徐焰明確指出:「軍委建立東北邊防軍的設想,是建立一個直屬軍委的、由多個兵團組成的野戰軍級單位。13兵團只是其中之一部10。」「第9、19兵團已內定為後續部隊11」。

  歷史史實也清楚地表明,在正式出國之前,第四野戰軍13兵團、第四野戰軍42軍及50軍、第三野戰軍9兵團、第一野戰軍19兵團等部即相繼被劃歸東北邊防軍建制。同時,這也表明中共中央將一旦開戰後的抗美援朝戰爭立足於大打。如果僅為一般邊防性質的小打,調四野的部分部隊就足夠了,粟裕作為統率第三野戰軍全軍以及其他野戰軍四個軍,共65萬人馬的攻台戰役總指揮,也就沒有必要被調往東北了。

  另一方面,早在粟裕受命指揮攻台戰役時,因舟山、海南島解放以後,原來駐守這兩地國民黨軍共19萬人逃往台灣,使台灣守軍增到40萬人。而粟裕當時指揮的攻台部隊共約50萬人,敵我力量對比,還不算優勢。因此,粟裕於1950年5月建議軍委,「如能從其他野戰軍抽出三至四個軍作為第二梯隊或預備隊則更好12」。接到粟裕的電報以後,軍委決定調其他野戰軍四個軍參戰,同時在大陸內地,以第四野戰軍13兵團擔任全軍的戰略預備隊,並從第一野戰軍抽出19兵團,作為軍委可以隨時調動的機動力量。顯然,如果攻台戰役實現,並且出現其他意外情況,13兵團與19兵團作為預備隊和機動力量,都有可能在粟裕的指揮下作戰。也就是說,這兩個後來成為東北邊防軍組成部分的兵團,軍委原本就有調撥粟裕指揮的意圖。因此,當後來放棄攻台,將粟裕調往東北,指揮13兵團,後來加上19兵團,以及粟裕在三野的老部隊9兵團組建的東北邊防軍,也就順理成章了。

  中共中央與軍委對東北邊防軍早期的安排,與1948年1月組建東南野戰軍時的情形頗為相似。當時,中央決定,由華東野戰軍主力組建東南野戰軍,執行南進戰略任務,任命陳毅為東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兼副政委。雖然叫「東南野戰軍」,但實際準備執行南進任務的是由華野3個縱隊組成的東南野戰軍1兵團。毛澤東決定,首先由粟裕率領1兵團於1948年夏季或秋季渡江南進,隨後由華野另外3個縱隊組成3兵團於 1949年二三月間才渡江跟進。不過中央這個計劃在粟裕的建議下很快取消了。

  「國難思良將」。粟裕再次被毛澤東點將,從原來最重要的戰略方向東南調往現在最重要的戰略方向東北,被任命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這充分說明,粟裕卓越的大兵團作戰指揮才能受到了相當器重。接著,毛澤東又派陳毅向粟裕當面傳達,明確要粟裕擔負抗美援朝作戰指揮任務。

  值得指出的是,1950年裡的攻台戰役和抗美援朝,粟裕兩次與蕭勁光成為搭檔,顯示出軍委和毛澤東知人善任的卓越用人藝術。

  蕭勁光與粟裕可以說是老戰友了,兩人感情很好。1958年粟裕被軍委擴大會議扣上「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帽子,遭到錯誤批判。當毛澤東向蕭勁光徵詢對粟裕的看法時,蕭勁光說:「粟裕為人正派,沒有二心14」,毛澤東點頭贊同。從而使粟裕免於被進一步打成敵我矛盾。1984年粟裕逝世后,蕭勁光動情地說:「我與粟裕同志相識幾十年了,我們每次相見都十分親切,親如手足15」。早在紅軍時期的1933年2月,他們即在一個指揮部共事,粟裕任紅11軍參謀長,蕭勁光為該軍政委。同年10月至11月,粟裕任紅七軍團參謀長,蕭勁光為紅七軍團政委。此後,兩人分開了。粟裕於1934年7月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隨尋淮州離開中央蘇區北上,而蕭勁光則被「左」傾主義領導人抓了起來,再以後隨同紅軍主力長征。粟裕主持攻台戰役期間,「實際困難為過海」。1950年3月,粟裕與奉軍委命令前來的海軍司令蕭勁光會商,兩人再度合作共事,最終決定以三野全軍50萬人分一、二梯隊攻台,其他野戰軍四個軍為預備隊。

  蕭勁光又是極受毛澤東信任的將領,兩人交往很早。1920年8月,17歲的蕭勁光與好友任弼時一起,在長沙船山中學參加了毛澤東任總幹事的俄羅斯研究會,可說是毛澤東的學生。1925年,蕭勁光首次見到時任國民黨一大執委會委員的毛澤東。毛澤東鼓勵他說,中國將面臨一個大的社會變革,需要一大批同志為之奮鬥,有志者必有大作為。此後,蕭勁光被任命為國民黨革命軍第2軍6師中將軍銜的黨代表,參加了北伐戰爭。1932年12月,蕭勁光在中央根據地又一次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當時受王明路線打擊,被解除了黨內、軍內職務,僅保留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一職。他聽說蕭勁光即將到紅5軍團當政委,很是高興,勉勵他好好工作。1933年,蕭勁光被博古等人打成「羅明路線在軍隊中的代表」,而這種路線實質就是毛澤東的路線。同年12月,軍團長尋淮州、政委蕭勁光率領的紅七軍團先後遭遇黎川失守、八角亭失利。「左」傾主義的領導人不去追究軍事主官尋淮州的責任,卻追究政委蕭勁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蕭勁光同毛澤東的關係不一般。他們抓住紅七軍團作戰失利大作文章,將蕭勁光撤職,並送軍事法庭公開審判。結果蕭勁光被開除黨籍、軍籍,判刑5年,且無上訴權。蕭勁光在關押期間,毛澤東派妻子賀子珍前往探視。賀子珍向蕭勁光轉達了毛澤東的話,說黎川失守是「左」傾軍事路線造成的,你應該撤退,做得對。這給了逆境中的蕭勁光很大的安慰。有人主張槍斃蕭勁光,遭到了毛澤東等人的堅決反對。毛澤東說:打擊蕭勁光是為了打擊我,是殺雞給猴看。蕭勁光因此得以保住性命。遵義會議后,蕭勁光成為一名「位高權重」的將領。抗戰期間擔任了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負責保衛陝甘寧邊區,留守兵團的兵員與出征前線的八路軍115師、120師、129 師的人數不相上下,毛澤東還當著眾人的面說:「有了勁光同志,我們都可以把腦袋放到枕頭上了。」可見其信任程度之高。解放戰爭中,蕭勁光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東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兼1兵團司令員,第四野戰軍12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從職務上看,長時間內是司令員林彪的副手。解放后,蕭勁光於 1950年1月擔任海軍司令員,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文革」期間的1967年,林彪的幹將李作鵬策劃打倒蕭勁光,毛澤東將蕭勁光召回北京,安慰他說: 「你不要管那麼多事,誰要奪權就讓他奪去,你的任務是把身體養好,工作以後有你做的,有人要打倒你,其實是想打倒我。因為海軍的批示都是我做的。」後來毛澤東多次力保蕭勁光,說:「海軍司令還是要蕭勁光來當,蕭勁光是終身司令16!」毛澤東在「文革」中公開說「終身」不能打倒的,只有蕭勁光一人。

  這次抗美援朝,毛澤東為什麼又選中蕭勁光作粟裕的搭檔呢?

  人民軍隊戰爭年代的各個時期,均不同程度出現過軍政首長合作不融洽的問題。比如新四軍前期的軍長葉挺與政委項英;後期的代軍長陳毅與政委饒漱石;東北民主聯軍時期的總司令林彪與第一政委彭真等;即便是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與負責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粟裕之間也曾有較激烈的爭論。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朝鮮戰場上呢?

  毛澤東確定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后,剩下的首要問題必然是安排誰來當政委,最後的結果也是由粟裕兼任。粟裕在紅軍時期提拔較慢,陳毅於1948年4月25日在華東野戰軍高幹會議上指出:紅軍時期的粟裕「是多年受委屈的,是提拔得最慢的一個17。」由此顯得資歷稍淺,屬大器晚成的後起之秀。又因一直為副司令員負責戰役指揮,因此孟良崮戰役時即有性格特殊的「老資格」部下甩電話,直至在粟裕指揮連戰皆捷的情況下,部下們才最終服氣。而東北邊防軍幾乎將集中解放軍各大野戰軍的主力部隊,假如和美軍交戰,出現個別將領不那麼聽打招呼,人事關係不容易理順,問題顯然則更加嚴重。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強化主帥的權力,即讓粟裕兼政委。諸葛亮認為:「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要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游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所謂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的權力,它是將帥建立自己的威信的關鍵。將帥掌握了兵權,就抓住了統領軍隊的要點,好象一隻猛虎,插上了雙翼一般,不僅有威勢而且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況都能靈活應變,佔據主動。反之,將帥如果失去了這個權力,不能指揮軍隊,就好象魚、龍離開了江湖,想要求得在海洋中遨遊的自由,在浪濤中賓士嬉戲,也是不可能的18。」顯然,毛澤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的。

  同時,古人又早強調過「兵權貴一」,如果實際指揮作戰的人被授予了最大的權力,在此前提下再群策群力,全軍在指揮上就會產生最大的效能。這在毛澤東的用人史上也是有先例的。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僅為中央委員的林彪與政治局委員、東北局書記、第一政委彭真對戰局的看法與決策屢有爭議,為強化林彪的權力以應對東北嚴峻的局勢,毛澤東於1945年6月16日致電東北局,「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陳雲、高崗、羅榮桓四同志為東北局副書記兼副政委19」。在資歷淺的林彪與東北局書記爭議時,毛澤東不是調開林彪而是相反地提升其為東北戰略區的一把手,而將1945年9月起即擔任東北局書記的彭真降為副書記。如此,林彪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此舉反映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不拘一格用人的魄力。同理,面對將與世界第一號軍事強國交手的態勢,在東北邊防軍問題上,要想讓粟裕壓得住來自各個野戰軍的「驕兵悍將」,最好的辦法也是強化粟裕的權力。彭德懷後來在朝鮮戰場對作戰失利的38軍軍長梁興初發脾氣說:「我彭德懷別的本事沒有,斬馬謖的本事還是有的 20。」這「斬馬謖的本事」,其實質也就是主帥的兵權。

  但是,政治工作是解放軍的一大特色和優良傳統,如果粟裕專註於作戰,那麼副政委必不可少。毛澤東看中了頗受青睞的愛將蕭華。蕭華是中央蘇區一個紅小鬼成長起來的將領,此時為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是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的副手,搞政治工作很在行,後於1964年創作了《長征組歌》。他還有一個優勢:在解放戰爭中與此時毛澤東中意的邊防軍副司令員蕭勁光是老搭檔。蕭勁光兼任東北野戰軍一兵團司令員時,蕭華為政委。兩人主持接近朝鮮的南滿軍區,共事很融洽,在東北野戰軍「南拉北打」的戰略行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樣,毛澤東最終決定讓蕭華離開總政治部,出任東北邊防軍的副政委。

  接下來的問題是,誰來當邊防軍的副司令員?在這一問題上,毛澤東應該考慮到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此人必須來自四野。因為解放軍四大野戰軍中四野人數最多,兵力佔了近一半,其次才是三野,且邊防軍所屬第一個兵團是四野的13兵團;第二、此人在四野應有足夠的威望,級別要夠高,能夠協助粟裕壓得住四野的「驕兵悍將」;第三、此人應是毛澤東極為信任的人;第四、此人與粟裕有良好的關係。如此,與粟裕關係良好、深受毛澤東喜愛的東北野戰軍原副司令員蕭勁光就成為最合適的人選了。有蕭勁光的得力輔佐,憑藉粟裕傑出的軍事才能,與美軍交戰就有望在短時間內打開局面。只要開局一順,以後人事關係就容易理順了,主帥個人的軍事才能也就能得到充分發揮。

  從粟裕、蕭勁光、蕭華三人的東北邊防軍統帥班子搭配,可以看出毛澤東和軍委早在7月7日國防會議之前的一段時期,即經過精心醞釀、慎重考慮的。《遠東朝鮮戰爭》的作者王樹增說:「毛澤東極為渴望用優勢兵力像淮海戰役殲滅國民黨軍那樣全殲美軍幾個整師。」而粟裕在淮海戰役中恰恰「履行了主要指揮之責」,並取得了最輝煌的戰果。毛澤東對粟裕的大兵團軍事指揮才能是相當信任與欣賞的,同時也寄予了極大的厚望,因而在粟裕長期以副司令員或者代司令員身份實際統率華野和三野之後,第一次任命粟裕為野戰軍的軍政正式一把手。並且在蕭勁光新任海軍司令員,組建海軍工作千頭萬緒以及蕭華擔任總政治部副主任,主持總政治部日常工作,事務也十分繁忙的情況下,均被安排為粟裕的軍政副手,精心為其搭配了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在其著作《毛澤東與抗美援朝》中也指出:

  「早在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準備出兵朝鮮之時,毛澤東就考慮過出國部隊的統帥人選」,「成立東北邊防軍時,毛澤東首先就想到解放戰爭中戰功赫赫的粟裕。」

  「毛澤東同意的這一指揮人選安排(指東北邊防軍指揮機構人選),是考慮到粟裕長於戰役指揮,卻長期在華東作戰而不很熟悉東北野戰軍的部隊及東北的情況。蕭勁光、蕭華在解放戰爭中長期在南滿工作,既熟悉東北邊防軍的第四野戰軍部隊,也比較了解朝鮮情況,可以協助粟裕指揮21。」

  顯然,徐焰的說法是切中肯綮,符合客觀史實的。同時,原東北野戰軍林彪的副手蕭勁光、現任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的副手蕭華,此時均成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的副手,也無疑清楚地表明東北邊防軍是野戰軍級單位,粟裕此時的軍隊級別與林彪、羅榮桓同列。

  二、百戰之將終於病倒。周恩來建議:「粟、蕭、蕭去后,再成立新的邊防軍司令部。」

  然而遺憾的是,這時粟裕身體狀況很不好。高血壓、腸胃病、美呂爾氏綜合症等病症複發,時時折磨著他,每天頭痛頭暈難忍。

  粟裕曾先後6次負傷。頭部兩次負傷,在武平戰鬥中,子彈從他右耳上側頭部顳骨穿過;在水南作戰中,被炮彈炸傷頭部。手臂兩次負傷,在硝石與國民黨軍作戰中,他左臂負重傷留下殘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贛邊的轉戰中,他右臂中彈,直至建國后才取齣子彈。除此之外,1929年攻佔寧都時,他臀部負傷;1936年在雲合開展游擊戰中,他腳踝負傷。其中最嚴重的是水南戰役中那次。1930年2月下旬,年僅23歲的粟裕作為支隊政委與支隊長蕭克率部進軍贛南地區,在吉水、吉安的南部水南,參加了消滅進犯贛南蘇區的國民黨軍唐雲山獨立15旅的戰鬥。在激烈的戰鬥中,國民黨軍突如其來的一發迫擊炮彈在粟裕身旁爆炸,使其頭部受了重傷。粟裕治療了三個多月後才傷愈歸隊。但是有三塊未被發現的殘碎彈片一直留在頭顱內,直到54年後的1984年2月,粟裕逝世后遺體被火化時,他的家人才從他的頭顱骨灰中發現。因此,戰傷的後遺症和過度的勞累使剛到中年的粟裕就患有高血壓、腸胃病和美尼爾氏綜合症,經常頭暈頭痛,靠戴著健腦器工作。半年前的淮海戰役中,戰況緊急時,粟裕曾經連續七天七夜沒有睡覺,高血壓、美尼爾氏綜合症發作,血壓高達180至200毫米水銀柱,戴上健腦器也不起作用。警衛員只得反覆給他摁頭,或用涼水沖頭以分散疼痛。實在支撐不住時,粟裕還不得不躺在擔架上指揮作戰。

  儘管如此,1950年上半年,粟裕仍然堅持在抓緊準備解放台灣的工作。7月7日以後,當得知毛澤東親自點將,交給他抗美援朝的新任務后,他深感這是黨中央、毛澤東對自己的信任,理應勇挑重擔。但又考慮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恐怕頂不下來,下面就難以指揮了,會耽誤大事。因此,粟裕向毛澤東提出,是不是可以考慮另外的同志。毛澤東仍堅持要粟裕去 22。

  粟裕立即為新任務做準備工作,指令華東軍區暨三野司令部選配東北邊防軍指揮部的參謀、通信班子,指令華東空軍調查研究侵朝美軍空軍的飛機數量和作戰能力,並向軍委建議增調原準備用於攻台作戰的三野主力9兵團(轄20、23、26、27軍,共15萬人)參戰。粟裕說:「如果毛主席一定要我去,我就不能推辭了,我還是要去23。」

  不料他的病情日益加重,不僅難以堅持工作,甚至左右環視都困難,吃飯時要把飯菜擺在正面一條直線上。粟裕不得不向軍委和毛澤東請假治療,力求儘快康復。7月14日,經中央軍委、華東局批准,粟裕到青島療養。三野參謀長張震後來在《張震回憶錄》中記載,毛澤東和軍委決定,只要身體恢復情況良好,粟裕還必須準備執行抗美援朝的新任務。書中說:「粟裕同志因操勞過度,身體很差。因此,就在那次華東局常委擴大會議上,研究並報請軍委批准,讓他病休兩個月,后經毛主席批複,只同意他休息到8月中旬,並根據身體恢復情況,還要準備執行新任務。」臨行前,粟裕還帶病主持召開了三野會議,研究了朝鮮戰爭問題,並對其餘各項大事作了必要的部署。張震回憶說:「粟裕在去青島休息前,主持召開了三野會議,研究了朝鮮戰爭問題。」

  因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去青島治病,毛澤東專為他配備的兩個副手也就可以不急於到職了。副司令員蕭勁光在海軍司令員任上,副政委蕭華主持總政治部日常工作,都有自己一攤子事情。因此,東北邊防軍的指揮機構也就建不起來。加上其他一些情況,周恩來深為焦慮。7月22日,他與代總參謀長聶榮臻聯名致電毛澤東,提出自己對邊防軍工作的建議:

  「原來軍委確定之邊防軍指揮機構,雖從作戰上來說較為有利,但目前似有困難。⑴、邊防軍粟裕司令員需要休養,副司令員蕭勁光、副政委蕭華一時還難以離京北去;⑵、東北軍區高(崗)司令員等感到層次太多,有所不便;⑶、邊防軍的供應需要強有力的後勤組織方能勝任,而中南只能組織輕便的後勤機構,剛到東北恐亦有困難。基於以上情況,請主席考慮邊防軍目前先歸東北軍區高崗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並統一一切供應,將來粟、蕭、蕭去后,再成立新的邊防軍司令部24。」

  毛澤東於7月23日複電表示同意,批准東北邊防軍暫歸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指揮,並統由東北軍區供應,邊防軍後勤司令員李聚奎改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長。邊防軍的日常訓練工作暫由13兵團統一組織,並先後任命洪學智、韓先楚為 13兵團副司令員,賴傳珠因離職養病,由鄧華兼任兵團政委。

  軍委決定將東北邊防軍暫歸高崗指揮,「將來粟、蕭、蕭去后,再成立新的邊防軍司令部」。可見,此時軍委在等待粟裕病情好轉,爾後前往東北組建指揮機構,因而一切只做臨時性的安排。應當指出的是,東北邊防軍原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指揮,此時暫歸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代替指揮,同樣清楚地表明,東北邊防軍是野戰軍、大軍區級單位,粟裕與高崗的軍內級別是等同的,如同邊防軍的後勤司令員李聚奎可以改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長,顯然二者是平級的。

  但是粟裕休養半個月後,病情仍未見好,他心急如焚。8月1日,粟裕特地托到青島探望的公安部長羅瑞卿帶信給毛澤東,報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信中說:

  「在此休息期間除兩手已不如在寧(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總部駐地南京)時之顫抖外,頭暈頭痛症並未見好轉,文件書籍均不能閱讀,每日只能看看報紙,且每次不能超過二十分鐘,出外遊覽超過一小時,亦即頭暈目眩不能支持,但因新任務在即,而自己病症未見轉好,心中甚是焦慮,以致愈加不能定心休息。據醫生及一些患神經衰弱症之同志談,此種病非短期所能治癒,愈重則治療愈費時日,職以為依目前局勢發展似有一時期之間隙,因此請求能批准職給予較長的休息時間,以便於專心休息以期早日恢復工作25。」

3326

主題

3337

帖子

478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2
沙發
 樓主| ixgpzj 發表於 2011-6-23 09:54 | 只看該作者
  粟裕信中所說的「新任務」即指抗美援朝指揮作戰26。儘管病情嚴重,他還是表示:在「目前局勢發展似有一時期之間隙」的情況下(毛澤東也認為8月內可能沒有作戰任務),請假休養較長時間后,能早日恢復工作,即履行東北邊防軍兼政委的職責。

  8 月4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談到朝鮮戰爭的形勢時,進一步明確指出:「如果美帝得勝,就會得意,就會威脅我。對朝鮮不能不幫,必須幫助,用志願軍形式,時機當然還要選擇,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27。」周恩來也在會上指出:「如果美帝將北朝鮮壓下去,則對和平不利,其氣焰就會高漲起來。要爭取勝利,一定要加上中國的因素,中國的因素加上去后,可能引起國際上的變化。我們不能不有此遠大設想28。」可見,毛澤東與周恩來都強調了出兵朝鮮的必要,毛澤東還再次明確指出東北邊防軍出動時「用志願軍形式」。

  8月上旬,13兵團第38軍和第39軍由河南、第40軍由廣東進至東北邊境地區,完成集結任務。之後,軍委又調第四野戰軍第50軍及部分高炮部隊、工兵部隊編入邊防軍。至此,邊防軍第一批各部已全部到達指定位置。毛澤東於8月5日致電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邊防軍各部現已集中,8月內可能沒有作戰任務,但應準備於9月上旬能作戰。請高崗同志負主責,於8月中旬召集各軍師幹部開會一次,指示作戰目的、意義和大略方向,叫各部於本月內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待命出動作戰。務使士氣旺盛,準備充分,部隊中的思想問題必須予以解答。我們當令蕭勁光、鄧華、蕭華參加這次會議29。」顯然,鑒於粟裕需休養,而各項準備工作又不容鬆懈,毛澤東只得令蕭勁光、蕭華先去部隊熟悉情況,並做必要的戰前動員。

  8月8日,毛澤東收到了粟裕托羅瑞卿轉交的信,對粟裕的病情十分關切,當即複信:

  粟裕同志:

  羅瑞卿同志帶來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為繫念。目前新任務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養,直至病癒。休養地點,如青島合適則在青島,如青島不甚合適,可來北京,望酌定之。

  問好!

  毛澤東

  八月八日30

  粟裕將這封毛澤東的親筆信保存了多年,在1983年4月才贈給中央文獻研究室,同時親筆作了如下說明:「這是1950年我在青島休養時向主席寫信報告我的病情後主席給我的回信。信中所指新任務是參加抗美援朝作戰,因我的病經久未愈,後來改由彭德懷去擔任了31。」當時美軍還沒有越過「三八線」,朝鮮局勢不很明朗,毛澤東預計東北邊防軍「8月內可能沒有作戰任務」,還沒有到主帥必須立即出馬的地步,所以說「目前新任務不甚迫切」,延長了他原來「只同意他(粟裕)休息到8月中旬」的時間,要粟裕安心養病,以便儘快康復上任。

  8月11日,根據毛澤東8月5日的指示,邊防軍所屬13兵團召開各軍、師幹部會議,聽取部隊情況彙報。邊防軍副司令員蕭勁光也遵照軍委命令專程從北京趕來出席會議,並宣布了邊防軍未來的作戰任務是:「準備赴朝鮮作戰,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部隊出國作戰時將使用『志願軍』的名稱。同時中國不準備對美公開宣戰32。」隨後,高崗於8月13日至14日主持召開了東北邊防軍高級幹部會議,對邊防軍的任務、出國作戰的目的和意義、軍事準備的要求等進行了動員和部署。東北邊防軍師以上主要領導均參加了會議,高崗受軍委委託在會上作了報告,蕭勁光、蕭華和鄧華均在會上作了講話。高崗說:

  「如果美國侵略者佔領了朝鮮,毫無疑問,一定會準備力量,來進攻我們的東北與華北,進攻我們的祖國。那麼我們究竟是讓它打下朝鮮,讓準備力量,增加氣焰,等它打到中國來的時候再去消滅它呢?還是現在爭取主動,配合朝鮮人民軍,在國土以外,消滅敵人,保衛自己好呢?顯然地,在國土以外消滅敵人,是有利於我們,有利於我們的朋友,有利於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爭取和平民主的事業的。」

  ……

  「邊防軍出動時,到朝鮮去是志願軍的名義出現,穿朝鮮服裝,用朝鮮番號,打朝鮮人民軍的旗幟,主要幹部改用朝鮮名字。這樣的處置,可以使朝鮮人民喜歡,又很策略。」

  「我們曾經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曾經消滅了八百萬美蔣軍隊。現在黨和人民要求我們去消滅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軍隊。我們應該勇敢地擔負起這一光榮的戰鬥任務。」

  8月11日及8月13日分別召開的這兩次會議,因連續在瀋陽舉行,通常被合稱為「瀋陽軍事會議」。從蕭勁光、高崗等人的發言可以清楚地看出,這時東北邊防軍的任務更加明確,即準備入朝作戰。

  需要指出的是,邊防軍副司令員蕭勁光、副政委蕭華出席了瀋陽軍事會議,說明儘管海軍與總政治部工作千頭萬緒,但他們還是能丟開手中相對次要的工作,隨時就任邊防軍新職的。最終志願軍出動時,他們沒有到職,最關鍵的因素是粟裕因病未能到任,作為中央專門為粟裕挑選的「作戰上來說較為有利」的副手蕭勁光、蕭華,也就沒有必要出動了。同時也說明,為有利於作戰,方面軍指揮機構的建立只能由主官牽頭,否則蕭勁光、蕭華完全可以先行建立指揮機構,然後等待粟裕到任即可。

  從7月7日周恩來提出東北邊防軍一旦參戰,則「改穿志願軍服裝,使用志願軍旗幟」,到8月4日毛澤東再次明確指出「用志願軍形式」,以及蕭勁光、高崗等人關於邊防軍準備以「志願軍」名義出國作戰的講話,均有力地說明中共中央、軍委在組建東北邊防軍時,就曾考慮和提出,一旦赴朝參戰,即採用志願軍的名義。而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實際上也就是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這是一種戰略上的決策,也是一種策略上的考慮。

  在7月 7日提出「志願軍」的名稱之前,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最初曾想以「支援軍」名義,出兵援助朝鮮人民軍作戰。在徵求民主黨派意見時,黃炎培向毛澤東、周恩來提出:自古道出師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個仗就不好打。周恩來說:我們叫支援軍,支援朝鮮人民嘛。黃炎培說:支援軍那是派出去的。誰派出去支援?國家嗎? 我們是不是要跟美國宣戰?毛澤東聽后說道:有道理!我們不是跟美國宣戰,不是國與國宣戰,我們是人民志願的,這是民間的事,人民志願幫助朝鮮人民的。毛澤東說著,拿起筆來將「支援」兩字改寫成 「志願」。周恩來說:對,世界上有許多志願軍的先例,馬德里保衛戰就有各國的志願兵。黃炎培頻頻點頭,笑道:師出有名則戰無不勝。此後,「志願軍」的名稱就定下來了。

  顯然,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這個重大策略是正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國家的軍隊,是官方的,如果東北邊防軍以此名義出國參戰,這就表明是國家派出去的,等於中國向美國宣戰。而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名義出國參戰,是民間的,是群眾志願組織的。這樣做,不給美國對中國宣戰以口實,比較策略,對中國有利。

  後來美國軍隊與志願軍直接交手后,他們知道遇到的是「中共正規軍」,而不是什麼「志願軍」。但是他們也承認了志願軍這個名字,因為他們害怕把戰爭擴大,以此表明自己不是和新中國開戰,中、美兩國還未進入戰爭狀態,以安撫其國內人民及其盟國。關於中國以人民志願軍名義參戰,美國出版的《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一書說:「中共政府給這些部隊起了一個好名——『志願軍』。中國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兩全其美。」

  8月中旬,第三野戰軍主力9兵團奉軍委命令開至津浦鐵路線,第一野戰軍主力19兵團也奉命開至隴海線,均處於機動位置上待命。

  出席瀋陽軍事會議的蕭勁光返回北京后,向毛澤東彙報了軍事會議召開的具體情況,並反映了東北邊防軍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毛澤東據此於8月18日致電高崗,首先肯定了高崗在軍事會議所做報告的正確性,同時決定邊防軍延長至9月底完成各項出動準備,這份《關於邊防軍務必在9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給高崗的電報》中說:「蕭勁光來告邊防軍的各項問題都可以解決;邊防軍完成準備的時間可延長至9月底,請你加緊督促34。」

  與此同時,總參謀部的作戰參謀們對朝鮮戰局進行反覆研究后認為,美國「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很大」。8月23日夜間,雷英夫將這一結論向周恩來彙報后,立即得到毛澤東召見。毛澤東詳細聽取彙報后指出:美軍在仁川登陸確實是個值得密切注意的大戰略問題,並立即決定採取三項措施:(1)檢查督促東北邊防軍各項戰備工作的情況,嚴令在9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工作,保證隨時可以出動作戰。(2)將敵人可能在仁川登陸和朝鮮人民軍應該有應付最壞情況的準備,如部隊主動後撤或在仁川加強布防等,告訴朝鮮和蘇聯方面,供他們參考。(3)總參謀部和外交部要隨時密切注視朝鮮戰場情況的變化。

  8月26日,周恩來主持召開有各總部和各軍兵種主要領導參加的東北邊防軍準備工作會議,並作了《充分準備,出手即勝》的報告。周恩來通報了朝鮮戰局的複雜情況和可能面臨美軍在仁川登陸的困難局面,強調邊防軍要加緊訓練,務必在9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待命出動。他還特彆強調:「如果出國作戰的話,主要對象是美帝國主義,而不是李承晚偽軍」。同時,因粟裕在休養,周恩來說明了東北邊防軍暫歸高崗指揮,等正式開戰時再派出高一級的指揮員,他說:「將來部隊行動后,前線指揮要一個統帥去,蕭勁光、蕭華也是在部隊出動時再去36。」蕭勁光、蕭華都是毛澤東特意安排給粟裕的副手,可見此時,中共中央與軍委依然在等待粟裕病情好轉。正如張震在《張震回憶錄》中所指出的:「根據身體恢復情況,還要準備執行新任務。」

  8 月底到9月初,毛澤東開始進一步著手充實東北邊防軍的力量,考慮在已集中的邊防軍第一批部隊四個軍的基礎上,再增加八個軍。

  遵照毛澤東的指示,周恩來於8月31日主持召開東北邊防軍建設計劃會議,決定東北邊防軍以11個軍(36個師)60萬人作三線配置:以第四野戰軍13兵團 (含42軍)為第一線,第三野戰軍9兵團為第二線,第一野戰軍19兵團為第三線。並預定第一線部隊出動后,第二線部隊北上至第一線部隊原駐地,第三線部隊移至第二線部隊原駐地,邊繼續訓練,邊準備參戰。

  第三野戰軍9兵團是粟裕麾下最精銳的主力,集中了第20、23、26、27軍四支勁旅,曾經分別在蘇中、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沙土集、豫東、濟南、淮海、渡江、上海諸經典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在朝鮮,9兵團取得了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成建制團的戰績。它此時作為邊防軍第二線部隊配備,顯然最早緣於東北邊防軍司令員粟裕7月份的建議,同時也是為粟裕一旦上任后,能夠有一支自己熟悉的老部隊使用而作出的情理中的舉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3: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