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頭號大右派羅隆基迷倒美女無數( 二 )

[複製鏈接]

83

主題

84

帖子

11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yID 發表於 2011-6-12 0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羅隆基與民盟主席張瀾的關係一向不錯,現在一些報刊發表羅隆基的照片,大多取用1949年5月2人在上海的合影。他倆身著長衫,面帶微笑,悠然的神態與融洽的關係,在洋樓與松柏的映襯下,是那樣地生動。羅隆基非常珍視和喜歡這張照片,因為它記載著1947年冬民盟被蔣介石宣布非法后,羅隆基同張瀾共患難的歲月滄桑。1948年9月,中共中央也是邀請張瀾和羅隆基同赴解放區的。張瀾患有口吃症,所以對外工作,如接見新聞記者和外國記者,都十分倚重羅隆基。了解到這樣一個歷史情況,民盟整風領導小組和統戰部讓張瀾的秘書呂光光出場,則顯得很有必要。而呂光光的發言,也正是控訴羅隆基「為了實現反共陰謀和政治野心,一貫要挾、劫持、陷害、辱罵張主席的罪行。」控訴之前,特別聲明「別以為張主席死無對證了」,他「作為張主席生前的秘書,有責任就張主席生前告訴過我的事實,揭發出來。」

浦熙修⑽是與羅隆基同居10載的女友。她是拿著《羅隆基是只披著羊皮的狼》為題目的發言稿,最後一個登台的。她的揭發,從羅隆基的家世說起。浦熙修說:「 羅隆基自己講是出生在士大夫家庭,其實,這個士大夫家庭就是江西安福縣楓田鄉的一個地主家庭。早在1929~1930年的時候,他的家就被共產黨清算了。父母雙亡,主持家務的寡嫂亦被斗。羅隆基曾說自己從小由寡嫂撫養,他不能不管,每月都要寄錢回去維持寡嫂和侄兒們的生活。而這件事就足以證明羅隆基對於共產黨的階級仇恨是刻骨銘心的。」

浦熙修以生活中的例子,證明羅隆基的這種仇恨。那是在解放前,羅隆基住在上海虹橋療養院,她穿著一雙新買的紅色膠鞋去看探視。羅隆基忽然勃然大怒,浦熙修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怒從何起。批判會上,浦熙修找到了「怒從何起」的由來,她說:「原來羅隆基是怕紅色,還責問我為什麼要買紅色膠鞋?」

浦熙修又講了個蔣介石觀劇(曹禺話劇《蛻變》)看到一個紅肚兜,即大發脾氣的故事。她把兩者並列在一起,說:「羅隆基怕紅膠鞋,蔣介石怕紅肚兜。這正說明羅隆基和蔣介石是站在同樣的立場上,對共產黨有著深刻的階級仇恨。」

為什麼說羅隆基是只披著羊皮的狼?浦熙修是以他虐待家庭女護士王愛蘭的例子做實證。虐待的起因是羅丟了200元錢,懷疑是王所為,王不承認,便大發脾氣,后羅隆基又借故說王偷看《參考消息》,私拆信件,以要扭送公安局相威脅。事後查清,偷錢者為勤務員。王愛蘭要求羅隆基寫張個人行為清白的證明信,以便另謀生路,羅卻置之不理。——王愛蘭是個勞動者,羅隆基對勞動人民象狼一樣兇狠。跟著,浦熙修又敘述了另一件事情,即1948年7月南京《新民報》停刊的時候,羅隆基在療養院揮汗如雨整3日,幫助報業女老闆鄧季惺向國民黨寫萬言哀訴書;1949年6月羅隆基剛到北京不久,又幫助鄧季惺寫向人民悔罪的檢討書,以求過關繼續辦報當老闆。——老闆鄧季惺是個有產者,羅隆基對資產階級似羊一般溫順。

「對勞動人民象狼一樣兇狠,對資產階級似羊一般溫順。羅隆基不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又能是什麼呢?」浦熙修大聲質問坐在台下的羅隆基。

羅隆基把頭扭到了一邊,眼睛盯著窗外。

羅隆基的傲慢點燃了浦熙修心頭不可遏制的怒火和怨恨,她繼續揭發,說:「羅隆基解放后對於美帝國主義並未死心,在家中曾說張東蓀勾結個美國的三等特務,太不爭氣。而他自己始終想和美國頭等特務搭上關係。」

聽到這樣的揭發內容,羅隆基全身冰涼,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張紙或一片葉,被暴風雨隨意吹打。

發言至末尾,浦熙修也已完全進入了情感狀態。她說:「周恩來在人大政治報告中說:『我們希望,經過外力的推動,生活的體驗和自己的覺悟,右派份子能夠幡然悔悟,接受改造。』我不幸墮落為右派份子羅隆基的俘虜,感謝這次聲勢浩大的反右派鬥爭,清醒了我的頭腦,我願意痛改前非,照著周總理的話去做。但周總理談話中更重要的是生活的體驗和自己的覺悟。當我一步一步地重新認識了羅隆基的醜惡面目,揭露了羅隆基的罪惡行為的時候,我的精神就覺得輕鬆而愉快些。」

由於羅隆基曾說自己和浦熙修是「十年親密的朋友關係」,所以浦熙修在此,必須用事實對「親密朋友關係」做出一個否定。她聲淚俱下,說:「象狼一樣的羅隆基毫無人性可言,對我也並不好些。1949年,我從南京出獄后,想即去香港到解放區,他扔出刀子來威脅我。解放后,每當我一有進步要求的時候,他就暴跳如雷,例如我要求入共產黨,我要去《光明日報》工作,1950年我想脫產學習,他都不知對我發過多少脾氣,最後使我屈服而後已。」

末了,她向羅隆基發出絕情的最後通牒:「讓這所謂的親密的朋友關係丟進茅坑去吧!我再一次警告羅隆基,你永遠不要想利用我了!……羅隆基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陰謀是一貫的,他說,他的骨頭燒成灰,也找不到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陰謀。實際上,他的骨頭燒成灰,就是剩下來的灰末渣滓也都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

父親讀罷這篇發言,對母親說:「無論是出於解脫自己,還是真的以為努生反動,看來,浦熙修是下決心要和老羅分手了。」

註釋⑴
潘光旦(1901~1967):原名光,后署名光旦,又名保同,號仲昂,江蘇寶山縣人。1913年江蘇省政府咨送北京清華學校。1922年秋赴美留學,入迪特茅斯大學,1924年獲學士學位;同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獲理學碩士學位。在社會學、優生學、家庭問題及進化論、遺傳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返國后歷任吳淞政治大學教務長,東吳大學法律學院預科主任,光華大學社會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暨南大學講師,中國優生學會會長等職務。1927年春,與胡適、徐志摩等在上海籌設新月書店。1929年10月任出席第3屆太平洋國際學會中國代表團代表。1934年秋任清華大學社會系教授,后兼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1937年10月任長沙臨時大學教務長。1938年5月臨時大學改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務長。1941年參加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即中國民主同盟之前身),任民盟中央常委。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任第2~4屆全國政協委員。1957年劃為右派,後任中央民族學院專門教授。1967年逝世,終年66歲。1979年右派問題獲得改正。著有《優生學》、《優生概論》、《政學罪言》、《人文史觀》、《人文生物學論叢》、《中國之家庭問題》、《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明清兩代嘉興的望族》等。

註釋⑵
曾昭掄(1898~1967):字叔偉,湖南湘鄉人。1919年畢業於清華,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1926年獲化學博士學位后,回國在中央大學任教授併兼任化學系主任。1931年秋任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長兼化學系主任。1932年發起創建中國化學會,並擔任化學會會志總編輯,還多次當選為中國化學會會長及常務理事。1935年擔任國立中央研究院評議員。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北大南遷,任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大教授。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48年4月選為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兼化學系主任、教育部副部長兼高教司司長、高教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化學研究所所長等職。曾被選為第1屆全國人大代表,第1~4屆全國政協委員。1957年劃為右派,1958年任武漢大學教授,1967年逝世。終年 68歲。1979年右派問題獲得改正。著有《炸藥製造與實驗法》等。

註釋⑶
范朴齋:生卒年不詳。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民盟中央委員兼宣傳委員會副主委,1957年劃為右派。1979年改正。

註釋⑷
張志和(1894~1975):化名何渠安,筆名李凡夫,四川邛崍人。1916年畢業於保定軍校2期,畢業后服務於川軍,歷任連、營長,劉文輝川軍總司令部參謀,后又兼任兵工廠總辦。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創辦《新四川日報》《新川報》。大革命失敗后和陳靜珊在上海開辦辛墾書店,又在家鄉辦敬亭小學和中學。1932年脫離川軍出蜀。1934年出國考察,併到蘇聯參觀,回國后曾去兩廣鼓動李宗仁等抗日。1936年在上海辛墾書店主編《研究與批判》革新號。同年底在成都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抗戰爆發后,曾去延安。回到成都后恢復黨籍,從事文化界救亡運動,與陳靜珊等合辦《新民報》、主編副刊《政經周刊》,應王陵基相邀,經黨同意,任30集團軍副團長及總司令部參謀長,赴武寧抗日。1941年參加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即中國民主同盟前身),任民盟中央委員,西南總支委員,主要從事國民黨西南高級軍政人員統戰工作。1942年將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引與周恩來見面,后促成劉部起義。1945年在成都出資開辦健誠實業公司和臨邛茶廠,掩護地下黨和進步人士。1949年後,當選為第2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1957年劃為右派,1975年逝世,享年81歲。 1979年右派問題獲得改正。

註釋⑸
劉王立明(1896~1970):原姓王,名立明,婚後隨夫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姓劉。安徽太湖人。1916年留美攻讀生物學,回國后,於20年代初開始創辦婦女刊物,發表文章,著書立說,宣傳富民強國,要求婦女解放,成為我國早期婦女參政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她領導中華婦女節制協會,反對包辦婚姻,倡導節制生育,開展婦女職業教育和興辦婦女福利事業。先後在上海、香港、重慶、成都、廣元等地,創辦婦女職業學校、婦女文化補習學校、婦女工藝生產社、婦女賑濟工業社等。抗戰前,在上海創辦了專為單身婦女解決食宿困難的女子公寓,在江灣設立婦孺教養院,收容大批流離失所的婦女兒童,並給予一定的職業訓練和文化教育。抗戰期間,又在四川敘府和重慶分別創辦湛恩難童教養院和勝利託兒所,後者是當時重慶唯一的全托託兒所。她還發動各階層婦女募集寒衣,支援前線,搶救傷員、難民和天津流亡學生,並負責主持梅園難民救濟所。1934年日本特務暗殺了劉湛恩,她秉承丈夫遺願繼續從事抗日運動。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併當選為中央委員,與李德全等人發起組織了中國婦女聯誼會,團結進步婦女,宣傳民主反對獨裁。1946年,與陶行知等人倡導成立中國人權保障委員會,陶去世后,接管會務。積極援救被捕的進步人士及其家屬。建國后,任第1~4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常委,民盟中央委員,中華婦女節制會會長,世界婦女節制會副主席。1957年劃為右派,1970年逝世,享年74歲。1979年右派問題獲得改正。

註釋⑹
周鯨文(1908~1985):號維魯,遼寧錦縣人。青年時期,從北京匯文中學畢業后,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旋赴美國,入密西根州立大學,畢業后赴英,入倫敦大學學習政治學。1931年返國,主辦《晨光晚報》。1933年塘沽協定后,在北平組織東北民眾自救會,出版《自救》周刊。1936年任東北大學秘書主任兼法學院院長,並代理校長。1938年初赴香港,創辦《時代批評》半月刊,宣傳抗日。1941年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為發起人之一,1944年改為中國民主同盟,被選為中央常務委員,後任副秘書長。建國后,任第1屆全國政協委員,第2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1956年 12月去香港,后在香港主編《時代批評》及英文《北京消息》半月刊。1985年逝世,終年77歲。著有《人權運動綱領》、《風暴十年》。

註釋⑺
葉篤義(1912~):安徽安慶人。畢業於燕京大學政治系。1944年加入民盟,後任民盟中央委員、宣傳部副部長。建國后,任法律出版社社長,政務院政法委員、副秘書長,全國人大憲法修改委員會副秘書長。1957年劃為右派。1979年右派問題獲得改正。後任第6~7屆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副秘書長、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

註釋⑻
羅德先:生平不詳。

註釋⑼
張東蓀(1887~1973):原名萬田,字聖心,浙江杭縣(今屬餘杭)人。早年留學日本,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辛亥革命時回國,歷任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秘書,上海《大共和日報》、《庸言》雜誌、《大中華》雜誌和《正誼》雜誌主筆,《時事新報》總編輯。並在上海中國公學任大學部部長兼教授。1919年在北京創辦《解放與改造》雜誌,任總編輯。次年改名為《改造》。1920年與梁啟超等成立《講學社》,1922年與瞿菊農等創辦《哲學評論》,並主編《唯物辯證法論戰》。1932年與張君勱等在北平組創國家社會黨,併發行《再生月刊》。1934年與張君勱在廣州創辦學海書院任院長。后回上海,任光華大學教授。旋又去北平,任燕京大學教授,抗戰時期,曾一度被日軍拘禁。獲釋后,從事著作。1938年當選為第1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2年當選為第2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抗戰勝利后,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6年1月出席中國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1973年6月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著有《道德哲學》、《認識論》、《科學與哲學》、《多元認識論重述》、《階級問題》、《知識與文化》、《思想與社會》、《理性與民主》等。

註釋⑽
浦熙修(1910~1970):江蘇嘉定人。女。7歲隨母赴北京,讀一年高中即輟學。再進入京華美術學校學繪畫,兩年後接替大姐在北京女師大附小教課。后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同時繼續在小學兼課。大學畢業后,任北京志城中學語文教員。1936年隨夫袁子英至南京工作。1937年任職《新民報》,初負責發行廣告,后升任記者,採訪部主任。1948年夏,《新民報》被封后,繼續為上海、香港等地報刊撰寫揭露時政通訊;同年11月,被捕入獄,經營救出獄赴上海。1949年曾參加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上海《文匯報》副總編輯兼該報駐北京辦事處主任,並被選為中國民主同盟候補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委員。1959年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辦公室副主任。1970年4月23日病逝。終年60歲。著有《新疆紀行》、《朝鮮紀行》等。1957年劃為右派,1979年獲得改正。

僅隔一日,8月12日民盟中央繼續召開羅隆基的批鬥會,被稱之為民盟中央第七次整風座談會。會議仍由胡愈之主持,首發陣容是抱病而來的馬敘倫。老頭可憐,只講了5分鐘。說了句「羅隆基一貫堅持『中間路線』,所以反黨反人民是深入他的骨髓和細胞的。」便被人攙扶著離開了會場。實際上,上邊也不需要馬敘倫多說,表個態就行了。

相繼發言的人有:高天、馮素陶、許廣平等人。大軸,仍由浦熙修擔綱。

8月19日民盟中央舉行第八次整風座談會。這次批鬥羅隆基的會議,由史良主持。也許是因為民盟左派事先準備不夠充分,也許由於史羅之間曾有過的感情瓜葛,這一天,羅隆基的表現尤為惡劣,不僅對別人的揭發,概不認帳;而且「把上次說過的話,又全部賴掉」。站在台上的史良,氣得痛斥他「是一個以狡猾無賴著稱的傢伙」,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民盟中央吸取教訓,秣馬厲兵整10日。這其間於28日下午3時,在沈鈞儒家中,舉行了整風領導小組會議。會上,史良報告:(一)羅隆基交代與張東蓀的關係問題的這部分,因涉及張東蓀叛國案,《人民日報》未予發表。這是中共全面考慮問題,是正確的。(二)本周內決定連續兩次批判羅隆基。(三)雖然大家要揭發徹底,但一定要責令羅隆基自己老實交代。

民盟中央果然有辦法,在統戰部的大力支持下,借鑒了「肅胡(風)」運動的手段,收繳到羅隆基從1949年至1957年的大批私人信函,並製成批判的武器。

一切準備停當,於8月30日和31日,連續舉行第9次擴大整風座談會,繼續批鬥羅隆基。會是以他的交代做開始的,他交代自己同李宗仁、同胡適、同張東蓀等人的關係問題以及關於「無形組織」的問題。儘管他足足講了兩個多小時,但是以胡愈之為首的民盟中央左派認為,羅隆基「仍舊是避重就輕,避近就遠。」「只承認了一些雞毛蒜皮,不肯交代重要的事實,只承認自己思想落後,特別是對於他的反共集團在1952年以後的陰謀矢口否認。」

為什麼統戰部和民盟左派會認為羅隆基的態度惡劣?除了批判會上的態度惡劣,他私底下的表現也惡劣。會上,羅隆基秘書邵雲慈揭發他在家裡不老實寫交代問題,居然給劉少奇委員長寫信,說:「人大江西小組和民盟中央只許交代,不容解釋。解釋則說成狡辯……就是法庭被告亦應有解釋權利。」又說:「上邊(指中共)對我們是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大冤獄的事自古皆有,岳飛不是屈死的么?」這樣的話,令領導反右的人和擁護反右的民盟左派無比憤怒。

有著中共黨員身分的李文宜和薩空了,亮出羅隆基寫給趙文璧、潘大逵、范朴齋等人的「密信」,邊宣讀、邊分析、邊批判,有力地證明羅隆基反共集團所進行的陰謀活動。可以說,每一封信都是射向羅隆基心窩的利箭。

繼而,浦熙修、趙文璧、葉篤義、曾昭掄在一條又一條的補充揭發中反戈一擊、爭取立功贖罪。全國政協國際問題組副組長吳茂蓀、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徐伯昕、黃炎培之子黃大能、張瀾之子張喬薔,還從各自的角度相繼揭發羅隆基的反共言行。

與民盟批鬥會相穿插的,還有全國人大組織的、全國政協組織的、森工部組織的、新聞界組織的、外交界組織的批判會。羅隆基在哪裡兼職,哪裡就有批鬥。兼職越多,批鬥也越多。於是,羅隆基活象一個趕場的名角,趕了一場又一場,回到家中,已是疲憊不堪。每次批鬥會上的發言經過整理歸納,形成新華社通稿,第2天載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各大中央報刊。民盟更是及時地把這些材料歸納整理,列印出來,並裝訂成冊,發送到每個中央委員手裡。

人緣這東西,在中國厲害無比。羅隆基的批鬥會之所以開得最多、最長。態度惡劣、拒不認罪是一大原因,而脾氣壞、人緣差,則是讓他吃大虧的另一個原因。羅隆基雄才大略,卻又炫才揚己。憂國憂民,但也患得患失。他思維敏捷,縱橫捭闔,可性格外露,喜怒於形。他雄心勃勃有之,野心勃勃亦有之。他慷慨激昂,長文擅辯;也度量狹窄,錙銖必較。有大手筆,也耍小聰明。他是坦蕩蕩君子,也是常戚戚之小人。中國官場的秘訣是少說少錯,多說多錯,不說不錯。羅隆基終身從政,卻口無遮攔。研究「57」反右運動史的人,都在尋找毛澤東於15天的時間長度里,決定由整風轉為反右的具體原因及文化心理因素。據說,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羅隆基講的那句「現在是無產階級的小知識份子領導資產階級大知識份子」的話,傳到了他的耳朵里,傷了臉面,刺痛了心。當然了,老人家勢必要記恨的。因為羅隆基這句政治話語,表達的卻是一種最深刻的文化歧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2: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