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絕望自殺的菜農為何傷不起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4-23 2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04-21 第 1632 期

日前,媒體報道了一起農民自殺事件。39歲的山東菜農韓進,因其種植的捲心菜僅能賣8分錢一斤,遠遠收不回成本,六畝地得賠上萬元,絕望之下上吊自殺了。遺留下70多歲的父母,妻子,以及兩個可愛的女兒………[詳細]
這起悲慘的事件引發了無數網友的關注和同情。菜農自殺,或許只是孤立事件,但「菜賤傷農」這一現象,最近一段時間已經在多個地方頻繁出現,許多菜農遭受了慘重的損失……

或許大部分網友還對不久前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漲價風潮印象深刻,怎麼在突然間,種植農產品的菜農們就活不下去了呢?


今日話題

傷不起之一:農產品種植本來就具有較高的風險
賣不出去菜的農民們
「菜賤傷農」不是因為遇到黑心商家,而是正常風險

在網友的留言中,認為菜農遭黑心商戶故意壓低收購價的佔了很大一部分。然而這種看法是不確切的。儘管收購商掌握了更多的銷售信息使壓低收購價格成為可能, 但「菜賤傷農」更主要還是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

這是由農產品的商品性質決定的——不管價格高低,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變化是不大的,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就是農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弱。而另一方面,農產品的生產周期比較長,產量不易調整,如果出現豐年,某些產品的供應可能會遠遠大於需求,因此產品的價格會大幅降低,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這就是所謂「菜賤傷農」、「穀賤傷農」。葉聖陶小說《多收了三五斗》就曾對此現象做了形象的刻畫。…

對於今年的捲心菜市場來說,正是遇到了這麼一種情況。原本應該錯峰上市的南方、北方的捲心菜,由於氣候原因幾乎一起上市,導致供應遠遠超過需求,再加上韓進所在地今年捲心菜收成質量不好,出現「菜賤傷農」、虧本買賣就無法避免了。
  



個體農民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差

正因為農產品具有較高的價格風險,所以種植農產品是需要做好抵禦風險的準備的。在美國,大型的農業公司資本足,實力強,也往往需要使用期貨等手段對衝來抵禦風險。而我國的農民主要是個體農戶,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差.。一旦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損失可能就會非常慘重。與韓進同村的另一位韓大爺,就聲稱「幾乎每隔一年,都有這種菜賤的跟草一樣的事,所以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好」,而韓進第一次種植捲心菜就遭到如此損失,難免會心理上承受不住。
  

農民廣泛存在盲目跟風種植現象

在韓進身上,我們還看到了另一種典型的中國農民所遇到的問題——在缺少正確信息和判斷的情況下盲目跟風:聽說養殖綿羊賺錢就去養羊,失敗以後聽說種植蔬菜賺錢,就去跟風種植捲心菜。事實上,今年蔬菜價格偏低,正是因為去年蔬菜不正常的漲價,引發了農民的投機致富心理,一窩蜂都去種植蔬菜,以至今年的供應遠遠超過了需求,最終還是免不了「菜賤傷農」。
  

傷不起之二:流通環節多,交通原料成本高
農貿市場上的菜價遠高於收購價
蔬菜從田間到超市,往往需要五六個環節之多

有網友注意到,韓進所種捲心菜的收購價才8分錢一斤,比其在市場上看到的價格,實在是低了很多,便認為這中間的差價都進入了流通商的腰包。這話雖然不錯,但是在流通方面,最重要的問題還不是說哪一個流通商拿了大頭,而是層層流通商太多,每個環節都要「加碼」,這樣,流通環節就大大增加了農產品的成本。超市價與農產品收購價之間的差別,便是如此形成的。…
  

通脹引起交通成本和原料成本升高

另外,通脹引起的油價升高,以及繁重的公路使用費以及交通擁堵,讓運送蔬菜的成本升高;而與此同時,運送同樣重的貨物因單價降低,總價減少了,運價也響應降低,這就從兩方面降低了物流方面運送蔬菜的意願。菜農還得自己想辦法把菜給送出去。除此之外,通脹還使種植蔬菜的原材料成本上升。種種因素加起來,使得今年種植蔬菜想回本並不容易。
  

「農超對接」,或許是解決流通問題的一個好方案

「農超對接」,即農民直接與超市進行農產品收購交易,已經在不少地方試行。這種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流通環節和運輸成本,如果執行的好,能夠有效降低流通成本。
  
傷不起之三:政府保護農民了嗎?
某地的蔬果倉庫
從歷史上看,「菜賤傷農」是常態

「菜賤傷農」,「菜貴傷民」,這是兩千年前古人就已經明白的一對矛盾。鑒於前段時間菜價高企的狀況,為了不讓菜價「傷民」,政府大力調控菜價,打擊流通商暴利,但也必須注意不能殃及到農產品的生產者。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國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農產品的價格都是維持在低位,工業對農業一直是剪刀差,以低價農產品來補貼城鎮居民,這樣不公平的做法是無法持續的。抑制農產品價格,把農產品價格維持在低位來控制物價這一條路是行不通的,也違反了社會分配的公平公正。…

尤其是,在中國這個農業人口佔據多數,小農經濟在很長時間內依然佔據重要地位的國家,保護農產品,降低農民的經營風險是十分必要的。
  

在主糧之外,對蔬菜等農產品應及早建立長效保護機制

從1997年起,我國已經仿效西方國家,建立了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餘糧的措施,以避免「穀賤傷農」。迄今為止,應該說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在主糧之外,國家尚未對蔬菜類農產品出台類似的措施。但在地方上,例如濟南,幾年前已經建立了「蔬菜儲備制度」,也已經有學者建議可以把「保護價」這一概念從儲備糧收購政策中引進到「蔬菜儲備制度」中,對菜農的蔬菜也實行「最低保護價」,這樣「蔬菜儲備制度」將會有效防止「菜賤傷農」。或者,也可考慮對生產蔬菜進行補貼,以確保菜農的積極性。…

另外,政府應向農民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對重點品種進行控制。像蔬菜市場的波動規律「菜賤傷農—減少種植—價格升高—擴大種植—菜賤傷農」,即可加以有效利用。只要宣傳到位,相信將有助於避免類似韓進這樣悲劇的重演。
  



《漢書·食貨志》曰——「米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兩千年前,老祖宗們已經認識到民、農為國之根本。2000年的教訓,還吸取不了嗎?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4-23 20:43 | 只看該作者


《漢書·食貨志》曰——「米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兩千年前,老祖宗們已經認識到民、農為國之根本。2000年的教訓,還吸取不了嗎?
-----------------------
忘記祖訓的統治者
必將遭到報應的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9: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