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論:中國茉莉花的土壤

[複製鏈接]

12

主題

63

帖子

6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禁土 發表於 2011-3-28 09: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社論:中國茉莉花的土壤
立報╱社論 2011-03-27 19:33
北非和中東的阿拉伯世界國家接連發生反政府示威,突尼西亞與埃及的領導人因此下台,而利比亞的格達費亦備受東部反抗軍及西方國家聯軍的威脅,至於葉門、敘利亞和巴林人民的示威,卻在英、美、法等國的姑息與暗助執政者之下,被無情的鎮壓。這幾波被稱為「茉莉花革命」的示威,其中或有差異,但共通的旗幟是「反獨裁、爭民主」,所以有人期待「茉莉花」也能在中國落地生根,開始在網路上號召網友上街「快閃」聚集。
海外民運人士王丹認為,中國茉莉花的土壤有3個成份:首先是軍警的反應過度,想要防微杜漸,反而讓原本網友的快閃活動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搞得社會人心惶惶,形成社會改革的氛圍。其次,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繼谷歌(Google)退出中國事件後,再次點名批評中國(和突尼西亞、埃及等國)的網路控制,並將網路自由稱為普世人權,表示推動網路自由乃美國對中國的年度方針,換言之,「網路自由」本身即將是爭議、衝突的焦點,此為中國茉莉花的第二層土壤。第三,則是房價、物價和教育經費的高漲,讓中產階級有想要改變的動力,中國茉莉花才得以落地生根,甚至開花結果。
然而,上述前兩項其實皆是外國勢力介入「播種」──尤其像美國大使洪博培出現在茉莉花示威地點,能不能成長茁壯,端視其社會、經濟條件是否成熟,也就是第三層土壤。宏觀的看,中東與北非地區除了石油開採、加工業之外,工業化程度遲緩,即使國民平均所的達到1萬2千美元的利比亞,失業率仍在20%以上,而且國家主要收入來自石油,分配不均也是普遍的現象。更重要的是,當地農業不發達,或是栽植經濟作物,因此多數國家依賴糧食進口。要之,不發達的工業讓人沒有工作,分配又不均;再加上缺少農業的滋養,正是這波茉莉花革命的肥沃土壤。
反觀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許多工廠甚至缺工,只要有事可忙,哪怕是「窮忙族」也樂得當「快樂的豬」,不容易為了言論自由、民主等理由造反。再者,中國的農業也不若北非、中東那般貧瘠,茉莉花的土壤幾乎不存在。

0

主題

13

帖子

1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9
沙發
職業小三 發表於 2011-4-4 22:11 | 只看該作者
茉莉花根本不會再中國生長 北非和中國的國情不同 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一些傻× 總是想禍水引向國內  簡直是痴人說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6: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