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不尋求政權更替」到「卡扎菲必須下台」需要想多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1-3-23 07: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eztomcat 於 2011-3-23 07:48 編輯

禁飛區分歧揭露西方隱性意圖

2011-03-21 21:12:57 【多維新聞】

  自上周聯合國通過1973號決議授權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后,以美、英、法為首的聯軍已經對利比亞發動了兩輪空襲。而據西方外交官稱,法國對利比亞發動的第一次攻擊並沒有完全告知美國和英國,這激怒了英美,阻礙了美國向北約移交作戰指揮權的進程。由於各種分歧,20日北約各國拒絕作為整體參加與執行禁飛區決議相關的軍事行動。奧巴馬21日表示,美國將在未來幾天內將利比亞的軍事領導權轉移給其它盟國,這次行動的核心是整個國際社會一致應對利比亞潛在人道主義危機。而多種跡象表明,美國的真實意圖是要求卡扎菲下台。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唐納(Mark Toner)21日表示,美國願意停火的條件是卡扎菲必須下台。唐納指出,長遠來看美國認為卡扎菲不是一個合法的統治者,他應該下台。美國將長期繼續向卡扎菲和他的同盟施壓。但唐納指出,現在美軍的行動與要求卡扎菲下台沒有關係。軍事行動的近期目標是要停火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對於軍事行動的領導權,北約各國難以達成一致。法國反對北約領導此次行動,認為這向阿拉伯世界傳遞錯誤信號。而義大利則堅持要在北約的領導下才會開放軍事基地。20日舉行在北約總部布魯塞爾舉行的代表會議上,北約成員國代表同意加入與執行聯合國利比亞武器禁運決議相關的行動。但是,該組織拒絕作為整體參加與執行禁飛區決議相關的軍事行動。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指責法國阻礙北約行動,也譴責德國拒絕積极參与此次行動。法國官員否認法國單獨行動,稱原計劃就是要法國戰機揭開序幕,然後由英美導彈襲擊。

  分析指出,利比亞對法國來說有著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利益。利比亞的石油行業是法國甚至整個歐洲的主要投資市場。法國認為積極推動制裁利比亞不僅會提升其國際形象,還能使其在利比亞乃至整個地中海和非洲地區的利益得到更大保障。而英國對其國際地位日趨式微並不甘心,卡梅倫政府積极參与這次軍事行動就是為了顯示其國際影響力。另外,他領導的聯合政府上台不到一年就遇到能否處理好國際事務的挑戰,這是對卡梅倫領導能力的考驗和展示

  奧巴馬21日在智力訪問時再次呼籲卡扎菲下台。但他為美國空襲利比亞做辯護,表示此次任務是為了阻止人道主義危機,並且是國際社會一致通過的軍事行動。雖然美國官員多次強調此次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跟要求卡扎菲下台無關,但20日美英空軍炸毀了卡扎菲位於首都的黎波里的一處官邸。被徹底摧毀的官邸50米外就是卡扎菲經常接見外賓的帳篷。利比亞官方電視台稱,聯軍的轟炸活動造成至少48名平民傷亡,150多人受傷。消息傳出后,原先支持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阿拉伯聯盟首先表示強烈抗議,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穆薩表示,阿拉伯國家支持在利比亞上空設立禁飛區,但並不希望西方發動強權軍事攻擊,傷害利比亞平民。

  奧巴馬錶示,美國的軍隊在全世界負擔已經非常大了。美國需要盡一切可能取得國際合作,不僅僅是紙上談兵,美國尋求的是切實提供飛機、飛行員等資源,這樣才能減輕美國軍隊和美國納稅人的負擔,才能完成國際使命。

  奧巴馬對利比亞不宣而戰,引發了國會的不滿。他21日下午致函國會,告知其關於美國的軍事行動,稱這是有利於「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這是根據憲法賦予三軍總司令行使外交關係的權利。而有國會議員批評奧巴馬在沒有得到國會授權的情況下發動戰爭是違反憲法的。美國憲法賦予國會宣布戰爭的權利。國會也指責奧巴馬違背他競選總統時的立場,當時奧巴馬錶示只有當美國遭到實際攻擊的時候,總統才會單方面採取軍事行動。不過奧巴馬錶示,他上周已經與18位國會領袖會晤,並告訴了他們出兵利比亞的計劃。

  利比亞武裝部隊發言人法格希20日已經宣布,武裝部隊於當地時間20日晚起執行全面停火,並停止在利比亞境內的一切軍事行動。但白宮稱不承認利比亞軍方宣布的停火。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Tom Donilon)拒絕承認利比亞停火的真實性。他稱,停火「不是真的,或者很快就會被破壞」。21日晚,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的多處目標遭到空中打擊,西方國家對利比亞發動第三次空襲已經開始。
沙發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1-3-23 07:4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ztomcat 於 2011-3-23 07:47 編輯

2011年03月23日 星期三 - 瑞士時間:00:53
swissinfo.ch » 新聞資訊 » 圖片新聞 »

瑞士媒體預測卡扎菲動向

在法英美等多國部隊軍事打擊利比亞的第2夜,大部分瑞士媒體預測利比亞的首腦卡扎菲將繼續血戰到底。

媒體警告說,這場鬥爭可能會是「血腥」的,包括美國參與的聯合國部隊應該清楚,通過軍事行動,他們到底想得到什麼。

這次軍事行動是否以希望將卡扎菲拉下馬為目標,是否要利比亞更換政府?這是日內瓦《Le Temps》報提出的疑問。該報評論指出:目前沒有政府明確提出這一目標,但如果這就是軍事打擊的目的,那麼卡扎菲定會動用一切力量,戰鬥到最後一刻。

《每日彙報》主要將焦點對準了美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該報寫道:美國總統歐巴馬既不願在這場利比亞戰爭中起主導作用,也不願推動利比亞快速的政權更替。這種開放式的策略可能會遭到卡扎菲的利用。

《新蘇黎世報》周日版則主要分析了歐洲的角色。周六的軍事行動主要由法國和英國領頭,至於其原因,該報分析說:直至利比亞人民起義前,德國憑藉其經濟實力挽救了歐元瀕於崩潰,從而成為歐盟的實際主宰。而法國和英國不願失去其在歐盟中的地位,因此想借軍事行動一顯其實力。

但無論各國出於何種目的採取軍事措施,從卡扎菲的角度來說,他都會為自己的政權或「人民」奮戰到底。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及通訊社/圖:Keystone)



【阿盟駐聯合國大使】說有些阿盟成員擔心對地面的攻擊會傷及平民,但他們還是支持禁飛區的。半島問:那你們是不是說如果平民不死亡就可以繼續地面轟炸?大使開始打太極拳,但承認是「為了保護平民的軍事行動」而不止是禁飛區。他說:有一些關注但是我們大體還是支持禁飛區,支持保護平民。不涉及政權更替。利比亞人民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3: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