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國時期小學生作文 漸行漸遠的優雅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11-3-12 06: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受白話文運動的影響,自1920年起,國語課本(即白話文課本)開始在初級小學使用,然後逐漸過渡進入高級小學,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育的文白之爭從未停歇,最終在上世紀30年代初白話文課本取得了全勝。整個小學階段,國語課本完全替代了國文課本,這似乎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總讓人有些遺憾。
    在小學白話文課本完全取代文言文課本的八十餘年後,再來讀讀這些文言老作文,令人感慨萬千。這些老作文散發著純正漢語的清香,悠遠綿長……
   
春郊遊記
   
    廣東番禺三區南田小學  盧焯坡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課餘在家,殊無聊賴。聞街外有賣花之聲,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覺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綠水,白鳥紅花,楊柳垂綠,桃梅堆錦。仰望白雲如絮,俯視碧草如氈。見有茅亭,乃入座。未幾,炊煙四起,紅輪欲墜,乃步行而回。就燈下而記之。
   
    【讀後感】讀著這篇老作文,我不知不覺就想到初小國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夕陽西下,炊煙四起,三五童子,放學歸來。」文字雖短,意境甚美。再來看這篇作文,文字如此優雅,描寫如此生動,對偶恰到好處。恬靜的鄉野生活已不可復得,真是恍如隔世!
   
春日游公園記
   
    廣東番禺三區南田小學  黎壽泉
   
    星期之日,偕友某君作公園之游。時則春風和煦,園花盛開,草木青蔥,群鳥飛鳴,遊目騁懷,至足樂也。至音樂亭畔,聞有樂歌之聲,自放音機出,因與某君駐足聽之。既而環遊公園,乃知音機之設,遍於園中。公園之大,一人歌之,千萬人得而聽之。與民同樂,其斯之謂歟?游罷歸來,因為之記之。
   
    【讀後感】我第一次看到「遊目騁懷」,是在師專書法課上臨寫《蘭亭序》的時候——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那時還不清楚文字的意思,臨摹了若干遍,方覺得妙不可言。看看這位前輩小學生,他已將「遊目騁懷」化用到文章中去了!
   
清晨上學記
   
    廣東番禺三區南田小學  游杈波
   
    庚午之春,某日晨起,推窗一望,則大雨淋漓。遍地紅花雜綠葉,夜來風雨洗春嬌,可為斯詠也。未幾,入書房攜書上學。出門,狂風大雨,撲面飛來,大懼急退,入坐房中,無聊而觀書。忽觀至「訥爾遜冒雪返校」之事至,醒吾心,一躍而起,再攜書,奮勇出門。沿途花柳飄搖,泥濘滿路,四望無人,獨自前行,衣履盡濕,及到校后,乃更衣而坐,未幾,鍾遂鳴矣。竊思:吾人不為榮譽則已,若求榮譽,必堅忍耐勞,以戰勝艱難辛苦,方有出人頭地!不然,則畏風怕雨,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矣,乃記之以自勉。
   
    【讀後感】讀文章,可以想見小作者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初見狂風大雨而大懼急退,后觀「訥爾遜冒雪返校」又奮勇出門,一個頂風冒雨的少年形象躍然紙上。
   
春江垂釣記
   
    四川郫縣縣立第四小學  劉在鎔
   
    某星期日,學校放假。吾謂友曰:「時當春日,江水清澈,而江邊之景又可玩賞。吾友可往江邊垂釣否?」友曰:「可!」乃持竿而行。沿途縱觀春景,時則桃紅柳碧,草長鶯飛,顧而樂之。
   
    不覺已至江邊矣,余與友乃於垂陽下,選釣魚磯而坐。則見浪花四散,水天一色,真奇觀也。友乃以手持竿,垂於江中。未幾,釣線一動,手舉竿,遂得一魚,魚屢躍而不得脫。余見友得魚甚喜,余又持竿釣之,終日不獲一魚。友笑謂余曰:「事必學而後能,垂釣亦猶是也!」余曰:「然!當靜心以學之。」余遂歸,乃留友於吾家宿,遂將魚烹而食之,味甚鮮美。吾因謂友曰:「今日得魚之時,魚躍亦可憐否?」友曰:「彼貪餌而來,是自取也!然貪餌而致死者,豈獨一魚也哉?」
   
    【讀後感】筆法果然老練!借友人之言道出己之胸臆,「彼貪餌而來,是自取也!然貪餌而致死者,豈獨一魚也哉?」堪稱警句,一小學生竟有此等見識!方今之世,不知多少「貪餌」之輩自取淪落,何時醒悟?讀此文深感前賢可畏。
   
記地震
   
    四川郫縣縣立第四小學  李蓂
   
    民國二十二年,七月五日。余正伏案潛修,忽聞屋宇有軋軋之聲。因出戶視之,則見樹木傾斜,花草搖動,溪水有洶湧之狀,牆垣有簸動之形。吾方驚詫,覺地面簸蕩,若乘舟而涉波濤者,噫!奇異哉,非地震歟?因思夫震撼之大,時間之久,為前所未有者。不數日,友人告余曰,前日地震,茂縣以上之大山崩頹,壓死人民,不可勝數,岷江上流,為之壅塞。
   
    余因之有感焉。吾人處此安全之地而不受地震之災,豈非吾人之幸福乎?雖然,中華四面受敵,外人協以謀我,國勢飄搖,視地震尤烈,吾人不得狃於目前之安全而忘土崩瓦解之危險也!
   
    【讀後感】這篇作文記敘的是1933年7月5日發生的四川茂縣疊溪地震,從文中可以看出,郫縣震感也非常強烈——樹木傾斜,花草搖動,溪水有洶湧之狀,牆垣有簸動之形。小作者為我們保留了一段史實,文末由地震而生髮出的感嘆更是發人深省。
   
書樓望月記
   
    四川萬縣分水場縣立第二小學  陳曉初
   
    一夕,人靜矣。余倚窗讀書,偶見月光射入,宛如白練,頓生明月入懷之感,遂棄書起立,循欄徘徊。見夫玉免懸空,光輝皎潔。舉目四望,萬籟寂寥,清風夜起,促織微吟,顧而樂之。適有孤鴻橫嶺東,展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其音交交,掠余而西也。
   
    時已夜半,月涼似水,忽見草際微動,黑影隱露。余不禁長嘯,嘆曰:「人耶?鬼耶?何裹足而弗前!」半晌無聲,長空寥廓,清寒殊甚。少焉,嫦娥西匿,余亦就寢。
   
    【讀後感】此文吾讀之再三,有似曾相識之感。忽憶及東坡之《后赤壁賦》——「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原來如此!小作者將東坡妙句化入文中,水乳交融,渾然天成!讀畢,為之擊節而贊:東坡千載后,亦有知音矣!
   
聽鵑記
   
    四川郫縣縣立第四小學  魏邦權
   
    民國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夜,解衣欲睡,見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斯時明月在地,庭中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龍蛇蟠結,蓋竹柏葡萄影也。已而庭樹之上,鳴聲凄切。傾耳聽之,似喚「不如歸去」者,蓋杜鵑也。其鳴急迫,其聲凄厲。凡入耳者,未有不動於衷也。夫鵑一鳥耳,晝夜悲鳴,催人耕作,故又謂之「催耕鳥」焉。余聽之,不禁有感於中矣!夫人生之光陰有幾,而九十春光,尤如白駒過隙焉,彼杜鵑者,夜半啼血,欲喚回將去之東風,吾人對此垂暮之春,能不感韶華之易逝哉?因聽鵑而作記自警。
   
    【讀後感】又是一個蘇東坡的崇拜者,文章前段從東坡《記承天寺夜遊》脫化而出,後段的議論由杜鵑鳥而生髮,足見少年老成!
   
夜月採蓮記
   
    廣東番禺三區南田小學  江炳崧
   
    飯後齋中獨坐,好友忽臨,約往外游。乃束裝偕往,蓋月下泛舟也。舟次池中,舉目四眺,則亭亭獨立,不蔓不枝,微風吹來,搖曳波中者,凌波仙子也。而月影星光,益輔其美,殊可樂也!余以良宵美夕,人生難再,故至夜闌興盡,始搖舟而歸,並攜蓮一枝,置諸瓶內,以驅塵俗。歸而記之。
   
    【讀後感】月下泛舟,池中觀蓮,何其美妙!置蓮瓶內,以驅塵俗,何其高雅!此非周敦頤乎?此篇作文文字之美倒在其次,生活態度大可玩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沙發
jvmpzh 發表於 2011-4-15 06:07 | 只看該作者
嘿﹗好帖﹗頂住﹗

師傅~~昔有來過﹐不見蹤影﹐故沒常來。今見廬山﹐別來無恙?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12 02: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