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請問南、北傳佛門行者,那位有了初禪的功夫?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1-1-16 1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1-1-16 23:04 編輯

道理很清楚,「眼耳身三二地居」。自問自己,這個修持的程度到了那一步驟了沒有?至於「鼻舌兩識,一界一地」,鼻子管呼吸,舌頭呢嘗味道。「一界」在欲界裡頭就可以空、就可以休息了,等無間緣不動了。就是說一界一地,初地得了初禪,喜離生樂地!

初禪就是專一境界,一專一了,它自然呼吸慢慢由粗轉細,由細……等於沒有呼吸了,鼻識就不起作用了,舌頭當然不動了,所以啊,「鼻舌兩識,一界一地」。
日知而智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沙發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1-1-16 13: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1-1-16 23:06 編輯

初禪,僅僅是功夫,還不是道。得道,要看你見思惑斷了幾品。

如果自己功夫沒有,道行也沒有,比較那個正根,那個是斜杈就一點意義都沒有。

初禪到四禪還都是世間共法,沒出三界。想證得個佛教里的初果,沒那麼容易呀!好好掂量掂量88 結使,自己對照,檢查一下。

八十八結使:八十八者,於一切煩惱中貪、瞋、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禁戒取見之十惑,名為本惑,余悉名隨惑,比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別為八十八結使也。結與使皆煩惱之異名,系縛心身,結成苦果,故云結。隨逐眾生又驅使眾生,故云使。苦集滅道之四諦為所迷之真理,迷其真理而起,於欲界為三十二,於色界為二十八,於無色界為二十八,通三界而為八十八也。欲界之三十二者,失迷於苦諦之理而起十惑,次迷於集諦之理而起七惑,前十惑中除身邊戒之三見。集諦者業因也,無以業因而迷執我體者,故無身見,無身見故無邊見,戒禁取見。次迷於滅諦之理而起七惑,如集諦下。次迷於道諦之理而起,有八惑,於前之七惑加戒禁取之一,已上總為欲界之三十二惑。然色界與無色界各有二十八者,於四諦下之惑各除瞋之一故也。上二界為定地,故不起恚之粗動煩惱。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1-1-16 23:12 | 只看該作者
如果初禪沒戲,退一步, 拍拍自己的良心,有把握來生得人、天身嗎?
這不是開玩笑,自己總的對自己負責任吧。

爭什麼,辯什麼?自己以輪迴心造輪迴業有意思嗎?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4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1-17 0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co 1樓 的帖子

"初禪就是專一境界"

禪定必是專一境界,但是這裡沒提到初禪的重點. 六度集經有最好的詮釋:

初禪,去除貪愛五欲要拹之事.
也就是說,發起初禪的行者是因 "斷除欲界貪愛" 而不求自得, 並非入定打坐能專一便能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1-1-17 04:32 | 只看該作者
看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敢說自己修證到了初禪,還扯什麼?修不了道的話,還不趕緊做點功夫

學佛不是扯王八蛋,是要改習氣,實修實證的!拿佛法消遣著玩,是要遭報應的!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6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1-18 09:39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發表於 2011-1-17 04:32
看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敢說自己修證到了初禪,還扯什麼?修不了道的話,還不趕緊做點功夫

學佛不是 ...

"學佛不是扯王八蛋,是要改習氣,實修實證的!拿佛法消遣著玩,是要遭報應的!"

論說經教理証而言不及義, 的確像是在開玩笑. 當今此類文章可分成兩類『看不懂』 :

一.為不符經教所言, 讀者看不懂, 作者其實自己也不懂.

二.為真善知識所言, 讀者因福德因緣較不具足而看不懂, 不信受

經教指路而如果錯說佛法, 不只是報應的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7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1-1-19 00:34 | 只看該作者

過來人總結出來的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1-1-19 00:35 編輯

[佛學次第統編 - 明·楊卓]

  初禪者,行人先須趺坐調息,從粗住細住,階欲界定。次後身心泯然虛豁,失於欲界之身,坐中不見頭手。床敷猶若虛空,是為未到地定。此定能生初禪,即是初禪方便,亦名未來禪。得此相已,初勿驚恐,亦勿歡喜(驚喜皆能招魔),勿向人說(說則永失不可復得,譬如種樹,不可露根)。若於未到地中,入定漸深,身心虛寂,不見內外。或經一日,乃至七日,或一月乃至一年,定心不壞,守護增長。忽覺身心凝然,運運而動。當動之時,還覺漸漸有身,如雲如影動發。或從上發,或從下發,或從腰發,漸漸遍身(上發多退,下發多進)。動觸發時,功德無量。略說十種善法眷屬,與動俱起:一定,二空,三明凈,四喜悅,五樂,六善心生,七知見明了,八無累解脫,九境界現前,十心調柔軟。如是十種勝妙功德莊嚴動法,此則略說初動觸相。如是,或經一日,或經十日,或一月四月,乃至一年,此事既過,復有餘觸,次第而發(然亦無定前後)。故名初禪。言余觸者,即前動觸為一,二癢,三涼,四暖,五輕,六重,七澀,八滑。復有八觸:一掉,二猗,三冷,四熱,五浮,六沈,七堅,八軟。此八與前八雖同,而細分別,不無小異。此十六觸,隨一發時,悉有十種善法功德眷屬。行者因未到地,發如是等諸觸功德善法,故名初禪初發。並是色界清凈四大,依欲界身中而發。從此舍離欲界五欲五蓋(五欲者:一色,二聲,三香,四味,五觸。五蓋者:一貪慾,二嗔恚,三睡眠,四掉悔,五疑),得初禪五支功德(一覺,二觀,三喜,四樂,五一心)。
  一、覺支 初心在緣名覺。謂行者依未到地發初禪,色界清凈色法,觸欲界身根,心大驚悟,爾時即生身識,覺此色觸,未曾有功德利益,故名覺支。
  二、觀支 細心分別名觀。謂行者既證初禪功德,即以細心分別此禪定中色法諸妙功德境界分明,無諸蓋覆,如是等功德,欲界之所未有,故名觀支。
  三、喜支 欣慶之心名喜。謂行者初發禪時,乃有喜生,但分別未了,故喜心未成,若觀心分別,所舍欲界之樂甚少,今護得初禪,利益甚多,如是思惟已,則歡喜無量,故名喜支。
  四、樂支 怡悅之心名樂。謂行者發初禪時,乃即有樂,但分別喜,動涌心息,則恬然靜慮,受於樂觸怡悅之快,故名樂支。
  五、一心支 心與定一,名為一心。謂行者初證禪時,乃即著定,而心猶依覺觀喜樂之心,故有微細之散,若喜樂息,自然心與定一,故名一心支。
  若在人中坐禪,得此根本初禪,不失不退,則命終已,隨初禪力深淺,必生梵眾等之天中,是初禪天因也。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2: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