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論壇】宋慶齡說「恢復儒教是完全反動的一件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14 2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2011-01-13 19:22:19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包括近百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裡,孔夫子的儒學幾乎總是作為官方哲學而處於「獨尊」的地位。被宗教化了的儒學,長期起著為統統治階級鉗制人民思想,維護專制統治的作用。但是,反儒的文化、政治傾向也常常存在著。在近代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的鬥爭中,批判儒教與尊崇儒教的論戰,總是隨著新與舊、保守與前進的鬥爭的起伏而展開,蘊涵著深廣的社會政治內容,具有尖銳的現實意義。一切真正的社會變革,特別是為爭取民主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鬥爭,往往以批判集封建道統之大成的儒家學說,作為思想理論的先導;每當變革或革命暫時處於低潮或失敗,尊孔讀經的惡浪總是伴隨政治上的逆流捲土重來。

    宋慶齡在三十年代對儒家的批判便帶有深刻的社會政治內容和強烈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她要通過對儒教的剖析,指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與儒教的本質區別,從而進一步揭去以蔣介石為代表的自詡為孫中山事業的繼承者的叛徒們的偽裝和伎倆;另一方面,以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為號召,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挽救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

    宋慶齡指斥了鼓吹尊崇儒教的蔣介石政權的封建專制的性質,揭露了這個政權反動的對內對外政策,並對「新生活運動」進行了切中要害的批判,呼籲全國人民在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基礎上團結救亡,為建設一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而奮鬥。

   無論是為捍衛孫中山思想的純潔性,還是為了救亡,宋慶齡都不能不參加到批儒的行列中把筆鋒指向儒教。她在1937年4月,發表了《儒教與現代中國》的長篇政論,以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為依據,經過縝密的科學分析,得出了鮮明的結論:孫中山的思想屬於民主主義範疇,而儒教體現了封建主義,現代中國不需要儒教,應以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舉國上下團結一致共同抗日,進而建設和平民主的新中國。

  「只要一天封建制度存在,就在一天需要孔子之道」。由此,宋慶齡便從哲學意義上確認了蔣介石政權的封建性質和他們鼓吹尊孔的要害。由於孔子的學說「完全建立在傳統的基礎上」,所以「孔子是保守的」。他的思想具有嚴重的消極作用:「束縛了學者們的智能,限制了學問的範圍,並且使大眾陷於愚昧……阻礙了中國的科學與社會秩序的發展。」

   宋慶齡指出,在政治上,孔子「反對社會秩序的任何改變」,因而「他與革命毫不相干」。由此可見,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提倡儒學的復活」,並且要引入「新生活」,這是十分明顯的「墮落」。對於內憂外患十分嚴重的中國,「恢復儒教是完全反動的一件事」,一部中國近代歷史,足以證明。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7: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