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盤點:年終職場最給力的護身符(組圖)

[複製鏈接]

5522

主題

1萬

帖子

601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紆朱曳紫 發表於 2010-12-15 01: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年底盤點

  一到年底,單位里就開始動蕩不安,清算、盤點、審核、考察成了首要大事,競崗、跳槽、升職、漲薪、裁員……種種事件把辦公室的和諧氣氛徹底打亂,Office里不緊不慢的肥皂劇突然轉變成了步步驚心的宮心計!

   千萬別跟我說你此刻還能閑庭信步,蒙誰呢?

  業績不好?人緣不佳?佔據著人人羨慕、嫉妒、恨的好位置?此刻的你一定在種種波瀾中如熱鍋上的螞蟻,搞小動作、打小報告?非君子所為,而且未必奏效。還是請看慣了風浪的職場心理專家道破天機,給你指點指點年底職場最給力的保護策略。

   3個錯誤年底不能犯

  有位領導愛說這樣一句口頭禪:「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專打不長眼的!」以下3種不長眼的錯誤年底千萬不能犯!

    現在不是請假的時候!

  12月正是工作最要勁兒的時候,大家都忙得團團轉,擔任財務工作的劉女士的LG有一個去歐洲的機會,可以帶上家屬,機會難得啊!劉女士權衡半天,還是找到齊總監請假。劉女士之所以敢請假,是有原因的,她一直是部門的頂樑柱,工作能力強,表現突出,平時齊總監很依賴她,齊總不在,部門的工作基本由她主持。齊總監對劉女士很欣賞,私下裡,兩個人的交情也不錯,所以劉女士請假時,齊總考慮了一下還是答應了。

  可是,就在劉女士去歐洲瀟洒了半個月後,回到公司卻發現氣氛不對,還沒等她整明白情形已經大變:所有同事都升級了,而最有理由高升的她卻原位不動,很多曾經是她負責的項目都被轉到別人手下,所以其實她還降職了!心高氣傲的劉女士覺得太沒面子,就賭氣辭職了,一向堅強的她委屈得大哭了一場!

  公司到底出了什麼事呢?原來劉女士剛離開,財務部就發生了問題,上級單位突擊檢查,因為掌握情況的劉女士不在,檢查中出現了明顯的漏洞,給單位造成了損失,齊總監也受到了大領導的批評,齊總非常氣惱,認為全是劉女士的過錯,在齊總看來,沒有直接開掉劉女士,已經是給足了面子。

  職場潛規則

    當好領導的垃圾桶和百寶箱

  其實每到年末,壓力最大的並非普通員工,而是中層領導,中層對上要把全年的工作向大領導有個交待,對下還要顧及本部門的利益,為團隊的員工著想,正處在「高壓鍋」的中心,倍感煩悶煎熬!

  此時,作為團隊的一員,當然不能不管不顧,而是要陪伴在領導身邊,給他支持和撫慰,當好領導的垃圾桶和百寶箱。領導也是人,看完大領導的黑臉后也需要吐吐苦水、倒倒垃圾,此時你只需要耐心傾聽就可以了。注意啦,雖然你心裡向著自己的直屬領導,但是也不要隨意亂說大領導的壞話!還有,此時也是體現你專業素質的時候,根據你的經驗和能力,給領導出出主意、支支招,搜集點情報什麼的,非常必要!

   CASE 2

    千萬別在小事上掛了!

  趙先生平時工作一向兢兢業業,可是因為出差、忙碌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有一筆報銷款本來9月份就該報的,卻一下子拖到了年底,再不報銷就作廢了,趙先生趕緊找到了領導。可是一向很信任他的領導,卻變得陌生起來。

  領導一項一項地詳細核查,弄了好久,趙先生非常不滿,暗想:「報銷不是很正常嗎?怎麼就跟抽領導的肋條似的,如此斤斤計較!」令趙先生更尷尬的是,仔細審核錢款后,領導居然真的發現有一項款子數目有點小出入,還好只是小數字。事後趙先生不快地想:其實以前有時候為了報銷方便,乾脆就會把零頭湊整,可領導壓根不會注意,今天這是怎麼了?幾天後,趙先生輾轉打聽到,原來因為業績不佳,年底有幾個項目的人員要收縮,趙先生的部門也在裁員之列,領導正愁抓不住下屬的小辮子呢!一向自我感覺不錯的趙先生,突然發現自己岌岌可危!

  無獨有偶,小林剛從國企跳到一家私企,感覺很不適應,比如領個辦公用品居然需要部門領導以及後勤部負責人兩個人的簽字。到了後勤部小林更吃驚,原來只能領到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這怎麼夠用呢?再領又要簽字,多麻煩啊!在國企大手大腳慣了的小林沒法適應,他問了一句:「能不能多領點啊?」後勤部的負責人不在,發辦公用品的也是個剛來不久的小妹,小妹也覺得不是大事就沒吭聲,小林順手就把登記表上的「1」改成了「3」。沒想到,這一幕被副總看個正著,因此對小林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5522

主題

1萬

帖子

601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11
沙發
 樓主| 紆朱曳紫 發表於 2010-12-15 01:39 | 只看該作者
  

  職場潛規則

    職場潛規則

    關鍵時刻別犯低級錯誤

  報銷要趁早,年底正是公司資金鏈條最緊張的時候,如果再加上業績不好,偏偏挑此時來報一筆費用不低的款項,就太沒眼力見兒了!自然會招致領導的反感。如果又趕上領導找不著裁員的理由,這不正好是自己親手把小辮子送上門來。

  很多大大咧咧的年輕人感覺用單位的電話打打私人長途、上網玩玩遊戲,或者拿點小東西根本不是事兒,可是一旦被領導發現,就很容易給領導留下負面印象,絕對是得不償失。

  CASE 3

    不要隨便批評他人!

  Peter是留美的博士,在國外也有工作經驗,高學歷加上高能力,讓他成為很多企業爭相聘請的熱門人才。選擇了一番,Peter進入了一家著名的國企,設想自己可以大幹一場。可是,過了一陣子,他竟然倍遭冷遇,在單位淪落到幾乎無事可做。這是他30多年的人生經驗中從沒有過的,搞得一向自信的他十分崩潰!

  原來,Peter雖然能幹,卻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說話太直!當他看到別人的問題時,每次都是直言不諱地指出,對下屬如此,對平級的人,甚至領導也是如此!下屬對領導的批評自然會及時改正,同級的同事可就不這麼認為了,覺得Peter是愛出風頭,喜歡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雖然Peter說得都對,同級的同事也會按他的提醒進行改進,但是內心都很不滿,背地裡對Peter意見很大。

  有人勸過Peter,何必如此不留情面地指出別人的問題呢?可Peter卻覺得這根本不是問題,以前他在國外讀書、工作,有問題都是如此直接地指出,當時的教授、Boss因此都很欣賞他呢!有人指出國情不同,企業文化不同,可是他卻沒有多想。

  Peter在單位人緣很差,有人給他打小報告,Peter卻沒有感覺,直到有一天,他連領導的問題都敢指出,結果……

  職場潛規則

    提意見要委婉

  無論是對同事還是下屬,提出負面意見都要慎重,當著大家的面公開說更是不妥當,給對方留些面子那是必須的!所以,正面的評價肯定公開說,負面的私下裡溝通,這是最重要的原則。不要太直接,否則只會顯得盛氣凌人,當你指出別人的問題時,其實能夠幫到對方,是一番好意,但是態度太直接,帶來的後果卻完全相反。對方即使接受,心裡也不會舒服,更加不會感念你的好意,所以你要先表達出你的關心,然後委婉地陳述你的意見,而不是簡單地指出問題。年底的時候,大家都容易神經緊張,更不要隨意指出別人的問題。

  Peter還犯了一個錯誤,加入一個新單位的初期,最重要的並不是凸顯自己的能力有多麼過人,而是先融入集體,讓大家都能接受你,然後才是逐步展露才華,太過心急地表現自己,結果反而會遭到別人的反感和提防。

  FOCUS CPI狂飆我要加薪

  焦慮度: ★★★★

  有這樣一個經典段子:「你必須給我漲薪!」員工對老闆發話,「現在有3家公司找我呢!」領導說:「是嗎,哪3家?」「電力公司、電話公司、煤氣公司。」

  別說你沒被CPI的一騎絕塵嚇倒,智聯招聘的調查顯示:9成人有強烈的加薪願望,並且從工作態度和表現來說,他們覺得自己具備加薪的資格,但是近5成的人處於猶豫狀態,對找老闆談加薪感到恐懼,3成人考慮到公司的大環境,乾脆認為加薪無望,僅僅有1成人真正找到領導提出了加薪的請求。

  FOCUS 升遷抑鬱來襲

  焦慮度: ★★★★

  年底了,終於收到新的職務任命書,哈哈,陞官啦!可是工作內容發生了變化,我還能讓老闆滿意嗎?我能適應新的崗位需求嗎?如何調遣這麼多部下,如何承擔千頭萬緒的工作?擔心著,焦慮著,很容易患上所謂的「升遷抑鬱症」。

  或者你一向全心全意專註於工作,可是人到中年,卻發現自己升遷渺茫,老闆真是有眼無珠啊!你難免感到極度空虛而憤憤之情難以排遣!於是很容易患上「上升停止綜合症」。

  FOCUS 回顧一年碌碌無為

  焦慮度: ★★★

  奔三的女人啦,生活還是一張白紙!奔三的男人啦,事業還是一張白紙!每到年終,煩心事之一就是寫總結,平時寫個東西向來揮灑自如,還不得洋洋洒洒幾大篇?可是,這時提筆卻發現「忙了一年似乎啥也沒幹」「碌碌無為,一年又晃過去了」!眼看年終總結會召開在即,挖空心思,想了又想,一年來雖然每天都辛辛苦苦賣力工作,可是卻實在說不出做過什麼拿得出手的業績!好在,同事們的感受也大都相似。

  FOCUS 年終獎到底能拿多少

  焦慮度: ★★★

  一首篡改周杰倫《說好的幸福呢》的山寨歌《說好的年終獎呢》唱熱網路:你不給了/說好的/年終獎呢?我認了/明白了/放棄了/再見了;只是銀行的信用卡債循環著/要怎麼付呢……

  經歷了金融危機和緩慢復甦,又遭遇了越來越強烈的通貨膨脹。這個「節骨眼」上,我們期待的年終獎會隨物價一起「上漲」嗎?或者高額的年終獎只是個傳說?

  騰訊大成網進行了統計,在「猜想今年的年終獎會怎樣?」的選項中,35.18%的網友認為會與去年持平,佔比最多;而覺得不如去年或者乾脆不發的網友佔據了31.04%。僅有25.45%的網友預測今年的年終獎應該比去年多。

  針對企業的調查中,接近5成的企業明確表示「今年業績非常好,超預期完成計劃」,但在談到發給員工的年終獎時,超過5成的企業高管依然表示,發放計劃「與去年持平」,選擇「比去年多」的不到1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22

主題

1萬

帖子

601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11
3
 樓主| 紆朱曳紫 發表於 2010-12-15 01:41 | 只看該作者
  

  跳還是不跳是個難題

  FOCUS 跳還是不跳,是個難題

  焦慮度: ★★★

  師哥跳了、師姐跳了,眼看他們都越混越好,可是自己還窩在機關里做小職員,除了清閑,鈔票、房子都沒混上!怎麼辦?年底跳槽?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出去干還不是另有一番天地? 可是,且慢,別跳到茅坑裡!

  年底了,公司又在對我們這些底層人員進行「清理」,人心惶惶啊!彷彿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讓你「走人」,已經有兩個同事被開了!更讓人心慌的是,公司裁員的同時還對各部門做了大換血,被派到新老闆的手下后,老客戶被分給其他人,心中突然很恐懼:該不會是趁這個機會把老員工「架空」再踢走吧?與其在這麼「恐怖」的環境下工作,還不如自動炒老闆的魷魚!根據近期智聯招聘對8000名白領的調查,25.8%的白領表示已完成了跳槽;30.3%的白領表示自己雖然還沒挪進新「窩」,但已經有所行動,正有意識地尋找新機會;超過3成職場人表示,雖然有想法,但還沒付諸行動,僅有8.7%的白領明確表示,沒有跳槽的打算。

   你是職場笨伯嗎?

  只懂苦幹、傻干,卻總是得不到領導的重視,到了年底更是與升職、加薪無緣,感覺年年都是白忙活!你就是那種典型的職場笨伯。要想不再傻干,就要明白「辛苦地做不如聰明地做」!

  害怕變化幾乎是我們的共性,我們總是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擔憂。其實,變化有時帶來的是危機,有時帶來的是機遇。關鍵是我們以什麼樣的眼光去看待變化。

  因此,一旦遭遇職場變動,有的人仍舊能夠把注意力的焦點放在自身,平靜地接受變革,繼續理性地處理問題,而另一類人就會特別焦慮和無助。後者容易受他人影響,總是把眼光放在四周,習慣從外界尋求對自我的認可,所以一旦看到不安全因素,就會自亂陣腳,做些小動作。他們的反應總是不理性,喜歡逃避。

  不要被焦慮控制,否則你就會像大賽經驗不足的運動員一樣,做出變形的動作,比如不恰當去拉關係,反而給領導留下負面印象。

   CASE 4

    幹得多卻是白乾!

  來自名校的馬克一向認為要憑能力說事,在學校看成績,在單位看業績。於是在單位工作時,吃苦耐勞,寧當拚命三郎,從來不屑於做愛拍馬屁的投機者。在部門中,馬克出了名的勤勞,工作一多,有些人就會叫苦不迭,馬克卻大包大攬,他認為:「不就多干點嗎?多干點也累不死人!再說也能多積累經驗。」漸漸的,除了干自己的,別人挑肥揀瘦丟下的爛攤子,馬克也不吱聲地挑起來。有時甚至是別人放假,他卻加班、熬夜。同事們都喜歡他,因為只要同事開口,馬克一定盡心儘力地幫忙,絕不藏私,個人資源也願意與同事共享。

  可是馬克跟同事關係鐵,跟領導卻很疏遠。逢年過節,看到有同事給領導送禮,馬克心裡很不屑。年底的公司聚會,很多同事找領導敬酒、表心愿,馬克卻穩坐如泰山,同事打趣:「馬克,你是在等領導給你敬酒吧?」馬克只是悶頭吃菜。

  時間久了,馬克也感到了不平衡。升職沒份、加薪沒份,就是陪著老闆公費旅遊也總是由健談的同事出馬,跟領導吃飯也總是被忽略。馬克心裡不是滋味:為什麼我這樣的人才,卻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得不到伯樂的賞識,馬克憤而跳槽,可是在新單位,他發現情況還是沒有變化。

  在職場上一聲不吭地苦幹,有可能只落得白乾的下場。在職場上,不是你一個人把活兒都包了大家就領你的情,相反人家會覺得你好搶功勞,喜歡單打獨鬥,缺乏團隊精神,所以「辛苦地做不如聰明地做」。和領導的關係也特別重要。首先不能有心理障礙,不要把適當的溝通等同於拍馬屁,和領導走得近絕對不意味著就是馬屁精。處理不好和領導的關係,至少說明你情商不高,畢竟,管理好自己和領導的關係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徑。

  CASE 5

    累得半死還不落好!

  Alice自小就被爸媽的那些老話教育著長大: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學校聽老師的,在單位聽領導的;要獨立,不要總給別人添麻煩。可是在職場多年後,Alice卻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付出和收穫成正比嗎?那是扯淡!Alice在公司做銷售,每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超負荷運轉,從來不會向老闆說「不」。每天和老闆的交流,就限於MSN上,一般都是老闆分配任務,然後Alice乖乖地答「好」,百分百服從。每個任務Alice都盡量自己搞定,消滅隨時出現的問題。Alice的想法還是源自老觀念:優秀的員工當然具有獨當一面的能力,領導的話就是聖旨,出了問題也要「我能行」,而不是找領導求助,開口問「怎麼辦」。常常是苦惱得要死,卻拚命自己扛,有時候甚至晚上焦慮得睡不著,可是最後問題解決,到老闆那裡,只是一句輕鬆的OK。

  令Alice不解的是,老闆常常表揚的卻是那些愛問「怎麼辦」的同事。比如和Alice同部門的小艾,每逢有問題就請示老闆,跟客戶溝通也每每答覆「我要請示老闆」。於是,她成了老闆眼裡勤懇、踏實的好員工,而Alice卻被老闆認為工作量還不飽和,於是繼續像機器一樣運轉。痛定思痛,Alice發現:還是愛哭的孩子有奶吃!

  職場中,很多人常犯的錯誤就是:明明很辛苦,可是老闆根本看不到。所以,聰明地工作還要會和老闆溝通。比如適時適當地彙報工作,既讓老闆知道你在幹嘛,又能及時了解老闆的思維,避免風險,更讓老闆知道你在其中的付出和努力。

  有些工作具有一定難度,不要認為自己能解決就不請示或者告知領導,如果這個問題既有些難度、領導又能解決,不如請教一下領導,一方面也給領導一個顯示才能的機會,同時也顯示了你對領導的尊重。也沒準,領導還真能給你更好的建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22

主題

1萬

帖子

601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11
4
 樓主| 紆朱曳紫 發表於 2010-12-15 01:43 | 只看該作者
  

  如何和領導相處

    如何跟領導相處?

  對於那些職場敗將,領導就像不講情理的怪獸,沒法接近。實情當然並非如此!和領導交流,以下兩個顧慮你可以打消。

    和領導談話冷場怎麼辦?

  不知道怎麼,一見領導就大腦短路,說話支支吾吾,除了附和,想法都跑到了爪哇國!其實這都是因為你太在意領導。太在意別人,別人也會覺察到。對領導你不用刻意迎合,一切自然就好。你越安心,他人也就會越安心。作為領導,有幾個會感覺遲鈍?你的緊張根本逃不過領導的眼睛。

  如果和領導交流中冷場的話,也沒必要自責,憑什麼下屬要為冷場負責任?沒話找話也是在傳遞緊張情緒。緊張的狀態下,思維受到抑制,只能讓談話更加難以繼續。其實語言溝通是有限的,非語言的態度一樣會影響對方。如果你太緊張,對方會覺察到從而感到自己不受歡迎,於是知趣地離開。所以你只要放鬆就好。踏實、安心就像一個強大的氣場,能夠把你包圍,同時也包圍住對方。

  如何找領導反映問題?

  令你不滿的事情發生了,衝動的你想直闖領導的辦公室,這樣理智嗎?如果直闖大BOSS的辦公室,這樣不夠禮貌,也很可能不受歡迎。如果你是在小企業中,那麼沒問題,你可以直接向上級提出要求,進行一次比較平等的交流。如果是在大型企業,還是要按照程序走。這當中是有策略的,你要讓對方了解到你不是為了個人的不滿,而是為了團隊共同的利益著想。

  見到領導后,你要說明你帶來的不是困難,而是解決方案。如果是希望升職,就要介紹自己所取得的成績,讓領導重新界定你的工作。也許你會覺得不好意思,這很正常,告訴領導這一點,對方一般都會尊重你,刻意隱藏反而讓你顯得更笨拙。

    用畫筆告別年終情緒

  回望正在漸漸消失的2010,你有何感想?會以何種方式告別這難忘的一年?心理專家的推薦是拿起畫筆,隨意塗鴉:湛藍、粉紅、碧綠……玫瑰、康乃馨、仙人掌……毛茸茸的小兔、怒吼的老虎、自由自在的海豚……這些圖畫能夠幫你發現自己,理清紛亂的情緒,迎接更理想的來年。

    情緒的顏色

  如果讓你用顏色形容自己一年裡的情緒主色調,你會用哪一種或哪幾種顏色?紅色、黃色、藍色、灰色、黑色還是白色?或是其他你想到的顏色?

  總體來說,那些暖色,如紅色、黃色、綠色、橙色代表著積極情緒,而冷色,如藍色、黑色、灰色代表著消極情緒。色彩越濃烈,代表著情緒越強烈。

  小提醒:如果色彩過於濃烈,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即使是暖色,也表明有一些「過度」了,需要在情緒層面有一些平衡。那些濃烈的情緒可以持續一段時間,但如果持續時間過長,未必是件好事。比如濃烈的紅色,可能代表著過於忙碌或過於樂觀,或者情緒的煩躁。所有的顏色都是信號。

  情緒的植物

  如果讓你用一種植物來形容一年你的主要情緒,你會用哪一種植物?是一棵開花的樹?還是一株綠色植物?還是一株仙人掌?或是其他你想到的植物?

  通常,那些結了果實的樹木代表著健康的成長和收穫。

  其中用那些結滿大個、數量有限的果實代表自己的人,通常是目標明確、收穫也頗豐的人。

  用那些多個但個頭較小果實代表自己的人,通常是有收穫但散落在各個方面的人。

  用開花的植物來形容自己主要情緒的人,代表著心情的綻放,代表著美好和自信。

  用綠葉不開花植物來形容自己主要情緒的人,代表著平淡而有成長的一年,情緒平穩,沒有大的起伏。

  而那些用仙人掌類植物來形容自己主要情緒的人,代表著情緒的煎熬、生存環境的惡劣和堅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22

主題

1萬

帖子

601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11
5
 樓主| 紆朱曳紫 發表於 2010-12-15 01:44 | 只看該作者
  

  情緒的動物

   情緒的動物

  如果讓你用一種動物來形容一年裡你的主要情緒,你會用哪一種動物?刺蝟?兔子?老鷹?老虎?海豚?

  通常用刺蝟來形容自己主要情緒的人,在人際關係中會遇到困難,代表著情緒以衝突和矛盾為主。

  通常以兔子來形容自己主要情緒的人,會以不安、焦慮、提心弔膽的情緒為主。

  通常以老鷹來形容自己主要情緒的人,會以自在、超脫同時又略帶孤獨的情緒為主。

  通常以老虎來形容自己主要情緒的人,會以嚴肅、從容和寂寞的情緒為主。

  通常以海豚來形容自己主要情緒的人,會以自在、愉悅的情緒為主。

  刪除情緒和情緒事件

  如果能夠刪除過去一年裡的某種情緒,你會刪除哪一種情緒?這種情緒是和某一件具體的事情或個人相聯繫嗎?

  那些希望被刪除的情緒,其實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情緒。所有發生過的事情,都沒有辦法刪除。藉助「刪除」的比喻,其實是創造機會讓人們面對那些不願面對的事情。越是想被刪除的情緒,越是我們心裡的結。反正刪除不掉,不如把它曬在陽光下,看看它會變身為什麼,有時會有魔法發生。有些「恨」,在陽光下被曬掉外衣,會露出裡面的「愛」;有些「痛」,在陽光下會被熨燙得不再緊縮,心裡會有舒展感;有些「悲傷」,在陽光下會被曬得發熱,那些冰冷的淚水不再結成千年冰山、萬年冰峰。即使沒有變身的魔法,也至少能接受現實。

   愉快情緒的百分比

  如果讓你給出自己愉快情緒佔全部時間的百分比,你會給出怎樣的百分比?70%?50%?還是30%?抑或只有10%?

  給出70%的人,恭喜你啦!有這樣快樂的一年!世界上擁有這樣比例的人並不多,所以,你是一個幸運兒。想想你的秘訣是什麼,把它和周圍的人一起分享。這樣的分享會讓你明年有更多快樂。

  給出50%的人,恭喜你!有一半的時間裡都處於愉快當中。你是一個幸運兒。相信這些愉快的情緒讓你收穫很多。

  給出30%的人,你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能夠享受到愉快情緒帶來的醇美。如果你能創造出讓你更愉快的一個環境,你的世界會有很大改變。

  給出10%的人,你比任何人都更能從那些愉快情緒中獲得滋養。說不定你生命的50%或者更多,都是由這10%里的關愛、支持、自我滿足、自我肯定、自我價值感帶來的。

    情緒曲線圖

  如果讓你以月份為橫坐標,以情緒愉快和不愉快為縱坐標,標出一年裡你在每個月上的情緒點,然後把這些點連成一條線,你會擁有怎樣的情緒曲線圖?

  有些人會擁有一條「W」形曲線,情緒像過山車,起起伏伏。擁有這樣的情緒曲線,自然要消耗大量能量在情緒的平復上。

  有些人擁有一條直線。如果是處在較愉快的象限中,那應該是非常好的;如果是處在不愉快的象限中,就會是情緒低落的。

  還有些人像是在走上坡路,越走越舒暢,情緒越來越好。

  還有些人像是在走下坡路,越走越低落,情緒會抑鬱、焦慮。

  這些都是信號。所有的情緒都會有延續性、變化性。可以畫出你明年的情緒預測線。你期待自己會有一條怎樣的情緒曲線圖?有時,那些期望會引導我們走得更好。

   分享情緒

  當你回答完這些問題,是否能找到和你一起分享的人?你能找到幾個願意聽你分享、願意向你分享的人?

  如果你能找到願意聽你說、同時也願意向你傾訴的人,而且不只一位,恭喜你了!有信任,才會有分享。有分享,就會有社會支持。這是我們心理健康的保護網。

  如果你只能找到願意聽你說、但找不到願意向你說的人,也很好,但你需要反省一下自己:你的朋友是否認為你值得信賴?

  如果你只願意聽別人說、但不願意向別人分享,這也是一種選擇,只是,為什麼信任別人對你來說那麼困難?

  如果你找不到任何人聽你說、向你說,這是你的處事方式。只是,你真的不願意分享嗎?你真的真的很享受當下的這種狀態嗎?

    情緒新啟航

  所有以上回顧,只是為了讓我們看清自己在情緒羅盤中所處的位置。而看清當下,是為了讓情緒之舟重新啟航在2011年。一個溫暖的回顧會帶來一次新的開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6: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