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政策將把美國變成正常國家

[複製鏈接]

1061

主題

3031

帖子

24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enwoke 發表於 2010-12-3 1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聯合早報網》(2010-12-01)
廣東 彭偉民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的國力在世界上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特別是自蘇聯在美蘇爭霸中失敗,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世界格局從美蘇二霸變成了一霸三強(一霸是美國、三強是俄、歐盟、日本)的局面,這種局面在柯林頓時期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美國在科技、文化、軍事、政治等各個領域在全世界全面領先,美國大有惟我獨尊,獨孤求敗之勢;但自從伊拉克戰爭及隨後的經濟危機,使美國的國力受到消耗,到去年的奧巴馬上台,世界的格局已變成了一超四強(一超是美國、四強是俄、歐盟、中國、日本),美國雖然在科技、文化、軍事、政治等各個領域繼續領先,但優勢已大幅減少,局部領域與世界其它幾強變成互有優勢,而且美國國內的經濟也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但沒有吸取教訓,改變自己這個世界警察的角色,反而利用自己僅有的優勢,對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二大市場—中國採取遏制和圍堵政策,其結果必然是將繼續耗損美美國的競爭力,把美國變成徹底的正常國家,世界的格局將變成美、俄、歐盟、中國四強的多極世界!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的經濟結構互補性極強,中國對美國的大量貿易順差的產生的原因一方面中國的改革開放調動的整個社會的積極性,生產了大量在世界上極有競爭力的物美價廉的產品,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因此,中國大量產品進入美國中低端市場是國際分工的必然,同時,美國對中國國力的提升一直採取遏制及防範的政策,在自己有優勢的高科技領域對中國一直採取封鎖及制裁的方針,這樣,在世界上這兩個最大的雙邊貿易市場,必然造成中國對美國的大量貿易順差。時至今日,美國面臨內憂外患的轉折時期,奧巴馬政府認識不到美國大量貿易逆差的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發展到現在的客觀分工,反而把雙邊貿易過程中的一些局部問題進行無限放大,從而採取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政策,其後果必然是:

  一、美國將失去中國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由於中國本身的製造能力,中國對外部世界的需求主要是尖端的高科技產品,這正是在現有世界格局下,美國夢寐以求的市場,但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政策會讓美國失去中國市場,同時,美國主導的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聯盟本身非常鬆散,別說俄羅斯這樣的不合作國家和英法德等自主性較強的國家,就是日本和以色列這樣的馬前卒,在涉及到本國利益的情況下,對美國的倡議也是陽奉陰違;其結果是,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政策最終受制裁的是美國自己,對中國的影響有限,是殺敵三佰自損三仟。在過去的中美交往中,雖然,中國存在著人民幣匯率問題及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但中國一方面是不斷地對美國開放市場,同時採取政府採購和增持美國國債等潛規則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補償美國的損失。但美國目前明目張膽的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除了美國把自己排除在中國市場的大門之外外,中國潛規則對美國的補償也必定中止,同時,藉此機會,其它強國則是是由於中國市場的支持,會繼續提升自己在高科技方面對美國的競爭力,縮小與美國的差距甚至超過美國,進一步促進世界往多極世界的轉變。

  二、維持在中國周邊對中國的封鎖鏈將耗損美國的大量軍事費用。

  從2010年開始,從天安艦事件后,美國與韓國的聯合軍演、與日本的軍演,與越南的聯合軍演等一浪接一浪,規模一次比一次大,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游來游去,美國的軍費開支幾近天文數字,但在軍事上仍然入不敷出,對伊拉克的撒軍已是逼不得已,但首尾尚無法了結,阿富汗又被拖得更深,要維持對中國的封鎖鏈,其大量的軍費開支目前僅是開始,可以預計,隨著一些局部衝突事件的發生,美國的軍事開支將會居高不下,同時,在世界的格局中,由於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美國需增加的開支將不僅限于軍費,美國將會在其它區域和其它領域干出許多因殪廢食的事,而對中國而言,表面上周邊區域風聲鶴唳,但中國進攻別國可能乏力,但自保卻綽綽有餘,尤期是持久戰。怕只怕美國糾集一幫小弟拉起對中國的封鎖鏈容易,要維持卻很難,這樣發展的結果,正如司馬懿說諸葛亮的話,「食少而事繁,豈能久乎?」

  三、美國在亞洲的盟友,都在希望美國輸血。

  時代進入21世紀,亞洲國家特別是東亞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在政治上的自主性越來越強。如韓國的盧武鉉政府對朝鮮的「陽光政策」,日本民主黨的沖繩駐軍問題等,都是希望不要把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目前,雖然因天安艦事件、釣魚島事件及南海事件,為了加強在與中國競爭時的籌碼,平衡中國的壓力,而對美國在亞洲的切入採取了歡迎的姿態,作為交換,是希望美國進一步開放市場,進一步轉讓技術。但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的產品與美國互補性不強,如日本的高科技產品與美國是競爭關係,豐田汽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韓國的電子產品、印度的軟體行業等都是美國的競爭對手,是美國急於振興的產業,美國可以支持的資源本身就不多,這次奧巴馬訪問印度刻意繞過班加羅爾就是不想讓繁榮的印度軟體產業刺激自己脆弱的神經。但對中國則不然,中國生產的產品是美國不再生產的產業,即使是美國對中國產的汽車輪胎進行制裁,其結果還是從其它國家以更高的價格進貨,成本更高了,消費者花了更多的錢。在美國急於振興自己經濟的時刻,美國能有多少血可以輸呢,美國的血能輸多久呢?可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之鏈並不是3年5載就可以見效的,同時,在三、五年內,無論是釣魚島、南海、中印邊界等問題都不是當務之急的問題,幾十年過去了,再等幾年也無妨,可美國的經濟能再等三、五年嗎?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之鏈需要美國不斷的輸血去維持,能輸多久呢?當世界的格局變成美、俄、歐盟、中國四強的多極世界之日就是美國自動放棄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之鏈之時。

  歷史的長河浩浩蕩蕩,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西班牙,英國等都曾經是世界霸主,美國自二戰以後成世界一霸,但美國的霸主地位也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對其它國家的發展應抱有一種寬容的心態。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的正在崛起的大國,有許多自已的問題需要解決,有自自己的利益需要維護,有自己的價值體系和文化傳統需要遵循,美國應該對中國的發展抱一種寬容和尊重的心態,不能用聽話和不聽話的標準來與中國打交道,目前,奧巴馬政府主導的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政策是另一場沒有硝煙伊拉克戰爭,它將摧毀美國在全球霸權中最後的優勢,其結果必然是將繼續耗損美美國的國力,把美國變成徹底的正常國家,此戰後,世界的格局將變成美、俄、歐盟、中國四強的多極世界!這也許正是我們所希望發生的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沙發
11nn93n9 發表於 2010-12-3 20:11 | 只看該作者
美國的財政支撐不了和中國的對抗。美國不求收縮,咄咄逼人,只會把自己搞垮。美元還能印幾年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wazhh 發表於 2010-12-3 20:59 | 只看該作者
不無道理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0: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