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政治列車為什麼不應提速

[複製鏈接]

1061

主題

3031

帖子

24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enwoke 發表於 2010-11-29 11: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謝寶富
中國聚焦

  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種現象:像秦皇、漢武、唐明皇那樣才幹傑出、作為超凡的激進型政治家,大多沒有好的政治結果;雄才大略、經天緯地的漢武帝、唐明皇恰恰是強盛的漢唐極盛而衰的轉折點;而像西漢文帝、景帝那樣才幹似「非」傑出、謹慎溫和、與民休息的穩健型政治家,卻常有好的政治歸宿。古代如此,晚近毛澤東與鄧小平亦不例外。

  之所以如此,箇中原因固然複雜,但也無不與中國小農的經濟基礎有關。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小農的經濟基礎一向脆弱,即使漢唐盛世,百姓生活也不過是「溫飽有餘而小康不足」,承載不起上層建築領域太多作為。強盛的漢唐正是由於漢武帝、唐明皇對西北少數民族用兵過度,過於提取民力,使貌似堅實無比(整體實力上)、實則脆弱不堪(微觀小農方面)的經濟基礎崩潰,結果是:對西北少數民族的仗是不折不扣地打贏了,但也不折不扣地打垮了自己。

  目前中國大多數農民以及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經濟基礎,與漢唐盛世的小農相似,一個家庭若不買房、不生大病、不供大學生,則「溫飽有餘」;若有買房、生大病、供大學生——所謂新「三座大山」之一,則很可能破產,是為典型的「小康不足」!由此我常想,中國的孩子是最沒有理由不好好讀書的,若不竭力讀書,是最沒有良知的,因為他們的父母多是以幾近破產的方式在供其讀書啊!

中國經濟基礎尚難承受民主

  政治家的筆是「在農民肚皮上寫文章」,只要筆力稍重,百姓就會痛徹心腸。面對如上基礎,如若進行民主改革是不能沒有風險的。置身如此基礎的農民及城市中低收入者,如何承受得起改革可能帶來的深度陣痛,不能不令人沉思!

  除了經濟基礎,中國未進行民主改革還在於民主本身。民主是好東西,但民主絕對不能包醫百病,劣質的民主反而還是個壞東西。民主是社會輿論充分開放的系統,民主是社會被充分組織起來的系統,民主是所有問題都能被媒體和社會組織充分放大的系統,民主是所有傷疤都會在選舉中不斷被揭開的系統。從好的方面看,每個人的背後都有強大的組織支持他,每種聲音都可借媒體的播揚而不至於淹沒在人海中,因而每個人的意見和權益,都能被空前充分地表達與保障,都可以對政府產生足夠的壓力。對於政府,每個人都像是嗷嗷待哺而又十分會哭的孩子。可是,在欠發達國家,政府資源有限,難能一一滿足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利益與要求,當政府無法滿足各種紛至沓來的利益與要求時,她會像貧病交加、別無乳汁的母親,望著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樣感到無奈!這樣就會產生所謂政府超載甚至民主崩潰現象。

  然而,在威權體制下,高度強勢的政府卻能將社會要求有效管控起來,不讓足以對其構成無法承受的壓力的要求,得以充分表達,因而能集中精力謀發展。所以,威權體制下的賢能政府,較適於經濟起飛階段的國家;而民主則有點像嫌貧愛富的小姑娘,一國經濟越發達、社會問題越少、民主土壤越肥沃,她就越適應,越能推動其發展;反之,她就越難適應,越難推動其發展。這就是為何民主在發達國家總能舒捲自如,在欠發達的亞非拉老是磕磕碰碰的原因。

  民主是高度開放、高度組織起來的系統,在個體感到空前有力的同時,群體自然更會感到空前有力。如若中國進行民主改革,在地區差異虛懸、台獨及邊疆民族分裂勢力猖獗的背景下,如何防範地方分裂、民族分裂團體藉機興風作浪,也是一大難題。台獨、疆獨、藏獨勢力不約而同地「喜歡」中國民主改革,即足以說明問題的存在!
當然,中國遲遲未進行民主改革還有一個很實際的原因,這便是既得利益者的問題。政治改革最好是以由上而下的方式和平進行,這樣陣痛最小、代價最低;但由上而下的政改的最大困難,是改革的推動者又常是被改革的對象,讓自己革自己的命,幾人能夠?
  無論是從理性還是現實,目前中國都不可能開啟激進的民主改革。執著於普世價值,提著一張大嘴對中國體制開罵,無異於犬吠火車,中國行進的列車,不會因為任何口水而真正變軌。既如此,那就該「少講點主義,多談點問題」,多一點建議、少一點批評。

  威權體制的賢能政府宜於經濟起飛階段的國家,要建立該賢能政府,需要最高決策人物確屬曠世賢能;吏治清明;法治完備;政府雖強勢,但公民對其權力能有所制約,公民權利有一定保障,社會生活尚有較大的自由面。中國封建王朝之所以會出現興亡周期律,原因是王朝早期皇帝大多歷經血與火的洗禮、體恤民情、勵精圖治,國家吏治清明,社會矛盾緩和,所以執政效果較好;而皇位傳了幾代后,那些兒皇帝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大多不知稼穡之艱難,往往既無心、也無力挑起皇帝這副天底下最為沉重、最有風險的擔子。

中共需要借民調改善吏治

  同時,王朝延續一段時間后總是社會問題日積月累,官僚系統越來越爛,等爛到特定的程度,即使有好皇帝也無法收拾。此外,唯血統論的嫡長子繼承製度雖然簡單、有效地解決了皇位繼承問題,但也存在著極大的漏洞與風險,一旦某位皇帝的嫡長子是頭「豬」,那麼未來坐在龍椅上的很可能就是「豬」,如同連「寒暑之變」都無知覺卻在位18年之久的晉安帝。可是,皇帝的寶座,那是「豬」最不該呆的地方啊!所以封建王朝不僅存在興亡周期律,也難免人亡政息的悲劇。

  值得慶幸的是,經過中共領導的探索與自律,中國業已建立獨特的接班制度,有效解決了領導核心的交接問題。不過,僅僅如此還遠不夠,吏治與法治同樣不能忽視。歷史發展一次又一次證明,威權體制下如無切實監督,官僚系統總會越來越爛,整飭吏治應屬當務之急!在人民無法用選票教訓官僚、所謂黨內民主實際上仍然是書記做主的背景下,建議採用群眾滿意度測評的方法來加強監督。

  具體做法是在中央設立國家民意調查中心,每年春節將有關地方黨政一把手的施政滿意度的測評表寄至各家庭,各家以無記名的方式填好后,將測評表直寄調查中心,中心算出結果后將其交各級黨委組織部。出於穩定考慮,測評結果可不公開,但須嚴格規定測評結果與GDP一樣,是官員晉陞的基本依據,滿意度低於一定標準者不予提拔,凡升職者須公布其滿意率。該辦法若執行到位,庶可於無礙穩定的前提下,能對地方政府的強權與妄為有所抑制,使地方官員在朝思暮想GDP時,多一點聚精會神為人民。

  當然,遏制官員腐敗,僅從如上角度還不夠,還須改革現行監察、司法制度。現行該制度頗為人詬病的問題是監察、司法區域與黨政區域一體化。該制度不僅是地方保護主義的淵藪,而且使書記能夠通過官帽子、票子的事實控制,得以在地方建立封閉的「張氏王朝」、「李氏王朝」,以至「想不腐敗都很難」。中國封建社會固然談不上法治,但在監察制度的設計上卻常匠心獨具,無論是漢武帝在郡縣之上設立的十三部刺史、還是唐太宗在州縣之上所設的十道,均是在二級地方行政機構之上另設大的監察區,使監察機構與被監察機構相互獨立,且居高臨下、以強制弱,該設計符合權力監督的邏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今日中國也應在精簡地方層級、實行行政扁平化的基礎上,在地方行政機構之上另設大的監察、司法區域,以遏制腐敗與不公。

  歷史上「無為而治」確曾帶來不錯的政治效果,但「無為而治」不是沒有前提的,這前提便是王朝早期皇帝勵精圖治,體恤民情,吏治清明,社會矛盾相對緩和等;待到吏治腐敗、社會矛盾深重時,搞「無為而治」,哪有一個有好下場的?歷代的庸君治國實際上也是一種「無為而治」,只不過其「無為」乃是真正的「無為」罷了。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學者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沙發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0-11-29 11:56 | 只看該作者
看不太懂革命文件,可能是一位下台的幹部秘書的手筆。套話太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42

帖子

6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8
3
亞歷山大 發表於 2010-11-29 12:32 | 只看該作者
還在幻想秦皇漢武? 哪裡來民主?

中國不需要誕生秦皇漢武,而要一步步走向民主。
50 位元組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4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1-29 20:09 | 只看該作者
美國進逼,內部動蕩,政改要緩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wazhh 發表於 2010-11-29 20:33 | 只看該作者
提速太快要翻車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09: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