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近平首次以黨政軍三重身份外訪引關注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11-21 20: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核心提示:中國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習近平在結束了新加坡的訪問后,即將前往南非訪問。在出席新加坡中新建交20周年招待會致詞時,習近平首次談到中國政府未來的對外關係政策。習近平用雙向邏輯的理念來表明,中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要維護世界和平。
  
  鳳凰衛視11月16日《時事開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姜聲揚:中國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習近平結束了在新加坡的訪問轉往南非,他在新加坡出席中新建交20周年招待會致詞的時候表示,他首次是以軍委要職闡述了中國政府未來的對外關係政策值得我們關注。詳情我們請時事評論員鄭浩先生為我們做分析。
  
  鄭先生,習近平的講話,他主要有哪些論點,而這些論點又反映出了一個什麼樣的中國對外關係政策呢?
  
  鄭浩:習近平這次是以黨政軍三重身份首次到海外、國外去訪問,是從11月14日到本月的24日,對新加坡,還有南非等四個國家進行訪問。之所以我說是以黨政軍三重的領導人身份是因為在上個月10月中旬的時候,剛剛結束了中共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他是被選為中央的軍委副主席,而在此之前,他是以國家副主席的身份對外進行訪問的。
  
  所以這一次11月的訪問是首次以三重的身份來對外進行訪問,這樣就引起了各界的關注,特殊是他在國外的這些場合,如何來闡述中國的對外關係就變得尤為的重要。我們知道習近平實際上從2008年6月份,到今年的10月份短短的兩年半的時間,已經有6次出訪的機會,足跡是遍布了亞非拉、亞洲,以及大洋洲。
  
  從2008年的6月份,當時他是到過蒙古國、朝鮮、沙烏地阿拉伯,隨後在2009年有過兩次到過俄羅斯、委內瑞拉、巴西、哥倫比亞、白俄羅斯、德國、 瑞典等等,今年就已經有3次了,所以我們看到作為未來的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習近平現在可以說是馬不停蹄的進行這種外交上的訪問。
  
  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他可能要藉助頻繁的對外訪問來向所有的國家,包括我們的鄰國,也包括其他的亞非拉、歐洲的國家闡述中國的外交立場,特別是要對目前國際上還存在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等等,這些謬論進行一個正面的闡釋。讓懷有這些懷疑論、威脅論的人能夠清楚的看到,中國在自身發展的時候是如何來承擔國際上的責任,是如何來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
  
  剛才你提到在昨天15日的時候,他在出席新加坡中心建交20周年招待會的時候有一個致詞,這個致詞並不長,但是裡面所反映出來的,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卻非常的重要,我認為他是首次的以黨政軍三重的領導人身份來闡述中國的發展和維護社會和平之間的這樣一種邏輯和關係,當然它裡面也談到了對內發展的三個發展,以及對外的三個發展。
  
  概括起來就是這樣的,對內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協調發展,對外是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本身它也在他的致詞裡面談到了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談到了對內應該是科學的,和諧的和協調的,當然還有相當的部分是談到了和亞洲鄰國以及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是如何來處理髮展與維護和平的關係。其中有一句話,我個人認為雖然話是非常的簡單,但是所蘊含的這些內容卻非常的深刻,也非常的豐富。這句話,我們可以上當導演出一個字幕版。他說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謀求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這句話裡面,其實我們看到內在的邏輯關係,就是說中國要發展自己首先來講,應該要有一個世界和平,要有一個和平的環境,首先要維護世界的和平,這樣 的一種前提條件,一個基礎才能夠使得中國在一個和平的環境內得到自身的發展,因此維護世界和平是中國發展的必要前提,是一個基礎。
  
  這是第一層的關係,當然在有了世界和平的大環境,大主流的前提之下,中國才可以得以自身的發展,而發展也是為了更好的來維護和平做出更重要的貢獻, 來更好的維護世界的和平,它在講話當中還引用了1992年,當時鄧小平先生所講的一句話。這句話是中國是穩定世界和平的堅定的力量。
  
  如果我們把小平先生當時講的話看作是一個帶有標題式的,口號式的話,我覺得習近平的這一番帶有雙向邏輯的外交關係的理念是對小平先生當時提出來的哪一個理念的進一步發展,因為它這裡面有一個內在的邏輯關係,缺一是不可的,而且這兩種關係並不是一種對立的關係。
  
  中國要和平,當然中國也要發展,中國的發展當然也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當然如果說我們再根據中國當前所面對的地區環境和世界環境來看,中國一方面要發展和維護世界的和平,也同時要維護自己呢?我個人認為當然要維護自己,就是當世界和平有了保障,中國的經濟各方面的發展有了發展的同時,中國也要更好的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我們看到目前無論是地區形勢,還是國際形勢相當的複雜,特別是中國周邊的形式不能樂觀,當然我們也看到,中國的外交部門再加上這一次習近平,如果算上去,在不到一個月內或者短短的幾個星期之內。因為第一次的中國闡述與亞洲鄰國的關係是在本月的3日,第二天,4日的時候,外交部的發言人洪磊又再一次闡述了中國和亞洲鄰國的關係。
  
  這一次習近平副主席的話又著重談了和亞洲鄰國的關係,因此在短短的幾星期之內已經有三次的中國政府的這種公開的,比較高調來談和亞洲鄰國的關係。可以想像當前中國和亞洲鄰國關係雖然主流是好的,但是確實還存在著相當多複雜和敏感的問題。
  
  這一次習近平用雙向邏輯的理念來表明中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要維護世界和平,而維護世界和平又是中國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我覺得這裡面還是帶有一個豐富的外交內涵。
  
  姜聲揚:你覺得習近平這段的演講、致詞是相當的豐富,其實他還講到另外一個重點,叫做利益匯合點?
  
  鄭浩:沒錯。
  
  姜聲揚: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的致詞當中還有一段,讓我們值得特別關注。他說中國堅持互利共贏的開發戰略,始終以自己的發展促進地區和社會的共同發展,擴大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這當中的利益匯合點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我們請鄭先生來告訴我們。
  
  鄭先生,東海油氣田、釣魚島、南海,甚至人民幣匯率,這些種種在國際議題上碰到一些摩擦的問題,是不是就是習近平口中所說的利益匯合點,中國政府將如何去擴大同各方的利益匯合點?
  
  如何處理髮展中的「利益匯合點」
  
  鄭浩:我覺得你好像觀察的也非常的細,在昨天習近平的致詞當中,他講到了利益會合定這個詞,而且在他接著下的講話當中,他也談到,就是中國堅持把自身發展同亞洲的發展緊密結合,不斷從雙邊和多邊層面深化,同亞洲國家經濟利益融合。
  
  與此同時,我們就出現了一個利益融合,我記得我們在過去講中美關係的時候,我不斷的來說一個詞,中美關係之所以有很多的摩擦衝突是因為中美兩個國家 在各自的發展過程當中,有不少的利益覆蓋或者叫利益重合的地方。因為有利益重合,有利益覆蓋,因此就造成了中國和美國之間不斷的這種摩擦。
  
  因為你要維護你的利益,我要維護我的利益,因此免不了在沒有互信和互通這樣的背景之下就會產生摩擦和衝突,當然這一個利益覆蓋和利益重疊這樣的概念也適合於中國和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因為中國不是一個獨立的發展國家。它的發展實際上是和世界上各個國家的發展同步進行當中的。
  
  在這種情況下,這種利益重疊、利益覆蓋是難以避免的。在這樣的一種現實當中,我們注意到習近平提到了利益匯合點和利益融合,而且我們注意到前不久中央黨校有一個專家,研究中美關係的一個專家,他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他在那個文章裡面也用了一個詞叫做利益調試。
  
  所以在圍繞著利益這個詞上面,我們看到已經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說法,也有不同的解讀,無論是利益匯合點、利益融合、利益調和、利益覆蓋、利益重疊等等,談到的一個中心的問題就是如何來處理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和其他的國家,建立互信、建立互惠,協調合作的發展。
  
  而所有的這一點,所有的這一些又都是中國新安全觀的一個核心所在,而在昨天習近平的講話當中,又再一次的提到了中國的新安全觀,那就是和所有的國家要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這樣一種精神來共同的發展,共同的受惠。
  
  所以我覺得在談到利益融合和利益匯合點的時候,我覺得它包含的內容就相當的豐富,我們看到,其實大家都已經看到,就是在中國最近快速的20 多年30 多年的發展過程當中,因為它的這種快速崛起,使得周邊的一些弱小的國家或者原來傳統上是發達的國家,強盛的國家感到了不安,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狀態。
  
  比如說,日本等等這些國家都會感到自己已經被中國遠遠的拋在了後面,至少在一些數字上是這樣的。在國力上面,中國還在以快速的發展速度來發展,在軍力上當然也是這樣,因此這些國家就不免的會產生中國發展的目的到底是怎麼樣?中國發展的影響,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會怎麼樣?中國在能源的需求方面,在其他的安全領域方面最終的意圖到底是什麼?
  
  因此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當然我們也看到世界上有少數的國家利用這樣一種人、疑問來做文章,其目的是為了發展自己,其目的是把中國作為一種威脅,作為一個敵對面,然後它得到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並且聯絡其他的國家來對中國進行這種制衡也好,或者怎麼樣也好。
  
  這個只是少部分的國家,少部分的一些人,他們有這樣的一種思維,為了要打消這種懷疑的看法,為了要解釋我們中國和平崛起,不威脅任何一個國家,所以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看到中國的政府通過各種各樣的場合,通過各種的訪問或者是多邊、雙邊的交流來向世界各國闡述我們的和平發展的這樣一個理念。
  
  最近我也注意到美國其實在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仍然還是有不少的人,包括一些智庫的專家通過輿論的平台來散布中國的威脅論,或者對中國的和平崛起還產生疑問。
  
  比方說美國企業研究會,它有一個非常資深的專家叫朴大年,他最近連續在外交關係這個網站和他們本身智庫的網站上面多次的發表文章。最近的一篇文章是在上個月發表的,他的題目叫做中國和平崛起到底怎麼了?他在這邊文章裡面就用了中國的一些歷史上的一些,實際上是錯誤的來理解了中國歷史上一些作為和政策。
  
  比如說,他說中國具有這種帝王的這種思維,所謂帝王的思維,希望在對外關係的時候,讓所有幼小的國家都跟他的政策帶轉,希望幼小的國家在它的保護傘下提供這種供奉。
  
  姜聲揚:進貢。
  
  鄭浩:對,中國同時向他們提供保護傘,如果是這種理念,意味著現在的中國外交政策上,我們從美國可以看到,中國的崛起正在朝著建立一個新的所謂供奉秩序,一些新的小的國家要遵從他的這樣一個只需在特別,特別是中國在意味著,因為美國兩場戰爭和2008年的金融海嘯在國際的地位影響力下降的情況下,利用這樣的一個機會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它的這種文章的觀點實際上是對很多的國家會造成一定的非常負面的影響。
  
  當然他在他的文章裡面還引述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學者,克里斯托弗·福特,他最近寫了一篇文章《帝王思維-中國的和平崛起》,這本書大概也是從中國的歷史上來探討中國的君王制度、軍政體制對周邊國家,以及對內政的一些影響,所以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在當前國際輿論當中,還充滿了對中國的敵視、威脅論、責任論等等這些輿論的圍剿下,習近平副主席這次的闡述對周邊國家來說,能夠認清中國的和平發展、和平的崛起是非常有重要意義的。
  
  在談多利益的融合點的時候,實際上最重要的還是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大家如何的來合作、協作,來加強互信,這個恐怕是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中國也要花出很大的精力來向其他幼小的國家,相對來講比較處於弱勢的發展國家,來解釋中國的崛起對他們不會造成威脅,而只會造就更多的共同發展的機會。
  
  但是即便是這樣,我相信在各自的發展過程當中,特別是中國和美國的發展過程當中,因為一個是正在崛起的大國,一個是已經強盛的國家,在他們各自的利 益鏈裡面都有相互的交疊重複的現實存在。你比方最簡單的,在南海問題上,我們有我們的國家核心利益,美國也有它的國家核心利益,因為它倡導的所謂國際航行 的自由權問題就是它所維護要建立的國際法律體系或者是國際秩序。
  
  它和日本之間的這種防務上的聯盟關係,也是它在冷戰關係所建立的那種圍剿中國的一種體系,它要極力的來保護這樣的一種體系不受到來自中國建立的所謂新的體系的衝擊。這樣在雙方利益的層面上面,就會有一種重疊,就會有一些發生摩擦的這樣一種局勢,局面出現。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要更多的建立政治上的互信,更多的來探討如何在擴大利益融合點,如何來擴大利益的匯合點就顯得非常、非常的重要。我覺得習近 平昨天這個講話,如果大家仔細來揣摩,自己來研讀,其實裡面還透露出了相當過的,有關中國未來發展過程當中,如何處理和其他的國家,特別是和美國這些大國 之間的關係理念。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5: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