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請看毛主席是如何解決中國的醫療衛生工作的 ZT

[複製鏈接]

71

主題

2115

帖子

797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9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566 發表於 2009-12-23 16: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主席在1960年代就尖銳的批評舊衛生部是「城市老爺衛生部」,他認為衛生工作要面向工農兵、要以預防為主、要動員群眾自己起來和疾病作鬥爭、要實行中西醫結合等,要重視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

在文革以前,整個衛生工作是重城市、輕農村的。那時候,人力、物力、財力的絕大部分放在城市。醫療衛生機構設在遠離農村的城鎮,不重視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真正深入到農村的醫務人員很少,而且沒有認真解決全心全意為廣大農民服務的問題。即使貧下中農跋山涉水來求醫買葯,也往往遭到歧視和冷落,甚至被拒之於醫院大門之外。

舊衛生部輕農村、重城市,但它究竟重視城市裡的哪些人呢?是城市裡的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及革命幹部嗎?決不是。那時候,城市裡的勞動群眾患病後,被醫院敷衍了事、最後推出大門的事例是所在皆有、到處可見的。那時從醫療制度、檢查治療方法到醫學研究的方向、醫科院校培養的目標,都是為城市老爺服務的。文化大革命以前這種實際狀況,身受其害的廣大工農兵群眾以及衛生戰線的廣大幹部和群眾,都還記憶猶新。「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為絕大多數人服務,還是為少數人服務,這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衛生路線的根本分歧。毛主席早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就明確指出了醫務工作要為廣大勞動人民服務,要把「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作為革命醫務人員必須具備的作風,並批判了那種對勞動群眾的錯誤態度。

那時,人們批評蘇修,認為那是最好的反面教材。他們的醫療衛生工作完全是為特權階級服務的,黨內外的新資產階級壟斷了療養、醫療的大權,把醫療衛生當作自己不勞而獲的一種特權,把最好的療養地、藥品、醫療設施都壟斷在自己手裡。而勞動人民生了病,卻只能自認倒霉。當蘇聯的勞動人民因病而痛苦呻吟的時候,官僚壟斷資產階級的老爺們正在寧靜的療養勝地尋歡作樂呢!

毛主席特別重視赤腳醫生、合作醫療

毛主席在批評舊衛生部是「城市老爺衛生部」的同時,著重指出:要「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經過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衛生戰線廣大革命群眾,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衛生路線,深入批判修正主義的衛生路線,使衛生戰線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文革開始幾年來,衛生工作的人力、物力、財力的重點逐步放到農村。特別是當農村出現了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這兩個社會主義新生事物以後,那裡缺醫少葯的狀況有了顯著改變。不僅中國勞動人民對此感到高興,世界上許多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人民,也從兩種醫療制度的鮮明對比中,熱情讚揚了赤腳醫生、合作醫療等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新事物。中國的農村合作醫療,創造了以低於發達國家一百七十倍的醫療衛生支出而使主要衛生指標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奇迹,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讚揚。

到底應當怎樣看待赤腳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醫療技術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里固有的。它是在醫療實踐中產生並在醫療實踐中不斷提高的。赤腳醫生以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為重點,又防又治,會用中西兩法,並能自己采、種、制中草藥,不僅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而且技術比較全面。有些被資產階級專家、權威宣布為「不治之症」的疾病,卻被赤腳醫生治好了。赤腳醫生和所謂「科班出身」的醫生相比,無非是他們沒有上過正式的醫科大學。但醫療水平的高低,同上沒上過大學卻沒有必然的聯繫。文革前的醫科大學由於輕視實踐,畢業生住往開始時不能獨立地防病治病。又由於他們學的一套多適合城市的需要,一旦到了農村,失去了原有的醫療設備條件,就更顯得束手無策。他們同那些熟悉農村疾病特點和發病原因,熟悉農民身體素質的赤腳醫生相比,其醫療技術水平是不見得怎麼高明的。當然赤腳醫生也還需要通過實踐和培訓,繼續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差不多和赤腳醫生同時產生的農村合作醫療,反映了廣大貧下中農在毛主席革命衛生路線指引下,儘快改變農村缺醫少葯面貌的迫切要求,是他們在醫藥問題上組織起來,實行互助合作,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革命創舉。合作醫療的資金一部分是社員自力更生積累起來的,一部分是社員的公益金,本來就是興辦集體福利事業的,一部分是社員籌集的,無論哪一部分,都保證用於社員的防病治病。來於社員,又用於社員,這同一平二調的「共產風」有著本質的區別。合作醫療可以防止社員因生瘡害病而造成生活困難,這是有利於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這正是合作醫療的優越性。

發展這種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正是社會主義歷史階段應當做的事,但是改革開放以後赤腳醫生和農村合作醫療被無情的停止了。歷史轉了一個圈,現在中央又開始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

-----------------------------------------------------------------

附:毛主席對衛生工作的指示

  (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六日)

告訴衛生部,衛生部的工作只給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還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生,二無葯。

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

醫學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著讀那麼多書,華陀讀的是幾年制?明朝李時珍讀的是幾年制?醫學教育用不著收什麼高中生、初中生,高小畢業生學三年就夠了。主要在實踐中學習提高,這樣的醫生放到農村去,就算本事不大,總比騙人的醫生與巫醫的要好,而且農村也養得起。

書讀得越多越蠢。現在那套檢查治療方法根本不適合農村,培養醫生的方法,也是為了城市,可是中國有五億多農民。
 
脫離群眾,工作把大量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難的疾病上,所謂尖端,對於一些常見病,多發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樣預防,怎樣改進治療,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少。尖端的問題不是不要,只是應該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應該放在群眾最需要的問題上去。

還有一件怪事,醫生檢查一定要戴口罩,不管什麼病都戴。是怕自己有病傳染給別人?我看主要是怕別人傳染給自己。要分別對待嘛!什麼都戴,這首先造成醫生與病人的隔閡。

城市裡的醫院應該留下一些畢業后一年、二年的本事不大的醫生,其餘的都到農村去。四清到××年掃尾,基本結束了,可是四清結束,農村的醫療、衛生工作沒結束啊!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嘛!
-------------------------------------------
改革開放前後衛生事業發展對比

                          年平均增長速度
             1952 1978 1997 19531978 19781997
醫院、衛生院(個)     3540  64421 67911  11.8     0.3
醫生(萬人)        42.5  103.3 198.5  3.5     3.5
醫院、衛生院床位數(萬張) 16.0  185.6  290.3  9.9     2.4

注意人口的變化。

1949
年中國人平均預期壽命35歲,同時世界47歲,1981年中國人民平均預期壽命67.5歲。

430

主題

2296

帖子

388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884
沙發
yuxin_9605 發表於 2009-12-24 07: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4: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