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學文化

[複製鏈接]

144

主題

813

帖子

39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潛水員

Rank: 3Rank: 3

積分
3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江頭故人 發表於 2004-8-27 04: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佛教的世界景象[/c]



   佛教建構的宇宙世界極其宏大浩渺,無論時間的渺遠漫長還是空間的無邊無際,都超出了現在自然科學所能提供證明的範圍,因而,佛教所建立的宇宙模式實際上是無限的。

   佛教的理論將世界劃分為世俗世界和佛國世界兩大部分。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時間上按成、住、壞、空"四劫"循環往複無始無終。

   佛教所劃定的世俗世界由俗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構成。欲界居住著深受慾望支配和煎熬的六類生命,即天、人、阿修羅、畜生、鬼、地獄等"六道"。地獄即陰間,是鬼的居住處,畜生住在地面和水中,在須彌出低處和輪圍山一帶住著阿修羅,人的居住處處於南贍部洲的地面上。高於人類的上界的生類就是"天",天分為六等,稱為"六俗天",順次上排為:四天王天、仍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白在天。

   欲界之上就是色界。在這裡居住的生類仍具形體,但已沒有粗俗的慾望。有所居的宮殿和國土,也就是還有佛教所說的"色"。色界分為四禪十七天。初禪三天,梵從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凈天。三禪三天:少凈天十無量凈天、遍凈天。四禪人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觀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三界中最高的一界是無色界,居住在這裡的生類已沒有¨色"形體了,也沒有具體的處所。物質性的東西不存在了,故名無色界,無色界共有四種: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在世俗世界中,佛教又區分出有情世間和器世間兩種。有情世間又稱為"眾生世間,是有情識的眾生體的領域。有情出生有四種狀態: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器世間亦稱"國土世間",指大地山河、日月光明、房屋器具等沒有情識的事物。這是有情眾生依止的生存環境。

   相對世俗世界這一"穢土"、"穢國",佛國世界又稱為"凈土"、"凈國"。在佛國世界,主要有彌陀凈土和華藏世界。彌陀凈土就是著名的西方極樂世界,在這裡居住的眾生沒有任何痛苦,無限歡樂地生活著,國土上鋪著黃金,一切器具都用無量雜寶和百千種香共同合成,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蓮花香潔,仙樂悠揚。這裡的主持是阿彌陀佛。在中國佛教中,這是最有影響的一片神聖凈土,中國佛教最大的汞派凈土宗,就是以專念"阿彌陀佛",死後往生彌陀凈土為目的的。

   華藏世界,又稱蓮花藏世界,認為世界是毗盧舍那佛的顯現。中國佛教華嚴宗就是以尊奉毗盧舍那佛為教主的。蓮花藏世界由須彌山無數風輪所持,最下面風輪能持上面的一切寶焰,最上風輪能持香水海,海中有大蓮花,金剛輪山圍繞四周。蓮花藏世界有無數香水海,因而有無數大蓮花,每一蓮花中包藏無數世界,所以稱蓮花藏世界。蓮花藏世界重重疊疊,依次布列,其中第十三重為婆婆世界,為人類所居住。華藏世界光明燦爛,婆婆世界里的人類人人皆有佛性,因此,人人都可以成佛。

   由世俗世界和佛國世界構成的佛教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圍繞它排列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須彌山由金、銀、琉璃、玻璃四寶組成,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山頂上為帝釋天,四面山腰為因天王天。周圍是七香海和七金山,七金山內的七香海,山外為由鐵圍山圍繞成的威海。威海中分佈著四大洲、大中洲和無數小洲。四大洲為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每一洲形成一個世界,有自己的太陽、月亮和星星。

   一千個以須彌山為中心的完整世界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謂其包含了小、中、大三種千。三個大千世界為一佛土,宇宙就是由無數個三千大千世界無限組成的無限空間。

   在這一無限的空間中,時間也是無始無終的。世界按成;住、壞、空四劫消長。劫是輪語"劫波"的簡稱,指極其久遠的時間。對劫的說法有幾種,一種認為一劫約為人間的43億2千萬年。劫未有劫火出現,燒毀世界然後重新創世。另一種說法一大劫為一百=十八億年,一大劫分為成、住、壞、空四中劫,分別為三十二億年。成劫是世界生成時期,即第一朗。住劫是世界安住時期,即第二期。壞劫是世界壞滅時期,即第三期。空劫為世界空虛時期,即第四期。

   佛教的宇宙圖景,就是這樣一個無限流動的無窮無盡的空間。無數的大千世界在成、住、壞、空的劫波里生成又毀滅,毀滅又創造,前後相續,因果相連,其始不能察,其終不可究。

   在這個世界圖景上,佛教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神低系統。




[music]http://www.ciyun.org/UploadSoft/htfsnf.mp3[/music]

144

主題

813

帖子

39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潛水員

Rank: 3Rank: 3

積分
398
沙發
 樓主| 江頭故人 發表於 2004-8-27 04:59 | 只看該作者
[c]佛教神靈觀[/c]



   佛教的本質是不承認神靈的。

   這要從佛教的基本教義談起。

   佛教最基本的理論是"緣起論"。"緣起"即"諸法由因緣而起"。簡單說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現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對)的互存關係和條件,離開關係和條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個事物或現象。佛給"緣起"下了一個定義:

   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

   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

   世界就是這樣一個因果相續相存的大網。

   佛教對緣起總結了十一個意義,歸納起來有四個重要的結論:

   (一)無造物主;(二)無我;(三)無常;(四)因果相續。

   這個結論,顯然沒有為創造或主宰天地萬物的神留下位置。緣起論不僅否定了"從口生出婆羅門"的人格化的造物主,而且也否定了作為宇宙本源的理性化的存在。同時,緣起論既不承認有一個絕對的第一因,也反對--切出自偶然的觀點,因為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有因生義",而不是無因的。

   世界是"因果相續"的永恆的過程。世界沒有"開始",佛教拒絕了"第一因"的理論迷途,也就避免了神創的理論起點。佛教是否定神的,那麼佛呢?

   佛本來也是人,而不是神。

   佛祖釋迦牟尼來到世間的第一句話就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個"我"即是指全體人類中的每一個人。這裡包含了佛的大智慧,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沒有人能提撥你上天堂,也沒有人能推你下地獄,在這一因果相續的世界吧,你的修行決定了你的命運!

   佛就是一個「覺悟者」。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不存在人格、地位上的不同,從有"覺"上的差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釋迦牟尼說法州年,談經300餘會,無非灶為眾生指出一條"成佛之道"自已創造最徹底圓滿的智慧與人格。

   在成佛的艱難修行征途上,先要經過菩薩這一階段,這是--個發心發願,勉力修持的過程,佛教通過一套嚴密的理論論證構架了一部完整的修證階梯,通過這一級級的修證,完成從凡人到聖人的脫胎換骨,最終跳出輪迴,成就佛果。

   因此,佛教是不相信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魂的,如果相信了靈魂的實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徒,而是"神我外道"。

   人是有生命的物質,和所有的物質一樣,在永恆的流轉中,可以轉變為其他存在方式,一個低級的生命方式可以發展為高級的生命方式,一個高級的生命方式也可以退化為低級的生命方式,轉變並不意味著斷滅,這就是佛教入道輪迴學說的理論基礎。

   在六道輪迴里,神和鬼是兩人流類,佛教所說的神是凡世界的眾生。鬼、神和人、天、阿修羅等實則是指受不同慾望支配的生物種類。這些生物種類都可能因"緣"而轉化、輪迴。

   這個意義上的佛教,是無神論的,是人類自身不假手神靈為自己解救自己創立的一套信仰體系。現代宗教思想家蒂里希說:"宗教是人的終極關切。"佛教的這一套理論,深深地反映了釋迦牟尼對人類博大深透的終極關切。

   顯然,這是典型的馬克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4

主題

813

帖子

39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潛水員

Rank: 3Rank: 3

積分
398
3
 樓主| 江頭故人 發表於 2004-8-27 05:00 | 只看該作者
[c]佛教的神祗系統[/c]


   佛國神仙系統的領導階層,是佛集團,這是佛國神仙系統的統治集團。其最高統領就是"釋尊"釋迦牟尼。釋尊是佛教的刨始人,為佛門第一神,他兼具了人和沖的身份。隨著大乘興起,佛的教義開始演變,佛的隊伍發展壯大起來,佛的身份不被釋迦牟尼獨有。於是,出現了釋迦佛作為應身,與其法身、報身同尊的三身佛;有將過去、現在和將來接班人串為一線的豎三世佛;有按空間區域承包管轄範圍的橫三世佛;密宗系統還按東南西北中確立了正方佛;還有慎忠追遠不忘先賢的過去七佛。佛的隊伍因佛理的流衍,各宗派的解釋而發展,還有許多不太著名的佛,"與那些名頭巨大的佛組成了這一佛國第一階層。

   僅次於佛集團的第二階層佛國神仙就是菩薩。菩薩因其證得的果位低於佛,他的職責就是作佛的助手,用佛的教義、宗旨解救芸芸眾生,將他們度脫到極樂世界。菩薩的隊伍很龐大,著名的有文殊、大勢至、彌勒、金剛手、虛空藏、除蓋障、普賢、地藏等"八大菩薩",其中文殊、普賢、地藏和觀世音又在漢化佛教中被尊為"四大菩薩",並依託五台、峨眉、九華、普陀四大名山形成四大道場。

   菩薩之下,就是羅漢集團。在大乘佛教中,羅漢是修證的第三等果位。而在小乘佛教里,就以羅漢為修行第一果位了。大乘對羅漢指明的任務是在世間流通佛法。最早有四大羅漢,他們是接受釋迦牟尼親自託附的遺命,為佛教弘法而住世不涅磐,這四位羅漢就是著名的佛的因弟子,大迦葉比丘;君屠缽以比丘,賓頭盧比丘,羅目侯羅比丘。後來,逐漸形成十六、十八乃至五百、八百羅漢。

   以上三個階層代表佛修證果值的三個等級、三個層次。除此之外,佛國神祗隊伍就龐雜了。

   佛國的護法神隊伍,規模極其浩大,來歷和出身亦不凡,有自己培養的嫡系,也有收編邪魔外道的起義隊伍。由天眾,龍眾、夜叉、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阿修羅、摩目侯迎羅等系統組成的百萬大軍就是著名的護法"天龍八部。。

   二十諸天則是更為強大的護法軍團。後來,二十諸天擴大編製,將道教的神仙拉來入伙,再加上自己新發展的一支隊伍,形成二十四諸天,力量更加壯大。

   在護法神的隊伍中,還有專門護寺的伽藍神以及十大明王等。

   佛國的神祗,除了以上大家較為熟悉的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因宗派不同形成了各自的體系,有的一神數名,還有的多神一名。佛國神仙隊伍相當雜亂,譜系很難理清楚。

   佛門神祗的生成,大致有如下主要原因:

   歷史上確有其人,如佛祖釋迦牟尼。佛教創立時期釋迦牟尼的弟子後來也都被尊奉為神,如."十大佛弟子",第一次結集的五百比丘,後來形成了五百羅漢,等等。

   吸收其他神話傳說中的神祗為佛教神祗,這在護法神隊伍中最多,天龍八部和二十諸天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從古印度神話中吸收過來的。印度教和婆羅門教的許多神話傳說也在佛教中獲得了新的解釋。佛教在流傳中還大量吸收地方神話,將地方種與佛門神連通,這是相當有利於佛教的傳播的。如在西藏,格薩爾成了佛教的戰神,觀世音顯化為達賴,班禪則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在漢地佛教,道教的紫微大帝、東呂大帝、雷神被吸收為二十四諸天為佛護法去了。

   佛教神祗在佛教傳入中國后,經歷了漢化世俗化演變,神低隊伍更加豐富完整。

   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通過與中國文化的契合,佛教發生了有利於在中國傳布的轉變,作為一種文化心理的認同,佛門的諸神被中國文化的濃厚色彩重新描摹了一番。比如在佛教中,勸喻人世跳出輪迴不生不死主張不要子嗣,而在漢地佛教卻專設了"送子觀音"、"送子彌勒"和"送子娘娘",很顯然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多子多福觀念在佛教中的反映,是儒家忠孝思想的一種宗教代言。其實,這正是佛教在中國立足生根廣為流傳和長存不衰的重要原因,是佛教獲取廣泛的民間信仰的"讓步政策"。另外如菩薩,本來是無生死無性別的神仙,但是在漢地佛教中,菩薩多著女裝,特別是觀世音菩薩,一派唐代貴族婦女裝束,這與崇尚陰柔之美的中國文化心理相合,中國人很容易接受這尊"東方的維納斯"為自已消滅解難。

   唐代以後,佛教在中國的發展進一步世俗化。民間對通過燒香拜佛,以期消滅祈福,"解除焦慮,去除痛苦、渴求福澤的形式越來越熱切。佛國神仙的功能是非凡的,民間的渴求,願望都可以通過諸神而得以實現,但諸神是飄渺的,不可捉摸的。這中間聯通的橋樑就是通過一系列禮佛拜種的法事來實現的。佛教正是通過這些關心民間疾苦、法力無邊的諸神而深入人心,俗眾也正是通過諸神而了解信奉佛教。神靈成為大眾與佛教相互溝通的中介。諸種的隊伍隨著民間對佛教的日益功利化、實用化的要求而發展完善。這種世俗化結果強烈地影響了民間信仰,在民間最受歡迎的、直接關懷民間疾苦的神仙如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已逐漸從一個宗教信仰對象形成了一個全社會普遍信仰的迷信對象。這種迷信風俗的形成對社會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

   中國文化改造佛教的另外一種重要方式就是化身說,佛門的神仙來到中國后被歷來就有迅速吸收融合外來文化傳統的中國文化所修整,歸化為中國民間喜愛的另一種形象。如五代時的布袋和尚成為彌勒的化身,大肚能容,笑口常開,至今令人喜愛,以至家喻戶曉。地藏化身為金喬覺;觀世音化身為泗州大聖;少林寺僧為緊那羅的化身;李靖為北方多聞天王的化身。

   總之,英雄都有來歷,聖賢出身皆顯赫。濟公、瘋僧、關羽也都成了佛門之神。此外,歷史名臣如韓擒虎、寇準、范仲淹、包拯等,死後也在陰間任職,成了閻王。

   佛教就這樣從本質上的無神的宗教,在實際的演化流布中,在獲取大眾信仰基礎的現實需求中,由不具神性的教主釋迦牟尼開始,逐步注入了神性,由一神發展為多神,直至發展起一個龐大的神祗系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4

主題

813

帖子

39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潛水員

Rank: 3Rank: 3

積分
398
4
 樓主| 江頭故人 發表於 2004-8-27 05:01 | 只看該作者
[c]佛 ― 佛身 ― 諸佛[/c]



   在佛國龐大的神祗系統中,按照修行的程度,證得不同的果位,依果位高低劃分為佛、菩薩和羅漢等。證得果位的標準是"覺"的層次。覺有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和覺行圓滿三義。佛是三項俱全,菩薩缺最後一項,羅漢缺后兩項,而凡夫俗子則三項都缺。故佛又稱"覺者"。

   "覺者"是梵文Buddha的意譯,音譯就是"佛陀"、"浮屠"、"浮圖"等,簡稱"佛"。

   大乘講的"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三世十方,到處有佛。從時間上來看,有過去七佛、燃燈佛,有未來彌勒佛; 從空間上看,有東方阿閥佛、藥師佛,有西方阿彌陀佛等;從佛身來看,有法身佛、報身佛和應身佛等。

釋迦牟尼佛
    小乘講的"佛"一般是對釋迦牟尼的尊稱。

   釋迎牟尼,作為佛教的創始人,被稱為"佛祖",因其"佛備眾德,為世欽量,故號世尊"。所以,釋迦牟尼又被奉為"世尊"。

   釋迦牟尼,是梵文sakyamuni的音譯,"釋迦"(sakya)是 種族名,意思是"能"。"牟尼"(muni)是一種尊稱,意思是"仁"、"儒"、"忍"、"寂"等。"釋迦牟尼"合起來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即釋加族的聖人,他本名喬答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4: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