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9歲的海科特•拉米雷茲(Hector Ramirez) 是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一名學生,他從老電影里隱約知道,男士進屋后應該脫帽。不過,他還是在教室里戴著一頂淺頂軟呢帽──配牛仔褲。
 Ross Mantle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Brad Taylor 在紐約Soho
拉米雷茲說,「既然我戴了帽子,這就成為我整體形象的一部分,我覺得就沒必要一進屋就摘下來。」最近他去紐約玩,在一個教堂里,引座員提醒他脫帽。他說,「我整天都戴著,都忘了帽子還在頭上呆著呢。」
受到時尚T台秀、美國流行組合「超級男孩」主唱賈斯汀•汀布萊克(Justin Timberlake)甚至「白人爵士歌王」法蘭克•辛納屈(FrankSinatra)老照片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帽子發燒友。然而,帽子的復興也給這一代的男人和男孩們帶來一個窘境,因為他們沒有在成長過程中接受來自父輩關於帽子禮儀的教誨。很多人索性自定規則,自行決定哪些時間和場合該摘帽子。
這個潮流對於紐約布魯克林區威廉斯堡(Williamsburg,Brooklyn)這類地方的潮人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他們兩年多前就開始戴淺頂軟呢帽、圓頂窄邊禮帽,天熱的時候就戴草帽。現在,戴帽子的潮流開始在紐約郊區、中西部甚至更遠一些的地方盛行起來。Gap和J.Crew等時尚品牌說,今年春夏季的帽子銷售勢頭很強勁,而巴尼斯紐約精品店(Barneys NewYork)等百貨公司一改多年來對帽子不溫不火的態度,開始擴大帽子的銷售種類。巴尼斯公司一位副總裁傑•貝爾(JayBell)說,設計師品牌的各種造型帽,如淺頂軟呢帽,尤其是草帽,「銷售異常紅火。」
  Getty Images
戴帽子的經典酷男造型
對制帽商來說,這樣的轉折令他們百感交集。20世紀60年代,他們眼睜睜地看著生意一落千丈,因為大批男士摒棄了帽子。可惜很多公司都已倒閉,無法再見到今日的「帽子復興」。據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Bureau)的統計,1947年美國生產各類氈帽、毛料帽和帽胚的生產廠商共有185家之多。美國帽業協會(HeadwearAssociation)前任副主席傑克•蘭伯特(Jack Lambert)表示,現在美國只剩下了三家氈帽和毛料帽的大生產商。
蘭伯特目前是美國制帽業翹楚Dorfman Pacific公司的副總裁,據他估計,現在美國銷售的帽子中只有20%產自美國本土,而在40年代,這一比例為90%。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及50年代的一段時間裡,男人如果不戴帽子,就不算是穿戴整齊。但到了60年代,戴帽子的潮流分崩離析,一部分原因在於人們的頭髮留得更長了,汽車車頂更低了,此外,有一些二戰老兵拒絕戴帽子,因為他們戴頭盔戴得太久,拒絕頭上再有任何壓迫。
最後,戴帽子禮儀又遭到了一個致命打擊: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不戴帽子。
 Ross Mantle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l Houston
今天,人們對於戴帽禮儀認識的混淆不清正在導致一些尷尬局面的出現。
新澤西州赫肯色市(Hackensack)的艾瑞克•索勒(Eric Soler)最近有次不愉快的經歷,他戴著一頂軟呢帽去鄰近城市霍博肯(Hoboken)的酒吧,結果被攔在門外,因為這裡規定禁止戴帽入內。
38歲的索勒說,「這讓我徹底無語了。我對他們說,『這不是棒球帽,也不是滑雪帽,而是一頂售價80美元的軟呢帽!』」但最後他還是只能屈從,整晚都把帽子拿在手上。
新的戴帽潮流讓美國禮儀推廣機構埃米利•波斯特學院(Emily PostInstitute)開始重新思考室內不能戴帽子的規矩是否合理。埃米利•波斯特的曾曾孫女、學院發言人麗茲•波斯特(LizziePost)說,現在男人在酒吧或夜店戴帽子應該沒問題,因為這是他造型的一部分。她說,「在那種場合下,我覺得他們戴著帽子還挺酷的。」
麗茲說,但當你被初次引見給別人時,「我覺得應該把帽子摘下來,或是稍微往後推一下,免得帽沿擋住你的眼睛,導致對方看不清你的臉。對那些跟人初次見面時喜歡眼神交流的人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帽子有時會阻礙雙方的視線。」
洛杉磯萊西國際私立學校(Lycee International de Los Angeles)的幾個學生去年在學校里戴起了報童帽和軟呢帽,當老師提醒他們學校的著裝要求是進入教學樓不準戴帽時,一些學生表示不能理解。
該校盧斯費利斯(Los Feliz)校區的初級英文老師莎拉•戴維斯-維曼(Sarah Davis-Weyman)說,「學生的抱怨主要包括,他們的頭髮亂了,這是他們造型的一部分,這個並不影響學習,等等。大部分時候,孩子們一下課或吃午飯時就把帽子重新戴上。」
有時候學生走得太匆忙了。11歲的哈珀•魯賓(Harper Rubin)回憶起一個「小意外」:有一次學生們排著隊往外走,他戴上帽子悶頭往外沖,結果在走廊撞上了戴維斯-維曼老師,後者把他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
哈珀說,「這種規矩我可沒法兒照單全收。」他承認自己把戴帽子的權力看得很重。他說,「我知道進屋以後應該脫帽,但也用不著搞得那麼嚴格啊。」
另一些人則根據場合的隆重程度來決定是否要脫帽。30歲的劉易斯•誇萊斯瑪(Luis Quaresma) 來自加州聖何塞(San Jose),他喜歡戴軟呢帽。他說,「如果我去吃快餐,那就戴著帽子;如果去吃一頓高檔的晚餐,就會摘掉它。」至於參加派對的時候,「除非有女孩子叫我摘掉,否則我就一直戴著。」
一些年輕人遵守進屋脫帽的禮節,但有時候還會因此遇到麻煩。30歲的瓦沙比基特•班納吉(VasabjitBanerjee) 家住印第安納州布盧明頓市(Bloomington),他回憶起一年多前把帽子放在餐館存衣處后的情景,「我取回帽子的時候,發現帽子被壓扁了。」
由於之前人們戴帽子越來越少,餐館和酒吧里的帽架也在逐漸消失。班納吉說,他現在去餐館吃飯時,一般把帽子放在旁邊的椅子上,或者直接放在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