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紀念辛亥革命:重視中華民族百年心路歷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11-2 08: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邱震海] (2010-10-28)     聯合早報  
  
近年對辛亥革命,兩岸的學術界和思想界也有一些新的思考……這些思索的終極目的,應該不是對當年的歷史提出毫無意義的質疑,而是為了中華民族未來的走向,尤其是在制度現代化和精神現代化的方面。而中華民族的制度現代化和精神現代化建設,間接也可促進同屬中華民族的兩岸人民的共生和共榮。

距離辛亥革命百年紀念還有整整一年,但有關兩岸是否聯合紀念辛亥革命的消息卻已經被炒得沸沸揚揚。

  從現在情況來看,兩岸聯合紀念辛亥革命的可能性較小,其背後原因當然人皆盡知:從短期看,明年十月,適逢馬英九大選在即,出於選戰考慮,自然難以與大陸有任何聯手行動;從長期看,無論是兩岸官方還是民意的內在融合,實際上都還未到聯手紀念辛亥革命的程度。

  這自然是令人遺憾的,但也折射了兩岸關係的結構性困惑。

  撇除兩岸目前的政黨和政治框架紛爭,如果兩岸的人們能站在中華民族歷史的高度,對以辛亥革命為主要標杆之一的中國百年現代化的進程,做一番超越情緒的梳理,也許雖然不能共同紀念,但卻能在情感和理性的層面互相靠近一步,也不失為具建設性之舉。

清末中國:衰敗期的茫然

  對於辛亥革命,兩岸各有符合其標準版本的評價。然而,近年對辛亥革命,兩岸的學術界和思想界也有一些新的思考,尤其是對於當時在立憲和革命的取捨問題上,兩者各有哪些得失,百年之後重新回首,確實可有許多新的思索。

  這些思索的終極目的,應該不是對當年的歷史提出毫無意義的質疑,而是為了中華民族未來的走向,尤其是在制度現代化和精神現代化的方面。而中華民族的制度現代化和精神現代化建設,間接也可促進同屬中華民族的兩岸人民的共生和共榮。

  鴉片戰爭后,中國的衰敗進程不斷加劇,並在義和團運動期間陷入最低谷。十九世紀中葉的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同時展開,然而三十年後的甲午海戰,展示了兩者在物質現代化層面的完全不同的結果,其對中國精英階層的心理刺激是難以言喻的。

  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清末統治者也終於開始了十年新政的歷程,其間無論是廢除科舉還是立憲,多少顯示了清末統治者的改良願望和決心,其中可稱為難能可貴的一點是,清末統治者終於認識到,物質現代化必須伴隨以政治現代化的框架。

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騷動

  然而,歷史沒有給清末統治者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辛亥革命的浪潮已迅速將其推翻并吞沒。百年後,任何的假設和指責都是多餘的,但有一點卻不容忽視,即:清末的立憲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其雖然認識到政治現代化框架不可缺少,但卻沒有認識到,制度現代化的基礎是精神現代化,因此在清末中國社會缺乏精神現代化的情況下,任何制度框架只是新瓶裝舊酒而已,最終還是難逃失敗的命運。即便清政府不被推翻,其成功概率也極小;民國早年的憲政困局和軍閥混戰,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這種情況下,處於國力衰退期的中國知識分子,實際上有一種集體的茫然、急躁和騷動,這是二十世紀中國大地血雨腥風的深刻思想背景。洋務運動失敗后,中國已開始醞釀革命的氣場,然後一路走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由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才重新開始和平、理性救國的嘗試。雖然其間有許多深刻的歷史教訓(而且更多是思想史的教訓),但從寬容的角度看,二十世紀中國的兩場革命——辛亥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以及兩場國共內戰,其實是不同意識形態的人們嘗試用不同的藥方,來拯救同一個苦難深重的中國。

制度現代化與精神現代化

  只不過在當時的政治歷史背景下,手持不同藥方的人們,似乎缺少彼此的寬容,更缺少超越政治情緒、站在民族和歷史高度的理性精神。因此,在經歷了二十世紀的血雨腥風和你死我活之後,當經歷三十年改革開放,中國終於開始(至少在物質層面上)崛起的時候,現在是到了返回理性救國(或曰治國)軌道上的時候了。

  回首過去百年,準確地說是過去一百五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道路和心路歷程,制度現代化和精神現代化應該成為中華民族不可迷失的方向;而清末新政失敗的教訓顯示,制度現代化的真正基礎是民族的精神現代化。未來幾十年,中華民族能否完成或至少開啟這一進程,是包括大陸和台灣在內的這個民族的人們面臨的共同精神挑戰。

作者為鳳凰衛視評論員,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聯合早報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沙發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0-11-2 09:11 | 只看該作者
那時候是很多現代「民主人士嚮往」開放的「黨禁、報禁、軍閥禁」的民主時期,誰都可以建黨、辦報、當軍閥,不過,國門好像經不起外國一撞。自49年一黨統治后,中國的國門還從來不曾被人撞開過。當然,外國資本被引進者除外。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平安10 發表於 2010-11-2 11:30 | 只看該作者
那時候是很多現代「民主人士嚮往」開放的「黨禁、報禁、軍閥禁」的民主時期,誰都可以建黨、辦報、當軍閥, ...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0-11-2 09:11



    誰撞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4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0-11-3 00:10 | 只看該作者
你就撞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